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1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这是在联合国历史上,特别值得大写特写的一届联大,因为在这届联大上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
这一年,中美接近日益表面化,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美关系的迅速发展的这件事上。
在这以前,美国的一些盟友由于美国*府对中国采取敌视*策而不敢对中国表示友好,担心得罪美国。
现在看到美国对中国*策的某些变化,尼克松也要访问中国,都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于是在中国进联合国的问题上,自己行动起来了。
而此时在对待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上,美国反而把自己推到了一个很尬尴的境地...
50年后,借由若干关键人物,再来看那段艰难曲折的重返联合国之路。
01
说到中国和联合国的故事,必须先从罗斯福说起。
年,尽管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心里知道,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同盟国。
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开始为二战后的格局操心了。
按照罗斯福的想法: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保持团结一致,决心维持世界和平,就不会再发生世界大战。
这就是他的「四警察」构想,也是后来「联合国」的雏形。
▲联合国安理会产生的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主要是英、苏、美三国博弈角逐的结果
但是斯大林不同意这个想法。
斯大林认为,孱弱的中国没有这样的资格,世界的格局,由苏联、美国和英国控制就可以了。
在这一点上,丘吉尔倒是罕见地与斯大林保持一致:他也完全不理解为何中国要掺和进来,世界的格局由英美苏共管就行了。
但在这一点上,罗斯福却非常坚定,甚至对斯大林表示:要么让中国进来,要么索性就别搞什么联合国了。
罗斯福的理由是,中国现在确实很弱,但它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未来肯定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稳定力量,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而另一个可以推断的理由是,当时的中国处在依靠美援的蒋介石统治之下,把中国加进来,在四个拥有最高权力的国家里,美国可以多一个自己的可靠盟友。
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加上后来吸收进来的法国,联合国最终拥有了美、苏、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
虽然年,共产*派出董必武作为代表参加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但那时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自然是中华民国。
而罗斯福当时坚持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两个理由,也成了日后联合国因为「谁代表中国」这个问题产生无数幕后较量的背景:
第一,美国需要一个作为盟友的中国;
第二,那么大一个中国,联合国不可能忽视。
02
然后,出场人物是乔治·H.W.布什,又是一位美国总统。
不过,年的布什,刚刚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向中国人民挥手致意
布什上任之前,自然要翻一翻之前美国在联合国的表现记录,于是他很快就发现,为了阻止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美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真的挺辛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年成立后不久,就向联合国提出:驱逐台湾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首先采用了一个办法:拖。
从年第六届联合国大会到年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整整10届,因美国在幕后操纵,每年大会都「暂缓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
美国制造阻力的原因,无非就是之前说到的罗斯福的其中一个理由:虽然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代表,但不是美国的盟友,正相反,还是苏联的盟友。
但是到了年,美国有些扛不住了。
因为年联合国成立,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只有4个席位,而随着非洲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年时,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席位达到了26个。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年,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虽然「暂缓讨论」的提案又一次得到了通过,但出现了22张弃权票和34张反对票,赞成票下降到了42张。
这个时候,罗斯福当年的另一个理由就显现出来了:没有人能忽视几亿人口的中国。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在勒紧裤腰带支援非洲兄弟...
受中国支持最多的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一直是发起「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席位」提案的主力军。
怎么办?美国人想出了第二个办法:转。
年11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五个国家联合发起了号方案,把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升为「重要问题」——一旦成为「重要问题」,就必须在联合国大会上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国家同意才能生效。
但这一招,也没能持续多久。
年的第二十届联大会议上,在表决中国的「重要问题」提案时,居然出现了47票赞成和47票反对的平局——多数非洲国家都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这让美国一下子感受到了失去主导权的威胁。
于是,美国只能想到第三个办法:分。
「分」这个办法,就由布什来执行了。
年8月,布什向联合国秘书长吴丹递交了一封书信及备忘录,强调「双重代表权」。
按照布什的解释,美国主张「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拥有代表权,即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有一票。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张选票」。
这个方案遭到北京的反对,布什早有预料。
但出乎布什意料的是,台湾居然也反对。
03
反对这个方案的人,是宋美龄。
当时的台湾,其实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窘境:从年到年,和台湾「中华民国」维持「邦交」的国家越来越少,相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却越来越多。
20世纪60年代,台湾还通过农业技术输出,专门去帮助非洲国家,以求能「以援助换选票」,但效果一年比一年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还是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双重代表权」传达到台湾「外交部」,「外交部」其实是默认的。
但就在台湾当局的最高层会议上,一直是「亲美派」代表的宋美龄却拍案而起,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宋美龄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接受这个方案,那就等于承认「一中一台」,也就是承认了「两个中国」。
当时宋美龄说了这样一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当时的蒋介石就坐在宋美龄的身边,一言不发。
▲年,宋美龄访美寻求抗日战争援助,在美国众议院演说
04
再说身在中南海的毛泽东。
其实,他一直很关心能否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年,毛泽东还专门为此询问了当时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年有没有把握。
章文晋就开始帮毛泽东算投票。他把截至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算了一遍,一共61个,换句话说,就算它们全部投票给中国,也只有61张选票,无法达到「重要问题」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
听到这个答案,毛泽东倒也不急。他对罗斯福当初的第二个理由,同样抱有信心——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如果不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何在?
所以,毛泽东的重点主要放在拒绝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上,指出总之就是不能上美国人「两个中国」的贼船:「不管乌鸦叫还是喜鹊叫,今年不进联合国!」
当时的毛泽东,低估了乐观的「革命形势」,但是北京对于进联合国「无所谓」的态度,却急坏了一个印度尼西亚人。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05
这个人,叫马立克,是个华裔。
他当时的身份,是印尼的外交部长,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主席。
最关键的是,他非常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进入联合国。
为此,他还专门委托自己的中国朋友打听,北京对于在年——自己的主席任期内——恢复联合国席位有何想法。
马立克觉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可能就在年。因为就在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赞成票第一次达到了51票,超过了反对票的47票,只是没有达到三分之二的多数而已。
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
可惜,直到年9月,北京方面迟迟没有消息过来,马立克等到的,是印尼当时的总统苏哈托的指示: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席位」的提案投弃权票,对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投赞成票。
无法违抗总统命令的马立克,决定在投票当天,做一个「技术上的处理」。
06
年10月25日,历史性的一天终于来临。
在此之前,除了场外,联合国内部也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幕后较量。
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罗杰斯和常驻代表布什,分别通过写信、谈话的方式与多个国家的代表沟通,希望届时大家能够投票赞成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而另一方,很多亚非拉国家的代表也在为北京拉票——希望各国代表投票给“两阿提案”。
所以,年10月25日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就是“双重代表权提案”和“两阿提案”的大决战。
但大决战还没开始,似乎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先是美日等22个国家每年提出的“重要问题”提案被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席位的提案,变成只需要超过半数赞成即可通过,不需要超过三分之二多数了。
这一结果,让整个会议大厅沸腾起来,谁都明白其中的含义。支持“两阿提案”的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居然离开席位,带头跳起了非洲舞。
接着,表决“两阿提案”时,马立克宣布了他的那个“技术处理”:和以往不一样,这次的投票,将进行公开唱票—哪个国家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都会被大声朗读出来。
后来有人分析,大声念出来,对一些国家代表的投票心理,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的。
结果出来,没有悬念: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历史潮流谁也抗拒不了,通过了!
“两阿提案”通过,美国“双重代表权”提案就已无表决的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刻取代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并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后来率团代表中国回归联合国
07
接到中国代表团拍给北京的报告,毛泽东说:“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联合国。这两大胜利,我都没有想到。“
然后又风趣地说:“我对美国的那根指挥棒,还有那么多的迷信呢。”
周恩来说:“我们这次没有料到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的提案会被通过,而且是以压倒多数,就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被通过。美国的计算机失灵了,这对美国*府是个意外,对中国*府也是出乎意料。”
▲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上空冉冉升起
参考资料:《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作者:张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往期精选美国核计划往事美国人闭馆往事最无能的外交官民国电影的尺度逛完窑子再得道为清谢幕的女人
屈辱悲怆李鸿章民国人物录像集
缅甸的三种命运督战阵亡的总统最有爱的剥削者走进去改变命运刀笔知识局往期原创内容讲有温度的故事,帮你理解这个世界▽▽▽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