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河位于店埠镇老朴木中东部境内,北起菜湾村,南行直达五沽河,总长度6.3千米,宽度20米左右。是域内主要排水渠道之一,整修于六七十年代稻改时期。自孩提有记忆时起,河内一直是水流不断,汛期大水漫灌,汹涌奔腾,天旱则小水潺潺,时断时续,稻香河原不以此为名,老一辈称之为条河,小孩念白了叫作“条虎”。稻改后,沿河两岸,稻花飘香,虾美鱼肥,赛过江南鱼米乡,因原名不雅,更为印记*领导人民战天斗地谋求幸福生活的光辉历史,改称为“稻香河”。
稻香河历史悠久,据老辈人传说,河随立村而出现,原本为弯弯曲曲、顺村而行、水流下泄、排除村内积水的小沟渠,几经多次开挖改造,始成今天的规模。稻香河与躬仁路交汇点西南侧,地势稍高,当地人称之为由来顶,也叫作“芝麻岭”。朴木刘氏先人正是看中此地地脉朴实无华、土质肥沃,芝麻开花节节高,才卜居在这里安村兴家,繁衍生息,这便是朴木由“扑脉”、“朴脉”演化而来的根由。也有的说,之所以叫“朴木”是因为“朴木”是传说中的扶桑树,生长在东方,是两棵相互缠绕合抱的桑树。每当日出的时候,太阳神羲和跟她的儿子三足金乌就从这里驾车出发。但是后来,后羿射日的时候,因为站在扶桑树上,而踩断了这棵传说中的神树。传说后羿射日之后,解救人们于水火,同时也将扶桑树,这棵联通神、人、冥三界的巨树封印起来,以保人间的安康。人们信奉扶桑树,是希望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少受一些疾病和苦痛。
稻香河静静流淌,不自伐功,见证了当地农民群众生活的变迁。过去农民生活艰辛,吃了上顿没下顿,饿肚子是常事,从当时当地民谣可见一斑,“旱天白茫茫,涝天水汪汪,高粱一杆枪,地瓜喝了汤。”穷则思变,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朴木人民在*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地改土修水渠,引种水稻求生计的群众运动,按照三十亩地一排一灌的标准,在朴木村与菜湾村交接地横跨东西修了一条大干渠,沿大干渠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开挖了十条贯穿南北的支渠,沿支渠延伸到地头密布的是斗渠,斗渠撒布田间的称之为毛渠,干、支、斗、毛,星罗棋布,互相贯通。旱能灌,涝能排,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莳秧苗,插稻秧,成方稻田飘花香;过黄河,跨长江,产量一年一台阶(当年《粮食生产纲要》确立的目标,粮食亩产量斤以上为过黄河;亩产超斤为跨长江);雪白的大米吃不了,鲜美的鱼虾随时尝。农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朴木的名气也呈直线上升,传到国内外。
阿尔巴尼亚到朴木拍摄电影记录片《朴木公社插秧忙》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最难忘的是第一次看到低空盘旋直升飞机的样子,哪兴奋劲甭提多美了,以至于成为第二天小伙伴们一整天的话题。纪录片一上映,立即引起了轰动,许多外出谋生的游子,勾起了殷殷思乡情,纷纷携妻带子,举家返乡,形成了一股回迁潮。那时的稻香河,水流充沛,水质清澈,既是我们理想的戏水去处,更是我们捉鱼虾,摸河螺,淘河蚌的乐园。夏季星期天、节假日,三五个小朋友结成伴,手提水桶、大篓子,脱巴光溜溜,跳进河内,不远一段距离,螺蚌就能满桶满篓,成为全家人佳肴佐餐。稻香河铭记下了:“孟光旭,好书记,解决了吃饭大问题”。
进入八十年代,连年旱天,雨水稀少,种植水稻已经成为过去,密布的排灌网络失去了往日风釆和存在价值,再辟新路子,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摆在各级面前的新课题。历经建扬水站、大挖井塘地下水,路沟树渠田综合整治,耕作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朴木被冠上了“全国绿化先进乡”、“粮油生产基地”、“吨粮乡”等耀眼的光环,田成方,林成网,果成片,路通畅。稻香河畔,林带、林网内参天毛白杨,郁郁葱葱;成片地膜覆盖花生,初始如洁白静水平展展,继而似起伏水波绿油油;成块的苹果园,硕果累累,挂满枝头,脆甜可口。粮油间作、粮菜间作、菜菜间作,立体满负荷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农民粮囤子满了,钱袋子鼓了,爬满皱纹的脸上笑了。稻香河又写下了浓浓的一笔:“程绍国,好书记,朴木跨入新天地”。
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农村自不甘落后,产业结构,种植结构一调再调,一变再变,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开工业园,建冷风库,个体经济,私营企业,集聚成群,擎起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商业街、商场、商店、商铺,比比皆是,红红火火。萝卜小镇,沽水菜乡,扬名立万。沿河南行四五里,其东侧是原朴木良种场,建成的百亩爱宕梨生产基地,是当时赏花品果的绝胜去处。现已荡然无存,改种瓜果蔬菜了。稻香河两岸,一望无垠的葫萝卜,青萝卜,白萝卜生产基地,按照基地化种植、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新理念,风险弱化,面积扩张,全镇累计种植胡萝卜就达5万余亩;钢架结构,石柱结构,竹木结构,大中小型塑料棚菜,种类全,规模大,品质优,产量高,远销国内外。农民的手头宽裕了,腰杆挺直了,生活一天天比蜜甜。如今的稻香河历史记忆一天一写,一日一改,写不尽*的丰功伟绩,抒不完富裕的好生活。明天的稻香河的记忆,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程灿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