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UT
丨用心做每一条用心做每一天丨
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截至8月11日21时,九寨沟7.0级地震已造成24人死亡、人受伤(重伤45人,较重56人,轻伤人)。
九寨/心愿无他惟有平安灾情紧急,刻不容缓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方面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奔赴震区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及无人机航拍,同时组织团队在室内集中收集震区遥感和无人机航拍影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震区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工作。
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的协调和部署下,8月10日实验室通过环保部卫星应用中心获取到了地震后震中区域高分二号卫星影像。8月11日获得了四川省测绘局提供的震前高分影像和震后高精度航拍影像(0.2米分辨率)。
数据获取后,实验室范宣梅研究员、何*伟教授和常鸣博士团队的十余名研究生,连夜对震区的地质灾害、道路及建筑区进行了详细解译。
通过对比震前和震后遥感影像,共解译地质灾害处,面积16-平方米,总面积7.7平方千米。根据国外通用滑坡面积-体积经验公式估算,滑坡总方量约为万立方米-万立方米,解译范围覆盖约平方千米。
本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以中小型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主要沿北西-东南向分布,基本与走滑断层走向平行,在九道拐和景区沿白河周围(特别是熊猫海和箭竹海附近)较为集中,对九寨沟景区和公路造成破坏。
因目前的遥感影像震中附近被云遮盖,缺少相关数据,团队还会根据新的遥感影像,继续解译分析,使解译成果能更全面完备地反映震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情况。
该解译成果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九寨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实验室已将解译成果提交给现场地质灾害调查人员,指导震后地质灾害排查与防治。目前正值雨季,未来震区在强降雨作用下较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灾害。根据解译成果和震区气象预报,对滑坡灾害密集区域的震后地质灾害进行空间预测和监测预警,将有利于防范震后地质灾害,降低其可能造成的风险。
此外,震区部分山体上部,已被震裂松动,在未来强降雨过程中可能形成类似于茂县新磨村滑坡的高位滑坡,这类滑坡隐蔽性较强,采用常规的地面调查和排查手段难以发现。因此,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全力通过高精度无人机影像对震区的此类隐患进行早期识别和排查。
(参与解译的研究生:戴岚欣、杨琴、*、任敬、薛国栋、宋昕、李成英、王战卫、吕朋一、罗斌斌、陈怡、周礼;影像处理:郝丽娜博士)
地灾国重实验室对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取得了初步认识:一、 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以中小型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主要沿北西-东南向与走滑断层平行的带状分布,在九道拐和景区沿白河周围(特别是熊猫海和箭竹海附近)较为集中,对九寨沟景区和公路造成破坏。
二、 地质灾害主要沿沟谷分布。从目前的解译结果可看出,地质灾害重点分布在九寨沟景区从箭竹海到树正沟的沟谷,以及从九寨天堂到神仙池的沟谷。可以预计,震中区附近的几条沟谷地质灾害也应该较多。
三、 距离效应明显。其主要分布在震中和断层带两侧10km范围内,离断层越远,地质灾害数量迅速衰减,这也是九寨沟县城地质灾害不发育,而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相对发育的原因。
地灾国重实验室对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初步建议:一、在进行地质灾害排查时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