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博物馆——俄国行(赤塔)43
下午,我们参观赤塔的军事博物馆,这是我们在赤塔的最后一个景点。军事博物馆离列宁广场很近。
在军事博物馆门前,有小孩与和平鸽的雕像,其寓意深远。
我们直接去了露天广场的军事装备陈列处。这里展出的都是二战苏军使用过的军事装备。看上去武器保管得挺好,据说管理处每年都要涂刷一次漆面。
下面重点介绍几款装备。
T-26坦克
T-26型坦克的原型是英国维克斯公司所设计的轻型坦克。此款坦克虽然没有被英国陆军大量采用,但是其创新且优秀的设计却被许多国家所欣赏、购买并修改自制。如计算授权其他国家生产的数量,其家族生产量高达台以上,成为二战前除了雷诺FT-17以外全世界使用最普遍的一款。
苏联一开始购入维克斯是为对这种坦克进行测评,测试结果发现这种坦克比他们自己研发的还要优秀,因此向维克斯购买了生产授权并大量生产,苏联自制的维克斯即为T-26轻型坦克。它安装了45毫米的坦克炮以及2挺机枪。最终生产型T-26除了改为焊接制法,还采用了加入避弹构型的铸造炮塔。
BT系列坦克
当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陷入经济危机时,一个平民设计师设计了一种轻型坦克,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坦克。它有两个创新:采用了内置大行程弹簧的新式悬挂,大大提高了坦克的越野能力;配备了大功率发动机,居然能跑出了80公里的时速,完全超越了当时的汽车性能。
当时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到处捡洋捞,他们迅速看中了克里斯蒂坦克,然后付款,把样车和技术统统带了回来。后来苏军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经典的BT系列坦克。BT2坦克装备一门37毫米炮,而BT5和BT7坦克则装备一门45毫米炮,火力在轻型坦克中是极其强大的。BT坦克的克里斯蒂悬挂和大马力M17汽油发动机赋予了其无与伦比的机动能力,让军用汽车们都望尘莫及。更绝的是,BT坦克还可以采用轮式行军的方式进行机动。可以把履带拆掉,然后凭借拥有动力的负重轮和汽车一样行走,到了复杂地形再把履带装上,这样就兼顾了速度和越野能力。
图为BT5轻型坦克。
抗战爆发后,苏联开始援助中国武器装备。除了几十辆T26坦克和数量更多的BA系列装甲汽车以外,还有若干辆BT5坦克。这些BT坦克在台儿庄和昆仑关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和T26坦克搭配,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日本人被BT坦克蹂躏最惨的是在诺门坎。苏军大量的BT坦克在蒙古草原的平地上如鱼得水,并在著名将领朱可夫的指挥下以坦克集群的方式进行战斗,让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本军队损失巨大。BT7M坦克因为采用了新式的柴油发动机,可以有效抵御燃烧瓶的攻击,日本人敬畏地称BT坦克为不会燃烧的魔*战车!
图为BT7轻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
T-34是苏联至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之所以被命名为“T-34”坦克,是以此纪念苏联年发布的大规模发展装甲军的法令。
T-34坦克由工程师科什金设计。年6月出厂。年开始装备苏军,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
T-34/76(76系指火炮口径)在战场上威力巨大,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这就是“T-34危机”。作为应对措施,德国Ⅲ号改装长身管50毫米火炮,Ⅳ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毫米火炮,同时都大大加强装甲,勉强可以对抗T-34/76。同时又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和Ⅵ号“虎”式,其中“黑豹”坦克明显效仿T-34的设计思想。
从年秋天开始,针对德国已经出现豹式和虎式坦克,T-34安装了85毫米火炮,定名T-34/85型坦克。
CY-中型自行火炮
CY-中型自行火炮是乌拉尔机械制造厂上世纪40年代研制生产的履带式中型自行火炮,年9月装备部队,年底就交付辆。二战结束时共生产余辆。
该火炮曾装备苏军自行炮兵旅,在卫国战争后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德军装甲部队的对抗中,多次击毁德军“黑豹”式战斗坦克、“虎”式重型坦克和“猎豹”歼击坦克。
该炮曾一度成为苏军坦克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的标准支援火炮。先后出口阿尔巴尼亚、埃及、伊拉克、蒙古和朝鲜等国。我国于年共购进99辆CY-中型自行火炮,年我国国庆阅兵中也有CY-中型自行火炮方阵。
NC-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
NC-2式重型坦克是苏联年装备部队的重型坦克,主要用于对付德国的重型坦克。该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NC就是俄文“约瑟夫·斯大林”的缩写。我军习惯称呼为“斯大林”重型坦克。
年3月,苏联最高统帅部获悉,德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豹”式重型坦克。据此,苏联决定设计研制一种火力强、装甲防护好的重型坦克。年秋,研制出NC-1型重型坦克。年12月,成功将毫米火炮安装在NC-1坦克上,被命名为NC-2重型坦克。
年1月24日至2月17日,在白俄罗斯的科尔松·谢夫琴科夫斯基的战斗中,NC-1重型坦克首次参战,其强大威力深受前线部队欢迎。而后,它一直历经多次重要战役,直至攻克柏林。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初,分两次从苏联订购NC-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共计82辆。主要装备我军坦克师和坦克独立团的重型坦克连,上世纪70年代全部退出服役。年我国国庆阅兵典礼上,受阅部队中也有NC-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方阵。
ПТ-76轻型两栖坦克
年,由Ж·Я·科京领导的设计小组的方案被采纳,并命名为ПТ-76。其中“ПТ”是俄文“水陆两栖”和“坦克”的缩写,“76”表示安装的是76毫米炮。ПТ-76在年正式投产,年开始装备部队,到60年代后期,ПТ-76共生产了多辆,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的水陆两栖坦克,也是装备其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唯一轻型(水陆)坦克,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指挥,也可作为登陆部队夺取滩头阵地时的火力支援。该坦克具备完全水路能力,在水中靠履带推进。
ПТ-76的动力是B-6柴油机,为了防止发动机进水,还安装了一套保护装置。在水上行驶时,发动机驱动喷水推进器来提供动力,车尾还有倒车喷管,以在喷水门关闭时向前喷水让车辆转弯或倒车。
B-4型毫米重型榴弹炮
可以说是苏军使用过的外形最为怪异的一种重型火炮.二战期间,该炮在对付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4榴弹炮具有良好的弹道性能和较高的射击精度,总重达15.8吨。B-4采用特殊的双重驻退复进系统,是苏联最早配备该系统的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B-4炮管长毫米,带膛线部分身管长毫米,内膛膛线数达到64条,炮管重量达5.2吨。苏联人为B-4榴弹炮准备了一系列弹药,包括混凝土穿透弹和特殊的尾翼稳定炮弹等。
由于炮身重量太大,设计人员为它配装了履带式炮架,该炮架重11吨,堪称是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B-4榴弹炮炮架尾部装有辅助轮用于牵引。由于冬天苏联大部分地区都在冰天雪地中,冰雪融化后经常是泥泞异常,加装履带后机动性的提升相当明显。
年库尔斯科坦克大会战结束后,苏军转入战略大反攻,B-4的威力终于得到全面发挥。在哈尔科夫、齐尔塞、柯尼斯堡、坦泽和波森等重大城市攻坚战役中,B-4榴弹炮摧毁了无数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特别是在年6月10日的列宁格勒战线上,2个B-4榴弹炮连摧毁了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碉堡,其中1发炮弹打穿地下三层楼板后才爆炸,以至于德军士兵惊恐地将B-4榴弹炮称为“斯大林之锤”。
在柏林巷战中,苏军以B-4榴弹炮和ML-20榴弹炮向地下室和建筑物低层射击,中小口径火炮则向建筑物中层和高层窗口射击,迫击炮则向屋顶射击,从而掩护突击工兵群接近建筑物。
年4月30日,苏军师和师抵达“第三帝国”的象征一一国会大厦。面对负隅顽抗的德军,杀红眼的苏军集中89门B-4榴弹炮、SU-自行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轰击,国会大厦的墙面顿时变得千疮百孔,用砖石堵住门窗构成的火力点连同后面的士兵都被炸碎,大厦厚实的墙面也被炸开若干大洞。下午14点25分,苏军3个步兵营冲进国会大厦。同日,希特勒自杀身亡。
БМ-13式火箭炮
苏联年制造的火箭炮正式型号是БМ-13。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但他们看到了火箭炮强大的破坏力,听到了它刺耳的呼啸声,当它成群结队发射的时候,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士兵们热爱这种武器,见沉重的炮架上刻着一个醒目的K字,便爱称其为“喀秋莎”——以K字开头的女子名字,一个只给亲密的女子使用的昵称,一个站在峻峭的岸上、迎着明媚的春光高声歌唱的女子。从那时起,喀秋莎就成为一切火箭炮共同的爱称。
士兵们不知道,这个K字代表着遥远的"共产国际"兵工厂。
当德军逼近莫斯科时,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仓促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一群女生唱起了这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姑娘们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在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泪水,伴着这歌声走上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役中,这个师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
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歌曲。后来,《喀秋莎》这首歌曲还传唱到东欧的一些国家。波兰人民曾将喀秋莎作为战斗号令,而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员还曾将这首歌曲作为联络信号。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就连许多德国士兵也喜欢上了《喀秋莎》这首歌。
在红军的战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突然听到随风飘来的熟悉歌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他们仔细听,发现那歌声竟然是来自对面的德军阵地。苏军一位中尉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在对面的阵地上,一伙德军正围着一架留声机欣赏着这歌曲。战士们震惊了、愤怒了,未经请示就向敌军阵地发起了攻击。当他们找到那架留声机时,发现唱机仍在转动着,仍在唱着……中尉连长捧着唱片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许多人都跟着哭了,为了夺回这张唱片,8个红军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后来,上级军法部门对这次违令攻击事件进行了调查。一位团长被调查时说:“如果我当时看见‘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围着、蹂躏着时,我也会这样做!”军法法官被感动了。
年4月16日,苏军对柏林外围开始进攻。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前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一位随军记者激动地写道:“天哪,这是怎么了,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现今,俄罗斯军队把《喀秋莎》作为指定队列行进歌曲而仍被战士广为传唱!
其他装备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门火炮炮管上涂有五颗五角星,应该是一门立有战功的功勋大炮。
军事博物馆中不仅仅有冰冷的杀人武器,也有温馨平和的一面。这位男子手中停留着和平鸽。是啊,和平的人们不喜欢战争,但当敌人把战争强加于你时,只能用正义的战争来保卫和平。
这坐在长椅上的雕塑不知是什么意思?
是表现远古时期的蒙古人的生活么?
这个纪念碑是纪念什么的?
我们从这个台阶上去。
坡上遇见俄罗斯母女。
在长椅上还有一对。
好温馨的场面。
米格-21
再往前走,见一架飞机在高台上。这就是米格-21。
米格-21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年开始设计,年原型机试飞,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1是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飞机。
“米格”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年前苏联的两个飞机设计师。他们一个名叫“米高扬“,另一个名叫“格列维奇”。年,米高扬调到苏联的一个歼击机研究设计室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沉着稳健的格列维奇。很快他们就成为一对理想的合作伙伴。他们两个人姓氏的开头字合起来便是“米格”。闻名世界的“米格”这个飞机名称就这样诞生了。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仿制米格-21,国内编号歼7。歼7发展历程异常艰难,因中苏关系恶化,在歼7发展的关键时刻撤走了全部专家,并且带走了几乎所有的技术资料。中国的设计师们根据苏联专家留下来少得可怜的资料,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歼七漫长的生产周期。起初歼7的生产并不顺利,直到80年代初期才逐渐完善。尽管如此,歼7在中国的发展却是大放异彩,改进型号十分丰富,尤其是最新的歼7MF,达到了米格-21所有改型的顶峰。歼7曾向多个国家出口,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再往前走,看见列宁雕像了。
列宁曾在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年7月10日,列宁在流放地——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县的舒申斯克村(位于贝加尔湖的西面),和克鲁普斯卡娅举行了婚礼。年列宁在流放地完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
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的机关报《火星报》。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与列宁雕像合影。
园中的民族风格建筑。
同伴与俄罗斯老人的合影。
园中的恋人。
从侧门出来,沿着院墙往正门走回去。
从正门的侧面出来,来到博物馆正门处。
为了更好地拍摄,老赵过马路回拍一张。
老式的无轨电车驶来。
参观完了军事博物馆,我们去大型超市购买食品,要在这里把所有的卢布都花掉,晚上我们就要上火车了。
到达赤塔火车站。
我们准备进站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醒了,马上就要到满洲里了!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朝霞满天。
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要到后贝加尔斯克车站了。
我们由满洲里入国境,俄国行这部分就结束了,满洲里这段记入东北行游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