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江南风雅颂胡久雄河流溯源散记
TUhjnbcbe - 2021/8/12 16:24:00
彭洋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716/9192423.html

年春至年春,我任《武宁报》总编辑期间,先后溯源了武宁境内的12条河流。沿水于山原间行走,越是靠近源头,越是仿若走近人们那片自给自足闲定生活的时空,恰如走进那一个个曾经的桃花源。

武宁,近80%是山地,多座山峰海拔在米以上,森林覆盖率75%左右,大小河流多条,还藏蓄了一片多平方公里之广大的“海”。一条条河流,一头必定是山,一头大多是“海”,就这样牵连出一个名副其实的山水武宁来。

1

一条条河流,出山入“海”。

船滩河,从上汤乡海拔米的老鸦尖下发源,携南岳水、辽田水、东林水,于修水县三都集镇东注入修河。

清江河,发源于石门楼镇中村松山脑,过廒下,潺潺南流,于重峦叠嶂中找到马山罅隙,进入清江乡境内,穿龙石,经大田后西流过晏头,于杨港口注入修河。

澧溪河,发源于海拔米的太平山西南麓,携郭坑港、安乐港,于澧溪镇临江村龟颈里注入修河。

烟港河,源发甫田乡太平山东南山腰,中途纳高河垅港、石水缸水、罗桥港,于楼湖村马咀注入庐山西海。

罗溪河,于石渡乡柳山村港西注入庐山西海。源流黄狮港在赣北最高峰、海拔米的九岭尖下。全长52.1公里,为武宁境内最长河流。

伊山河,发源于宋溪镇天平村大坳尖东麓天平洞,与长坑水汇流前称天平洞水,一路向东流经伊山集镇不远后,折向南流,于山口村黄岭上注入庐山西海。

沙田河,发源于海拔米的罗溪乡朱山,一路合烟溪港,纳涧早港(又叫石坪港),百折千回,于县城注入庐山西海。

源口河,发源于海拔米的大源洞附近,中途纳良溪水,集东坑水,汇鹤溪水,接九龙坑水,于县工业园桐林村塘下塅注入庐山西海。

花园河,发源于泉口镇海拔米的高泉山一个山洞,中途注入芭蕉港、泥山港,于横路乡花园村注入庐山西海。

大桥河,于鲁溪镇双溪村上庄注入庐山西海,发源于海拔米的北屏山东北麓。

长水河,于罗坪镇下沙湾注入庐山西海,发源于海拔米的茶子坪东北麓。

瓜源河,发源于杨洲乡海拔米的神雾山横岩扁担坳,在集镇附近携东源水后,于杨洲村叶家庄注入庐山西海。

境内众水归“海”,唯太平河例外。与澧溪河、烟港河同样发源于太平山的太平河,却一路向西入楚,归入湖北省富水,让赣鄂在这一隅有了更多的奇妙纠缠。

对每一条河流的源头与河口的认定,是一件难事。随着柘林水库的蓄水,修河武宁段已胖成庐山西海,很多以前呈河流样子的水,已成为没有一点河流特征的湖泊。因此我能找到的水文资料上关于武宁很多河流的文字和数据表述以及图注,都已失去准效。

典型如花园河、大桥河,水文资料上只承认为巾口河一条河。因为在水库蓄水以前这是两支水流,在紫鹿岭并为一条水后在巾口乡三坪流进修河。如今,紫鹿岭已成一片汪洋,并延至横路乡花园村、鲁溪镇双溪村,因而认定花园河在花园村终结、大桥河在双溪村终结,更为准确。难堪的还有,大桥河现已未流经大桥村,已然是名不副实了。

这些关于河源与河口均是个人的认定,基本上源头采取水流最长远的源点,河口定在流入现已成湖泊的地点。我不确信自己的判定全部准确,写出来但求引起相关部门作为、专业认定。

2

河源,一片茂盛下,有一片荒芜。

好多河流接近源头时的深山沟里、半山腰上,遮天蔽日的林木中,总是能看到块块断砖、甚至截截墙垣,让人惊奇。

仲春里,甫田乡烟港河源头上螺丝田,一片土墙正在老屋场上被如雪野樱吞噬;初夏,大洞乡太平河上游石丰,刚推平的屋场上新扎起一座等候职业砍竹人来暂宿的竹凉棚;在长水河源头翻过山脊就是靖安的深山老林中,一涧水流边藏着垒起块块田地、座座屋场的砖石基,如巨蟒暗伏。

也有源头在一块算是阔大的盆地中,同样是难见着人。距集镇50多里深的澧溪河源头田坵,形如一口大铁锅挂在太平山西南。繁盛时有多人生活其中的这处河源,如今只剩几间旧屋如枯树橔般突兀在盆壁上。

徐纯诒和老伴还在守着田坵的最后一缕炊烟。65年前,他被父亲带着从邻乡甫田红卫迁来。因为比起只能种“收获时一不小心就会滚到山沟里去”的红薯玉米的红卫,田坵“有水有田有地种,又有满山油茶籽摘,不愁没吃的,饿不死”。湖北人王美娥,43年前带着嫁妆翻过山脊嫁来与徐纯诒生儿育女过日子。山外边人刘恒发,57年前举家从邻村坪坑迁来,在此活得风生水起。而如今,徐纯诒的两儿一女,一个在武宁县城做干部,一个在邻县修水做生意,一个远嫁湖北省武汉;刘恒发,又一次迁居,去了已是国道线旁、车流不息的牌楼村。

即使不是源头而在接近中游的地势平缓处,原先的繁华也已化作荒芜。宋溪镇伊山河畔的天平村,那块块曾供养无数代人的肥田沃地,现已成了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整个行*村居然是空无一人。

离村不离土——对比想起高中地理曾学过的“离土不离乡”——我发现有河源人家这样一种新活法。

“离土不离乡”曾是八十年代初期刚刚实行的改革开放催生的一种生存现象,农村人保留户口走出家门到城市打工谋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点没错,现在,倒是很多农村人虽离开村子到城镇落脚,却依然一年中不少日子回到村里,靠土地山场创收。

年5月11日,我在大洞乡岭下村太平河上游边的山路上,见着正在赶往6组石丰的刘正进时,他正在接听县城武安锦城社区干部问他对社区有没有意见的电话。那年春节,他全家迁出石丰在武安锦城购置新居安了家,不过按*策仍保留有在石丰村里的田地山场。这次是他今年第三次进山来做事谋收入了,他帮别人砍竹子,一天有元左右的收入。妻子则在县城带3个儿女读书。

迁进,迁出,人们顺应着时代规律,适合着生存法则。也有例外。

年4月11日,我溯源清江河来到石门楼镇中村一个叫石硖里的小村。魆黑的瓦,土黄的墙,一片老屋群横在蜿蜒而上的石径尽端。有两人坐在最上一级的石径上,一只大黑狗深沉地吠吼着向我游来。我急切地与两人招呼,请他们把黑狗引开。可无论我怎样招呼,两人都无动于衷,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两人都是智力障碍者。

其中一个女的是时年近40岁的刘茂生的媳妇。刘茂生30多岁从外村取来这个媳妇,为她生了一个时年6岁、水灵活泼的女儿。前一年刘茂生自己的老屋倒了,借住在哥哥家。这是当地最新的一栋屋,但也有二十多年了,仍是与其他屋一样用自烧砖砌成。屋场里多是近百年的房子,每栋屋除门面墙外多在东倒西歪,每年都有房屋在坍塌。刘茂生说他一年上不了三次县城,每天除了骑车送女儿下山到3里外的教学点上学,就是守着田地种些刚够一家人吃的作物,没其他副业。而刘茂生却是我在村里遇到的最有活力的人了。刘茂生的水灵女儿说她不想离开这里,村里还有两个小伙伴,可以在上下屋场、山径树林里捉迷藏。小女孩是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家门口晒酸菜。他小学毕业,因患脑膜炎治疗不够及时,留下了后遗症。与村民介绍起*府现在的移民*策,时年60岁的刘新华、30多岁的郑家红,还有村子里其他20多户人,都说知道县工业园有集中安置区武安锦城,也知道邻村有人早些年迁到新宁镇。他们说起村里的后生崽俚好惨,十多个谈了对象的,都又回到单身状态——村里的状况把对象都吓跑了。他们都认可*府的移民*策好,有补贴优惠,看到自己每年都在坍塌的房子,很想迁出去。但我总觉得好像他们又不想迁出去,或者是缺少一定要迁出去以改变现状的足够的决心。每家人都说买房无法凑满*府补贴之外的钱,无奈就安于现状了。

五年已过去,如今不知清江河源头石硖里是否像其他河流的源头一样,又多了一片正在湮灭的废墟。

3

年11月,初冬的暖阳照在大桥河上游的长源上,田地里不忙的人们在开始做过年的美食了。这里于武宁,是山背的山背,要论代表山背符号的谷烧、豆结,鲁溪镇小源村出产的可能是最纯正的了。

下寨一栋老礼堂前,豆结一竹席一竹席地满坪晒着。寻香而去,时年66岁的柯善信和老伴正在自家灶膛做豆结。米和荞麦严格按10:4比例磨成浆,舀一勺到刷了油的大铁锅里,推匀开来烤一分钟,白浆渐渐泛黄,便揭出锅来摊在小竹席上,稍冷后再一张张叠起搬到外面去晒。柯善信夫妇每天能做上百斤浆,一年冬季有上万元的收入。

同一天,柯善信家旁柯才秀家在做油面。经过半天多的好日头晒,丝丝油面已燥干。时年69岁的柯才秀在收整挂油面的小竹棍。油面铺摊在大竹盘里,一根根细如头发、白如银丝。柯才秀油面卖得不多,年前做点大多是自己吃和送儿女、亲友。

顺河往下一公里多处,柯于泽家临水而居。未近屋,酒香来。进得屋来,则还有浓浓的稻谷发酵的味道。柯于泽和两名请来的工人在装桶蒸制烧酒。刚蒸出来的酒很热,装在桶里摊凉,在墙根排了一长溜。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侧房里,摆满了上百只大酒缸,储有两万多斤酒,有的藏了三年之久。蒸灶旁一大袋高粱干叶,用来给酒上色。

染酒的高粱和做豆结的荞麦,如今或许你只留在记忆深处,在鲁溪镇小源还有人家种在田地里。

闻着谷烧长大、做了近十年酒的柯于泽对谷烧的品质取决于什么有自己的理解。做酒人的态度之外,酒曲和水是主要因素。自家秘制酒曲,加上大桥河偏酸性的水,柯于泽认为这决定了他做的谷烧品质好于一般山背谷烧。柯于泽并不满足于作坊式生产,他有野心进行标准化量产,当时正在申请注册商标,还请来了江西省农业大学专家来现场指导。

一方山水就这样孕育一方人家。而一方人家对一方山水朴素的热爱,同样叫人感动。

年5月13日,在烟港河源流合港与高河垅港汇合处的一个小村庄里,时年70岁的明瑞兴给我讲述了他拒绝每年1万元收入的事。

明瑞兴与居住在幕阜山南侧深山里的许多人家一样,祖先是山北面的湖北人。至他已是第九代,不过与老伴说着的仍是满口湖北话。年前的几年,明瑞兴每年都会有0元的额外收入。年,他死活不要这0元了。

年,山外有人一年出0元租他的山场开采石料。明瑞兴把不能堵塞河道、填埋稻田写进了合同。孰料商人重利轻诺,废石料就近处置,田地被一寸一寸覆没,高河垅港被一分一分淤塞抬高。明瑞兴一年一年地与对方交涉,后几年决定不再租给对方,但对方置之不理。年老人发了横,跟对方说“要炸石先炸死我”。

老人激动地说,祖辈在这里生存的田地河港被毁掉了,他不忍心。他一个老头子个人少了几万块钱没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子孙没钱赚。

4

有水即有人家,有人家即有学校与教育。溯源在每一条河畔,我都要打听哪里飘来朗朗书声。

年6月,沙田河下游的一埠高岸上,三截平房在回忆20年前的喧闹。年的暑期,蓝浩义等关在这些平房里的最后一头老牛被牵走后,即着手把这里改造成一所新型中学——武宁县职业高中。那几年,校长蓝浩义裤脚卷起,像生产队长一样,站在梧桐下对满坪的师生讲职业教育的未来,讲外面的世界。年,为改善条件学校迁到沙田河对岸,没想到不久即因学校里洗澡困难,一名女学生趁着午后的温暖到沙田河里洗澡而溺亡。年,学校继续改善条件撤并到沙田河口成武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年,学校迁入新校园。年6月,一批学生被学校送到广州就业,这其中有学校培养出的第0名学生。这些初中阶段往往被视作“问题生”的万名毕业生,其中有直接就业成业界精英者,有考上大学深造后成国家干部者。

年11月26日傍晚,在源口河中游畔的斜阳中,武宁三中以人去楼空的姿态,向我呈现着它往日的辉煌。校园中引自源口河的那一沟清渠,现仍奔流不息,让人慨叹一渠活水曾浇育多少芬芳。

年的春天,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宁分校迁址这里,培养了当时县内几乎所有的兽医、会计。年改名武宁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年撤销共大创办武宁县第三中学。年,于此成立武宁县农业中学。年,武宁农中(三中)迁至县农科所。年并入武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武宁农中(三中)最后一任校长刘家胜说,县农中(三中)至少有两点是值得写进县教育志的:一是农中(三中)是全县唯一一所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校,唯一一所涵盖普通教育、农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校;二是农中(三中)培养了一批武宁发展需要的人才。

年到年,有全县唯一开设农林班、参加对口高校录取的*策优势,让远离县城开设在大山下的这所高中一度火爆。不少武宁一中、武宁二中、澧溪高中的学生转到这里学习。一中还有补习生周末专程到学校找刘家胜辅导农林专业课。学校每年有数十人考上农业、林业院校,他们中大多数人如今都活跃在武宁县*界。

河水,养育了人的躯体,给人物理力量;教育也是一条河,养育了人的大脑和灵*,给人精神力量。

在河流的源头,当这些力量无法满足人的现代需要时,人们便带着学校,随着河水,壮大进中游、下游,融进大海、大洋。我在一条条河流上发现这样的故事。

太平河源头石丰的刘正进想起自己小时候借学邻省学校的寄人篱下感,便决心要举家迁出到县城让儿女好好上学;澧溪河源头田坵小学,随着年分配来此工作三年的第一个国家正式老师徐臣君的调走,终是很快土崩瓦解在涓涓细流旁;年大桥河上游的小源村中坳教学点,从鄱阳湖畔考来、在昏暗的教室里教全校6名学生的女教师陶冰倩,说上头并不准备牵线接电进教室,因为学校即将解散。

人们随水流一起迁徙,朝河口去追寻一片文明,同时丢弃一片文明在河源。

一条河流、一代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历史就这样写就。

?end?

往期回顾

张雷1+8:小满雅集回头山叶征球:墓庐刘敏:与岳父陈重印在一起的日子巴惠明:怀念恩师陈重印张绪佑:怀念陈重印先生张雯哲:出月记张雷:谷雨,山林隐秘的狂欢萧亮:我与陈重印先生的师生缘杨新民:缅怀恩师陈重印先生王造梁1+8:白云殿前说谷雨胡久雄1+10:彼采茶兮钟新强1+10:谷雨诗会白鹤坪张雷1+15:清明集柯五平:永恒的温暖斤小米:小民避疫记子清:遥寄一枝春瘦梦1+8:疫中偶寄冷冰1+9:口罩之什瘦梦1+8:新冠的日子里李飞亮1+8:庚子春节记翁还童:如是观刘芙蓉1+6:钟灵毓秀豫宁风张绪佑:生长我的那方土地萧亮:小说是我穿在脚上的草鞋邹冰:女儿身刘婷婷:写给三十岁的自己钟新强1+10:人间风雅赋梅颜胡韶华:我的书法人生王造梁:礼物戴成标长篇小说《免赦源》节选瘦梦1+15:中秋雅集桃源谷林北子:为武宁说辞六首苏隐没1+8:星火武宁风

钟新强1+8:莲塘的风

瘦梦1+8:船滩的模样

徐淑萍诵读:诗经是心底的歌谣

刘诗宴:我的书法之路

叶青:陈*《悟庐手札》序

黎雯婷1+10:风雅九龙沟

邹冰1+8:夏日审美到新宁

陈建武:歌谣唱出每一个字的来历

樊健军1+10:人在草木中

韩峰1+8:请君听我樱花歌

张雷1+9:春日放歌花源谷

翁还童:陈安邦先生书序

邹幽篁:哪些武宁人出版了图书

杨新民:修河的年味

邓京丽:遇见最美的光

张项理:最后的伊甸园

黎隆武:好叫天地留精彩

李烈明1+10:罗坪天下闻

邹冰1+6:宋溪天下景

邱小波1+6:秋日登高歌甫田

吴国富:一个农民考上研究生之后

瘦梦1+6:双新中秋诗

张敏:看世界

张友苏:名师张罗

李飞亮1+6:北屏草木香

张雷1+6:夏赏绿荷池

谢飞鹏1+6:采风石门楼

徐少伟:南门河的浮桥晃悠悠

余秋雨:一本让我吃惊的书

陈*:谈话录

夏海琴1+6:问道太平山

瘦梦1+6:大美东山诗

余知真:我的祖父余心乐

刘堂江:情有独钟到白头

翁还童:年之轮,国之风

陈蔚文:禅修记

余静赣:我是一切的根源

投稿提示

1、原创。投稿文章必须原创首发,以散文随笔为主,小说、诗歌亦选发。作品要求:有情、有趣、有识、有容。

2、篇幅。适合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南风雅颂胡久雄河流溯源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