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民族独立与同盟战争两次巴尔干血战,点燃
TUhjnbcbe - 2023/4/2 8:43:00

巴尔干半岛,承载了太多的眼泪和牺牲,从奥斯曼帝国的残酷统治再到欧洲各国的干涉以及自身同盟的内战,这个有着“欧洲后花园”之称的美丽土地上,记载的却是一次次战火的洗礼。

历史上的巴尔干各国为了重获自由,他们形成联盟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后来又因分割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而发生同盟内战,这两次的巴尔干战争中约有万人士兵投入战斗,22万人阵亡,伤残约36万人。闻名遐迩的巴尔干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血山”。

民族独立战争—第一次巴尔干血战

年10月18日另存成,黑山的山上云雾迷蒙,天地一片静寂。忽然,一阵急促的枪声和炮声响彻山谷,人们从梦中警醒,此刻有人惊恐万分,有人欢呼雀跃,他们知道:民族独立的第一枪打响了。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从年10月中旬到12月初,巴尔干同盟军全线出击,而奥斯曼土耳其军节节败退,只能请求欧洲大国介入调停,最后在英国伦敦谈判;第二阶段是从年1月上旬到3月底,巴尔干同盟军继续争夺城堡和要塞,奥斯曼帝国再一次回到伦敦谈判,到5月份签订合约结束。

克尔克拉雷利战役第一阶段战争时,奥斯曼帝国已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此刻又需要同4条战线上的巴尔干同盟军作战:在色雷斯和保加利亚军队作战,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作战,在阿尔巴尼亚北部和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和黑山军队作战,在阿尔巴尼亚南部与希腊军队作战,而最为激烈的战斗则发生在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

在这样的局势下,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而当时的保加利亚军队作战风格极为英勇,所以当任着同盟军的主力。

10月18日深夜,保加利亚3个军的兵力向土耳其进攻,10月21日,保加利亚军队接近土耳其的奥德林—伊内杰—克尔克拉雷利防线阵地。第一场遭遇发生了,在长达60公里的战线上,双方投入了各15万兵力。经过三天的对战,保加利亚攻下了克尔克拉雷利镇,赢得了开战6天的第一场胜利,但双方也都死伤惨重。

柳莱布尔加斯—布纳尔赫萨尔战役柳莱布尔加斯和布纳尔赫萨尔是两个村庄的名字,它们相隔40公里,是土耳其军队第二道防线重要扼守的地段。这段战争中也是两次巴尔干战争最为残酷、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其中保加利亚士兵阵亡人、受伤人;土耳其士兵死亡2.2万人,被俘人。

奥斯曼帝国没想到战斗如此迅速,在第二道防线崩溃的情况下,他们在距离伊斯坦布尔30公里的地方架起了第三道防线,他们想利用从黑海到马尔马拉海这种沿海地带的沼泽地和水域来抵挡保加利亚军队的进攻。但保加利亚的婓迪南国王亲自上阵指挥,势要推进伊斯坦布尔。

此时的塞尔维亚军队也在10月19日出击马其顿本部,希腊军队则前往马其顿南部。战争爆发后,双发都没想到进度如此之快,奥斯曼帝国军队一直在败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全线崩溃。奥斯曼帝国不能不请求停战,而欧洲也担心巴尔干同盟军会夺取伊斯坦布尔,那样欧洲各国会失去他们在黑海两海峡的战略地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出面进行调停了。

艰难的《伦敦合约》—第二阶段战斗打响

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危在旦夕,只能与保加利亚*府提出议和,而保加利亚的进攻部队在连连征战后也疲惫不堪,婓迪南也接受的奥斯曼帝国的提议,于12月3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此刻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大部分的地区已经落入了同盟军的手中,只剩下奥德林、斯库台、雅尼纳和阿尔巴尼亚部分地区。

12月16日巴尔干同盟的代表和奥斯曼帝国代表在伦敦开始谈判,但由于双方找不到共同点,谈判陷入了僵局。年2月3日,在谈判无果后战争再次打响,进入了第二阶段。

巴尔干同盟军全线出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保加利亚军队攻克奥德林、舒克里帕沙率领城防部队投降;希腊军队于3月3日夺得了雅尼纳城堡;塞尔维亚和黑山军队经过两次战斗后贡献了斯库台。3月中旬,迫于无奈的奥斯曼帝国只能再次回到谈判桌,但此刻手中的筹码已经所剩无几。

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战争中的士兵

在第二次的谈判中,不仅交战的两方存在一些问题产生分歧,并且巴尔干同盟内部和其他欧洲大国,因为复杂的利益问题也有着尖锐的矛盾。巴尔干同盟颞部的矛盾是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比如马其顿地区和阿尔巴尼亚的部分领土。奥斯曼帝国则是竭力反对黑山占领斯库台和塞尔维亚拥有亚德里亚出海口,奥斯曼帝国是想要控制这些地区,预防俄国势力的渗入。

德国和意大利支持奥斯曼帝国,但俄国和应该表示理解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要求。当然,所谓的理解和支持,不过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

在经过长达5个月的谈判后,这个合约终于在伦敦签订成功。奥斯曼帝国宣布将米迪亚—埃诺斯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领土和爱琴海上的岛屿归还巴尔干同盟。至此,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伴着流血和牺牲宣告结束。

内讧引发的同盟战争—巴尔干第二次血战

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在巴尔干战争中的失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以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这块“蛋糕”,每个国家都有出力的地方,因此他们都想多占地盘和人口。

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去,胜利者们就开始因为瓜分马其顿问题发生了冲突:

保加利亚认为马其顿的大部分军民都是保加利亚人,它应该占有斯科普里和萨诺尼卡等地。他们甚至认为在战争中保加利亚做出的贡献最大,牺牲最多,士兵的鲜血不能白流。而塞尔维亚所占领的地区大多在阿尔巴尼亚境内,但此刻的阿尔巴尼亚已经宣告独立,伦敦和会又反对塞尔维亚获得亚得里亚出海口。所以,塞尔维亚则要求修改和保加利亚之间的密约,在马其顿得到更多的“补偿”。希腊方面对现在获得的领土也不满足,更不愿从北伊庇鲁斯撤军,它希望在马其顿和色雷斯占领更多的土地,坚决反对保加利亚对港口城市萨诺尼卡及周邻地区的领土要求。黑山站在塞尔维亚和希腊这边,但它同样不想从阿尔巴尼亚北部撤军,企图取得新帕扎尔州,这样就可以和塞尔维亚接壤。于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两国又走在一起。年6月1日,两国秘密签订了同盟条约和军事协议,把矛头直指保加利亚。正在此时保加利亚统治集团中大保加利亚的民族主义阴*未散,国王费南迪在6月16日突然下令对驻守在马其顿的塞、希军队发起袭击。巴尔干刚刚熄灭的战火又被重新燃起,这第二次巴尔干血战是因为同室操戈而发起的,史称“同盟战争”。

战争开始时,保加利亚约有50万的军队,塞尔维亚军队有34.8万人,希腊军队23万人,黑山军队2万人。接着参战的罗马尼亚军队有50万人,奥斯曼土耳其也有25万士兵,所有对立国家不仅在军事上有着优势,在*治和外交方面也比保加利亚在先前做了更多的准备。面对保加利亚的突然袭击,他们做出了强烈的反击。

希腊以5个师的兵力攻打库库什地区的保加利亚4个团的防守部队,在攻克库库什后,希腊军又越过斯特鲁米查河进入了保加利亚本土。从6月17日开始,塞尔维亚军队开始进攻马其顿境内的什蒂普和科恰尼,因为本土被入侵,保加利亚只能放弃马其顿的阵地,转而防守自己的本土。

紧接着,黑山和罗马尼亚乘机也向保加利亚宣战,奥斯曼土耳其趁此卷土重来出兵色雷斯。此刻的保加利亚*府面临的是四面楚歌的情形。无奈之下,于6月25日请求俄罗斯出面调停,签订停战协议。

从6月28日开始到7月2日,几十万罗马尼亚军队越过多瑙河逼近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6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单方面破坏《伦敦合约》,集合全部兵力攻打被保加利亚控制的东色雷斯,不久后又越过《伦敦合约》中划定的米迪亚—埃诺斯边界线。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在7月23日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奥德林城堡并向保加利亚本土进军。

保加利亚军队因为把兵力都集中在西部和南部跟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作战,对于北部和东部的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攻击分身乏术。结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保加利亚背腹受敌,7月初时首都索菲亚告急。于是,*府只能以费南迪国王的名义请求大国出面调停,谈判签订和平条约。就这样,年7月17日,交战双方开始就战事问题,以保加利亚为一方,以塞尔维亚、希腊、黑山、罗马尼亚为一方,准备布加勒斯特进行谈判。

对于巴尔干的两次血战,其实都能充分体现出每个民族对于疆域和人口的渴望,也为了自己的民族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为了自由而奋斗。但战争带来的伤害是残忍的,大量人口的死亡,无数百姓失去家园。曾经的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土地肥沃充满生机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被称为“欧洲后花园”,可惜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大国们参与其中,硬是把它变成了一个“火药桶”。

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退、巴尔干同盟为了地盘而发生内战,再加上其他大国的虎视眈眈,让这个原来风景秀丽的地方烽烟四起,曾经的美丽不复存在。巴尔干半岛的名字源自巴尔干山,而巴尔干山被斯拉夫人称为“血山”,这是一个带有负面性质的名称,但在经历了两次血战后,巴尔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族独立与同盟战争两次巴尔干血战,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