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个楼,主演《红衣少女》的邹倚天当时还是初中生,后来理所应当考上中戏,出国去纽约读了电影,她曾在香港凤凰卫视工作了五年,监制过《锵锵三人行》,也曾为邓文迪的公司工作,现任欢喜传媒的内容副总裁,从微博上看最亲密的朋友是柯蓝。
讲到这部电影,既写到了姐妹情深,也写了少女之间的友谊。安然的好朋友小玲是一个差生,成绩不好提前退学,当了售货员。但安然并没有看不起她,仍然和她做朋友,请她到家里来吃饭,到她工作的商场去看她,而小玲也为自己不努力学习深深感到了后悔。
真喜欢这些女孩子之间单纯美好的友谊,没有人会为男生撕破脸并放弃自尊。
这部电影依然很成功,还得了金鸡奖。看到这里,你会觉得罗燕是一个命运很顺利的女演员,她演对了戏,抓住了机会,所以红遍全国。但你若看看她的来时路,以及这两部电影之后她决绝的人生选择,会发现,她的前半生还真是苦难重重。罗燕本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家庭,她出生于年,父母是新疆大学的教授,外公家世显赫。“我的外公是中央银行的副行长,北大第一届大学生,外婆也是私塾毕业的。”新疆的父母无法给罗燕好的环境和教育,所以罗燕6个月大的时候就来到上海,和外公外婆一起住,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也耳濡目染了西式生活。“我从小跟外公长大,他是个很洋派的人,英文好,平时也和外国人打交道,早餐吃的是西餐。对于西方这一套,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罗燕还说过当年读的是上海重点小学,和鲁迅家是邻居,学英文都要从香港带回来课本。▲来源:腾讯娱乐年《罗燕:好莱坞的“孤胆英雄”》但命运很快迎来了巨大的转折。文革爆发,外公被批斗,一家人的生活也由天堂坠入地狱。后来杨澜采访罗燕时问她怎么能有那么强势的性格,罗燕乐观说道:“我都抄过多少次家了,这点还是能掌握住的。”很快外公去世,外婆也重病,十多岁的罗燕和外婆相依为命,负担起养家的重任。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医院,战战兢兢地害怕外婆死掉。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少女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苦难。同时她的身份也由“天之骄女”变成了一名普通的纺织厂挡车工。对于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见过世面的女孩来说,做纺织工人是很残酷的事情,并不在于身体上的疲累,而是在于精神上的绝望感,因为这样的日子似乎永远不会结束,而且也无法靠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罗燕去杭州找姨妈玩了两天,没回工厂,工厂就有传言说她和男友夜不归宿,成了“破鞋”(意为作风不检点、淫荡的女性)。罗燕是个很强悍的女性,提起过往的种种艰辛,几乎从不掉眼泪,唯独说起五年的纺织女工生涯,就低下头,忍着眼泪,嗫嚅着说“很多时候你可以忍得住,现在的人可能不太懂这个。”从16岁到21岁,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就在纺织厂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中度过了。随后,罗燕就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时刻,同时也是千万中国青年改变命运的时刻。年恢复高考,罗燕由于有着良好的文化功底,年她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真正成了“女大学生”。毕业后,就如愿以偿演了《女大学生宿舍》《红衣少女》等影片,跃升为一线女演员。如果故事写到这里,也可能她会成为另一个“刘晓庆”。但是在《红衣少女》之后,罗燕坚定地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年,她怀揣着60美元赴美留学,离开了故土,就读于波士顿大学。八十年代的确有过“出国热”,当时很多女演员和罗燕一样,也是刚刚红起来,就放下了国内的一切荣誉,去了美国发展,比如陈冲、张瑜等等。可出国留学听起来蛮好听,但也非常艰难,语言不通,没有钱,罗燕是整个学院唯一的亚裔学生,一边打工赚生活费,一边学英语、学专业,硬是啃下来了整个课程,顺利毕业。▲来源:腾讯娱乐《罗燕:好莱坞的“孤胆英雄”》。这些漂泊在外乡的女演员后来都过得还不错,但在表演上却没有太大的施展舞台,亚裔女演员基本上无法融入美国的主流影视圈。而罗燕也许由于青年时吃了太多的苦,抗压能力超强,属于勤奋中的勤奋,能干中的能干。这使得她的命运就像是爬山坡一样,越走越高。比如,她工作的洛杉矶戏剧中心倒闭了,罗燕面临失业,转而去做房地产保险,仅用了半年就成为了销售第一名,成了销售主管;再后来又成立了专利产品公司,生意不错,年纪轻轻住上了好房子,开上了宝马。当然,最重要的是她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能力之后,又重新回到电影行业中,制作并主演了《庭院里的女人》。▲《庭院里的女人》改编自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于年4月20日在中国和美国同步上映。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严浩,我们曾写过他导演的《似水流年》和《滚滚红尘》,这里可回顾。罗燕演的是一位40多岁的中国太太,和洋牧师之间产生了暧昧的情愫,从而摆脱了旧式生活的桎梏。罗燕身兼数职,“每天带着多个演职员一起工作,一会儿处理财务和人事问题,一会儿考虑艺术问题,白天指挥千军万马,晚上精疲力尽了还得演激情戏。”但也过足了旗袍瘾……中国女演员想要在好莱坞被人记住,有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凸显自己的中国气质和中国元素,罗燕显然也深谙此道。在美国首映式上,罗燕梳着中国传统发髻,穿着红旗袍,红色绣花鞋,拎着红色刺绣包,一身中国范儿,特别引人注目。▲图源水印。这部电影是由罗燕独立制作的,而且剧本也是她用英语写出来的,因此她有了“担任好莱坞主流电影独立制片人的中国第一人”的名号。此后,一切就变得很顺利。她像是很多生活在美国、并且有了一定影响力的中国人一样,频频出现在中美文化交流的场合。年她盛装出席了MetGala,那一年的主题是“中国:镜花水月”。和罗燕一样出现在这个晚宴上的女强人,还有当时事业正在辉煌时的邓文迪。邓文迪和罗燕的老公熊晓鸽有交情,两个人共同投资制作了《雪花秘扇》。而那一年中国的多位一线女明星扎堆出现,集体发力,最为风光无限。多年的打拼,使得罗燕在美国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杨澜采访她时透露她在比佛利山庄有豪宅,也有报道说这间豪宅地理位置绝佳,有六百平米。她的家在美国帕萨迪纳市郊外一个高尔夫球场上面的山顶上。到处都是绿草地、大橡树,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她家的后花园紧连着国家野生公园,常有各种野生动物到罗燕家的花园里散步。房子大约有六百多平方米,有客厅、餐厅、休闲厅、两个书房、一个家庭影院、五套卧室,不算厨房,共有11个房间。北青周刊的记者史丽曾经去罗燕的家里采访过她,在博客里写到罗燕现在有三个家,分别在帕萨迪纳、山东威海和北京。当然,说到罗燕在中美名利场的地位,以及她的财富,一定不能不提她的老公熊晓鸽。尽管在很多场合,罗燕都说过“和先生各做各的事”,她自己能赚钱,也并不靠熊晓鸽赚钱,并不希望自己成为“熊晓鸽背后的女人”。但由于熊晓鸽的能力太强,影响力太大,使得人们无法忽视她身边有这样一位闪耀的老公,外界也总是臆测,罗燕靠着熊晓鸽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庭院里的女人》在国内上映之后,大家会当面夸赞我,然而背地里,却很难相信这是罗燕的成功,总以为是我的先生在暗地里资助我或者帮助我,觉得没有他,我根本做不到今天这一步。我先生越否定,大家就越笃定,甚至有人在饭桌上公开说,熊先生你不要太低调了……”话到这里,她美国式地耸一耸肩,表示自己的无奈:“在中国,男女的机会,从一开始就不均等,尤其在对性别的认识领域。”——中国青年报《罗燕:好莱坞的黄皮肤女人》其实,女演员和资本大佬的婚姻,也并非那么简单……强强联合的婚姻在熊晓鸽之前,罗燕曾经有过一段婚史,对方是她在上戏读书时结识的导演杨凤良。有新闻说罗燕当年为了拍《红衣少女》,打掉了腹中的胎儿。按照时间推算,这个胎儿应该就是和杨凤良的。杨凤良也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他是上戏77级导演系,罗燕是78级表演系,二人很早就结婚了,那时罗燕还未成名。而杨凤良很早就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工作伙伴,那就是张艺谋。他第一次当执行导演的影片《老井》就是张艺谋主演;年的《红高粱》,他是张艺谋的助理导演;到了年的《菊豆》,他和张艺谋是联合导演,这部电影入围第63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也是杨凤良职业生涯的最高光。而罗燕和杨凤良的婚姻变得岌岌可危也是在《菊豆》拍摄期间。那时罗燕已经在美国扎下根,可杨凤良在国内的事业已经展开,迟迟不愿意去投奔她。后来罗燕也试着回国,年演了杨凤良导演的《陕北大嫂》,但也似乎没有对婚姻起到效果。▲年,《陕北大嫂》代表中国电影参加慕尼黑国际电影节。相隔两地、聚少离多,年二人正式离婚。但有一个微妙的事情是,杨凤良的铁搭档张艺谋,和罗燕有了交情,从而又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熊晓鸽,成为熊晓鸽密切的伙伴,以及熊晓鸽开拓国内影视市场的重要中间人,也是很有意思呀。先接上面。罗燕与杨凤良在年离婚,但是早在八十年代,她就认识了熊晓鸽,因为熊晓鸽是和罗燕同一年入读波士顿大学的。后来波士顿大学在公映《庭院里的女人》时,专门写了篇文章介绍了罗燕的生平,写到:“在这里,她遇见了丈夫。”那时,熊晓鸽已经很厉害了。根据罗燕的叙述,上学的时候他俩只是朋友,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经常交换打工信息、租房信息什么的,根本没有恋爱。但远在他乡倍感孤独,罗燕也说熊晓鸽时常请她喝咖啡。说起来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的缘分,因为熊晓鸽的身世、人生经历和罗燕简直是一模一样。他也同样出生于知识家庭,爷爷是中医,家境优渥,爸爸参加过上甘岭战役。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转业后在钢铁厂做干部。“文革”时,父亲被“打倒”,熊晓鸽受到家里格外的保护,很少被允许出门玩闹。有位邻居是电工,时常组装收音机,熊晓鸽对这种捕捉电波的机器充满兴趣,邻居的技术对年少的他来说也可谓神奇。12岁时,他已经能熟练组装收音机,那时一度想要做个电工。——《中国慈善家》“熊晓鸽:曾被时代无情碾压,又幸运地被时代托起”文革到来,熊晓鸽和罗燕一样,也成了工人,只不过罗燕是纺织女工,熊晓鸽在湘潭钢铁厂轧钢分厂当电工,“每个月赚6美金”;▲熊晓鸽与父母。图源:《中国慈善家》。又和罗燕一样,他们经历了黑暗的蛰伏,终于迎来了高考,熊晓鸽考入了湖南大学,在湖南大学度过了四年美好的时光,那时他学的是最受欢迎的“英语系”。▲熊晓鸽在湖南大学读书的时光。图源:《中国慈善家》。那时候,熊晓鸽就是一个勤奋认真的孩子:熊晓鸽是理工科转英文专业,刚入学时,还只会囫囵念一句英语:AlbaniaisasocialistlanterninEurope(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而身边基础好的同学都能看英文版《红楼梦》了。他跟另一个从工科转来的同学约好,每天熟背一篇英文小故事,背不会便要受罚,帮对方买饭打水。逐渐地,他将自己与同学的专业差距缩小为不相上下。——《中国慈善家》“熊晓鸽:曾被时代无情碾压,又幸运地被时代托起”此后的多年,功成名就的熊晓鸽总是在各种文章、采访中深情款款地回忆母校。本科毕业之后,辗转中美求学,我曾先后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波士顿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哈佛商学院,并从5年至今,在波士顿大学担任校董。虽说学历和资历都在岁月与汗水的洗礼中有所长进,但心里最珍爱的,仍是那本湖南大学的本科文凭。——摘自熊晓鸽博客他为母校捐资修建游泳馆。
捐了“张艺谋艺术学院”。▲张艺谋和熊晓鸽(右二)。来源:人民网。熊晓鸽于年湖南大学毕业,他去了北京,在机械工业部担任翻译和英语教师;年以总分全国第三的成绩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随后,他进入新华社实习。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他和罗燕一样,在国内的事业也发展得非常好,但巧就巧在他和罗燕做了相同的人生选择。罗燕带了60美金去了美国,而熊晓鸽比她还少,带了38美金去了美国;更巧的是,他也进入了波士顿大学,罗燕在艺术学院,熊晓鸽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美国读书时的熊晓鸽。图源《中国慈善家》。同样是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熊晓鸽用8个月时间拿到了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学位。此后,他的履历就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跃升。年底,熊晓鸽进入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期间担任《电子导报》亚洲版的主任编辑;年,熊晓鸽进入IDG工作。在他全权接手亚太区事务后,IDG在亚洲多年亏损的项目开始全面盈利。▲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创立于年,创始人麦戈文,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与风险投资公司,在信息产业界的舆论影响力独步鳌头。熊晓鸽的IDG资本其实和IDG关系不大了,是他后期一手创立的公司,但为了致敬麦戈文,依然用着IDG的名字。也是在IDG工作期间,熊晓鸽成为了国内的“风投教父”,开始了他的“资本大佬”的生涯。比如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产业,百度、腾讯、搜狐、携程等等都是他投资的。还有很早的《计算机世界》,是中国第一份专业行业报纸,大概很多男生都读过吧。当时熊晓鸽还讲过一个关于中国《计算机世界》的笑话,也是蛮有趣的:60年代中期,美国《计算机世界》的办公室在一家中餐馆的楼上,每天下午4点半左右,编辑们就会被楼下中餐馆开始起油锅炒菜的阵阵浓香催促着赶紧截稿。因此,美国的《计算机世界》从未误过刊期。所以老麦(IDG创始人)认为中餐对《计算机世界》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他对中国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后来的《时尚》《时尚先生》《时尚芭莎》《华夏地理》,甚至B站、喜茶,也全都是熊晓鸽引进或者投资……这也是为什么熊晓鸽被称为“教父”,因为行业内流传:“但凡是熊晓鸽看上的企业,基本上都发展得很好,不光有了创业基金,还有了强大的创业信心”。▲图源:《中国慈善家》。▲熊晓鸽和麦戈文包水饺庆祝IDG进入中国20周年。图源:《中国慈善家》。他还投资了很多电影,比如最著名的《盗梦空间》就是他投资的,这部烧脑巨作让IDG资本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中国的电影也有许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归功于他的老婆罗燕。年的《庭院里的女人》正是熊晓鸽投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在这期间,他和罗燕结了婚,开始夫妇联手进军内地的电影业。熊晓鸽和张艺谋的相识也发生在差不多的时间。▲罗燕出席第64届戛纳电影节“雪花与密扇”鸡尾酒会。熊晓鸽和张艺谋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感,因为张艺谋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才得以改变命运,年考上了北电。而且两个人的性格也一样,都是勤奋刻苦、不怕打压的人,熊晓鸽在湖大苦练英语,而张艺谋当年手抄10万字摄影书籍的往事,也是北电的传奇之一。张艺谋的人生经历与他所呈现出的电影气质,非常符合熊晓鸽的口味。他在年投资了《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在当年获得了1.45亿票房,创下当年文艺片票房之最,IDG资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后来熊晓鸽又投资了张艺谋的《长城》和张艺谋的“印象”演出系列。而张艺谋在美国的很多动作,都和熊晓鸽有关。比如张艺谋是波士顿大学的名誉博士。▲中国艺术家很少有这样的待遇,历史上只有京剧大师梅兰芳于年获得波莫纳学院(PomonaCollege)的荣誉博士学位。波士顿大学是熊晓鸽的根据地,颁授学位的时候,熊晓鸽作为校董出席。▲熊晓鸽(左)、张艺谋和波士顿大学校长(右)。当时熊晓鸽的IDG资本也专门发布了推特表示祝贺,称张艺谋是“ouroldfriend”,我们的老朋友。包括后来投资建设湖南大学的“张艺谋艺术学院”,这都说明熊晓鸽与张艺谋之间的情感和利益已经非常紧密。总体来说,熊晓鸽不仅有钱,也有权力和影响力,他的影响力涵盖了电影界、信息科技界、出版界和教育界。▲只不过,这发型是咋回事。▲4年在波士顿大学设立“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第一届“熊晓鸽终身成就奖”得主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晚间新闻节目《夜线》的主持人泰德·科贝尔。说明熊晓鸽在美国主流社会已经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图源:《中国慈善家》也和*坛人物关系密切。▲和美国前总统卡特一家合影。图源:《中国慈善家》。熊晓鸽性格乐观,经常在国内的许多综艺节目上露脸,作为一个湖南人,他由衷地喜欢着湖南的一切,还上过《天天向上》,和汪涵关系颇好,还在节目上品尝学弟学妹们给他准备的湖南小吃。但他和罗燕却很少同框出现,这也许一方面源于财富阶层特别着意低调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因为两个人都很强,尤其是罗燕,很不喜欢自己与老公产生事业上的明显联合。记者史丽在博客中透露,罗燕现在有了一对龙凤胎。如今,熊晓鸽的工作重心在中国,而罗燕就两边跑,两个人的婚姻有着财富和孩子的联结,似乎也很稳固。罗燕只是抱怨过熊晓鸽太忙,应酬太多,“很多电影和书籍值得一起讨论分享,而他都忽略了。”▲熊晓鸽在北京的办公室。她也依然活跃在中美之间的各种场合里,穿着中国服饰,谈笑风声,岁月流逝,愈见成熟坚定自信之美。偶尔也能看到苦难岁月留下的印记,比如格外要强和格外执着。
记者史丽在博客中写:“在宝宝们七八个月大的时候,罗燕开始训练孩子们走路,每天她和阿姨一人扶着一个宝宝绕着楼下小花园的圆形座椅走十圈,小孩子腿部肌肉没有力气,走了几圈就走不动了,开始耍赖,跪着,蹲着,不肯继续走,这时罗燕就把他们拉起来,一定要走完十圈,两个星期下来,小宝宝们就会走路了。”
嗯,骨子里的那股狠劲儿,似乎已经成为了性格中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
罗燕和熊晓鸽的故事其实就是八十年代精英的缩影,他们都从生活的最低层爬上来,经受过非凡的苦难,但在大时代的风云变化之际,他们紧紧地抓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机遇,没有停歇,他们都上了那个时候罕见的能读上的大学,趁早留了洋,然后又适时回归正高速发展的中国,参与推动了国内的发展,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多媒体采访他们,会高概率地用到一些词,比如“极度忍耐”,比如“被时代碾压”,这些痛苦的词语背后,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感同身受的东西。但如果说他们的故事能够给现在的我们一些启示,一些精神力量的话,我想:首先,时代是一个人最大的运气,而教育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途径,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都要格外重视教育。熊晓鸽和罗燕都感恩过时代和教育对他们人生的彻底改变。熊晓鸽对于年有着海一般的深情,他曾经没有考虑到任何回报,就很快决定投资了一部电影叫《高考》,里面很多对白都是熊晓鸽的个人心声。他曾经不远万里去拜访过一位老人,叫査全性。年的“中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中,他第一个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从而改变了众多国人的命运,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熊晓鸽感念他的作为,特意去拜访当时已经93岁的查教授,动情处流下热泪。并且为查教授所在的武汉大学设立了奖学金。▲来源:《中国慈善家》。▲来源: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