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中)篇之后,本文中,让我们来梳理和平建设时期的军旅电影和国外经典军旅电影。相信,很多台词你会耳熟能详,很多情节,再次回忆,还是会让你激情澎湃。
一、和平建设时期的军旅电影
和平建设: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领导的人民军队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然而,在解放以后,人民军队却遇到了新的挑战…
介绍作品:
《霓虹灯下的哨兵》、《雷锋》
1.霓虹灯下的哨兵
眼看着革命就要胜利了,各个机关和部队就要进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审时度势地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此时,毛主席却依旧保持着冷静。他在年3月份的《中国共产*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报告》中告诫全*,“可能有一些共产*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尽管早打了预防针,但在部队进城以后,毛主席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年上映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反映解放军战士们在解放了上海之后,面对着繁华大都市“糖衣炮弹”的诱惑的电影。
由于当时的解放军战士普遍来自于贫穷的农村,从未感受过繁华大都市的气息,在进入上海后,难免被花花绿绿所迷惑。于是,上海的资本家们得意洋洋地叫嚣“让解放军‘红着进来,黑着出去’”。不幸的是,敌人的腐蚀和拉拢确实对一些意志薄弱的解放军战士起到了作用。三排长陈喜在进入上海后不久就忘记了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扔掉了带补丁的布袜,还对班长赵大大说出了那部电影的经典台词“黑不溜秋靠边站”。不仅如此,陈喜还对从乡下来的妻子非常嫌弃,觉得她土。而新兵童阿南则在上海的环境下变得散漫,他不经过请假就与同学去国际饭店吃饭,被连长鲁大成批评后,愤而离开部队。
不久以后,童阿南的姐姐童阿香遭到国民*特务的谋害,幸亏鲁大成和指导员路华派人搭救,才保住了童阿香的性命。经过此事,战士们才意识到上海虽然在军事上被攻克,但还远远称不上太平。后来,指导员路华请来老工人周德贵和童阿南的母亲讲述他们在解放前的苦难和斗争经历。陈喜和童阿南幡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后来,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战士们洗心革面,逮捕了国民*特务,又在朝鲜战争开始后奔赴前线,继续立功。尽管一些解放军战士们在进城初期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最终他们战胜了敌人的糖衣炮弹,避免了被敌人“和平演变”。
这部电影非常成功,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薄弱,但更加体现了解放军战士们最终战胜各种诱惑的能力,让观众朋友们看到,在和平环境下,解放军战士依然可以经受得住新的考验。后来,《霓虹灯下的哨兵》相继推出了话剧版和电视剧版,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话剧版(左)和电视剧版(右)
2.雷锋
在诸多被污蔑的军史英雄人物中,雷锋是“中枪”最多的一位。对雷锋的丑化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雷锋做好事是假的”、“雷锋艰苦朴素是假的”、“雷锋捐款是假的”……总之,对雷锋的一切优秀品质都进行彻底的否定。实际上,过去关于雷锋的各种宣传,都是经过反复考证而得出来的结论。年上映的电影《雷锋》就是基于真实的考证而拍摄的。
在影片中,雷锋一切以*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义务劳动、风雨护送大娘、为灾区捐款、向困难的战友家里寄钱……后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非常之多,比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等都影响至今,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指南。
雷锋代表着一种和平年代的军人依然“不变色”、“不变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年,关于雷锋题材的另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同样感人肺腑。
二、国外经典军旅老电影
共产主义运动的风暴是席卷全球的。在最鼎盛的时期,世界曾有三分之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那个年代,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军旅电影也影响着中国。
1.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一直到冷战格局结束,苏联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长期以来,中国也拜苏联为师。因此,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那个年代,中国人爱唱《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员之歌》等动听的苏联歌曲,北京人爱去“老莫餐厅”吃饭。苏联电影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
经典的苏联电影实在太多,在此只介绍一部,那就是年上映的《莫斯科保卫战》。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二战当中苏联与纳粹德国在战场上针锋相对的场面。在纳粹德国攻克法国以后,希特勒决定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一溃千里。但冬季来临以后,纳粹德国前进的步伐受挫。
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台词就是“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尽管首都莫斯科随时面临着战争爆发的危险,但领袖斯大林临危不惧,依然决定举行十月革命胜利的庆典活动,以鼓舞士气。在背水一战的困境下,苏联军民在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的鼓舞下激发出了破釜沉舟的气势。最终,苏联军民团结一心,击退了来犯之敌,保卫了红色*权的首都莫斯科,赢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在那部电影中,《神圣的战争》的插曲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这首歌曲早在年就已经作成,是响应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整首歌曲气势磅礴,让人沸腾。
叶连娜.瓦恩佳动情演唱
2.南斯拉夫的《桥》
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南斯拉夫是一颗耀眼的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明珠。在美苏争霸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南斯拉夫的最高领导人铁托在年提出了“不结盟运动”。这一提法得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响应。后来,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与铁托的“不结盟”思想不谋而合。而在那个年代里,南斯拉夫电影对中国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笔者将在此介绍一部十分经典的南斯拉夫老电影《桥》。
年,纳粹德国军队重兵把守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以便德军汇合。这时,南斯拉夫游击队上校“老虎”接到炸桥的命令。然而,这座桥的设计师在起初却不愿意配合这次行动,毕竟这是他亲手设计的杰作。但在游击队的一再劝说之下,设计师最终决定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配合炸桥行动。于是,他把炸桥的爆破点告诉了游击队。最终,游击队员炸毁了大桥。
这部电影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对人性灵*深处的刻画入木三分。最典型的就是那位视自己设计的桥为生命的设计师。他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顾全大局”,而是经过了反复劝说以后才同意配合行动。还有当时的游击队小将班比诺幻想着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见到美丽的姑娘,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谁说革命者就不能有对爱情的渴望”。以上这些都是对最真实人性的细致刻画。另外,这部电影在气氛的把握上也恰到好处,甚至有“拱桥像屁股”这样俏皮的经典台词。
这部电影最最经典之处在于那首经久不衰的插曲《意大利游击队之歌》(中文翻译的是《啊!朋友!再见!》)。这首歌曲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老虎”的扮演者巴塔.日瓦伊诺维奇。南斯拉夫的功勋演员,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中,他扮演瓦尔特。他甚至被称为“南斯拉夫的李向阳”。年5月22日,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3岁。
从壮年(左)到老年(右),巴塔不变的是他的
坚毅
可惜的是,在一代伟人铁托去世后不久,南斯拉夫未能躲过苏东剧变的风浪,最终宣告解体,被分裂成了几部分。而曾经参与《桥》的演出的演员们在解体后长期无法相聚。直到年,他们被邀请到《电影传奇》的节目中,才在失联了多年以后,在异国他乡重逢。
3.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
在冷战时期,中国曾经与阿尔巴尼亚经历过外交关系的蜜月期。在那个时候,阿尔巴尼亚把许多中国经验照搬进自己的国家,甚至还引进了中国的第N套全国人民广播体操。据说在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法律居然还有“辱华罪”,比如一个说“中国自行车没有意大利自行车好”的人在当时可能属于违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阿尔巴尼亚的电影也被引入了中国。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宁死不屈》。
那部电影是反映阿尔巴尼亚抗击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在影片中,由于叛徒的出卖,地下工作者米拉和游击队队员阿费尔蒂达遭到了逮捕。然而,这两个坚强的女人在监狱中宁死不降,最终英勇就义。
那部电影最经典的台词就是“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永远有理”。这句台词反映了法西斯独裁者的残暴与霸道。而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同样经典。
米拉的扮演者艾格拉蒂娜.库麦。她那清澈明亮的双眼不知道迷倒多少人。在当时,她就是众多中国男性观众心中的“女神”。
那些年,我们追过无数部经典的军旅老电影。直到今天,这些电影依旧受大众的喜爱。导演和演员们的认真、执著和用心,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军史英雄人物。而这些英雄人物影响了我们国家好几代人。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演绎与刻画,革命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在此,笔者向这些老电影的参演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再一次祝福人民军队90周岁生日快乐。
燕鸣工作室与青年力网联合出品
撰稿整理:Mark,80后旅加华人
青年力网专栏作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