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云霞,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山西文学》、《华夏散文》、《散文诗世界》等报刊,曾获人民文学征文三等奖,中国散文家协会征文优秀奖,两次获临汾市“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山野》。
文学天地
对面的人看过来
刘云霞
越南之行,是境内外各半的两国连线:中越旅游牵手了。
离得太近了。牵手是桥,放手成沟,过境先要过一道敌友是非的辩证线。
界河,界桥。河为北仑河,桥随两国关系的冷暖,或叫北仑河大桥,或叫中越友谊大桥。
出防城港东兴口岸,一桥连两门。北边是汉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边是越文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门的式样及颜色相同,都是方鼎式青灰色;门上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物也都是红黄色系下喻指相同的要素组成。
左右望去,像一个口令下同时立正的两哨兵。
自小就学过,中越是同志加兄弟关系。中国在经济最困难的建国之初,曾勒紧腰带给予“兄弟”数千亿人民币的无偿援助;不成想,老大哥割肉输血,小兄弟却不仁假义,几十年间,先有中越之战,后起南海争端,以至于一段时间,每提“河内”人人侧目。现今,大势所需,橄榄枝搭在两侧,却总让人感到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在晃,胸口闷闷的。
东兴口岸作为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曾是援越物资的输出通道;现在一浪又一浪的人流自北而南漫过来,以另一种形式将给养送到对岸。
两侧国门之内。东兴这一边,人如海车如潮,旅行社一个接一个。高峰时段,大巴车是进不来的,出租车、电瓶车如小型快艇,忙不迭地穿梭于其中,一波又一波来往摆渡着游人;有按号分组排车的人派生出来,缓解分流着旋涡中焦躁的情绪。
随处可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XX周年”、“改革开放XX周年”的祝贺标语,抬手进入镜头,都是空间里的时间标签。
越南芒街这一端,像是定时开闸时从对面河道溢过来的浪,依然是浓浓的中国气息。“越南荣基—中国商贸城”、“和平广场”等街两侧商铺门楣上,越文之下的同步中文标识赫然于目。
芒街市隶属越南广宁省,另有广平、广南、广义、广治等,与一岸之隔的广西如广字号的兄弟排名;从中国广西至越南广宁,同人种的相貌,同样的春节、端午等风俗文化,方兴未艾的商贸互通,边民们融合性的交流语言,如果不是国门之隔和一条人为划定的红色界线,你会认为这是在一个大家庭套叠回环的宅院里走动,没有异乡他客之感。
“东盟”是界两边共同的关键词。北边,紧邻国境,有“东盟大道”,通向的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的主题;南边,跨入国门,“东盟名品城”最先进入眼帘。也有大型购物点挂了“中越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单位”的牌子,而且是纯中文标识;处处可见的中国脸、中国音、中国字,汇成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让人感觉全球化时代中国风在世界领空里的猎猎流响,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
自豪还缘于一直以来对越南的认知。
不知因了何种穴道的濡染,从未到过越南,更未与越南人有过面对面,认知领域对越南却固化着这样一幅画面:南国烈日下,一群凹眼、黑肤、干柴体貌的人,囚在破乱脏差的贫乡瘠壤里,个个都用一双羡慕的目光朝向北方的我们这一端。
走一走,看一看,方知此前有太多成见误解都是因了以听闻为当然的习惯。就越南而言,纵然这里尽是穷山恶水,也未必养出的全是刁民丑八怪,更何况这是一方水乡泽国的灵秀所在!抬首举目所见不能说个个男俊女靓,但每每亦如我江南天堂之地的男子清秀女儿娟巧;从大型对外服务窗口到里弄小巷散摊小点的商家,买卖交流间也都是轻声曼语,不急不慌的样子。
越南水源充足,河网密布,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细的河,阔的湾,小的塘,大的湖,如练似镜清净宁静,与蓝天、白云、绿野、一簇簇红顶白墙的房屋交错互映,构成一幅澄明祥和的南国风光画。
这些瘦瘦高高的房屋也可叫阁楼别墅,最袖珍的据说仅有8米长2米间宽,远远望去,总要因其中大件物的摆放、人及物什的腾挪周转费一番想像。小巧玲珑的人、窄窄的公路、扁担状的国土、瘦高的房屋构成了越南的“四苗条”;胎里带的加上后天塑形,造就了越南的弱柳扶风,而越南又惯于示弱的,由不得人要动恻隐之心哀之怜之。
越南极少重工业,澄明的南国风光,是缘于一国生态保护的自觉,还是工业时代尚未铺天盖地而来之故?
房屋苗条不知是否与其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关,近些年对外开放外资涌入应该更助推了地价上涨。地盘虽小,却是可以世代传承的自家的根;因而,横向有限,纵向里从层数、空间布局到屋顶屋体的色泽搭配等自然要多下一些功夫。也有国穷民富之说,民之富首先也体现在房屋的豪华上。下龙湾有“富人别墅区”,多为发迹的煤老板富豪所有;富人区从房屋到院落都要舒展和“发福”一些,而且院落里还有香炉、绿植花卉盆景、竹藤秋千和茶座之类的精神空间。由此看,国与民,或穷或富不能一概而论。
“越南现今相当于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中越导游的职业表述师出同门般的一致。久而成习,不觉中已有了先行与滞后、引领与追随自我定位下的高傲与谦卑。至于数十年的差别,差得是数字标线,还是社会经济、理念人心不得而知。表面上看,那满街飞奔的摩托大军,还有如我国当年深圳一样的大开放格局,真能让人找到一些年代的对应关系;那时,我们举国正在唱响着《春天的故事》。
越南的革新开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现今仍是开门迎客的一片火热状态。开放对象中国为首,尤其在北越,几乎是中国专场。
大型购物场所门面处显赫地挂着毛胡习阮今昔两国领导人的照片,店内销售主讲多半是中国同胞,乡情乡音让买卖对垒瞬时成故知相逢的“珍品舍本”大放送;加上越南导游时时挂在嘴边的“老大哥”,让人更多了一重走亲戚的感觉,一时人人争先,唯恐过了此村再没这店。一店店一门门走过来,人人倾囊,个个大包小包不亦乐乎。
越南现状让人想到低位接水的茶杯。行走间,不时听到越南吸引外资及外资企业落地的一些消息。中越经贸合作之外,东盟、跨太平洋伙伴、欧盟与越南、美越合作等词汇不断入耳浸目,描摹着当近越南与世界多维对接的图谱,不由让人对这个国土仅3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扁担”悄无声息间的大肩负刮目相看。
河内巴亭广场墙内外,参观胡志明陵墓的人,长蛇般盘了足有两公里长。
每个路口都有身着橄榄绿的武装人员维持着秩序,定时开闸放流。
队伍中尽见黄皮肤、黑眼睛的人,随便搭讪都是熟悉的中国音。导游说,欧美人不来这里,有专辟线路;此线路几乎是中国人的专利。
中国百姓对胡志明的认识,教科书外多半缘于报纸、黑白电影前加演的新闻公报;那些有声无声的文字,随光阴之水的拥浪奔花一闪而逝,唯有一句话,如一面旗帜,不仅塑形了越南的民族精神,也导引着一支庞大的异国人流从历史深处充满神往地走向这里:
“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了”。
胡志明的这句名言,镌刻在他墓前花岗岩的石壁上,和他的《独立宣言》呼应着,成为巴亭广场的主题。胡志明的水晶棺呈下沉式。走上楼梯过程正好清晰地看见全貌,黑白加演片中,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人剪纸般飘落于这里。棺椁四角,各有一名战士肃穆而立,由于光线太暗,身上白色制服格外显眼。黑白两色调的素描里,流动着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无名战士与一个故去伟人的时光和故事。胡志明陵墓东六百米,有越南军事博物馆,露天陈展着越法、越美战中缴获的飞机、大炮、装甲车等战利品;中国历次战争中对越南的支援、中越战争中胜起败落的装备均未在视野里——在这个国家情感回放现场,面对为主流的中国看客,越南人巧妙地将中国部分作了屏蔽,将一段尴尬往事走了暗场。
巴亭广场,广场周围的英雄纪念碑、列宁公园、越共中央机关办事处、主席府、军博等,汇成了越南的精神脉动图,百姓们穿梭于其中,在岁月的巷道里蜿蜒着烟火人间的日子。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运城市文联*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辉
散文编审:杨志强
诗歌编审:姚哲
图文编辑: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