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升推文》前进电影院
~纪念我们闪烁的青涩年华
现在电影院又是遍地开花的多,音响效果好、观影舒适,但对我而言,还是难以超越少年时看电影那种兴奋和开心。那时去得最多的电影院就是前进电影院。
前进电影院在后市街,直通大井巷,只不过被河坊街横断。年7月在杭州挂牌,当时是叫“工商联大礼堂”,用作开会和演出,我们大井巷的人就叫“工商联”;文革时后市街改成了“前进巷”,自然也简称“前进”。它的门面是几扇木框玻璃门,放映场简陋一点,通顶硬墙砖木结构,座位是旧的木翻椅,散场时会有“劈里啪啦”一阵乱响。开初时夏季连“冷气开放”都没有,只是头顶上几把吊扇“呼呼”地转,坐下面就运气。
我记得年,前进放第一本电影是现代京剧“节振国”、一个多点小时,票价很便宜只三分。为啥记得牢?因为我钱不够,向贴隔壁51号的潘宝生二哥借了一分钱,时间长了也就赖掉不还了。不知道潘二哥有没有记得?这一分钱的债欠到现在。
我收藏的电影票,偶尔翻弄它会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
那辰光除了西湖、城河里游泳,城隍山上的嬉闹,电影算是最大的消遣娱乐。而我们大井巷的一帮发小对“前进”更是情有独钟,主要是离我们近,对衣着要求不高,穿短脚裤、拖鞋都混进得去,管的松还方便我们搞一些小名堂。如一张电影票重复用,方法是把已撕票根的电影票从门下缝隙塞出,另捡票根微粘一下又进门。有一次检票的老头非常警觉,睃视着故意挤挨着的我们,心虚得只能换成在出口门缝处交接。
那时放电影就几部却百看不厌的。像纪录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开始影院还作势装样子清场,到后来只是把大门开一下关一下。我们一场接一场看得熟记了很多场景。回家的路上,巷里就反复响起了“10、9、8......3、2、1、起爆!”以及模拟一阵阵“隆隆”的爆炸声。《毛主席和百万文化革命大军在一起》也一样,不过这本电影看了没几遍,满银屏不断簇拥着挥舞语录、热泪盈眶高呼着“万岁”的红卫兵,看多了也无动于衷。
故事片有“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看的起腻。几句*子专用的日语也熟练掌握,看谁不顺眼,那现成的反派人物绰号立马戴上。
如赵逸文的父亲穿着旧西装多看了我们几眼,立马扣上“翻译官”的帽子;一个同学得罪了我们被叫成“松井”。“列宁在十月”“列宁在”甫一散场,我们不是叫着“为了列宁,前进!”、就是叫“让列宁同志先走”冲挤出退场人群。终于有了“海岸风雷”、“看不见的战线”的初映,尽管售票处人头攒动,但我们还是显现了在人群中团结战斗、钻缝抢票的矫健身手。
为贪图电影院里这90分钟的享受,我们在街头悄悄撕大字报当废纸卖钱。这个启发“首功”应归于金国荣的奶奶,老太君看到一层层破损大字报,分量还蛮重便让金国荣捡些当废纸卖,金国荣开始躲躲闪闪地经营。我们从迷惑到弄清这件事后的气愤,立即分庭抗礼投入到“发财”的路上,金走马路一边、我们走另一边搜捡,最终在废品回收站会合。还有牙膏壳、鸡毛鸭毛、甲鱼壳等,这样多少能在寒暑假多看几场电影。
电影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人生认知,那些朦胧的情爱萌芽甚至性启蒙,也是在这其中浸润。特别是后来的几本外国电影,让我们触摸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瞥视到域外风情,使单调的生活涂抹上丰富色彩。像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广阔的地平线》等都有外国美女的出现;朝鲜的《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亦以女性为主。最引人入胜是罗马尼亚的《爆炸》,那里有拥抱接吻的镜头;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勇敢的人们》甚至出现比基尼美少女,看得口瞪目呆。真正唤醒我们那种渴望的无疑是《多瑙河之波》,我们只知道好看,不知道那叫艺术性,却成就千百万青年的遐想。甚至使有的人在暗黑之中,追寻起美好的未来。
那时候影院门口非常热闹,早先有人卖歌片影照,后来多是卖蜜饯或三角包瓜子。也算是当时情侣约会的打卡点,甚至能“陌陌”似的寻友,有的会从柳浪闻莺、湖滨赶过来。售票栏上经常写着“满”字。那难不倒我们,脸皮厚一点去等“回票”(退票)吧。开始是捏着钞票候在影院门口,快开映时着急了就到巷口截道,这件事我和汤锦荣搭档比较多。人傻钱不多却底子很老实,偶尔见小姑娘在“回”电影票,是不敢上前搭讪的。
直到年秋的那天,我和王越萍临时起意去已满座的前进。仿佛天降小仙女,某位娇小的郭同学手拿两张票。我们蠢到不解小姑娘的风情,一下要“统吃”,等她委屈地叫起来才悟到只能是混搭一对,于是留下我在风中飘摇......那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小姑娘”至今亦心存歉意。
还有一次大井巷90号江森森的女友满红带了闺蜜,约我在前进门口说点事,明摆着也暗示,我就是说不出那声“一起看本电影吧”,最后两位姑娘以为我不肯花钱气得跺脚离开。
王越萍的妹妹算是和我有那一点意思,但也没有一起去看过电影。仅有一次是我去王妹妹插队的富阳县新登公社湘主大队看她,在晒场上一起看了一本露天电影。至今想来后悔,也不知欠谁一张电影票.....
上城区各家电影院
年9月20日,我们大井巷的发小、当年前进电影院的常客,在桐庐水井村话说当年前进电影院,勾起儿时和青春的记忆,穿插着那些蒙太奇,促使我提笔写下此文。亲历讲述人有:金国荣、潘二哥、王越萍,汤锦荣、于贤根。
作者:于贤根
汇编:寸升
-------------------------------------------------
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