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地下笑里的悲哀演绎出一部经典的后现代
TUhjnbcbe - 2022/10/10 9:38:00

《地下》是一部与《流浪者之歌》、《亚利桑那之梦》被称为天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后现代三部曲”。影片上映于年,那时,南斯拉夫已经解体,因此,当《地下》这部影片的开头打出“从前,曾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这样一段字幕时,我们可以想象,库斯图里卡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去拍摄这部浓缩祖国历史的电影的。

说起南斯拉夫电影,我们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两部经典的战争影片。确实,在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印象里,南斯拉夫电影和印度电影、阿尔巴尼亚电影一样,承载了他们年轻时记忆的重要部分。而《地下》就是在那种特定的背景下,以出人意表的方式呈现了一段跨度长达50年的国家兴亡史。

影片主要讲述了: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小黑等众人为了躲避德国军队的搜捕,被好友马高欺骗在地下室生活了二十年,为其制造武器却被哄骗战争还在继续,直到马高弟弟伊万养的猩猩开着坦克一炮轰开了地下室,小黑热血不减带着儿子外出杀敌,却误杀了正在拍摄自己传记的电影摄制组众人。多年后,旧日的恩怨情仇到了了结的时候,人们都难免于悲剧性的结局,南斯拉夫随着铁托的逝世也走向了灭亡。

整部影片充满了幽默和讽刺,有着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电影情节虽然荒诞不经,但却准确地描绘了二战时期南斯拉夫的社会状况。它不仅大胆揭露了一些投机的战争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而且片中的人物个性张扬、奔放,处处洋溢着创作者的激情,可以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史诗巨著。而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处理史诗题材的天才手段在这部影片中展露无疑,本人因此也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在本文中,我将从影片“怀旧的影像质感、小历史的叙事视角、夸张滑稽的表演方式、魔幻的写实风格”这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部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后现代电影的艺术价值及魅力。

01、怀旧的影像质感贯穿整部影片,使观众徜徉在曾经逝去的历史的体验中

《地下》全片呈现一种色调暗淡的影像质感,这是后现代电影在描写历史时独特的手法,具有开放式解读的特色。我们可以通过导演在影片中所塑造的,各个不同年代的历史感以及与之对应的场景来深层次的体验。

①不同年代的跨越和所围绕的场景,都深刻展现了影片的历史沧桑感

影片开始于年的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场狂欢盛宴,酒醉的马高和小黑两位好友纵情狂欢,给人一种南斯拉夫正处在一个太平盛世的错觉中。但很快现实被战火打乱,德军入侵南斯拉夫,人们的生活一片混乱,为了生存和反抗侵略者,他们只好躲避在地下室中,从事地下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战争结束。可荒诞的是,马高为了出人头地并带着心爱的女人娜塔莉享受美好生活,他欺骗小黑等朋友战争仍在继续,让他们在地下生产军火为自己赚钱。就这样,小黑等人在地下这个世界里整整生活了二十年。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小黑来到了地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件。

影片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地下这个狭小的空间展开,地面上的歌舞升平和地下的阴暗惶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欺骗和信任也在这里展开了极具讽刺的演绎。时间的跨越处处充满了怀旧的影像质感,也使观众在观影时有一种“虚假”的历史沧桑感。

②人物内心的对比和对时空的错觉将这部后现代电影的精髓演绎到了极致

当地下的朋友们沉醉于为抗击侵略者而进行伟大奉献的时候,马高却心安理得的继续着自己的谎言,将军火贩卖,成为了富有的军火贩子。在这里导演着重描绘了马高和小黑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历程。

马高是片中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二战中他显得非常勇敢,协助朋友小黑“抢走”心爱的女人,冒着危险解救小黑。但他又是投机的,当胜利到来,他欺骗朋友留在地下为自己服务,而他却享受着身处高位的名誉和金钱。

小黑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性的人物,他粗俗、无赖,一心追求的似乎只是金钱、女人、酒精。但就是这样一个粗俗的人信仰往往是单纯而执着的,就如他的革命豪情一样,他不但在地下领导着人们为南斯拉夫的解放生产军火,而且时刻想回到地面为民族解放奋战。

终于,他带着儿子来到地上,却只能与拍摄二战电影的虚幻敌人战斗,更讽刺的是这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的电影。剧中人突然由虚构走入现实,一如他自身的命运,由地下的虚构走入地上的现实,面对的却又是一场虚构的景象,而他却乐在其中,这样的人生无疑带着悲凉。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荒诞不经的剧情,滑稽夸张的表演,这些都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很“假”的感观。而正是这种“假”凸显出一种“虚幻”的本质,使观众在这种“怀旧”的色调中,意识到影片中的过去与自己所置身的现在存在明显的割裂。这也就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后现代电影信念的集中体现。

02、小历史的叙事视角和人物滑稽的表演方式,深层面展现出导演寄予的复杂情感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后现代电影的艺术价值在《地下》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独辟蹊径,以自己独特的小历史的叙事视角,通过片中小黑、马高和娜塔莉这三个人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故事,运用夸张、滑稽的表演方式,深刻展现了导演对南斯拉夫这段历史的批判,同时也掺杂了自己作为南斯拉夫民族一员的复杂情感,让影片由小及大呈现出这个国家50年的民族兴亡史。

①小历史的叙事视角由点及面引申出南斯拉夫这个国家50年的历史进程

《地下》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马高、小黑、娜塔莉以及马高的弟弟伊万的身上。他们相对于整个南斯拉夫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是导演就是从这些小人物的角度出发,深刻挖掘他们的信仰及人生历程,从而抽丝剥茧般的逐步展现出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历史命运。

小黑和众人躲在阴暗的地下室是为了隐喻南斯拉夫多舛的命运,虽然前途一片黑暗,但是心中却有着无限的激情和向往,同时也阐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国家动荡的无奈。在这片大陆上,好像主宰地上世界的似乎总是他人。

德国人走了,苏联人来了;苏联人走了,维和部队来了;二战走了,冷战来了;冷战走了,内战来了。南斯拉夫人永远处于动荡的年代中。作为南斯拉夫人,库斯图里卡是理解同胞的,也只有真正体会过那种动荡带来的不安全感的南斯拉夫人才能描绘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生存之道。

整整分钟的电影,导演和演员用近乎癫狂的创作激情和“荒诞”的表演,以影片4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将年到年间的南斯拉夫的社会变革缓缓铺陈开来。

电影画面与真实的历史影像互相交叠,充满时间与空间的断裂,使观众在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中,除了不停捧腹大笑外,还能深切感受到一个国家完整且宏大的历史进程。

②夸张、滑稽的表演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笑中带泪的历史悲哀

毫无疑问,《地下》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喜剧片去看,比如发电的脚踏车;打架前一定要把手表摘下来的马高;电不死的小黑;餐桌上会动的烤鱼等等,处处充满了滑稽、搞笑的镜头。然而这些数不胜数的幽默却深层次地体现了导演另类的哲学意味,属于典型的黑色幽默。

看似滑稽、搞笑,可又无处不在透露出令人震撼的悲伤,就好像是《大话西游》那种隐藏在欢笑表面之下的悲剧,更加令人难以释怀。

尤其是片中那场轰炸动物园的戏份,一开始就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狮子、老虎在废墟上任意游走,两只受伤的鹅还在不知死活地互啄;原本憨态可掬的大象,也趁机发起了“战争财”,衔走了放在窗口的一双皮鞋。

这个场景虽然是表现德军对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导演的镜头却绕开了普通民众,而是指向了一群滑稽、可笑的动物。这种隐喻的拍摄手法既搞笑又离奇,让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以一种幽默、搞笑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可谓别具一格。

另外影片中三位主角的表演方式也极其夸张,导演对他们三个人的描绘也是从一些琐碎不相关的细节上展开,此外还不时有各种动物出没。

这种荒诞的表现方式和影像画面能很好的杜绝了观众对人物或事件的“情感认同”,让观众与影片内容始终保持疏离感,进而不断质疑影片中各个人物的立场和事件真相,这或许就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后现代电影的极致表现方式吧。

03、魔幻的写实风格体现出了导演了不凡的艺术成就

《地下》全片如同一场热闹欢腾的马戏团表演,铜管乐队和各种动物成为这场疯狂庆典里重复出现的热闹元素,使整部影片充满了荒诞性。除此之外,影片中还引入魔幻写实风格来加深其中的非理性色彩,或许正是这些魔幻写实的部分才真正传递了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对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美好祝愿。

①天马行空式的荒诞剧情彰显出导演对电影内涵的深层次的感悟

影片历经五十年的跨度,从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到年南联邦解体。导演将战争对人的摧残以超现实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明明是全部死亡的惨剧,可偏偏又在幻想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让死去的人们在这片已经与大地分裂并渐行渐远的土地上载歌载舞。

现实的无情寄托在了幻想的乌托邦中,想哭又想笑的矛盾心情贯穿全片,经过了极致的忠诚和盲目的信仰,他们彻底的迷失了自己,就像一群寻不到根的孩童,失去了家园、丧失了公民身份,没有归属的永远漂泊于世界洪流之中。

而导演正是在这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无限怀恋和复杂情感下,运用摄像机记录下了小黑、马高、娜塔莉、伊凡等那些前南斯拉夫人的荒诞而又离奇的悲惨命运。用他们的经历映射出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命运多舛的遭遇,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渴望。

②魔幻的写实风格既是某种特殊的隐喻又是对人类社会的强烈暗示

在《地下》这部电影中,导演采用大量的魔幻的写实风格对整部影片进行了塑造,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小黑的儿子溺亡后与新婚妻子水中重逢,以及小黑投井后与众人相聚于婚宴中。尽管经历长达50年的种种纠葛和杀伐,但所有人在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还是取得了相互理解与和解,而片尾字幕“这个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更是与片头字幕“从前,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形成完美的对照。

全片里光怪陆离的场景层出不穷,比如从头到尾都贯穿着锣鼓声和喇叭声,好像那只乐队丝毫不知疲倦,只要有空就在演奏。德军对城市轰炸时,马高却仍不愿停下和女性的激情;餐桌上的一条大鱼还在活动,并且嘴里含着一个红果;在小黑儿子的婚礼上,新娘漂浮在空中缓缓飞行;到了影片结尾,所有的主角们聚在一起,把酒言欢、纵情欢乐,而脚下的土地却裂开,形成了一个小岛逐渐飘远。

这一个个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的镜头,其实都是某种特殊的隐喻,它们既是在为信仰的坍塌而默哀,也是对导演悲天悯人的感怀以及他对南斯拉夫美好未来的畅想。就连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自己评价这部代表作时都说:

“《地下》可以说是拉伯雷式的,虽然有点怪诞,但却带有很强的隐喻特征。”

因此,尽管夸张、讽刺和强烈的人文主义特质弥漫于影片中,但却可以这么说,这部影片是库斯图里卡用荒诞谱写的黑色史诗。

总结一下: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恢弘的史诗巨著。影片虽然在呈现南斯拉夫从二战到消亡这段时间的历史经历,可是导演采用的叙事手法和影像技巧却充满反传统的后现代风格。

全片充满狂欢的气氛,演员表现夸张,剧情更是游走于荒诞和戏谑之间,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本身极尽讽刺之能事,而在浓厚的魔幻写实风格中,更以拼贴和戏拟的技法不断对历史进行解构,是非常经典的后现代电影。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下笑里的悲哀演绎出一部经典的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