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瓦罕WAKHAN
TUhjnbcbe - 2021/8/14 16:15:00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历史记载里的瓦罕(一)

整个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地区和西部吐火罗故地之间的人类迁徙、商贸路线最终都汇聚在瓦罕河谷。帕米尔高原由高海拔山口、荒漠冰川,瀑布激流和高山峡谷组成,这些雪山与河流阻挡了人们穿越高原,因此,东去西归,南来北往的车马人畜就只能沿着喷赤河两岸行走。

从塔里木地区翻越帕米尔高原,经瓦罕穿过巴达克山到阿富汗巴尔赫的古道过去主要是商人运送货物的商贸通道,欧洲人到中国和印度,以及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佛教朝圣者最短的朝圣之路也都是以这条路线为主干。过去,中国使团和朝圣者都分别写下了他们的旅行故事,为我们留下了关于瓦罕河谷宝贵的文字资料。

第一个访问瓦罕的外国人是中国的朝圣者法显,作为一名佛教传播者,他于公元年从山西旅行到印度,途经和阗、帕米尔、瓦罕,并于年经海路回国。

另一位中国使者宋云于年来到瓦罕,称瓦罕为钵和(Bakho)。他在回忆录中指出,这个国家的山像是摩天大楼,山谷很深。这片土地的国王住在一座由他建造的城市里,当地人的衣服柔软漂亮,而且大部分是皮革做的。

玄奘曾在公元-年间到印度取经,在回国时他也进入了瓦罕河谷。根据自己旅行的所见所闻,玄奘给出了这片土地的详细信息。具体地说,他指出瓦罕属于吐火罗故地,他称瓦罕为达摩悉铁帝。他在游记中提到,达摩悉铁帝的中心位于昏驮多(汉都德),瓦罕气候恶劣,土地被高山分割,平原上到处都是沙子和石头,这里一年四季多数时间被寒冷刺骨的风雪肆虐,但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牧场,不过这里的人更喜欢狩猎;瓦罕人的宗教是琐罗亚斯德教,有些地方也有佛教徒。玄奘写道,虽然瓦罕的马个子不高,但它们非常有韧性,骑得更远。瓦罕国王居住在塞迦申(Ishkashim),乌浒水(喷赤河)从这座城市的北部流过。河谷耕地有限,大多种植小麦,蔬菜和鲜花。当地人都习惯身穿羊毛皮衣,习性爆裂,经常抢劫掠夺。

在玄奘来到瓦罕的一百年前,一本名为《北史》的中文资料包含了关于这个地方的基本信息。来源中的Bokho(Wakhan)国位于汉盘陀(Gksipanto,色勒库尔Sariqul)的西部,这是一个高寒地区,人畜混居,住在壕沟石屋。这些地方的居民吃馕,喝酸奶,也喜欢喝酒,他们用皮革和羊毛做衣服驱寒。(S.Qalandarov,N.A.Terekhov,“前往红宝石山国的旅行”,莫斯科,“Nauka”,年)

公元年,中国僧侣惠超游历中亚,在年横渡瓦罕,当时瓦罕仍在吐火罗斯坦的统治下,当时由于阿拉伯的影响,吐火罗斯坦统治者在巴达克山避难。惠超写下了瓦罕,取名为護密(Khumi),他说瓦罕的中心位于东吐火罗斯坦20英里以外,当时瓦罕国王软弱,每年都要向阿拉伯人进贡,瓦罕之王无法维持太多的军事力量来抵抗阿拉伯的征服。瓦罕的领主和他的族人穿着棉衣,男人不留小胡子也要刮络腮胡须,女人留长发。瓦罕人的语言有别于他们的邻居。他们在烤炉里烘烤面包(塔努尔),吃的是一种糊状的食物。山区的植被稀少。

瓦罕人生活在山区的山谷(牧场)之中,居住在l在狭窄黑暗的石屋和洞穴里。大多数人都很穷,他们穿毛皮斗篷蓑衣和羊毛长袍;放牧绵羊、山羊和骡子。人们信仰佛教;所有的妇女都是佛陀的坚定信徒,并崇信小乘佛教。惠超写道,瓦罕已经没有别宗教存在,奇怪的是,当时的佛教还没有在什格南传播开。

在惠超的记述中,瓦罕的气候较为寒冷,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当时九个什格南酋长中有一位和他的军队是在瓦罕国王的统治下生活。(B.加芙罗夫,塔吉克,第一卷,第-页)。按惠超的描述,当时四分之一的中亚地区已经完全被伊斯兰教化。

公元7世纪,瓦罕被唐朝和吐蕃统治。公元年,唐朝人打败了吐蕃人,因此吐火罗斯坦被唐朝人占领。年,吐蕃人又打败了唐朝人,征服了喀什,从而取消了唐朝人向西通过瓦罕的商贸流通。公元-年,中国人再次返回这片土地,并在这些地区安置了他们的代表,在唐王朝代表的管理下,逐渐引起了瓦罕人的反感,因此瓦罕派使者去长安面见唐朝皇帝,同意瓦罕终止与吐蕃的往来,成为唐王朝的一个藩属羁靡地,纳入唐帝国版图。那时吐蕃和唐朝之间连年征战,正如玄奘所言,这种紧张局势甚至也发生在瓦罕。(B.伊斯坎达罗夫,《帕米尔历史》,年)。

有关瓦罕地理引人入胜的有趣信息收集在9-13世纪阿拉伯语手稿资料中(S.S.Kamoliddinov,“什格南和吐火罗斯坦的历史地理,基于13世纪初的阿拉伯资料)。Wakhan一词来源于古代印度单词“Wakhsu”,意为“河流”。它的意思与古伊朗语相似,古伊朗语将“Wakhshu”命名为Amudarya(Oxus)。在遥远的过去,现在的Panj河两岸支流直到汇合之前都叫Wakhan。

关于瓦罕名字的原始资料记载在中国的文字资料中,称为護密、达摩悉铁帝和護侃,在北魏(-)称钵和。瓦罕的领土由西向东里,从南到北4-5里,有两条从中国到瓦罕的道路。一条是向西至黶噠王国(即Ephtalites),另一条是走西南,到黶噠国统治的乌长那国。-年,唐朝*府对西域版图重新进行了行*划分(唐在石、米等国设州县显庆四年九月,高宗下诏在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唐西部小国设置州、县、府一百二十七个)。瓦罕地区置鸟飞州,形成以Solisokho为中心的钵和(瓦罕)羁靡州统辖周边地区。年,吐火罗斯坦称王,郁蜜(Hyumi)即瓦罕也包括在内,号称拥兵5万(有关士兵数量的真实性仍然存疑)。到了公元年,惠超写道,瓦罕国王的武装力量不足以阻挡阿拉伯人的征服,因此瓦罕国王向阿拉伯人俯首称臣,并向其进贡。

公元4-5世纪,人们住在当时瓦罕最大的城镇卡卡(Qahqaha)城堡里。据资料显示,当时瓦罕的中心就位于这座城堡内,被称为“塞伽申(Saygashen)”。“塞伽申”的意思就是塞克辛(Sakoshin)或伊斯卡西姆(Ishkoshim)。纳马德古特一词来源于古伊朗语“纳马塔加特(Namatagat)”,意思是“礼拜场所”。公元6世纪,瓦罕国王居住在塞伽申(Ishkoshim),在整个中世纪,这里是瓦罕的中心。

到了公元7世纪,根据玄奘提供的资料,昏驮多(现在的汉都德)取尔代之成为瓦罕的中心,一座佛教寺庙在城市中心建立。它建于公元7世纪的几百年前,那时人们首次接受了佛教。寺庙里面有一个石头做的神像。在神像的头上有一幅画,这幅画随着神像的转动而旋转。

据估计,瓦汉这个名字在古代文献中最早被人记住是“奥克西亚纳(Oksiana)”。有人认为早期塞人部落(Saks)生活在瓦罕,瓦罕人是外来迁徙者,最后与塞人混居。

在央重(Yamchun)城堡里,人们从贵霜时期一直生活到13世纪。在中世纪初期,央重村的名字也叫汉都德。据估计,在莫卧儿征服后,城堡被摧毁。因此在喷赤河(Panj)的左岸也有一个同名字的村庄。

威朗(Vrang)村的佛寺建筑群建于5-7世纪。佛寺的远处有一座中世纪城堡,它控制着连接什格南和瓦罕之间的马道。据估计,威朗城堡是藏人的城堡,而玄奘可能在威朗看到过这个装饰过的神像。瓦罕人一直信奉佛教直到11-12世纪。除了崇拜偶像的“瓦罕人”之外,还有加布人(Gabrs火崇拜者);在10世纪,加布人占瓦罕人口的一半。加布人在巴达赫尚南部的安达罗布(Andarob)一直生活到15世纪,他们在掠夺的同时,穆斯林还俘虏了妇女和儿童。在距伊斯卡西姆中心10公里处有一条叫阿普哈尔夫(Apkharv)的河流,与喷赤河边的坟墓一样,在那里也发现了一座属于sako-uen时期(公元前8-6世纪)的坟墓。然而,葬礼是按照琐罗亚斯德教的传统举行的。

瓦罕的中心历史上已经改变了很多次。在4-5世纪,中心位于卡卡城堡(纳马德古特)。然后它被移到伊斯卡西姆,在6-7世纪被迁至汉都德,在10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它再一次被移到了河对岸的伊斯卡西姆。公元11世纪,贝鲁尼(Al-Beruni)写道,伊斯卡西姆是整个瓦罕的中心。

据书面资料显示,塞伽申位于卡卡城堡,这座城市是瓦罕琐罗亚斯德教的中心。佛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的边界在瓦罕山谷的中部,位于伊斯卡西姆和汉都德之间。

10世纪,伊朗旅行家伊斯塔赫里(al-Istakhri)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述了瓦罕的白银财富。十世纪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是他的《道路与疆域》(年)。Istakhri在他的书中提醒说,Jayhoon河发源于瓦罕(Wakhan),与胡塔尔河(Khutal)和瓦赫什河(Wakhsh)连接在一起。穿过格荣(Ghoron)和什格南,瓦罕便与胡塔尔和瓦赫什成为邻居。然而,这里的居民没有信仰。瓦罕离西藏更近一些。在一位不知名的作者“HududulOlam”的一本书中,人们注意到了瓦罕地区山脉的走向和具体位置。编著者记载,瓦罕国王的住所位于伊斯卡西姆。另一位伊朗旅行家霍尔多贝(Khordodbeh)在他的《道路与国家》()一书中也写道,公元-年,格荣(Ghoron)、什格南和瓦罕分别按、0和迪拉姆向统治者进贡。

著名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3世纪(-)曾到亚洲旅行。之前,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在访问蒙古之后到达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了他们并与他们达成了贸易协议,然后兄弟俩回到了威尼斯家乡。

尔后,尼科洛带着马可波罗再次来到中国。父子俩的远征始于年。马可波罗赢得了元世祖忽必烈好感与信任,并留他在元朝当官任职。

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研究了整个中亚。马可波罗的旅行持续了24年(-)。期间,他考察了喀什、叶尔羌、喀拉库姆沙漠、阿姆河源头以及瓦罕。他通过巴尔赫和巴达克山。这次旅行发生在年。他在旅行回忆录中说,巴达克山的宝石加工始于公元前2世纪。当穿越伊斯卡西姆时,他给它取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叫“斯卡森”(Skasem),其周围有一些村落,一条大河横穿这座城市。斯卡森(即lshkashim)是一个独立于巴达克山之外的、比较大的地区。人们用本地语言进行交流。他们每年都把牲畜带到高山牧场,并在岩石下筑起小屋,一直生活到秋天的来临。沿着巴达克山(其中心位于法扎巴德)的科克查(Kokcha)河岸向东和向北的道路前行,两个方向都有三天的行程到达伊斯卡西姆。再往东行,那里全是穆斯林,他们讲自己的本地方言,骁勇善战。国王称自己为“Non”,这个地方就叫瓦罕。

瓦罕是巴达克山王国的辖区。这里有许多狩猎者。从这里旅行三天,就可以到达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在帕米尔高原,两座山脉之间有一个山谷,有一条小河流过。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高原牧场,最瘦的动物也可以在这里养肥。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有六跨长角的野羊在此地生长,牧民用它们的角做成各式的碗钵。

19世纪后期,A.G.Snesaryov推断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正是那条穿越亚洲国家的“帕米尔大路”。马可波罗进入瓦罕,并向东沿喷赤河河岸,到达帕米尔河与瓦罕河的汇合处。然后继续沿帕米尔河畔到达佐尔库尔(Zorkul),最后穿过萨雷阔勒山口到达塔什库尔干。

陈达达

1
查看完整版本: 瓦罕WAK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