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不能忘却的纪念
TUhjnbcbe - 2021/9/13 0:34:00

青山处处埋忠骨,哀思绵绵祭英*。清明节之际,部分中国驻外使馆、维和部队举行祭奠活动,缅怀在海外执行任务、工作时牺牲的同胞——

不能忘却的纪念

日前,我第7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官兵在联南苏团中国营地举行公祭活动,缅怀在南苏丹任务区为捍卫和平牺牲的李磊、杨树朋两位烈士。图为仪式现场。郑晨摄

日前,我第24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在刚果(金)基伍湖畔“中国半岛”营区举行祭奠英烈仪式,深切缅怀付清礼烈士。图为我维和官兵向付清礼烈士纪念碑献花。席海春摄
  

在朝鲜平壤、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在黎巴嫩希亚姆镇……朵朵鲜花寄托对英雄先烈的崇敬和怀念,表达传承使命、忠于信仰、守卫和平的决心。

续写抗美援朝精神

清明时节的朝鲜首都平壤依然春寒料峭,在市区牡丹峰麓,苍松翠柏之间中朝友谊塔傲然屹立。

4月4日上午,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大使李进军带领下,前往中朝友谊塔进行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首先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写有“中国人民 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的花篮被庄重抬放到友谊塔基座上。李进军上前整理花圈缎带,在场全体人员向友谊塔鞠躬、默哀致敬。

年6月21日访朝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参谒中朝友谊塔。在中朝友谊塔纪念厅中,习近平仔细翻阅 烈士名册原本,观看史诗壁画。怀着对为中朝友谊英勇献身的祖国优秀儿女的深切缅怀,习近平在题词簿上题词:“缅怀先烈,世代友好”。

回望历史,先后有万 将士赴朝参战。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超过19.7万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永远受到人们的深深敬仰。

在朝 战士后代、朝鲜华侨联合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赛铁军说,抗美援朝不仅保卫了新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也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是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践真实亲诚理念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郊外,有一座援坦中国专家公墓。这里长眠着69位为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

坦桑尼亚华侨张路在清明之际前往公墓祭扫。他说,今天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坦赞铁路精神,使中坦、中非友谊薪火相传。

半个多世纪前,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涉重洋前往非洲,同坦桑尼亚人民并肩奋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修建坦赞铁路,为东南部非洲建设了一条“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这条铁路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之一。

年3月25日,正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援坦中国专家公墓,缅怀为中坦、中非友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和坦赞铁路一样,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心中。

如今,公墓四周已是芳草萋萋、绿树参天,而作为东南部非洲大动脉的坦赞铁路上依旧车声隆隆,为坦赞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非友谊续写着新篇章。

在坦桑尼亚工作的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员工姚希说,不远万里来到遥远的东非,用自己的双手帮助这个国家,“我们时刻牢记继承和发扬坦赞铁路前辈的精神”。

异国他乡留英名,往昔峥嵘今犹酣。从坦赞铁路到非盟大厦建筑群,从助力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到解决当地民众实际生活困难的乡村水井、卫星天线、医院、学校……中国和非洲携手前行、合作共赢,把真实亲诚的对非*策理念落到实处。

当地人朱利叶斯·奥古斯蒂诺说,中国多年以来对坦桑尼亚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铁血蓝盔卫和平

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年在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殉职,留下年仅4岁的幼子和年逾花甲的父母。在她生前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这不仅是和志虹的誓言,更是中国对于和平的承诺。

根据年发布的《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0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有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

如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和第二大出资国。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穆罕默德-班迪说:“在人员和资金方面,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第16批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驾驶员肖双龙说,保卫世界和平是中国蓝盔的天职,奉献牺牲是中国蓝盔的本分。“我们从不畏惧什么,因为我们代表着中国,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有一个称号——中国军人!”

联黎部队雇员、黎巴嫩人马哈茂德·迈哈那说,他已经和中国维和部队共同工作了14年。中国维和部队是他见过最能吃苦、最专业的维和部队,他们是黎巴嫩人民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时间的脚步匆匆向前,那些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面容仍然熠熠发光,他们以或壮烈、或柔情的方式凝聚成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后来人继续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保卫世界和平安宁。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切!

(据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赵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支持越南人民抗击法国殖民侵略和美国军事侵略,中国*府派出军事顾问团和部队参加援越抗法、抗美斗争,大批中华英雄儿女积极响应*的号召,义无反顾奔赴越南,同越南人民并肩战斗,用宝贵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筑起了中越友谊的不朽丰碑。

——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

坦赞铁路被誉为帮助非洲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自由之路”、象征中非人民世代友好的“友谊之路”,在中非关系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坦赞铁路纪念园里,有36位中国烈士永远安息在异国他乡,他们当中,有18位中国专家为赞比亚段的铁路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除坦赞铁路外,在其他援赞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有18位中国专家不幸牺牲。他们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赞比亚人民心中。

——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李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府为阿援建了上百个工程项目,先后有约名中国专家、技术人员来阿参加援助项目建设,为推动阿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中阿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张宝玉、李德雄、彭桂文、欧兴泰、宋树海等援阿人员,把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墓碑也是中阿世代友好的纪念碑。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周鼎

(据新华社)

英雄不曾远去

——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部队清明节祭奠杜照宇烈士见闻

■丁文栋刘雄马

又是一年清明时。当地时间4月4日,我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官兵代表与中国驻黎使馆工作人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联黎部队参谋军官等50余人,一同来到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交界处的希亚姆镇,祭奠15年前为和平事业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等维和烈士。

年7月25日,杜照宇与同事一起,在位于黎巴嫩、以色列、叙利亚三国交界的一处军事观察哨所执行任务。当晚7时30分,观察哨所突然遭到空袭轰炸,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不幸牺牲。

如今,当年的军事观察哨所已成废墟,断壁残垣上依稀可见的弹孔和裂痕,仿佛仍在诉说着战争的惨烈与无情。两块T型墙做成的纪念碑高高矗立,悬挂着英烈的遗像。他们坚定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这片他们曾经战斗和守护过的地方。

英雄不曾远去,精神接续传承。十几年来,一茬茬维和官兵坚守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履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使命,不断书写着中国蓝盔的英雄故事。

仪式现场,全体人员佩戴小白花,在纪念碑前空地上庄严肃立。4名维和军人抬着花圈,缓步向前,庄严放置在纪念碑前。中国驻黎使馆国防武官郑煜冲与赴黎维和部队指挥长杜嘉,一同上前整理花圈挽联。随后,全体人员脱帽,向杜照宇等烈士鞠躬、默哀。郑煜冲武官和维和部队领导走到纪念碑前,向英烈献花,其他人员也依次上前将胸前的白花摘下放在碑前,寄托对英烈的哀思,表达自己的敬意。

中国赴联黎部队参谋军官领队常成与杜照宇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今天他受学校领导和战友们的委托,也一同赶来向杜照宇烈士表达思念和崇敬之情。仪式结束后,常成在纪念碑前捧起一把土,放进一个陶瓷罐,他说:“这里是杜照宇学长牺牲的地方,我要把这罐土壤带回母校,他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

建筑工兵分队女兵班班长刘婷婷动情地说:“维护和平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我们女兵同样敢于直面挑战、攻坚克难。”自年开始,我赴黎维和部队先后派遣女扫雷手和女工程作业手执行维和任务。她们与男兵一起,穿行在最危险的区域,以过硬的素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据悉,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部队自去年部署到任务区以来,历经贝鲁特港口大爆炸、新冠疫情暴发、黎以冲突加剧等多重考验。维和官兵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先后高标准完成了扫雷排爆、“蓝线”维护、巡逻道路修缮、防卫工程施工和医疗救治等任务,首次跨出任务区前往贝鲁特港口参与重建任务,向当地民众捐赠医疗药品和防疫物资,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赢得联黎部队及当地民众的高度肯定。

返程途中,不断有当地民众向车队挥手,表达对中国维和部队的友好之情。维和官兵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接力,完成烈士未竟之志,确保高标准完成接下来的维和任务。

(解放军报贝鲁特4月4日电)

来源丨新华社、解放军报

编辑丨李晶

国防部发布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