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初,在赤峰市区街头巷尾,随处流传着这样一条小道消息,说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来赤峰拍影片了,人们奔走相告,都想窥探电影拍摄背后的奥秘,顺便也能领略一下影星的风采。
电影《走在战争前面》片头
电影,对于封闭了近30年的国人来说,是最渴望而又得不到满足的奢侈品。文革以前,每年拍摄的电影数量有限,国外翻译的影片更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放映较少,加之文化活动很少,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都集中在电影和戏剧上,那时每个月上新的电影仅有4部,远远满足不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电影院数量又少,往往造成电影票一票难求的场景。能在电影院上班,成了当时赤峰街最热门的的职业,每逢新电影上映,电影院门前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为了弄到一张电影票,不惜一切手段。
赤峰影迷收藏的电影脚本
到了年至年文革10年,所有建国后17年拍摄的电影,大都被列为禁片。电影院放映的影片,除了8个样板戏拍成的影片,就是新闻简报,以至于人们当时调侃地说”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后来虽然也拍摄了少量故事片和翻译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口片,但是远远也满足不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当时人们编出了不少顺口溜,讽刺当时的电影市场。“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莫名其妙”。7亿人民在文化荒漠中苦苦挣扎。
年10月里响起一声春雷,四人帮被粉碎,中国历史开创了解放思想的新纪元。文化战线也开始解禁了一批老电影,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对此中国电影界出于揭批四人帮和解放思想的双重需要,开始拍摄一批故事片,八一电影制片厂也集全厂之力,推出第一部重头故事片,《走在战争前面》,以揭批四人帮在军队领域的干扰破坏为主线,恢复人民军队优良传统,防患于未然的故事片。
当年的电影礼堂和放映机
《走在战争前面》,故事片为何要偏偏选择在赤峰地区拍摄,赤峰当时不过是地处塞外,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奥妙何在?起决定因素的是该片的摄影杨昭仁。按照故事片的生产流程,在电影文学剧本立项之后,由导演和主摄影选择外景拍摄地。杨昭仁仔细阅读电影文学剧本之后,感觉剧情发生之地与家乡赤峰非常吻合,赤峰当时是全国24个军事要塞之一,是兵家必争之地,驻扎有两个师的步兵,并配有坦克部队,赤峰当时还是沈阳军区军事训练基地,建有靶场和演兵场,比较适合拍摄军事演习,并能调动军队配合拍摄。赤峰还是一座全民皆兵的城市,军事气氛浓郁,人民群众国防意识强,能积极配合影片的拍摄。第二层意思是杨昭仁对家乡赤峰的一缕情丝。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杨昭仁
杨昭仁年出生于赤峰二道街的一户殷实人家,在伪满国高读完中学。赤峰二次解放以后参军,在冀察热辽军区第八纵队当上了一名文艺兵,后来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成为解放军中一名文艺骨干、摄影记者,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担任摄影,后来从事导演工作,拍摄和编导过几十部以军事为题材的电影作品,是国内著名的军事电影人,正是由于杨昭仁的推荐和实地踏查,摄制组才最终认可了将赤峰作为拍摄外景地的策划。
李默然与李龙吟
《走在战争前面》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首部故事片,在演员方面颇具匠心,一号男主角某军区司令员严河的扮演者,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扮演,李默然在文革前不仅在中国话剧舞台上演得风生水起,而且在电影表演艺术上以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熠熠生辉,他在文革前拍摄的故事片《甲午风云》中扮演邓世昌,生动地塑造了面对倭寇威武不屈,决一死战的英雄形象,成为当时7亿人民心中的偶像,后来他又在兵临城下扮演民主联军的姜部长,深入敌营,大智大勇。是人们眼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的标准形象。
严河幼年时代的扮演者李龙吟,是李默然的儿子,因长相酷似其父而被摄制组选中,当时他已是辽宁省话剧界的新秀,深得父亲的真传。
李铁成扮演者唐国强
电影中男二号主角李铁成的扮演者,是八一电影厂的新秀唐国强。他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最有发展前途的演员,当时中国人还不认识这位初出茅庐的演员是何许人也,也没有意识到,几十年以后唐国强会成为中国顶级影视演员。
在摄制组中还深藏着一位中国家喻户晓的女明星师伟。她是影片中的副导演,最初赤峰的影迷并没有认出这位身着朴素,梳个五号头,穿平板鞋,整天给演员说戏的女子是谁,还是有眼尖的影迷认出她来,纷纷涌上前去与她握手签名,以至于干扰了摄制组的拍摄。人们总也无法将她在《林海雪原》《东进序曲》《秘密图纸》中那个天真烂漫、时尚可爱的大明星联系起来。师伟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曾经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师伟在文革前的八一电影场地位仅次于王晓棠,是第二号大明星,文革10年演艺生涯被荒废掉,文革结束以后,改行做导演。
走在战争前面副导演,师伟。著名电影演员。师伟在林海雪原中扮演卫生员白茹剧照
《走在战争前面》,外景拍摄地大多数选择在赤峰,许多场景都曾经是赤峰的建筑地标,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或者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影片中拍摄的山山水水,城市乡村风貌,都曾被老赤峰人所熟知,为赤峰保留了20世纪下半叶一份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
初建于年的老火车站,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多次。老火车站的整体外观,候车室,内景,检票口和出站口都历历在目,火车站的镜头都是在夜间拍摄的,动用了几部吉普车作为道具,当时闻讯赶来的市民可谓是人山人海,只好动用了大量基干民兵维持秩序。记得拍摄内容都是军队接站、送站的场景,反复排了好几天。其实当时火车站已停用。由于沙通铁路即将告竣,要在老火车站旧址上新建候车大厅,老火车站马上爆破拆除。当时老火车站地上和墙体已钻了大量爆破孔,只是炸药没有充填。由于被选为外景地,所以爆破向后推迟了几天。摄制组一走,这座承载了赤峰几代人记忆的老赤峰地标建筑立即化作尘埃,所幸运的是,就在这座建筑毁灭的时刻,由于电影的拍摄为后人无意中留下了一套完整的老火车站影像资料,也是目前唯一的老火车站影像资料。
电影中赤峰老火车站一角
《走在战争前面》,开头火车上运兵的场景外景地也是老火车站,当时为了协助影片的拍摄,赤峰驻军调动了一批吉普车和解放牌大卡车作为道具使用,整齐吊装在平板儿列车上,由火车头带动反复运行在车站附近的区间。当时火车站附近有满铁修建的老建筑,水塔,机车库,站房都还在,这些都成为电影的背景,进入了画面,成为赤峰火车站一带旧时风貌的永久纪念。
赤峰南部四道井子大桥是影片中重要的外景地之一。四道井子大桥架设在一条深谷底部河流之上。公路建在沟谷两侧的大陡坡上,形成极为险峻的v字形地貌。剧情描述的是严司令员要到演习现场视察,不想被敌特侦察,知道在必经之地大桥下面安放了定时炸弹,敌特被俘后交代了炸桥地点,女民兵策马赶到大桥,拆除定时炸弹后自爆。此时正赶上严司令汽车即将上桥,场面非常惊心动魄,由于李默然出镜聚集了大量围观群众观看,女民兵的扮演者并不会骑马,所有远景的骑马场面都是由赤峰的一位蒙古族骑手替代,但是近景许多特写镜头,都是通过特技手段完成的。女民兵骑在一卡车向后伸出的长木板上,上下用力颠簸,女民兵侧面背景处布置了几个人,手持长树枝左右摇晃。摄影师就近拍摄了大特写镜头,造成了女民兵策马奔驰的特技效果,围观的群众对这种特技拍摄开怀大笑,一时间成了赤峰街头巷尾议论的谈资。
电影中的红山水库
《走在战争前面》还在赤峰多地选景拍摄,如在太平地公社拍摄的收割小麦,在红山水库大坝拍摄的促膝谈心,在打粮沟门儿公社拍摄的训练场景等,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熟悉,非常亲切而怀念。
影片中出现了许多表现军事演习的宏大场景,动用了守备一师的一个步兵团和一个坦克团参演,地点位于巴林右旗查干木伦苏木与朝阳乡交界的沈阳军区训练基地,这里有设施完善的军事演习工事,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军多兵种综合演习的壮观场面。
电影中行军在草原途中
《走在战争前面》摄制组,在赤峰工作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的昭盟革委会、盟军分区、铁道兵第九师、守备一师,以及基干民兵,为影片的摄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和配合,为影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电影告竣之后,制作方还特意在片尾对协助拍摄的当地驻军表示感谢。
年夏,《走在战争前面》制作完成,八一电影厂为感谢赤峰**军和驻军对影片做出的贡献,特意将影片首映式定在赤峰举行。首映式地点设在位于昭乌达路北段西铁九师师部大礼堂(俗称纸壳楼)举行。导演、摄影、主演、主要演职人员出席了首映式,当电影放映中出现赤峰的场景画面时,观众席掌声雷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山川风物,街头里巷,竟然如梦幻般地出现在银幕上,怎不令人惊叹。影片放映之后,电影厂还带来了一部制作完成的影片《震》,反映的是年唐山大地震期间,解放军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男主角是八一电影厂著名演员高宝成,不知何故,这部电影没有公映,赤峰人民成了唯一观看这部电影的极少数人。
电影中四道井子大桥
第二天,为了答谢八一电影厂的盛情厚意,昭盟革委会为八一电影厂的来宾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由盟文工团和赤峰市乌兰牧骑联合演出,在一出独幕话剧中,宋国峰扮演的落后分子诙谐幽默,活灵活现,引起一片赞叹,据传当时李默然就是在观看演出时看中了宋国峰的表演,导致后来宋国峰调到辽宁省话剧团,成为他的爱徒。
在首映式上摄影师杨昭仁格外引人注目,赤峰**军首脑对他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主宾席上就坐。当时他特邀昔日和他一起参军的好友,原昭盟劳动局局长张士信,一同就坐。张士信与他在军队文工团工作多年,后转业回到家乡工作。在首映式后杨昭仁还故地重游,并到张士信位于头道街南胡同的家中做客。
星移斗转,时光荏苒,已过去四十三年,昔日贫穷落后的边塞小城已成为誉满神州的文化大市、中国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组,到乌兰布统大草原等地拍摄,电影也早已不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在大信息时代,赤峰人民尽享现代科技文化带来的视觉盛宴。追忆往昔,不觉感慨万千。
影片《走在战争前面》在优酷、搜狐、土豆均可观赏
作者:张松柏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