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尔巴尼亚,这个黑色双头鹰守护的山鹰之国,位于欧洲东南部,人口仅仅有三百万的国家,却诞生了卡达莱,这位当代伟大的诗人与作家,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很多评论都将他与卡夫卡、奥威尔、马尔克斯相提并论。他26岁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亡军的将领》已经用29种语言出版了71次,巴黎的《费加罗报》评价:在这部荒诞的史诗中,幻想现实主义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幽默色调。这是一种从地下目击的战争,即从墓穴里目击的战争。这部书透过死者的*灵使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阿尔巴尼亚进入了共同的图书市场。
《亡军的将领》是一本描写战争不走寻常路的小说。如果看过电影《集结号》和《护送钱斯》,就能大致了解这部小说是两部电影的反向操作版本。故事内容是战争过后,一位意大利将军带着神父接受了一份艰巨的任务,把遗留在阿尔巴尼亚土地上的士兵骸骨挖掘运送回国。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遍遍翻看这些阵亡将士的名单,迫切想把他们带回自己的祖国。
小说随着将军的行动轨迹及思绪走进了战乱后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又一次如倒带一般在城市的街角、每一块墓碑、每一个挖掘的工地、每一个冰冷的身份牌上播放了一遍。这些死者他们是执行战争任务的将士,他们也是带给这个国家伤痛的侵略者。于是一个双方立场不同,一幕幕战争的回忆又被残忍重播的故事在战争的亲历者、被侵害者的文字与倾诉中展现出来,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对战争的控诉、对自己国家阿尔巴尼亚深沉的爱也都昭然若揭。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然行文风格老练自如,字里行间随处都可见到讽刺与黑色幽默的意味,文章中那时时存在的阴雨天气、令人中毒的骸骨与将军深夜无时不在的噩梦又将读者带入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深坑之中。很多地方读来荒诞戏谑,但随着故事的推进,气氛开始凝重,那段真实的历史本来面目的重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
文中有两大经典反转,一个是将军的态度,一个是一直活在大家口中的Z上校。将军挖掘运送阵亡士兵的任务从开始就不顺利,他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但却充满豪情,他自认为自己是一只骄傲孤独的鹰,他认为阿尔巴尼亚人是粗野而落后的。但很快,内心的骄傲就被混乱的挖掘工作打乱了,他噩梦连连,他在慢慢接近战争的真相后内心防线在慢慢溃退。那个墓碑上刻着”为祖国而牺牲”的卖淫女子的故事、那本逃兵日记,这个“当兵的”被当地磨坊主用面包喂养了很长时间,而这个当兵的被游击队员击败后在磨坊主家一边干活一边思考着战争的意义。将军从鄙视这个逃兵到最后参加当地婚礼跳舞引出将军出发前一直想寻找的Z上校的骸骨,这部小说达到了高潮。
Z上校是其母亲和妻子,还有将军心中的作战英勇者的代表,与那些逃兵完全不同。但当将军参加当地婚礼并随着习俗共同起舞时,被一位叫妮澈老太太尖细的哭声打断,老太太痛苦咒骂后扛回一个袋子,这个Z上校杀死了妮澈的丈夫,并凌辱了她十四岁的女儿,女儿回家投井自杀,而这个Z上校深夜又去了女孩家里。而这个肮脏的袋子里装的就是将军苦苦寻找两年的Z上校的骸骨。
将军将装Z上校的骸骨的袋子踢到了桥下,他对自己这项任务产生了质疑。他回忆自己当初如何组织这些新兵把他们送到战场上,而战争的意义又是如何。光荣还是耻辱,他以为战争过去了人们就会淡忘掉,可是战争的亲历者们谁忘了这段记忆呢,不仅仅是阿尔巴尼亚的普通劳动者,那些受害者们,那些牺牲在田野的游击队员们,还有将军自己,他们又何尝忘记?
“这项工作呛我们的心。”,整部小说的叙述者将军本人就是一个战争灵*的对自己一生,对战争的追溯,白布一般的雾气始终笼罩着这个被侵害国的国家。战争过后,地面已经填平,还有一些残留的痕迹,美丽的姑娘等待着踢球的男朋友,失去胳臂的中将与将军早就明了战争的本质,他们是活在战争阴影中的*灵,在反思战争带给人性的戕害,而阴影外还有一抹亮色,年轻人在疮痍大地幸福生活,经历者注定要背负战争走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