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花园|艺术人文|生命事业|文化墙与雕塑
俄罗斯人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一直很特别,反正是不能随便触碰的那一种。我们经常调侃他们是战斗民族,而他们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也许已经养成习惯了。
带着这些探究,笔者于今年九月踏上了俄罗斯的国土,寻访“战斗痕迹”,下面一些心得与朋友们分享。
我们首站来到了圣彼得堡的拉多加湖
拉多加湖
拉多加湖湖畔二战纪念广场(位于圣彼得堡)
纪念广场雕塑,中间燃烧的火焰,象征俄罗斯人生生不息、顽强的战斗精神。
纪念碑铭牌
纪念广场一侧,苏军留于作战地域的一门高射炮
这是当年苏军保卫列宁格勒时,留于作战地域——拉多加湖,当作纪念的一门高射炮。在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期间,粮食、药品、弹药、衣物等,络绎不绝地从该湖运抵列宁格勒,期间冒着德空军的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
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保卫战,走近俄罗斯
列宁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年9月9日开始至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苏军和苏联人民在取得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保卫战胜利的过程中彰显出了战斗民族的顽强精神。
第二站: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
坐落于莫斯科市苏维埃军队街2号的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是一座以军事历史为题材的大型军事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年,隶属国防部。它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见证苏联红军70年历史的场所。
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外观
馆外的库尔斯克号纪念碑
门前钢盔阵(可能预示着曾经为保卫这座城市付出生命的士兵)
公交站牌,后面可以看到俄罗斯的陆、空、海军旗
大门两侧是T34—85坦克和M榴弹炮
展馆两侧陈列的火炮,馆后布置弹道导弹和作战飞机
走进馆内,我们查阅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相关资料:
保卫列宁格勒的苏军高射炮部队
身处列宁格勒前线指挥作战的朱可夫正在签署作战命令
苏军坦克沿着列宁格勒城内有轨电车线开赴前线作战
沿反坦克壕防御作战的苏军士兵(左图是协助朱可夫的霍津中将,费久宁斯基少将)
在被围城的天中,德军切断了列宁格勒及其住宅区的对外物质补给线。希特勒宣称:"我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然而,炸弹可摧毁列宁格勒人的家园,但摧毁不了他们的坚强斗志,严寒和饥饿也不能。在年冬季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列宁格勒人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开辟了一道冰上公路,通过这条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之路",运进粮食,运出伤员,从而战胜了严寒和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人的企图。
在叶尔尼亚对德军进行的反击战役中,苏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进攻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从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苏军与德军的作战场面史料中,感受俄罗斯
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向苏联境内挺近的装甲部队
德军装甲部队沿公路向莫斯科方向推进战争初期,时任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铁木辛哥与*治委员赫鲁晓夫在前线指挥作战。
在苏联境内开进的隶属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
仓促应战的苏军
苏军部队仓促地抵御德军气势汹汹的进攻妇女们也动员起来投入到构筑防线的艰苦劳动中
在朱可夫的严密组织下,苏军在叶尔尼亚对德军展开了反击
在莫斯科红场接受检阅的苏军部队开拔前线
苏军士兵搭乘坦克向德军发起反击
喀秋莎火箭炮:即年苏联制成的BM-13火箭炮采用多轨式定向器,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枚毫米弹径的火箭弹。这种火箭弹的最大速度为米/秒,最大射程为8.5千米,能在7~10秒内将1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再装填一次大约需要5~10分钟。一个由18门“喀秋莎”火箭炮组成的炮兵营,一次齐射便可以发射枚火箭弹,能有效的杀伤敌人。年7月14日,苏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了这种大威力杀伤性武器。
苏军士兵在严寒下向德军阵地冲锋
莫斯科会战中被俘的德军官兵
苏军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为每一条街道,每一所房屋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
苏军对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展开了全面反攻
雪地上躺着一具德军士兵尸体,远处苏军一辆T-34坦克正隆隆驶过
投降的德国士兵
向苏军投降的德军第集团军司令保卢斯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官兵正被押往战俘营
苏军解放了奥廖尔,一名战士手执红旗欢庆胜利
在柏林国会大厦前庆祝的苏军士兵
第三站:来到了莫斯科的地下地铁站
去过莫斯科地下地铁站的朋友都知道,由地面通往地下室的履带式电梯非常陡、非常长。锐角25°~30°,电梯长度相当于我们这儿的三倍之多。更具风景的是,我们看到俄罗斯上班族青年,为了赶地铁,在又陡又长的正在行进的电梯上快速奔跑,而我们则需要单手扶住扶梯,有的国内朋友甚至需要双手扶住扶梯。
莫斯科地下地铁站的电梯
在莫斯科地铁站等列车
莫斯科地下地铁站两侧的雕塑:
笔者也秀了一张
第四站:莫斯科红场俄罗斯人民始终不忘他们的英雄,将他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放在最显耀的位置
位于红场主要入口处的朱可夫元帅雕塑
朱可夫元帅雕塑精神抖擞,仿佛他仍然与俄罗斯军民在一起,时刻准备着“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
朱可夫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将领和苏军中最著名的统帅,其在众多战役,特别是二战中指挥的一系列决定性战役,彻底扭转了苏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从战略防御→战略对峙→战略进攻→攻克柏林,朱可夫立下的汗马功劳,为广大俄罗斯人民普遍敬仰......
苏联朱可夫元帅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一直是苏军统帅部成员,从年8月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担任最高副统帅。多次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被派往前线,并曾先后担任过几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在筹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将领,朱可夫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远大的战略目光、冷静的判断力、大胆果断的作风,在现代战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苏联红军中最著名的统帅,被国内外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斯大林(左)与朱可夫(右)
再看看俄罗斯*治人物和前苏联英雄人物的雕塑
列宁墓照片
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中央,有一栋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列宁墓。这里存放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体。
位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的雕塑,很多人物不知是谁,但肯定是苏联开国元老或*治局的核心成员。
斯大林的雕塑墓
少有人知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斯大林的遗体也被安葬在列宁墓里。只不过在赫鲁晓夫的强烈要求下,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移走,抬出红场,被火化后安葬于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
第五站:看新圣女公墓里面的*治人物和英雄
叶利钦的墓:波折的俄罗斯国旗雕塑
作为现代俄罗斯的创造者,叶利钦也是苏联的终结者之一。在新圣女公墓中,他的雕塑的位置十分醒目,一般游客一进墓园,都会首先注意到路边那面起伏的俄罗斯国旗,导游说将雕塑放在路边,褒贬则全凭后人了,这似乎也象征了叶利钦大起大落的一生。
赫鲁晓夫的雕塑墓
赫鲁晓夫是唯一没安葬在红场上的苏共总书记。在新圣女公墓中,赫鲁晓夫的墓黑白分明。黑色的头像藏在黑白相交的花岗石中,向人们揭示了赫鲁晓夫的功过两重性。
极具讽刺的是,赫鲁晓夫的雕塑是由他生前多次挖苦、讽刺、批判过的涅伊兹维斯内创作。尽管赫鲁晓夫曾说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却是臭狗屎”。但当赫鲁晓夫的家人告诉涅伊兹维斯内,让他雕刻塑像是赫鲁晓夫的遗愿时,宽容的艺术家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戈尔巴乔夫夫人的雕塑墓
新圣女公墓中有一处环境优美、造型美观的墓地,就是苏联末代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的墓地。赖莎墓的旁边也有一处空地,是留给她仍然健在的丈夫戈尔巴乔夫的。听当地导游说,戈尔巴乔夫有时经常会到公墓来,看望自己的亡妻,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两三个警卫,很平民化。
斯大林夫人的雕塑墓
与赖莎·戈尔巴乔夫不同的是斯大林的第二位夫人阿利卢耶娃。据说她是与斯大林在聚会上争吵导致自杀而忘。逝世后,安葬在新圣女公墓,没有同后来年逝世的斯大林一起安葬在红场。
女英雄卓娅
《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卓娅是莫斯科一所中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她曾放火烧死了德军十多匹战马,至少当她再去烧毁另一座马厩时,被德军抓获。德军士兵将她剥去衣服,挖去了右胸,百般凌辱后绞死。卓娅临死前坚强不屈,怒斥道:“你们绞死我只是一个人,但我们有两亿人......斯大林不会放过你们的!”
是的,俄罗斯人不会忘记英雄,也不允许他们的英雄受辱。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斯大林便给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命令,将那个德军步兵团的番号通报所有部队,“只要俘虏这个团的官兵,统统枪毙,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
卓雅的弟弟舒拉
在卓亚墓的对面,安葬着她的弟弟舒拉。在卓娅死后,她的弟弟舒拉也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可惜的是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牺牲了。莫斯科保卫战三英雄
(从左至右: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潘菲洛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少将)
二战期间,牺牲飞行员的集体墓地
炮兵工程师拉夫里洛维奇
苏联炮弹专家戈洛夫大将
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
斯大林时代的四星中将列别德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葛罗米柯
葛罗米柯担任苏联外交官长达27年之久,从斯大林到契尔年科都得到重用。葛罗米柯的墓碑上部刻着他的头部浮雕像,被刻成阴阳两副面孔,与连在一起的正雕像形成强烈的对比。据说,这座雕像表现了葛罗米柯两面人的性格。
新圣女公墓中唯一的一对中国人就是王明和他夫人的雕塑,只是据说夫妻二人关系并不好,所以墓园中两人并未安葬在一起。
王明的雕塑墓
王明夫人的雕塑墓
还有一些*治军事人物的雕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俄罗斯人在国家利益面前绝不含糊,包括曾经的兄弟乌克兰:
11月25日,俄罗斯人将强行闯入刻赤海峡的三艘乌克兰韩军战舰强行扣留,干脆利索地连带船上的24名士兵一并扣押起来。此举又一次捍卫了俄罗斯一贯的“铁腕”形象。而后北约方面对此相对较为暧昧的表态,也让近年来一味倒向西方的乌克兰*府方面感到颇为“寒心”。
刻赤海峡,俄武力扣押三艘乌克兰军舰
想要对抗俄罗斯,光凭寄希望于西方的支持无异于杯水车薪,此时的乌克兰国内局势严重动荡,占据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乌东部地区遍布着亲俄民兵组织和大批俄罗斯民众。
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作为继承苏联解体后拥有相当庞大军力的*府军竟然完全无法与这些散兵游勇相抗衡。而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乌克兰国内的财*和经济命脉,甚至包括军人的军饷......
乌东部“卢甘斯克”亲俄民兵组织
当前,俄罗斯面临着欧美的经济制裁,尽管俄罗斯的经济也很不景气,但仍然针锋相对,进行反制裁。
俄罗斯总统普京
总的来说,俄罗斯人有着别的民族无法理解的自尊与坚持。所以在经济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普京的支持率不降反增,正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位强势的领导,需要一个精神的寄托,需要做回那个独一无二的俄罗斯民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