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元素》是由导演吕克·贝松执导,布鲁斯·威利斯、加里·奥德曼、伊安·霍姆、米拉·乔沃维奇、克里斯·塔克等主演;年上映的科幻动作片。
年,来自外星的蒙督沙瓦人驾驶着宇宙飞船,到达地球一座古埃及神庙,取走四块石头和一具石棺,相传可怕的恶魔每隔年就会试图摧毁宇宙中所有的生命。
蒙督沙瓦人取走的四块石头分别是四种元素,石棺中的是第五元素,五种元素是唯一可以抵抗恶魔的武器,而古埃及神庙的秘密,由代代相传的教士所保守。
故事到了年,地球果然受到外来不明生物的威胁,而赶来拯救宇宙的蒙督沙瓦人的宇宙飞船受到了攻击,所有的元素都遗失。
原来,恶魔早已跟地球上的邪恶企业家串通,要他去袭击宇宙飞船,取得五种元素,但是他并未得逞。
同时,地球人在蒙督沙瓦人的宇宙飞船上,找到了一只手,于是他们运用科技还原DNA,制造出来一个完美的红发少女丽露(米拉·乔沃维奇饰),而这个少女就是第五元素。
然后少女丽露带有某种仿生人或是超人类的特质,最典型的设定就是自带高速学习装置,我想大家在求学的过程中都非常希望自己也身上也标配这个系统吧。
于是乎,害怕的少女逃出实验室,掉落在前特种部队柯本(布鲁斯·威利斯饰)的出租车上,于是一段冒险的旅程就此展开。柯本作为英雄,不意外地接受任务,要保护丽露,前往寻找其他四个元素,然后拯救地球。
《第五元素》是一部充满人类对于未知以及未来事物无尽遐想的科幻电影,一座座耸入云霄的大厦、所有交通工具都能在天上飞、全自动化控制的家电产品、先进的枪械军火和违反自然孕育的基因复制工程,人类新世纪的科技大跃进,还有其他外星智慧生物的存在,种种匪夷所思的新奇点子,不断地考验着观众所有的想象力。
由眼花缭乱的视觉特效、火爆激烈的动作场景、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和一连串滑稽式的笑料所构成的《第五元素》,是戛纳电影节五十周年的开幕片,全球总票房足有2亿万美元,并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技术奖,在上映当年可说是颇为风光。
只不过同时,它也引起相当殊异的讨论,其中一点就是太好莱坞了,吕克·贝松似乎不自觉地仿效着美国经典科幻片,而且美国式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充斥其中,正义战胜邪恶的不朽定律,所营造出来的不过是表象的浮滥激情,在人文内涵上稍嫌薄弱了一些。
早在古希腊就有「第五元素」这个概念,那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名为「以太」(ether),它是永恒不变而且完美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看到丽露就会不由自主的说:“perfect(完美)”的原因。
吕克·贝松巧妙地将西方科学哲学融入电影之中,让观众跟着剧情一起脑洞激荡。当然「第五元素」毕竟是个抽象的概念,近代科学界似乎也抛弃了「以太」理论,虽然他们仍旧在寻找着「第五元素」,但这么复杂的东西,我也搞不大懂,所以还是回归到电影本身吧!
我想丽露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实际上「第五元素」应该是指生命的精髓——「灵*」,通过「爱」这种正面力量来凝聚其他自然界的四大元素,创造出万物生命。
当然相对而言,像「恨」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将他们分离,使得万物归零。所以看得出来,其实《第五元素》主要还是在宣扬爱与和平的重要性,新生命是由爱孕育的结果,自然是最美好的存在。
许多科幻电影虽然说对未来抱着美丽的憧憬,但也不免流露出一丝的悲观看法,那就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总会带着我们走到相同的死胡同里去。
《第五元素》里面进步的科技带给人们无限的便利性,但机场大量垃圾堆积成山,似乎也象征着人类在享受便利之余,正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危机,而这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由,都肇因于贪婪欲念和怠惰天性。
此外,资本主义所造成的阶级矛盾也跟着越来越大,富豪人家过着糜烂的生活,而柯本这个善良的出租车司机,只能困苦地住在贫民区。
提到《第五元素》,我想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蓝色女外星人所演唱的〈TheDivaDance〉(女神之舞)吧!
这首歌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的代表作:《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著名段落「露契亚的疯狂」和源自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作品《魔笛》的第14号曲夜后第二咏叹调《DerHlleRache》的即兴乐段组合而成,由阿尔巴尼亚女高音茵瓦·穆兰演唱,前半段摄人心脾且凄美动人,后半段节奏明快,唱腔变化多端,有不少人就是想看这一段精彩的演出,才重复看这部电影。
跟科幻架构相比,演员的光彩就稍微被掩盖了,唯一的亮点大概就是米拉·乔沃维奇,《第五元素》也正是她一个很重大的转折点,尤其影片中干净利落且充满韵律感的动作场面,让她成功摆脱过去给人花瓶的印象,成了新一代好莱坞动作女星。
另外,虽然她的台词并不怎么多,但靠着细致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就能够把真实的情绪传达给观众,十分了得,而且比后来《生化危机》的艾丽斯不知道强多少倍。
《第五元素》最大价值在于充满娱乐性的故事刺激观众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能够描绘一些未曾发生却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至于内容是否有深度?是否合乎常理?我想在追求不同价值时,取舍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