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9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9日在北京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峰会由中方倡议,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或高级别代表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观察员代表将应邀出席。峰会将以视频方式举行。
提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17+1”。其中,“1”指的是中国,“17”则代表着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7个中东欧国家。
自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在各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不同大小、不同治理发展水平国家发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关系的成功尝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伙伴关系网络也越织越密。
数据显示,年以来,我国与中东欧17个国家的贸易年均增速为8%,是我国对外贸易增速的三倍以上,是我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两倍以上。除了经贸合作,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也是亮点纷呈。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介绍:“我们目前已经挖掘的数量,*府层面上的人文交流大概有十几个,在*府支持以下的各个方面,总体算起来有二十几到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合作平台。比如舞蹈联盟、音乐联盟、图书馆联盟、出版联盟,还有智库、网络、高校联合会、旅游联合会、卫生联合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领域在我们合作当中都能找到。”
8年多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方面,要得益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因为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第一时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另一方面,这也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特点有关。霍玉珍介绍:“第一个是遵循创新原则。我们在每项合作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的先例可循,都是根据18国共同的愿望,我们共商、共建、共享,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只要大家觉得可以做,我们就实实在在去做;第二个是均衡。17国的差异性很大,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就要体现均衡,大家都受益,我们调动和充分发挥每一个国家的优势特点;第三个是务实,一定不是光靠喊口号,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找到适合18国合作的方式、途径、路径来进行合作;最后,我们落脚到共赢。中方绝没有单方面追求单赢,大家都能够从合作中受益。”
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依然达到.5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和上一年度相比,增幅也达到了8.4%,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增幅和中欧贸易的增幅。同时,中欧班列也逆势增长,年共开行1.24万列,成为维系中欧陆上贸易和运输的主要纽带。这也显示出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如今,世界尚未走出疫情阴霾,动荡与变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将会讨论哪些议题?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分析:“我觉得这次峰会实际上是一个定调的峰会,是规划未来5年中国-中东欧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就像年中国-中东欧苏州峰会(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一样,那一届峰会实际上规划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发展。现在是年,我们也需要规划下一个5年发展的具体路线图了。我感觉,就是要把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欧盟的新机构上来之后,它的绿色新*和新的多年度财*框架规定领域深度结合,寻找合作的契合点和共赢点。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具体的产业和领域,刘作奎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这不仅是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强调的,也是欧盟预算安排中的重点领域。
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召开,不仅将对中国-中东欧合作产生积极影响,对世界未来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刘作奎说:“中国-中东欧合作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呢?第一,在疫情面前,双方只要携手同心,就一定会战胜困难。疫情当中,要追求独善其身是不太可能的,独善其身只能使自己陷入困境。第二,任何合作都要强调互利共赢、互利互惠。合作不能搞自己一家独大,自己如何伟大,还是要强调你赢我也赢,大家共同受益。第三,全球治理是非常必要的。在疫情这种公共危机下,不能搞小圈子,必须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危机,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