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王家豪沁与周边地名的关系
TUhjnbcbe - 2021/10/17 22:14:00
百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61210/5112510.html

●王家豪沁与周边地名的关系

一、科尔沁右翼前旗与王家豪沁

科尔沁右翼前旗又称札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旗。清朝初期,清王朝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对内蒙古地区采取设盟分旗而制的地域*策。崇德元年,诏封布达齐为扎萨克图多罗郡王,世袭罔替。扎萨克图郡王旗为哲理木盟十旗之一,初封地位于“索岳尔济山之南,陀喇河归喇里河于是合流注嫩江。”之地。东至岳索图济喇接右翼后旗界,南至达什伊哈克接郭尔罗斯后旗界,西至那哈太山接右翼中旗界,北至索岳尔济山接乌珠穆沁左旗界,东南至伊柯哈克温都尔接右翼后旗界(《蒙古游牧记》)。本属靺鞨族人(女真人)祖先居地,辽时为上京道泰州金山县,后升为静州,金承安三年,为军镇,名武兴,元朝时期为乃颜封地。明朝隶属于奴儿干都司木塔里山卫指挥使。王府之地初设置在锡喇布尔哈苏,其中,布达齐和拜斯噶勒在锡喇布尔哈苏执*20年,鄂齐尔在此执*30年,后因水灾北迁址至王家豪沁,今为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

从鄂齐尔开始(约在年或年间,详见《科尔沁右翼前旗年》)至民国元年乌泰独立事件,王家豪沁王府被毁,王府迁至葛根庙,总共为年,有10位郡王在此执*。因此,历史上王家豪沁成为科尔沁右翼前旗*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其地对周边地区的地名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家豪沁汉译为旧王府,史称旧王府,位于洮儿河的右岸,其地,东、西、北三面环山,西、西北为大兴安岭余脉恩格山系,恩格汉语的意思是为有坟的山,这里的山曾因下葬过皇家的公主而得名,南面是辽阔的旷野草地,东面犹如玉带般的洮儿河水清莹地东南流去。《洮南至满洲里调查报告书》中说:“王府就修建在这榆林之中,殿堂巍峨耸立,颇有一派景致。”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王府建筑有一条规定就是清朝的公主下嫁到王府后,才能由清廷出资按照标准建筑京城四合院式的王府。清康熙三十三年(年)钦赐赏嫁郡王一位公主。因此,王家豪沁旧王府的建立应该是在年以后的事。年,乌泰独立事件中旧王府被毁。据在这里生活了近80年的欧乌日乐老人讲,王家豪沁的旧址位于今卫东火车站北10里,白阿铁路由南至北横穿王府旧址,旧王府的四周是参差不齐的杨树和榆树,王府中的旧址因为战争只留下了几堆土包和残垣断壁的围墙。欧乌日乐大约在6岁左右,经常同伙伴们一起到旧王府来玩。这与《蒙古调查报告书》里讲的“(葛根庙)道西十二三里处有扎萨克图王府的旧址,已是完全破坏了的,有两三个土堆外什么也没留”是一致的。

王家豪沁位于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的向阳村洋腊屯,周边北有阿日拉屯,南有前塔力伯和中塔力伯屯,对洋腊屯成拱卫之势。《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名文化》认为是有一个姓杨的喇嘛在此招户开荒而得名杨喇嘛音艾里,后来逐渐演变为洋腊屯,这种说法符合当时葛根庙的经济情况,成书于年的《蒙古调查报告书》提到当时葛根庙的财*是非常困难的,指出“庙的财产是来自一小片地和部分家蓄外没有别的。”因此,在距离十几里的洋腊屯招户开荒,也是符合当时葛根庙的经济状况的。但是,杨喇嘛音艾里、洋腊屯等这些地名应该是在王家豪沁旧王府成为一片废墟之后是因为招募蒙汉人来此开荒而得名的。

二、王家豪沁与四品镇

四品镇位于王家豪沁西南,洮儿河右岸,今称新民村。据邱树荣老人讲,年,邱树荣及全家搬迁到四品镇,当时这里称之为四品镇加拉嘎,由此推断,四品镇改成新民村应该是在建国后。全村分为四社,人口多人,为乌兰浩特市的大村,蒙古族占三分之一左右,村地西高东低,村中间为一条干沟,据老人白福盛讲,原来村西的小漫岗上有好多树,后来因为开荒种地,很多的树被砍掉了,草场、林地破坏后,经常出现山洪,屯中间出现的干沟就是山洪冲刷形成的,村民以山沟为界,沟南为前四品镇,沟北为后四品镇,村民为了村南村北联系方便,在村中间修了一座石灰桥。整个四品镇就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

四品镇做为地名是由清朝官职的级别演变而来的。扎萨克多罗扎萨克图郡王为世袭罔替,相当于清朝一品大员,旗内衙门里的协理台吉则由清朝*府任命,协理台吉相当于清朝的四品官员的官职,其中,在扎萨克多罗扎萨克图郡王当差的协理台吉的家就住在今天的新民村,由此,新民村被称之为四品镇。

三、王家豪沁与王爷庙、葛根庙

清朝建立后,清朝*府在*治上对内蒙古地区因时、因地、因族制宜地采取了册封、招抚、和亲、贡赐等怀柔的*治策略,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采取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不易其宜”的方针,对蒙古地区分旗而制,建立盟旗制度;特别强调了保持边疆原住习俗的完整性,保持原有民族分布格局不变,保持原有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变,保持宗教信仰的不变。在这样总的方针指导下,随着内蒙古东部十旗当地藏传佛教的传入,内蒙古东部区特别是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佛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作为文化名胜的两座佛教庙宇的建设,成为科尔沁右翼前旗乃至于东北地区标志性建筑。葛根庙、王爷庙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都与王家豪沁有过渊源关系。

1、王家豪沁与葛根庙

葛根庙为哲里木盟藏传佛教的圣地,初建于顺治十四年(年),初建地为锡喇布尔哈苏旧王府东(今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洮儿河左岸。据传札萨克图郡王与达尔罕王爷因为葛根喇嘛显世,两旗就葛根喇嘛的归属问题诉讼到清*府,清朝廷裁定葛根喇嘛为札萨克图旗查干莲花图庙葛根。乾隆十三年(年)乾隆封一世活佛到葛根庙任主持,并规定周边十旗共同供奉之地,成为东部十旗中的朝圣之地。

乾隆二十四年(年)因札萨克图旗查干莲花图庙连年水灾而筹划北迁。二世葛根与郡王一同北上寻找建庙之地,他们来到了大兴安岭余脉旺钦扎拉布山山脚下,突然间,草地中的一只雪兔飞快地跑到山腰的平台上而不见了,葛根十分惊讶,登临平台一眼望去,平台上树木丛生,山脚下的西侧是滚滚而来的如同瓢状形的洮儿河之水东南而流,流过平坦的草原,消失在茫茫的草原和山野中,这种流动的水势正应了只见来水而不见水去的绝胜而富饶之地,于是决定在此建庙。庙宇工程至年7月12日建成。

葛根庙北依大兴安岭的余脉,其山庙背靠旺钦扎拉布山(又称陶赖图山),庙西为圆弧形的洮儿河分流而过向南流出,庙东为连绵起伏的山丘,往东倾斜,河畔上柳杨多,左岸靠近断崖,东西两侧满山多为山杏和牧草,为洮儿河中游地区的形胜之地。距离王家豪沁7.5公里。

2、王家豪沁与王爷庙

王爷庙为王家豪沁的家庙,由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兴建。初建在今义勒力特达坝下塔苏日海艾里,并命名为“古师喇嘛庙”。康熙三十年年,鄂齐尔聘请乌珠穆沁旗却尔吉喇嘛主持庙事物,迁至毛敦茫哈山南坡,现在的乌兰浩特市区东北部的山坡上(罕山公园),其地西有归流河,东有洮儿河,南为广阔的平原,庙宇西不远处有一小泉,清水常年不断,符合庙宇建在坡上,且水源充足之地的习俗。康熙三十三年,王爷庙的主持却尔吉喇嘛被康熙帝赐为“巴格西葛根(国师先生)”。赐王爷庙为“好特老呢古勒喜”,赐匾“普惠寺”,人们习惯上扔称王爷庙。

四、王家豪沁与塔力伯

塔力伯蒙语语义为“平坦的场地”,据白春生书记介绍,位于中塔力伯地带,曾经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每个间隔距离米,高为8米的敖包,其地平整如镜,面积很是宽敞,这里曾经是王家豪沁旧王府的广场,是王府有重大活动时的举办地。年,前、中塔力伯由旱田改成水田时,三个敖包被毁。

札萨克图郡王府,因水灾、战争等历史原因,曾一度多次迁址,成为哲里木盟十旗中更替王府私邸最多的一旗。但是,历史上王家豪沁做为王府的私邸存在时间最长,多达年,因此,王家豪沁对乌兰浩特地区的地名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历史意义也是深远的。

参考资料:《蒙古调查报告书》、《科尔沁右翼前旗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家豪沁与周边地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