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moko
图文:审稿-美狄亚、制作-文琪美狄亚
未注明来源的照片:王翅根
封面图:LandscapesFromTheSky/Shutterstock
普里什蒂纳:
逛逛欧洲最丑“首都”
看到这五个字,是否会一愣问这是哪?普里什蒂纳是那个20世纪末尾还在打仗的国家科索沃的“首都”。大学时听一位去过的朋友描述说哇科索沃真的好便宜,坐一次公交才0.5欧,我心说那也还是比北京地铁贵啊。
借着去北马其顿的机会刚好抽出一天往返普里什蒂纳,单纯地出于好奇,想看看这块充满争议的地方现在什么样。
01科索沃有什么问题?
科索沃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被个国家承认(我国不承认)。科索沃问题上的冲突双方分别是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分先来后到的话,还是阿尔巴尼亚人先定居在这块土地上(但历史早期显然还没有民族概念);后来南下的斯拉夫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的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慢慢占据科索沃。
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属于自己
阿尔巴尼亚也这么认为
制图:孙绿
塞尔维亚人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后曾定都科索沃的普里兹伦,大肆修建东正教教堂,科索沃就这样成为塞族的*治、商业和文化中心,所以有比喻说科索沃可谓是塞尔维亚的耶路撒冷。
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之后,科索沃也纳入其版图,塞族人因不愿改变信仰而迁居到别处,阿族人则大量涌入,并从基督教改信了伊斯兰教。
奥斯曼这段帝国
为欧洲带来了几个穆斯林为主的地区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更复杂了
制图:孙绿
20世纪初,塞尔维亚重新取得科索沃的控制权,虽然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占大多数,但被划为少数民族。科索沃的*治地位不高,经济也比南斯拉夫其他国家差了很多,矛盾一直在水面下潜行。
在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人是少数民族
在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是主体民族
制图:孙绿
年,大学生由于抗议物质条件太差而上街游行逐渐演变成*治性事件,进而愈演愈烈,引发了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战争。年,北约指责塞尔维亚在拉察克村的战争中屠杀阿族平民,塞尔维亚说你胡扯,两轮谈判都谈崩后,北约空袭了南联盟。
南联盟招架不住,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斡旋,科索沃在联合国托管下实行高度自治。不过矛盾还是没能解决,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要求独立,折腾了几次,在年2月17日宣布独立。
普里什蒂纳的易卜拉欣·鲁戈瓦雕像
图:LeonidAndronov/Shutterstock
02遭到百般盘问的出入境
去年2月,我们从北马其顿坐大巴往返普里什蒂纳。车停在科索沃的入境处,当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的护照和德国居留卡时,上车问我们上一次回国是什么时候,尽管我说了一年前,朋友说了六年前,但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还是被叫到了边检小屋。
一位壮汉用英语问了同样的问题,得到同样的答案后他又突然切换成德语发问“你们在德国生活,也会说德语吧?”虽然一头雾水他怎么还会说德语,还是赶紧用德语回答以证实自己没说谎,壮汉回头和同事讨论了几句,才郑重地在护照上扣了章,终于把我们放走了。
临走时同样的问题,被三个大巴站工作人员又问了无数遍,其中一位女士非常严肃地说请不要说谎,最后不情不愿地还回护照,撅着嘴说“好吧,只能相信你们了”。
不得不说,科索沃的警惕性很高,去年2月的欧洲尚未开始爆发疫情,其他国家的边检基本毫不设防,我们在科索沃的大门口却耗费了近一个小时。
03普里什蒂纳市内
战争的阴云还没散去多久,这样的科索沃自然谈不上漂亮或现代化,但也不至于像刚遭到袭击后那般凋敝,即使是匆匆过客,也能从街景中窥见到贫穷和落后。
战后与现今的科索沃街景(左到右)
图1:WikimediaCommons
图2:vlas/Shutterstock
普里什蒂纳的大巴站可以说相当简朴,地面是裂开的,小小的车站大堂里只有一家小卖部、一家小饭馆和两个开放的售票窗口。四下没有公交车的踪影,只有三两出租司机等着拉活。
觉得他们可能会宰外国游客,默默设定了心理价位,模拟了砍价场景(我可真是戏多),当他们说出5欧的时候我还跟朋友确认了下,他说的不是15,不是50?两个人5欧?
当天虽然是工作日,路上的车流不少,街上也是人来人往,大家看起来都很悠闲的样子,难道是因为高达25%的失业率吗?市中心唯一的高楼是个看一眼就能想象到里面没准铺着陈旧厚重的老式地毯,走廊墙上还有绿色涂漆的四星级酒店。
普里什蒂纳大巴站
说起科索沃,不得不提到咖啡馆文化,这真不是为了促进旅游业而吹出来的噱头。
所有的旅行指南清一色地赞美科索沃的拿铁玛奇朵,虽说是意大利的舶来品,但在科索沃才能喝到最好的;独特的室内设计让这些咖啡馆开在巴黎或伦敦也毫不怯场;人们不分年龄、职业,拖家带口地坐在咖啡馆里谈天说地,几乎每家都是爆满,对他们来说,喝咖啡就是工作。
我们选了一家看起来很受欢迎的咖啡馆,除了咖啡还有各种蛋糕、冰淇淋和便餐。这里提供的餐饮种类,绝对完爆美食荒漠德国的任何一家咖啡店。翻开菜单,被价格震惊,决定力所能及地多吃一点。
奥利奥酸奶冰淇淋味道很醇正,又不会太甜,好吃得流下感动的泪水~
甜品均价1.6欧
正餐双份大鸡排均价不超过3欧
像在吃萨莉亚
沿着特蕾莎修女大道走着,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停在了上世纪90年代,两侧的房屋很像哪个老旧小区,谁能想到相对来说气派一点,但样式还是很过时的绿色大楼是科索沃的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呢。
街道虽然宽阔,但并不繁华,没有太多鳞次栉比的商铺,多得是随意摆开的地摊,售卖着看上去比我年纪还大的二手物件和廉价的玩具,卖爆米花和炒栗子的也推着小车驻扎在市中心,像极了小时候家门口流动的炸串儿摊子,每隔几米都能看到蹲坐着的乞丐。
这幅光景一点也不像首都中心的样子,倒像是个不太热闹的集市。
普里什蒂纳随处可见的迷你书报亭
普里什蒂纳街头
图1:OPISZagreb/Shutterstock
图2:RossHelen/Shutterstock
独立纪念日刚过去两天,街角还摆放着纪念的花束,广场上飘扬着科索沃国旗,纪念品店里所有的设计都和“科索沃独立”这一概念有关。
但人们对这个年轻的国家真的有信心么?有人选择到德国和瑞士工作,有人申请德国的经济难民身份,有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科索沃真的在变得更糟,没有工作,甚至没有工作的希望。即使有工作,连着干十几个小时,也只能赚到5欧或10欧。”
和科索沃国旗一同飘扬的还有欧盟旗帜,街心公园的雕塑也被涂上了欧盟几个主要国家的旗帜颜色,来自欧盟的影响渗入科索沃的方方面面:
街上能看到的公司或超市,多是德资企业,甚至汉堡王的鸡翅包装袋上都是德语;三位科索沃裔瑞士人把科索沃培养成了德语国家的话务服务中心,至少有一万科索沃人能说流利的德语;
欧盟派遣的法治特派团专门负责帮助改革科索沃的警察和司法系统;明明不属于欧元区,官方货币却是欧元……但科索沃一门心思想加入的欧盟,还有不少成员国没有承认它,这显然是条漫长甚至说不现实的路。
如果科索沃成功加入
不仅塞尔维亚无法接受
欧盟内的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
制图:孙绿
虽说经济不好,当地人却依然热爱生活、待客热情。
来这里的亚洲人少之又少,作为街上唯二的亚洲脸,走红毯似的受到四面八方的注目,迎面走来的人们一拨接着一拨地跟我们笑着说Hi。
走在街头随处可见年轻姑娘们三两地聚集在花墙下挺胸伸长腿拍ins风照片,一众观棋者围着路边石桌旁下棋的两位大爷,戴着墨镜的酷大叔边吞云吐雾边和自己的朋友讲着笑话,花园里的爷爷奶奶们笑着看着孙辈们在不远处打滑梯……
而且科索沃的人们穿衣打扮很讲究,服饰不见得贵重,但一定搭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潮男靓女比比皆是。
图:JulianBuijzen/Shutterstock
下棋的两位大爷
有着世界最丑建筑之称的国家图书馆位于乔治布什大街的一侧,黑不啦叽的鼹鼠色外立面和这座灰头土脸的城市很好地呼应着,即使是广受批评的设计也包含了设计师想要让它代表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的苦心。
从远处走来乍一看像监狱,近看那些黑色的不明线条配上屋顶上无数个半圆球体像科幻片里外星人的实验室,或者《异次元杀阵》里的魔方迷宫。
乍一看真的很像监狱
图:OPISZagreb/Shutterstock
图书馆的内部则平平无奇,老旧的装饰像我小学最老的校区里最老的大礼堂。
一楼的正中央正在举办名为“科索沃记忆”的摄影展,大幅的黑白照片里满是战争时期的疮痍和因被迫离家而脸上写满绝望的人们。
苦痛的照片总是能给人心头一击,何况那些事情发生得离现在并不遥远,站在几乎空无一人又极其寂静的图书馆中央,能感觉照片里的人仿佛就在身边一般。枪炮终究还是解不开民族之间的心结,即使在外界强制干扰下停了火,仇恨,或者说矛盾的种子还是埋在人们心里,即便是在现在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和平环境下。
图书馆进门处有个叫美国角的活动室,三两年轻人在里面边看英语书边交谈着。他们可以被看作是科索沃的社会缩影吧:
街头矗立的克林顿雕像,以布什命名的街道,名叫希拉里的服装店,年轻人们一口流利的英语,7月4日升起的美国国旗,甚至被70%科索沃人支持的特朗普,无一不展示着科索沃对曾经帮它“获得独立和民主”的大腿的感激和向往,所以也有人称科索沃是美国不折不扣的第51个州,但也没有人能断言老大哥是否带科索沃走上了正路。
街头的克林顿雕塑与画像
图:LandscapesFromTheSky/Shutterstock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从建于奥斯曼时期的清真寺里传来了阿訇的诵经声,这边的天主教教堂也敲起了钟声,是时候打道回府了,拦了辆出租车,司机竟然才开价3.5欧。颠簸的车上,想尽可能多看这个地方一眼,以后应该也不会再来了。
国家图书馆一角,与对面的教堂
图:AndriiLutsyk/Shutterstock
作为旅游目的地,普里什蒂纳算不上合格,除非对它的历史抱有极大兴趣或者只把它作为环游巴尔干的中间一站,市内极少数的几个所谓游览景点谈不上能让人产生美的共鸣,所以被冠以“欧洲最丑首都”之称。
普里什蒂纳的古老清真寺
图:WikimediaCommons
只要有人类生活过的地方,就逃不开因民族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战争,90年代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大概是距离现代生活最近的战事,不知道这能否为人类敲响警钟?
科索沃会走向何方,还是未知数。作为普通人的我,大概只能祈愿人和人之间不再有罅隙,能够和平共处。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查看环行往期
摩尔多瓦
“不许拍照,请全部删除!”
?
阿布哈兹
深入“非法国家”的首都废墟,我看到了什么?
?
暂停征稿
但是要投也不拦你嘿嘿
投稿邮箱o.planet
fox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