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众艺术网艺述middot古典与
TUhjnbcbe - 2021/10/18 2:01:00

艺述·古典与唯美——欧洲十九世纪唯美古典绘画精品画作介绍与欣赏

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在艺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是学院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年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和一个世纪之后的英国。教育完全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照抄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创作的题材依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并且多集中表现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英国,学院派的创立与雷诺兹的活动密切相关。雷诺兹传授和艺术创作的题材均仿照法国的模式进行,无丝毫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皇家学院变得越来越宽容并接受了艺术作品风格上的多样性。证据就是约瑟夫?马洛?威廉?透纳的画越来越频繁地在画展上出现。与此同时,还为另类画家专门开设了格罗夫纳和达德利两个画廊,并且允许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参展的画家们在这两个画廊中展出作品。在法国,两派不同的画家则界限分明,那些被官方画廊拒绝的画家们只能在另类画廊参展。两种不同画廊都按时举办年度画展,奖金和佣金的规定也十分相似。

作品:《克娄巴特拉用死囚尝毒》,作者: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法国),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87.6×厘米

作为拿破仑三世的宫廷御用画家,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在《克娄巴特拉用死囚尝毒》这幅画中,成功地展示了他的美学理念。

19世纪上半叶,一门新兴的学问“埃及学”逐渐激发起欧洲人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生平的兴趣,当时的画家们争相表现有关埃及的题材。卡巴内尔的这幅画取材于希腊学者、传记作家普卢塔克的著作《安东尼的一生》。讲的是亚克兴角战役之后,被屋大维打败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感到末日临近,决定自杀。为此,她下令让几个奴隶体尝不同的毒药,以便为自己选择痛苦最小的一种。卡巴内尔的画笔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克娄巴特拉的人格魅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流失,她斜倚在兽皮铺就的长椅上,身边伴有一只豹子和一个摇扇的侍女,姿态闲适地观察着每个奴隶死亡时的表情。画面以外表的华丽与暗含着的死亡恐惧形成一种对峙的张力,这一点,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法国浪漫主义先锋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萨达那巴尔之死》,而与《萨达那巴尔之死》用跃动的笔触展现临死前的不安不同,这幅画则是用细腻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表面的平静。

这幅作品于年在巴黎沙龙画廊展出,并于同年赠于比利时安特卫普艺术博物馆。该画还曾保存在法国的贝济耶美术馆。

作品:《瓦实提》,作者:埃德温·朗(英国),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4×.4厘米

埃德温·朗作品的主要收藏家是英国人莫顿·拉塞尔·科茨。在以此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里,曾经收藏过这幅名画。

朗的创作属于典型的东方主义流派。他走上这条创作道路是开始于他的老师约翰·菲力普斯劝他完成的西班牙、埃及和叙利亚的旅行。年,他访问了耶路撒冷,并以《圣经》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之作:《市场里的巴比伦婚礼》。年,这幅画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展出时,大获成功。年,该画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七千古英镑售出,让画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和我们随后会欣赏到的荷兰画家阿尔玛·塔德玛的作品一样,朗在作品中也特别注重画面的布景及装饰物的准确性。在他创作的大量以《圣经》为题材的油画中,《瓦实提》是其中著名的一幅。这个故事记述在《旧约·以斯帖记》中,讲的是波斯国王亚哈随鲁在宴会席间,命人召见王后瓦实提,以供宾客欣赏她的美貌。但王后拒绝了国王的无理要求,这使国王觉得有损了自己的尊严,甚至会有可能形成妻子不尊重丈夫的社会风气,从而种下家庭矛盾的祸根。因此,事后国王废掉了王后,并写入波斯律法,代表永不反悔。

这幅作品的背景是一座波斯式的大殿,画家精心绘制了其中的铭文和浮雕。王后充满异国情调的美貌、华美的服饰及珠宝,与她哀伤而失望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含义,因为当时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和王后所面临的一样,是异常困窘的。

作品:《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年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荷兰),―年,画布油画,.70×.40厘米

花卉是这位画家十分钟爱的主题。《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充分印证了上述判断。这幅画是以罗马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埃拉加巴卢斯为依据创作的。埃拉加巴卢斯长相十分俊美,他原名瓦里乌斯?阿维图斯?巴西亚努斯,因崇拜非尼基性爱之神埃拉加巴卢而改用现名。

这幅画是画家的三幅杰作之一,是受当时英国著名土木工程师约翰?艾尔顿(―)的委托而作的。当时正值这位工程师负责将海德公园的水晶宫移至西德纳姆郊区,手中有钱,大量收购名画,为这幅画他就付出了4千古英镑。该画是阿尔玛-塔德玛的颠峰作品之一,年曾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展出,被《艺术日报》评为“画家阿尔玛-塔德玛的杰作”。画面被画家描绘得十分绚丽:花瓣、大理石、绸缎、薄纱、青铜器,花朵等等。清明亮丽的环境中,走动着绝色佳丽。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严酷的现实,但是,作者没有直接描述现实的丑恶,而是通过布景与色彩把它表现了出来。

阿尔玛·塔德玛描述了埃拉加巴卢斯的一个表面娱乐大众而实质十分诡异的主意:往出席皇帝晚餐的客人身上洒玫瑰花瓣。但是花瓣洒得如此之多,甚至把一些食客埋在底下喘不过气来。画家把皇帝安置在宝座上,观察着受苦的食客,旁边坐着皇帝的母亲和宠臣。在这幅画里,画家把人体和玫瑰花瓣溶为一体,把他的绘画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作品:《春》,年雅克·约瑟夫·提索特(法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91.4×厘米

很少有画家能像雅克·约瑟夫·提索特这样,把英国的上流社会描绘得如此之美。因此,许多人都以为他是英国人,而实际上他出生在法国南特,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与德加和马奈有同窗之谊。

19世纪六十年代,提索特奔赴英国,定居伦敦,一住就是十一年,在这里,成就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业绩。

提索特的作品属于欧美国际时尚的氛围,充分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模特尽是些时装华美,周旋于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人,他的作品被其仰慕者以那个时代极高的价格收购。

这幅名为《春》的画表现了三位在田野里休憩的少女,但她们的面部没有一丝笑容,几乎可以说毫无表情,像是沉浸在对过去时光的思念里。三个人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时髦装束,加上画面的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充满生机与和谐的图画。

作品:《无言的歌》,年约翰·梅尔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英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74.5×99.5厘米

年,当拉斐尔前派第二批的重要成员之一伯恩·琼斯在格罗夫纳画廊成功参展、并一举成名之后,周围立即聚集了一批青年画家,其中就有约翰·梅尔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当时,这位年青艺术家的创作就以《圣经》及文学、神话传说题材为主,带有明显的复古倾向。

斯特拉德威克的创作生涯,开始于广泛吸纳无名画家的“达德利”画廊。《无言的歌》是年斯特拉德威克唯一一幅获准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参展的作品。该画售出后,他得以购置了一间画室,并开始了独立画家生涯。这件事,在当时的英国艺术界曾引起轰动。乔治·肖伯纳回忆说,斯特拉德威克是几经努力才将《无言的歌》放进皇家学院画廊的,不过参展之后,就获得巨大成功。
  

《无言的歌》画的是位目光传递爱意的窈窕女性,而周围的鸟鸣声又似乎揭示了她的某种思乡之情。
  

作品:《后宫之美》,作者:亨利·吕西安·杜塞(法国),-年,类别:绘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45.40×35.70厘米

亨利·吕西安·杜塞是19世纪巴黎艺术界的知名人物。他曾师从勒费弗尔(-)和布朗热(-)学习绘画。年在巴黎沙龙初露头角,年荣获“罗马大奖”。一年后,他又在巴黎世界绘画展上获得金奖。亨利·吕西安·杜塞主要画人物肖像,多以戏剧或历史题材进行创作。

艺术界普遍认为他的作品内容艰涩,甚至低俗。例如,他的油画《后宫》就受到艺术家们的严厉批评。《后宫之美》是《后宫》的姊妹篇,画的是一个带着薄薄面纱而胸部袒露无遗的女子。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肖像画功底。

关于东方画派活动的资料不多。但是,亨利·吕西安·杜塞的创作高峰期正值东方画派走俏之时,所以不能排除他在某个阶段钟情于东方题材的创作。

作品:《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作者: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76.2×26.7厘米

出生在英国约克郡的弗雷德里克·莱顿从小在欧洲接受了正统的古典主义绘画传统训练,并曾经就读于欧洲几家著名的美术学院或机构。年,莱顿先后迁居罗马和巴黎,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和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二人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也有收录。从他们身上,莱顿汲取了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美学观念。与此同时,莱顿一直在向英国皇家学院和伦敦的其它美术馆递交参展作品。油画《流放中的但丁》使他在英国名声大噪,并于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十年后又被任命为学院院长。

在莱顿创作生涯的晚期,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成了莱顿经常使用的题材。身裹轻纱的裸体女性,以拟人化的方式追忆古典传统,给观众以丰富的想像空间,这些构成了莱顿这一时期作品的突出特点。年展出的这幅《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就属于这一类型的作品。

“宁芙”是古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的自然界精灵,莱顿画中的这个宁芙是个泉水仙子,她以一个身着宽大长袍的女子形象出现,背对着瀑布站在一个沙堆上。画家借此向人们传递出水的多样的形态,无论是湍急的河流还是飞溅的水花,以及表面平静而深不可测的暗流,它们都代表了水的天性。这幅画是画家年创作的最后一幅杰作、现存波多黎各蓬塞博物馆的《六月煌煌》的姊妹篇,因此十分珍贵。

作品:《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作者: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84×.5厘米

这同样是一幅莱顿的作品。《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呈现给观众的是以希腊神话人物造型为基础的戏剧性场面,作者采用一种舞台布景的手段,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意在让观众产生最深刻的印象。年,这幅画第一次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展出,意味着莱顿朝着开创古典题材的创作道路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也是对这位画家解决构图比例的高超技艺的一次总结。画中四个女人的位置平衡、匀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创造出一套个人独有的透视法,让画中人物的不同比例变得一目了然。画中的四位女性都被抹上了反映心理特点的光泽,赋予人物形象某种神圣感,这正好让人看到了画家对于抽象地运用形式与色彩的兴趣。莱顿正是利用这两种手段创造了绘画的和谐构图,并用色彩突出人物的个性。

拉斐尔前派艺术史专家和评论家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在年的画展上指出:“莱顿先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选题感到如此得意,因为就这个题目本身而言,它不具备任何象征性的意义。但是,经他的手这么一画,就变成了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人物画,画面美,画中婀娜女性的色彩也美,她们的衣服在风中像是一直在飘动。”

作品:《古典美》,作者:约翰·威廉·格威德(英国),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40.6×30.5厘米

约翰·威廉·格威德是一位擅长描绘身处古代大理石环境中、穿着古典服装的女性形象的画家,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展示古典美的艺术长廊。这些独自依靠在大理石旁的黑发女郎,像是以某种方式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梦想和思绪,源自古希腊的学院派画风及细腻的绘画手法,让人想起让格威德推崇备至的英国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

这幅名为《古典美》的作品曾经收录在格威德的主要传记作家史璜生的画册中。少女凝脂般的肌肤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呈现出来,而画家有意将人物安排为一种仰视的观察角度,给人以纪念碑般的高贵之感。

格威德是英国艺术史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现在的世界艺术史专家们正在整理这位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但格威德的家人却因为他后来令人伤心的自杀身亡的结局而希望把他忘得一干二净。正如史璜生在他的《古典主义的缺失》一书中所说:格威德作品中的沉静之美和令人惊诧的技术处理与这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在文艺批评界所受到的推崇和在艺术史上的被认可程度是一致的。

作品:《教堂的墙》年,作者:约翰·梅尔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英国)―,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61×85.1厘米

从19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英国人的审美取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因是画家们运用抽象的手法绘制充满潜意识的作品,用它们操控观众,以期唤起各种不同的心理反映。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流派的画家们搞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相互交流思想的串联活动。

斯特拉德威克则一直追随伯恩·琼斯(―),以历史和神话题材进行创作。《神学院的围墙》是画家的“发愤”之作,因为当时有人指责他只会简单地复制历史题材,不会进行所谓“真正的”创作。

尽管这幅画具有拉斐尔前派作品的主要特点,即风格粗犷、多刺激性和装饰性,而且又没有明确的历史或地域界限,它还是留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体现了斯特拉德威克对神话世界强大的感知力。

乔治·肖伯纳(―)在《艺术月报》上发表文章,对这幅画的意境作了如此描述:“一个人戴着刚刚打碎的脚镣,站在了天堂的门口”。接着,肖伯纳又解释说,画面所呈现的,不是这个人如何到达天堂,而是到达后受到天使欢迎时的激动心情。

作品:《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年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英国),―年,画布油画,61×88.30厘米

摩尔出生在约克郡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庭。父亲威廉·摩尔和哥哥亨利·摩尔(―,著名风景画家)引导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19世纪五十年代,他到了伦敦,先在肯辛顿艺术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学院,年前往巴黎和罗马深造。渐渐地,摩尔形成了着色轻柔,线条细腻的独特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摩尔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充分表现了他在调理线条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创造力。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沃尔特?佩特称之为“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画面上并没有明示出音乐家们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么特别之处。把现代乐器画进作品里,目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较真儿”,同时又把画家为了突出作品时代性的意图表现了出来。

作品:《池塘边的三头牛(埃弗雷的记忆)》,―年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法国),―年,画布油画,31×54.50厘米

这幅画表明柯罗的风景画视角与同时代画家们完全不同。既不同于卢梭的自然主义画派,也不同于库尔贝的现实主义画派,他更喜欢把风景画画得富有田园诗般的幻觉意境。柯罗的画风是经过长时间的锤炼才形成的:他在19世纪二十年代的风景画十分突出主题;到了四十年代,自然主义又占了主导位置;五十年代的风景画则完全是为风景本身而画。年和年的法国沙龙对柯罗风格的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柯罗风景画的几次不同风格的转变。

这幅油画与19世纪被称之为“记忆画”的一种绘画体裁有关,其名称直接来自法国户外作画的历史。柯罗是最早摆脱户外作画时的完全用“观察”取代“想像”的画家。他作画时,完美地融入了新古典主义风景画的手法。这种绘画手法的演变,对了解他的绘画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和大多数法国画家一样,柯罗从居住了三年(―)的意大利回国时,带回了一百多幅在那里画的风景写生,这些画对他后来的画室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一张草图,一、二十年后可以演变成无数张画。柯罗毕生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创作,并在19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以对一生中各个阶段绘制的草图进行“回忆”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把它们重新整合成新的风景画的绘画方法。《池塘边的三头牛(埃弗雷的记忆)》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它并不代表某个确切的地方,而是画家在自己的画室里,面对画布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像的结果。柯罗有新古典主义的功底,因此,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画室里画风景画,就像置身一片森林之中。

作品:《牛群·午后斜阳》年作者:霍金·索罗拉·巴斯蒂达(西班牙),―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96×.50厘米

由于一场瘟疫,刚刚两岁的霍金·索罗拉·巴斯蒂达便成了孤儿,他和姐姐两人被姨妈收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当锁匠的姨父想把自己安身立命的手艺传给他,但养父母很快发现,巴斯蒂达真正的兴趣是在绘画上。

巴斯蒂达先是在高等师范学校和技术学校的夜间班学习绘画,后来又进入圣卡路斯高级美术专科学校。结业后,他便开始向省级的美术作品比赛和西班牙的全国美展寄送参赛作品。年5月的马德里画展,他送去了三幅表现巴伦西亚海滨的作品,结果是评论界对这些画不置一词,原因是它们与以历史和戏剧为主题的画展主流不合拍。

这幅《牛群`午后斜阳》是巴斯蒂达年绘制的《午后斜阳》的几幅草图中的一幅。《午后斜阳》是幅名画,后来被纽约美国西班牙学会收藏。巴斯蒂达是在不断地参加画展、并多次获奖之后,于19世纪最后几年才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他最后
  杜普荷的学画生涯分别是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三个画室完成的。成为画家后,至年间,他定期在巴黎的画廊参加画展,并于年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
  在描绘农民生活和四季农活的过程中,杜普荷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幅田园诗般的图画,以怀念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
  这幅画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

作品:《圣佩尔山的割麦人》,作者:奥古斯汀·雷荷密特(法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76.8×97.2厘米 
  

莱尔米特出生在法国皮卡第大区的埃纳省,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这正是他眷恋农村生活,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用来描绘农事劳作的原因。
  年在法国沙龙取得成功之前,他一直往返于法国和英国之间,靠卖画为生。年后,他用几张大幅描绘家乡圣佩尔山乡亲们生活和劳作的画作参展并大获成功,其中就有这幅《圣佩尔山的割麦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莱尔米特几次将同样的人物画进作品里,几幅画里的面孔完全可以辨识。这幅画的割麦人就是一个名叫喀什米·德罕的农夫,沉重的劳作后正在休息,对身旁两位粗壮农妇的交谈不理不睬。

作品:《拾麦穗的女人》年,作者: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法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6×78.7厘米

如果说是米勒最先继承了巴比松画派的遗风,杜普荷、布雷东和莱尔米特这些人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题材的创作中。

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和米勒一样,布雷东也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在这幅《拾麦穗的女人》中,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面临着工业化的威胁,这种农村天堂的观念及其各式各样的表述,象征着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但实际情况是,在收获麦田的人群中,拾麦穗的人是处在最底层的,因为他们是最穷苦的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即女人,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在收割后的麦田,这些农民给小麦做最后的一次清扫,以获取地里残存的那一点粮食。因此,这幅图画背后的社会现实与它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实在无法联系在一起。

作品:《农妇》(年)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法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1×.9厘米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巴黎的几大沙龙中展出,并多次获奖,这不仅提高了他的艺术声望,还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并成为拿破仑三世及其皇后欧仁妮的御用画师。

布格罗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古典主义教育,并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个人的创作风格。他在罗马画院学习绘画期间,得以看到意大利的古典精品,并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而这正是他多年来一直渴望看到的。布格罗艺术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作品中努力将熟记于心的古典绘画规范和透视学与自己的实地观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善于抓住日常生活及戏剧的场景,塑造不失尊严的普通民众形象,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
  佐恩画家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瑞典完成的,创作的主题也是以家乡为背景的女性裸体画,画风随之回到了自然和故乡的氛围。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对他的挚友索罗拉,尤其是对其巴伦西亚海滩画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佐恩画裸体画均不用职业模特,而是从当地女青年中挑选。因此,现在他的裸体画被看作瑞典的民族绘画,是某种北欧女性的象征。正如马尔科姆·萨拉曼指出的:“安德烈·佐恩画他所见而不做任何预先的想像,他靠的是捕捉现实事务的能力,不管它是人的相貌,还是自然环境的变化”。

作品:《仲夏夜》年作者:爱德华·蒙克(挪威)―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91厘米

爱德华·蒙克作品最常见的主题都是与人类的悲剧情怀相关的,例如孤独、忧伤、痛苦、死亡等等,蒙克的大部分作品充斥着上述情感的原因是源自他的疾病和幼年家庭的悲剧,给人的感觉是灰暗和悲观。这种思维特性构成了他的艺术天分的基础。大家公认这位挪威画家和多产的雕塑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同时还是北欧最杰出的画家,与高更和梵·高齐名。

在这幅蒙克旅德期间绘制的作品中,集中了画家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主题:夜晚和亲吻。他执拗地多次在作品中以它们为题进行创作。通过基本色调的搭配,他把天空的夜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像其它人物画一样,这幅作品又刻画了人生的周期性。他把四对看不见面孔和相拥着几乎溶为一体的恋人,放在路上供人欣赏。他们看上去,与其说像是沉溺于爱情的恋人,倒不如说更像是夜色下的幽灵。

作品:《塞纳河畔,韦特伊附近》年作者:克洛德·莫奈(法国),-年,类别:绘画,油画材质:画布油画,规格:60×80厘米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领军人物,正是他广为人知的《日出·印象》完成了对这一流派的命名。

至年间,克劳德·莫奈住在贝特维尔。这是一座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小城,莫奈的房屋正好在塞纳河边,周围是一片美景,为他捕捉一年四季的光线变化提供了绝妙的环境。画家在贝特维尔完成的对塞纳河的观察,说明他对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变化不定的效果怀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为他二十年后完成的《睡莲》系列大作打下了伏笔。此外,逐渐远离巴黎喧嚣的现代化生活,也让莫奈集中精力专心探究同一景色的各种变化。这种归隐的生活方式表明,莫奈对描绘一个地方的特殊自然环境的各种不同景象,怀有极其强烈的兴趣。

《人生三阶段》

《人间天堂》

《埃拉托与竖琴》

《布格涅林荫大道》

《高卢角斗士》

《战争》

“古典与唯美”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众多充分代表19世纪艺术风格的作品,其中有许多洛可可风格的古典宫廷人体杰作,有技巧高超的印象派油画,有纤细入微地描写劳动者生活和形象的写实作品……均为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藏品等量级的绘画精品,精美曼妙,不一而足。其创作者有柯罗、米勒、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蒙克、佐恩……这些名字曾在十九世纪的艺术天空中恍若群星丽天,灿烂璀璨,不可方物。这个展览的到来,必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古典与唯美的艺术冲击,一次浪漫与怀旧的心灵激荡。

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四个板块:1.学院派与古典人体、2.浪漫风情与怀古、3.光与色的交响4.劳动的赞歌。金秋九月,一个易感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个美术展的魅惑,以十九世纪光、色、形、影的变幻浮动,安抚现代工业社会的我们日益荒芜的眼睛。

(一)学院派与古典人体

在学院派的教学体系中,人体课是重要的核心内容。在学院的展览和竞赛中,历史画被尊为首,而表现古代神话、宗教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又多以裸体人物为主体,古典主义的写实技巧以及它追求的端庄、和谐、典雅的美学观念,被认为最适合表现人体的美和力。19世纪中期以后的古典主义在法国一次次社会运动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其革命的意义,变得温文尔雅;而英国的学院在院长莱顿爵士的带领下,使历来有“野蛮”之称的英国美术具有了“精雅”的风格。

(二)浪漫风情与怀古

考古热和对希腊的兴趣导致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浪漫想象,清真寺和神庙、阿拉伯人的喧嚣生活、众多的国王陵墓,则更增加了东方的魅力。在艺术家的画面中,东方和古代是最令人神往的永恒主题。遥远时代的地域、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满足了人们的幻想,有如魔法把现实变成了欢乐的梦境,把乏味的生活变成了梦幻世界。此外,人们的浪漫情怀往往离不开对女性美的赞赏,众多描写女性风姿和神韵的杰作,在这个时期涌现。

(三)光与色的交响

工业上的巨大变革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绘画表现的革新。这一革新在英国画家透纳的风景画中初显端倪。在他的画面上,我们首次看到蒸汽机火车带来的速度、雾气朦胧、跳跃和喧嚣;然后是具有音乐感的画面色彩;更有法国印象派画家笔下被光影模糊的造型、如碎金般跳动的光与色……最终是视觉艺术领域里的现代主义悄然而生。

(四)劳动的赞歌

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艺术家开始把目光从古典神话转向现实生活中农民的场景,并且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原始主义倾向,这种倾向预示着20世纪艺术的更大变化。在这些画家看来,农民身上有着最伟大的传统活力和对于宗教的虔诚,而这些特质正在受到工业文明的威胁。他们在田野中耕种和收获,他们的勤劳和大自然的壮美构成最生动的画面,正如雨果所说:“神圣的劳动化成了和谐的乐曲”。

绘画精品展上参观者在画前细细观摩

墨西哥文物专家丹尼尔在仔细查对油画作品

所有查对出的瑕疵,都一一记录在相关油画卡片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众艺术网艺述middot古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