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苏联解体25年了,但我的胃还记得
TUhjnbcbe - 2021/5/6 23:56:00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5154124.html

这是别处「物语」系列的第1篇文章。

▲苏联食堂

时常觉得胃是个很「重感情」的器官。所以恋爱宝典里最广为流传的套路是「想要得到谁的心,先抓住ta的胃」;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经典台词有一句「爱上你,让我的胃里都感到温暖」。

胃的这份一往情深,也总是和好记性相关。尤其是逢年过节家庭聚会,长辈们总是会对现在的食物有诸多「挑剔」:现在的饭怎么都没有米香味了、现在的肉好像也没有小时候好吃了……然后滔滔不绝地回忆起那个还在用粮票的年代,他们的少年时代。

今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不如就让一本菜谱来唤醒那些沉睡的胃,让它们说说早已落下帷幕的苏联时代。

F小姐

于广州

◆◆◆

12月25日,圣诞节,是一个或庄重或温暖的节日。然而,25年前的圣诞节,一面红色的旗帜在莫斯科缓缓落下,一个时代宣告结束,人们分道扬镳,时代走入动荡和未知。

那一天,苏联解体了。一转眼,四分之一个世纪已经过去,我们还记得什么?在国际*治课上,我们谈论体制和*权,历史和现实,说着「以史为鉴」,然而对于每个经历过的俄罗斯人来说,这一切都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爱,恨,怀念和迷茫。

在莫斯科红场,还有卖苏军军帽的纪念碑,列宁墓依然有人前去瞻仰,斯大林的「七姐妹」大楼依然矗立。而在西方世界,一个在社会主流很少出现任何「红色」的地方,我发现了一件跟苏联有关的物品。

这是一本菜谱,《CCCPCookBook》。名字非常直白,就是「苏联菜谱」。

它很特别。我敢说,或许没有人会真的拿这个菜谱去做菜,但是翻开它,你看到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是一段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历史。

苏联招贴画风格的理想繁荣

英国是一个非常喜欢食谱的国家。在伦敦TottenhamCourtRoad四层楼的Foyles书店,食谱占据着第一层楼后半部几乎四大排书架,充斥着各个明星大厨(例如主妇偶像JamieOliver)的私家菜谱、精美全彩的烘焙书,以及吹得神乎其神的各类「SuperFood」。配图要不然是大光圈浅景深牛奶色的过曝光,要不然是从高处俯视的小清新平面构图。

而这本「苏联菜谱」却透着截然不同的美学。大部分的图是苏联招贴画风格的彩绘,色彩温暖明艳、对比强烈,笔触时有细腻到不真实的感觉。这些当中,许多都是当年苏联*府的旅游宣传——诱人的烤肉,彩色的冰淇淋和糖果,透着一种「社会主义」的理想繁荣。

间或穿插着一些老照片。黑白的照片里食物毫不起眼,时刻提醒着你,这也是一本历史书。书里描述的菜谱,在苏联时期都是真实存在、且有的是家喻户晓的。你现在和前苏联地区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提起这些东西,估计都能激起儿时的回忆。

在一个国家计划之下、时常面对食品和消费品短缺的地方,国家会想方设法在每个人的日常叙事中建构一个「社会主义」的理想生活,并用亮丽的色彩妆点。然而,人们最终还是需要用自己的创造力,面对惨淡的灰暗生活。

矛盾就在于此。没有一本菜谱,能游走在理想与现实间。不是你做出的黑暗料理和大厨拍的照片之间的距离,这是真正的理想,以及现实。

物资短缺时代的「厨艺」

最能说明理想与现实之间断层的,是一种叫做Okroshka的炖菜。小香肠,黄瓜,萝卜头全部切成小块,煮在kvas(国内叫格瓦斯,一种麦芽淡酒)和Smetana(酸奶油)拌制的汤汁里面,流行的理由很简单:把东西都煮到一块儿去,你就尝不出原料质量到底如何了。

这个菜谱在物质充裕的时候,里面的东西是新鲜的鱼和肉,而年代以后,煮熟的香肠成为了这种炖菜的主角,这种香肠在吃不到新鲜肉的苏联人民的厨房里相当常见,估计闭上眼睛都能回忆出那种味道。甚至没有kvas的时候,一种叫kefir的酸奶制品也可以掺进去。

▲Okroshka,一种神秘的炖菜,名字来源于俄语的「切成小块」

过节也要有肉菜的话,肉冻(Aspic)和冻肉冷盘(Galantine)是新年的重头戏,各种烤制的肉和肉冻一起装盘。

然而在饥荒年代,这种传统也找到了新表达。在斯大林格勒围城的时候,苏联*府找到了多吨的废弃羊肚,并把它们做成了冻肉冷盘分发给饥饿的市民。在缺肉的时候,骨头、软骨也可以作为冷盘的原料(以及其它可以找到的任何边角料),用香叶调味。在寒冷的冬季,哪怕是肉香也能让人温暖上好一阵。

或者,将「美食」进行一番「修改」。18世纪,法国的厨子来到沙俄,将法式油醋汁和沙拉带进了俄罗斯饮食中,俄国人将其改造为俄式的Stolichny沙拉(首都沙拉)。

苏联时代,原有的沙拉中的酸豆、鹅肝、小龙虾和鱼子酱,渐渐被换成了鸡肉、胡萝卜和罐装豌豆——或者干脆就没有肉,只有酸菜和黄瓜;而油醋汁(俄国名称Vinegret)也渐渐变成了薄薄的一层葵花籽油。有意思的是,这种没有经过精炼的粗榨油,带着一种奇怪的味道,今天我们做菜的油里面已经闻不到了。然而许多前苏联人还迷恋着这种味道——就仿佛老四川人迷恋生菜油一样。

▲蛋+果酱,这也是苏联的一种经典吃法。

在此之外,蛋黄酱的味道充斥着所有苏联的菜肴。这种工业生产的东西成本极低、保存时间很长,但是却可以让所有的食物尝起来更「丰美」(rich)、更饱肚。年以后,新鲜食物断档严重,所有的素菜和蛋菜都需要蛋黄酱来救场。特别是在公共食堂里面,所有的食品本味都被蛋黄酱掩盖。

到了80年代后期,食物短缺更加严重了。当时的菜谱,会教人如何把罐头鲱鱼摆成一盘,然后用胡萝卜装饰。这也成为了偶尔的奢侈,被放进了「假日美食」的章节中。这姑且算是一种「厨艺」了。

▲菜谱内页,文+图,每一道菜也是一个故事

有时候,这种「厨艺」甚至可以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

譬如这道「Herringinafurcoat」,直译过来就是「穿皮草的鲱鱼」,其实就是把少量罐头鲱鱼用土豆压在最下面,上面用蛋黄酱、胡萝卜、甜菜/红菜和蛋黄酱妆点起来,颜色夸张、非常漂亮。就仿佛「社会主义理想」,鲜艳、美丽、有时候又难觅踪迹。

一个国家如何管理人民的餐桌

在苏联,「食堂」可能是中国大众最能理解的就餐地点了。在一个国营的社会,少不了在食堂吃大锅饭的景象。国家会为食堂制定菜谱,周转丰裕或者短缺的物质,也方便新技术和新方式的推广。给你吃什么,也不由你自己决定。在一个物资短缺的时代,或许人们因为「食堂」而有了共同的味觉记忆。

当时的许多食谱,都是出给公共食堂的。每一道菜都有三个标准,决定各种原料的用料——餐馆,给首长和领导的;咖啡馆(Café),供应中产和知识分子;食堂,给工人阶级。领导的盘子里,通常会比工人们「规定」多一半到一倍的肉,而剩下的空间则由意面和土豆填补。

▲餐馆里的典型苏联美食,基辅鸡(KievChicken),普通人很难吃到。

也有其它的方式。比如鸡蛋——在二战打响之后,物资短缺,最迅速从餐桌上消失的是鸡蛋。当时美国作为盟友,提供了一些包括租借贷款在内的援助,其中包括了蛋烘粉(powderedegg),作为鸡蛋的替代物。一开始人们对此抱有疑惑,于是苏联的各个报纸开始宣传鲜鸡蛋的危险——带有细菌,脂肪含量太高等等,人们便转而接受蛋烘粉。

而当牛肉缺乏的时候,兔肉被国家拿来大肆宣传,被当做「斯大林的牛」带入餐桌。每周有一天是国家倡导的「鱼之日」,其实是来对付肉类短缺的……

吃,成为了一种公共生活。苏联的食品科学家也在不断为此服务,当时有上千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现代化吃食,如何使用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喂饱广大工人阶级的肚子,或者换句话说——设计每个人的饮食生活。一本叫做《美味健康食物之书》(Книгаовкуснойиздоровойпище,TheBookofTastyandHealthyFood)的书成为了人手一本的苏联的饮食「圣经」。

里面包括了营养学、食品卫生的基本原理,甚至还有餐桌礼仪,非常实用。在脱离了传统社会之后,面对工业罐头和食品配给,所有人都需要重头学起。

然而,这本书里面许多的食材,特别是来自各加盟共和国的特产,在当时的苏联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社会主义「应该是这样」的、丰裕而美好的印象,从而根植在了每个人心目中,很近,又很遥远。

用日常史来铭记一个时代

这本菜谱的作者,Olga和PavelSyutkin夫妻两个生在苏联南部,后来成为了历史学家。而他们钻研的,是饮食的历史。他们用60道菜的方式——从饮品、前菜、主菜到甜点都有涵盖——展现了一段舌尖上的历史,和整整几代人对于「家」的回忆。Olga说,「这本菜谱是真实的,都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记忆,回忆起来带点温暖。」

也没有哪个时代,「家」和「国」的日常命运如此紧密地捆绑着。从每家的厨房中飘出来的味道,不管是浓厚的蛋黄酱,还是粗榨的菜籽油,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一个*权、一段历史挥之不去的记忆。

▲苏联时代一些芝士品种

你很难说这段记忆是好是坏。那些大雪里在国营商店前排队的场景,那些每天晚上打开罐头细细摆在盘子里的晚餐,亦或是每年新年一家人在狭小的格子间喝伏特加、唱《喀秋莎》……最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生活在时代之下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一点点智慧,尽全力用土豆填饱家人的肚子,或者用边角料做成的肉冻,给寒冷而暗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光彩。

其实,历史还从其它地方透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景象。这本菜谱的出版社FUEL,在此之前还出过一本关于苏联监狱文身的画册,「RussianCriminalTattoos」。这些在监狱里、劳改营里被永久刻在皮肤上的印迹,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冲击力:这些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在一个*权底下不见天日的社会生存。

苏联,从来都不是一个*权,而是一再被各种画面甚至味道所勾起的一段集体记忆。*权是冰冷的,*权下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温度。怀念吗?与其说是怀念那个*权,不如说是怀念当时和现在的人,在国家机器的裹挟下依然鲜活的个体,以及每个个体风雨飘摇的命运。

当然,你不会真的对着苏联菜谱试图做出什么。我们这一代,都只是旁观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不是「历史」,而是活生生的「曾经」——就像你的父母或许还能想起古巴糖的滋味一样。

也许我们不曾尝过这些滋味,但是,这些滋味背后的故事,仍然有被寻回和记忆的价值,不是吗?

·物品资料卡·

WHAT

CCCPCookBook

byOlgaPavelSyutkin

WHERE

£18.95

Amazon.co.uk

或者任何英国线下书店

WHY

精美的印刷,线装书脊,苏式PopArt的插画,即使不做菜谱也可以做一本相当棒的图册收藏。

浪游者

李子

现居伦敦,博物馆重度沉迷者

科学和人文观察者

体育文化爱好者,非资深球迷

用「别处」的物品,讲它之后「别处」的故事,这是我们新的长期栏目「物语」的宗旨。我们相信,每个有价值的物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群人或者一个世界,为我们开启一扇窗。

(当然,未来也不排除将好物真正地带给大家的可能性!期待一下?)

如果你想投稿,或者有什么好主意,请给编辑李子打声招呼吧~邮件联系:elise.zheng

else.life

一群浪游在「别处」的人

行走列国

洗涤三观

捍卫开放社会

热爱并嘲讽人类

▲长按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联解体25年了,但我的胃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