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阿尔巴尼亚电影广阔的地平线中的接吻镜
TUhjnbcbe - 2023/3/18 19:23:00

《广阔的地平线》拍摄于年,同年11月26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出“关于发行阿尔巴尼亚故事片《广阔的地平线》的通知”。这一放映活动,是配合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国庆节而组织的。

这是一部根据好人好事改编的电影,如果能对应一部中国电影相似的题材与内容的话,那么,《雷锋》差可比拟。

然而,这样的好人好事的电影,在进入中国之后,却被观众解读出另一种味道。

尤其是电影里其实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比划一下的接吻镜头,在中国的少男少女的观影群落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深刻的印记留在文字里。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在一篇署名津川的题目为《儿子对“性”泰然处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是文革后期,学校组织我们看阿尔巴尼亚故事片《广阔的地平线》,当屏幕上出现了男女主角忘情接吻的镜头时,寂静的电影院突然有同学发出了尖叫声,好多女同学甚至用手蒙住了眼睛!”

在王唯铭所著的《上海七情六欲-:一个狩猎者的城市记忆》中,也记载了同样的证词:“较早的时候,人们已经看见了‘欧洲的一盏明灯’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广阔的地平线》中的那个接吻镜头,这个镜头让上海多少青春少年为此怦然心动……”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货可居的接吻镜头,竟然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笔者怀着抑制不住的好奇心,重新捡拾起这部电影的影像,却大失所望。

第一遍看的时候,愣是没有在意这个接吻的场景在哪里,在不得不回头重放的时候,才看到这个接吻的蜻蜓点水的镜头。

这个镜头的接吻质量,可以说与《庐山恋》中的那个接吻有一点相似,仅仅是擦了那么一点腮帮子。然后镜头就闪过了,根本没有嘴对嘴的对接,在今天我们司空见惯包括舌吻在内的花样翻新的接吻模式之后,再来看《广阔的地平线》里的接吻场面,确实有一点不入法眼。

能说当年观看电影的观众世面见的少,太容易大惊小怪了吗?

不能。只能说那个时代的青少年之间的相处关系,没有明确地界定成一种非常明确的性别落差关系,因此,当电影里异国情调的情感表达方式,凸现在面前的时候,禁不住要产生惊诧与惊愕了。

一号男主角乌兰

这个接吻段落的演绎者,并不是电影里的一号男主角。影片里的主体故事是根据阿尔巴尼亚一个为了拯救国家财产而牺牲的英雄事迹改编的,这个人物的原型叫亚当·雷卡。

亚当·雷卡的名字,当时被很多中国青年所知晓。

年1年19日《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他的通讯报道,名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亚当·雷卡》。

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还被收入到复课闹革命之后的中学课本里。

我们找到一篇下面的课文,可以感受到,亚当·雷卡的事迹,在中国有着相当广泛的知晓度。

因此,当电影《广阔的地平线》在中国放映的时候,很多观众对电影里的故事情节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对影片里的百吨浮吊如同老友见面,电影的亲切感也油然而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里还出现了一个标明“无锡”的中国货轮,反映出当时中阿之间的密切关系。

影片里介绍那些装载着物资的阿尔巴尼亚货船,其目的地是中国海,其物资是用来支持越南抗击侵略者的。

然而,这一切,都远不如电影里一闪而过的接吻镜头带来的冲击波强烈。

所以今天看来,银幕下观众的特别反应,形同不可理喻的神话,又带着一种百感交集的况味,真正是“欲说当年好困惑”。

不过,细究起来,《广阔的地平线》里的爱情线索,并不是电影里的“戏不够爱来凑”的作料,它对连接起正负两组人物、激化电影的戏剧冲突还是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的。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的正面角色就是以英雄原型变形而形成的主人公乌兰。而另一个官僚主义的代表是计划主任苏格拉底。

这个苏格拉底手握大权,家中有房,但并没有妻子,看上去,很像是一个钻石王老五。但他对工作采取一种机械教条的处置方法,捏着手里的权柄不肯真正地服务一线,工人要修理一下机器,都要经过他的审批,整个工厂的活力就被扼杀在他的官僚主义的翅翼之下。

可以说,《广阔的地平线》里再现了官僚主义对社会事业的危害,非常形象生动,促人深思。影片最后导致男主人公英勇牺牲的事故,在电影表现的立意来看,正是官僚主义代表苏格拉底所为。

当时在暴风雨侵袭下的浮吊船处于极端的危难之际,连船长都向苏格拉底发出求援,请求他派出拖轮,把浮吊船拖离危境,但是苏格拉底却置若罔闻,根本无视人命关天的危险时刻,打着官腔,夸大身体有疾,自称头痛难忍,还问船长:“你有没有阿司匹林?”

当时电影少,电影里的台词很快就会被博闻强记的中国观众吸收,并用到现实生活中。就像这随便的一句:“你有没有阿司匹林”,竟然也能成为中国观众的模仿俗语。

这个电影里还有一些语言,潜入到百姓的日常语汇中,如一个船员的台词是:“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工作完毕洗个澡,好像穿件大皮袄。”一度时期也风靡城乡。

如果今天的观众难以理解这种对台词的断章取义的集体无意识行为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想一想,我们不是也经常在活学活用“元芳,你怎么看?”这样的影视剧台词吗?

因此,《广阔的地平线》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英雄壮举,更看到了对社会现实的精致的描摹。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官僚主义对现实肌体的侵透,在平常的情况下还看不到它的危险,但一旦遇到暴风骤雨,这种只顾自己、草菅人命、无视整体利益的官僚主义行为,便会导致生死垂亡的灾难性后果。

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对《广阔的地平线》进行微言大义的发散性思考,那么可以说,电影里的那一场灾难,正是官僚主义所导致的,在船上,有一帮无私无畏地拯救即将沉没大船的人,还有一帮放任灾难由微到著的社会蛀虫,日后,东欧剧变的这一场动荡,都可以看成是电影里影像的现实演绎。

我们注意到,影片里也涉及到一个不正派的工程师,在外国船员打探问路时,特意提到这里没有女人。他的解答,无形中折射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外国船员意图在这个国家寻欢作乐,这一切受到了男主人公的严厉批评,这也是电影里反映出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给当年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今日看来,仍是欧洲最穷国家的阿尔巴尼亚国民不得不到海外打工来维持生计,而这时候,已经不可能有一个像影片里的男主人公那样的国家意志代表者,来维护国民的生命与尊严了。这个电影中,看似小题大作的这一个段落,对照如今的现实,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再回到《广阔的地平线》里的爱情故事,可以说,它正是勾连起主人公与负面角色关系的一个纽带。

我们看看这个纽带是怎样组接的。

男主人公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妻子贤良,孩子可爱,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情感波澜戏。

而他的身边,有一个叫阿兹姆的青年,与那个官僚主义代表苏格拉底,都追求漂亮的姑娘阿尔塔。

这样,正方与负方,围绕一个女孩,便建立起了情感上的冲突链条。

官僚主义代表苏格拉底也在追求这个女孩,他拥有诱人的物质财富,属于有房有钱一族,女孩的父亲也倾向于选择这样一个男人,但女孩却对一名无权无势的海员阿滋姆情有独钟,这样,女孩的情感选择,便使正负两方人物的人品与人格高低立判。

开始时女孩很暧昧,并没有明确自己的选择,正是她的模棱两可,使得心仪她的阿兹姆心神不宁,从浮吊下掉下来,落到水中,从而引发开始一场男主人公跳水救人的戏剧段落。

但是随着电影的进展,官僚主义者的丑行日显,女孩终于在与阿滋姆约会的时候,坚定了她的选择。电影在这里用一个代表着芳心暗许的接吻,来为电影里的感情走向铆定了定音符。

可以看出,电影为这个接吻场面,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镜头里,阿兹姆与女孩在厂区码头上边谈边走,这时身后开来一辆卡车,裹挟着一种危险,迫近着两个人。在电影设置的一个陡然出现的危机场景中,这一对已经心灵契合的男女不得不向两边闪开,躲开碾压过来的突如其来的风险。

然后,我们看到,这一场横空出世的风险,却无形中为他们的感情加热了内涵。两个人虚惊一场,但显然心有余悸,这时候,是心灵最为脆弱的形态,情感很容易爆发升华,影片里,两个人从危险隔开的两边相互走近,紧紧拥抱在一起,然后就有了令中国观众心跳加速的接吻场面。

镜头里,只是女孩点击了一下男青年的腮部,然后男孩又如法炮制地回敬了女孩的两腮,当两人双眼相对的时候,应该跟进一段面对面的热吻撞击,镜头适时地跳过了,下一组镜头,却是男主人公在家休息的场面,整个电影很快进入到尾声部分了。

可以说,影片里的爱情选择,也象征着一种人性的尺度与石蕊试纸,在判别着影片里的人物的属性。电影里的爱情,承担了情感的补光作用,把它的倾斜投向了主人公为一方的正直的船员们身上,而女孩对官僚主义的嫌弃,正反映了电影制作者们意图传导出的爱憎观。

这样,爱情在电影里也完成了刻画人物正负形象的重要作用。看似香艳诱人的接吻场景,在这背后,其实担负着更多的是对电影里的人物阵营进行敷粉着色的作用。

阿果里与前妻及现妻,他们的故事带有传奇色彩。前妻苏联人,苏阿关系交恶时,被迫分离。

这部电影的编剧阿果里在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大师级的作家,他也是文革期间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第八个铜像》原著小说的作者。他早年在苏联学习,深得俄罗斯文学的血脉真传,功力底蕴不可小觑。他一直到年85岁去世。在阿尔巴尼亚*体发生变迁时,他依然获得这个国家艺术界的尊敬。而他的作品,直到新世纪还有被译成中文的新译本出现,可见,他的艺术创作超越了那个时代,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影片编剧的艺术眼光,在这部影片里可以鲜明地看到。作者尖锐地把官僚主义列为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设定相当富有勇气,直指现实生活中的负面因素,是导致危机的一个诱因。在影片里,我们还看到,作者通过对船员往日履历的介绍,折射出更博大的阿尔巴尼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有一个老船员,总是在侃大山的时候,述及真假难辨的往事,其中包括他救了一个土耳其船员,而这个异国船员,却对他很不友好,这些细节,都丰润了影片的社会维度。

当然,这部电影的导演水平不是很高,镜头处理带着很明显的欠缺,比如开始的时候,人物落水场景,根本交待不清。而对人物冲突的场面,也是通过镜头摇来摇去来交待,整个电影还是显得有一点沉闷,这也是导致这个电影在观众中印象不深的原因。

不过,今天重看这个电影,结合拍摄这个电影的国家命运,我们会恍然大悟剧中设置的深意是什么。而接吻镜头那种表面的热闹,远不能代替这个电影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传导的真相披揭的动机。

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真相,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尔巴尼亚电影广阔的地平线中的接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