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独家爆料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张园免遭了
TUhjnbcbe - 2021/4/13 20:04:00

《百年张园让我再看你一眼》系列报道之三

独家爆料: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张园免遭了一场有惊无险的战争之殇(附记:张园周边的红色传奇故事)

引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

上海解放这个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过程,年5月25日,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解放,27日下午上海市全部解放。

迎来上海解放第一抹曙光的市民,看到的仍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城市。“瓷器店里打老鼠”,整个解放过程中,上海工业总体上得到了完好的保存,工厂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市民生活维持了正常秩序,水、电、煤气供应和交通系统运行正常。

而令我没到的是,在上海临解放前的一夜,有近一个营的国民*残军进入了张园41号,想凭据这张园最高的楼房垂死挣扎、负隅顽抗。

接下来,就发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先说一下国民*守军为何看中张园41号作为负隅顽抗的据点。

因为41号楼房是“张家花园”地区体量最大的民宅,是一幢有着四层楼和前主后副格局的庞大的独立式民居。

首先它是张园内最高的独立式住宅,也是张园地区的制高点,从防御角度上,41号住宅两侧临张园主要道路,从大楼上发射的轻重机枪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张园地区,所以41号大院当年自然也成为国民*守军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

其次内部结构,41号原是私人定制的里弄公馆,有主楼(主人及家人居住)和副楼(佣人及下人居住)组成,总高四层,局部地下一层(为烧菜厨房),主副两楼之间,內有逃生通道,如天然地道,四通八达。特別是从地下室到楼顶晒台,每层都有窗户、阳台、透气窗,只要每个窗户都架上机枪,形成一个密集的火力网,绝对就是一个宜守不宜攻的大碉堡了。

再次当时这个民宅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国民*守军想把楼内居民当人质。

当时解放军就是攻进41号,那也是磁器店里打老鼠了,左右为难。

下面还是来听听张园41号原住民陈妈妈的独家爆料:

张园41号原住民曾经见证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是年5月27日,此前郊区发生激烈战斗,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看到统计,上海战役人民解放军牺牲3万余人。巿区和平解放。

在上海解放的前夜,张园41号进驻了一支国民*军队,占驻了一至二楼。

因为张园41号是张园制高点,且墙厚,建筑牢固,而且四层高,视野好,他们以为可以凭险固守。

当天晚上,外边枪声不断,守军的军官开会,激烈地争论,一方要投降,一方要死守。直至天快亮才达成投降共识。

第二天清早,解放军进入张园,包围了41号,并持枪沿墙壁警惕地进41号,里面国军全部举手投降。

军官会议是旁边间住户听到的,那位住户担心了一晚上,听到他们投降的决定才放心。

那天晚上一位守军军官的太太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出生应该是5月25日左右,今天应快接近70周岁了。

守军军官这个明智的投降决定,不仅让张园的41号居民避免了战火,而且让整个张园也免遭战场之殇。

居民又可以上街买菜了。我听妈妈说早上出去买菜,看到马路上都是露天宿夜休息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所以我们的41号也是上海巿区和平解放的见证。

一一录自41号3楼原住民陈妈妈的口述实录

--------------------------------------------------------------------------------

附记

《张园周边的红色传奇故事》

在红五月中,除了张园41号原住民曾经见证上海解放的故事,其实张园里还有很多红色故事可讲,年5月7日这一天,张园光明小学(现张园大客堂)里有两位地下工作者,一位与李白烈士一起倒在军统大屠杀的枪下,另一位却从中统监狱里死里逃生……

所以,以张园为原点,在其10分钟步行圈内,可以寻访一份有不少革命历史足迹的红色文化地图。

在建国7O周年前夕,作者阿庄花了很多时间追寻光辉史迹,穿过一条条颇有年份的老弄堂,凝视一幢幢饱经风霜的老房子,默默踏访不少革命旧址和遗址,写就了发生在张园周边的8份红色档案中的传奇故事。这些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留下来的每一份档案和文物,都是自己用鮮血和生命写下的,是永远值得后人铭记的红色记忆。

上海是中国共产*的诞生地。年夏至年初,中共中央长期驻沪,给申城留下了永恒的红色记忆。在张园周边的石库门群落中,不仅有早年中共中央的办公厅,和中共上海临时市委机关办公地。上至老一辈革命家,有在威海路号甲秀里安家的毛泽东,有在吴江路柏德里和青海路善庆坊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周恩来和邓小平。

在解放前的年到年期间,王尧山(中共上海三人团领导人之一)的家就是一个潜伏在石库门里的中共地下"康办"机构。早期的中共地下"康办"是设在威海路号沿街面的石库门房子里后(年秋~年10月),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方志敏临牺牲前从獄中传出的密件经鲁迅之手传递到中共上海地下市委书记王尧山手中,“死而复生”成为红色经典作品。

而从年到年,在敌人眼皮底下还潜伏着大批中共的地下*人员,有众人耳目能详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白,在威海路号的小搁楼上,向延安发送了无数情报。李白的师傅是个隐姓埋名的老特工,他年入*,年就在苏联接受过特工培训。而《51号兵站》中的小老大刘燕如,在吴江路上架设起一条通住苏南根据地的60号邮站。

这些潜伏者用自己的热血和激情,和对*的无限忠诚,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上演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去威海路号富通公司接头被捕天,最后死里逃生,我的女邻居向大姐。

最为稀罕的事,就是在我家隔壁,是一家红色夜校,潜伏了一大群地下*人,虽遭日本宪兵队二次冲击,却一直没有暴露,直到40年后才为世人所知,而那位我的男邻居竟然是与李白同一天在解放前就义的十二烈士……。

这些红色传奇不但是传奇,而且有不少甚至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试想,毛虽然与二大擦肩而过,但他仍在湖南省坚持开创他的中国革命农村根据地,为农村包围城市奠定了样板。如果邓小平被抓,何来中国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形势……。

毛泽东为何与二大擦肩而过?

前不久,我参观了座落于老成都路7弄30号石库门里弄住宅中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后,同其它参观者一样,也带着一个巨大的问号离开纪念馆,那就是身为开天辟地一大代表的毛泽东为何缺席这次在中共*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的二大会议?

回去后,我翻阅了很多*史资料,没想到的是,毛泽东与二大擦肩而过的原因竟然是,开会那天,毛泽东在上海石库门的迷宫中迷了路,找不到开会的地方,只得怏怏而归。

先说二大旧址纪念馆吧。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位于老成都路7弄30号(原成都路辅德里号)。为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基本保留了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纪念馆展区面积平方米,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临时展厅六个展区组成。

中共“二大”展厅分为“开创与探索”、“旗帜与道路”、“实践与发展”三部分。*章历程厅陈列着中国共产*自诞生以来产生的所有*章或*章修订案。

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原先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旧址中的摆设根据李达及其夫人王会悟的回忆重新布置。平民女校旧址展厅陈列了平民女校历史沿革以及平民女校教员和学生的相关内容。

年7月16日,一群年轻的共产*人又聚在一起,中共二大开幕了,会开了八天。就在这八天里,开创了中共*史上太多“第一”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次提出了*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章》,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万岁”的口号。

而历史如此巧合——中共一大,二大选择的会址都在中间阶层,小市民聚居的石库门群地带,四周房屋门户面貌相仿,环境比较隐蔽,不容易被敌人发觉。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叫“树德里”,中共二大召开的地方叫“辅德里”。一“树”一“辅”,一个开天辟地,一个相辅相成。一大和二大共同完成了*的创建任务,年轻的**,就此在上海诞生。

再说毛泽东与石库门的缘由。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基夲上都住在石库门里弄住宅。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石库门旧居。

位于威海路弄甲秀里的毛泽东旧居是一幢富有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是他年2月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

而安义路63号则是他年来沪的住宅。

还是来说说毛泽东为何不参加二大的原因吧,共有三种说法。

一是毛泽东没有参加年7月举行的中国共产*第二次代表大会,这耐人寻味。当二大代表们在一起开会时,他早已在上海。他不熟悉上海的马路和迷宫般的石库门里弄,如他对斯诺解释过:“第二次*代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错过了这次大会。(斯诺著《西行漫记》)。

按理说二大会址在“辅德里”,上海滩上一条再普通不过的石库门了,他参加过一大,一大会址也是幢石库门,为什么一大时没有忘记开会的地方,二大时偏偏忘记了呢?原来在参加一大时,毛泽东与一大代表住在会场不远的博文女校中,同进同出,不可能发生找不到会场的事,而且望志路南面当年是一地绿油油的菜地,因此很方便地便能找到会场。

而南成都路在洋泾浜附近,早就是连排成列的石库门群了,石库门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门框上的黑漆大门。一条里弄如此,条条如此,千篇一律的黑漆大门成了最让人讨厌的迷宫。于是,普普通通的石库门,竟然让伟人迷失了方向,奇怪吗?却又不得不相信他没有出现在会场的合理解释,这的确是一大憾事。

据斯诺《西行漫记》载,毛泽东本人曾说,他本来也是要来开这次会的,但因为具体地址不清,当时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就错过了这次大会。现在*史上大多引用这个解释,而在二大会址纪念馆的陈列橱中也展放有这本《西行漫记》,来解答观者疑惑。

二是,但也有*史专家提出另一种解释。他们很难相信在偌大一个上海,毛泽东竟没有一点关系,会连一个会址都找不到。看来在年夏天毛泽东并未完全致力于*中央的活动,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湖南省的劳工运动上。

三是,还有一派*史专家则认为:二大时,很多一大代表都沒参加,并不能说明这些一大代表不重要,因为中共一大以后,一大代表们作为“初期*组织的中坚力量”,忙于培养*员,忙于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也许无法从紧张的革命工作中脱身。如当时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也是湖南人,他在中共二大召开前的两个月,与毛泽东一起建立中共湘区执委会。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任委员,期间他还由毛泽东推荐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小教书。

最后,还是毛泽东自己的说法最坦然。在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后,他在七大会议上对前六次大会,用一句话说明他为何未能出席中共二大、四大和六大的原因:“有些同志未能当选为七大代表,不能出席和旁听,很着急,其实这没什么,就拿我来说,我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逢双的大会我都没有参加。”那么,这“逢双”就是年的中共二大、年的中共四大和年的中共六大,毛泽东均未能出席。

是的,革命不分先后,就看能力大小,虽然伟人在石库门里迷了路,虽然伟人二四六大*代会都没参加,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共七大后,伟人就一帆风顺,确立了在中共*内一言九鼎的领袖地位。

就差半分钟邓大人就"挂"了

上篇说到老毛因石库门而迷路,今天来讲讲邓大人与上海石库门之间的故事。也就是在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中,邓大人就差半分钟,险些被捕,否则中国的历史真的要改写了。

先说一下邓大人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石库门部落中搞*的地下活动,有一块三角地。那就是同孚路(石门一路)柏德里号,青海路19弄善庆坊21号和爱文义路(北京西路)望德里号处。

先说柏德里,它是石门一路靠近吴江路的一条弄堂,里边大约有联排的石库门十多幢。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穿越迷宫般的石库门弄堂,因此柏德里成了我到风阳路外婆家去的一条必经之地。在我的影响中,柏德里就如一个小迷宫,它有两个出口,石门一路的出口在石门路41路车站处,弄口有个小皮匠。另一个在吴江路小杨生煎对面,弄口有个小裁缝摊,是个又矮又小驼背裁缝开的,边上就是个露天的公共厕所。一般人头回进去穿弄堂,肯定是摸不到出口的。

再说到年底,邓大人在沪担当起中共中央秘书长一职,就是在这里办公的。据黄玠然(当年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回忆:“那时在上海同孚路柏德里号(石门一路弄9号),有一个一幢砖木结构两楼两底的石库门住宅,就是中央的一个机关……。实际上这个地方负责处理中央机关日常工作,我们都称这个地方为中央办公厅。那时时任中央*治局常委、军委书记、组织部部长恩来同志和中共中央秘书长小平同志每天都来这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都来请示工作。凡是中央各部门大的事情,主要的由恩来同志解决问题。机关的工作、事务工作,那是要小平同志负责的,两个人是不可分离的。”

当时主要是因为大革命失败后,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陆续从武汉迁回上海,这里是最早建立的中共中央*治局联络点之一。为保证机关的安全,*的各级机关都以商店、住家、写字间等形式出现,住机关人员的公开身份必须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因此大多选择普通市民居住的石库门里弄。

那时.周恩来几乎每天要到“中央办公厅”的客堂楼上办公,及时听取汇报和解决问题。中央各部和各地区的同志经常来此请示工作。凡属机关事务性的问题由邓小平直接处理。有关*策性的问题则由周恩来亲自处理,重大问题要交*治局会议讨论决定。

如今,这个中共中央*治局联络点遗址因市*建设已拆除,柏德里和它边上的大中里已经烟消云散,夷为平地,成为地铁12号线车站。

而就在柏德里吴江路出口处,过去不到米的青海路上,还有一个邓大人的“中央办公厅”,那就是青海路19弄善庆坊21号中央*治局秘书处机关,也是中共中央秘密接头地点,一幢二楼二底的石库门建筑,至少在这里开过两次中央直属支部干事会,

从年夏开始,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设在青海路善庆坊(今青海路19弄)21号,它们均系石库门房屋。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对秘书处进行了直接的领导。秘书处下设文书、内交、外交、财务、翻译五个科,主要工作是刻印、密写、收发和分送文件,通过秘密交通网与各地*组织联络,收集、管理和汇兑*的经费,以及同共产国际联系等。秘书处的任务虽极繁重,但年轻的邓小平善于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始终保证机关在险恶环境里正常运转,直至年夏他被派往广西工作。

现位于上海电视台西侧,青海路与南京西路交界处医院对门的原建筑现已拆除,如今成了一个酒吧,也没有挂牌纪念,只是在中共*史上留有记载。

以上是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大人在石库门两个办公地点,他常去的第三个地方,也是距离此处不远的北京西路弄内(原爱文义路望号。原房现已拆除,改建为银发大厦),一个中共中央秘密联络点。

邓大人还经常要单线和当时的*中央高层领导(时任*治局常委,中国共产*著名领导人之一,国民*悬赏美金捉拿之)罗亦农接头。而就在这里,就差半分钟,邓大人就被抓捕,中国的历史将被改写。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女儿毛毛写道。邓小平曾对他的女儿毛毛说:当年我们在上海作秘密工作,非常艰苦,那是提着脑袋干革命。有一次我去和罗亦农接头,办完事,刚从后门出去,前门巡捕就进来了,罗亦农被捕。我出门后看见特科一个扮成擦鞋匠的同志,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那个时候很危险啊,半分钟都差不得!邓小平所说的罗亦农接头的地方正是现银发大厦之处的石库门里弄。

那是年4月15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临时*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的罗亦农来到这里,他送邓小平从后门离开后,继续留下来等候前来接头的山东省委同志。这时,几个英国巡捕从前门冲进屋内,逮捕了罗亦农,罗亦农也明白敌人是冲自己来的,早一点离开这里,山东来的同志就少一分危险,为掩护同志,罗亦农神态自若地随敌人离开此地。

这是中央机关迁回上海半年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破坏。次日,许多中外报纸都刊登了罗亦农被捕的消息,反动派欣喜若狂,认为首要已擒,共祸可灭。

由于罗亦农身份已暴露,中央各种营救方案均未能奏效。3天后,罗亦农被引渡到国民*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在狱中,敌人无论是用高官厚禄引诱,还是用严刑拷打逼供,都不能动摇他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他曾用隐语给*中央写信,交代了未尽的工作,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勉励同志们继续战斗,他给新婚不久的妻子李文宜的遗书中说:"望你学我之所学,以慰我。”4月21日黄昏,罗亦农在枫林桥慷慨就义,年仅26岁。

后书上记载,中共中央为了给罗亦农报仇,很快就从内线得到确切消息,叛徒就是这座石库门的房东贺治华、何家兴(也是中共地下人员)。原来,在4月15日早上,贺治华来到公共租界巡捕房*治部,自诩手中有三百五十多个共产*员名单和地址,条件是三千美金和二张让他们想去的国家的护照,并为他们保密。为了证实她所言真实,可以在今天早上让巡捕房抓到罗亦农。

罗亦农被捕牺牲后,邓小平和李维汉作出了锄奸决定,由陈赓带人执行。4月25日清晨,一队迎亲队伍来到贺的住宅前,在猛烈鞭炮声中,中央特科的红队(锄奸队)冲入贺房中,迫其交出手中*员名单后,开枪打死了何家兴和贺治华。但后来贺治华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医院救治。医院干掉贺,但由于国民*特务看守很严,没有机会下手。

可见,上海的石库门虽然是平民百姓日常所居之处,但也是各种**风云际会之区。而正是一幢石库门的拆除,就会让一段历史也自然消失了。

方志敏临终手稿在这里隐现面世

在威海路我供职的文新集团大楼对面,有一排联排靠街面的石库门,有一幢威海路号~号的两层楼木结构的石库门街面屋子,曾是年到年中共上海临时工委(地下*市委)机关办公地,也是上海临时工委书记王尧山的寓所。

王尧山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内设立的中共*团成员、组织部长。他与鲁迅交谊甚厚,鲁迅也来过这个屋子。

而最神奇的是,方志敏的手稿差点和世人失之交臂,王尧山就在这间石库门屋子里,用碘酒在一本空白的作业本上,译出方志敏临终前从牢里传出的密信和《可爱的中国》的手稿,否则今天就读不到这几本红色经典著作了。

先说为什么要建中共上海临时工委(地下*市委)呢?因为如上文所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苏区后,年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上台,推行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路线。在上海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年1到2月,就有中共中央局的近40多名重要干部和江苏省委的领导人全都被捕,中共在上海统一的领导机构已不复存在。

年底,根据中央指示,在冯雪峰同志领导下,王尧山与林枫、沙文汉一起组成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王尧山同志担任书记,负责了解和整理上海各系统地下*的组织,为重建上海地下*组织做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到年5月,他们分别联系了工人临时工作委员会、学生临时工作委员会、救国会工作委员会和文化界、海关职员、巡捕3个*支部,以及个别*员的关系。加上冯雪峰同志直接领导的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员组成的两个特别委员会,各方面*员共有人左右,各方面联系的积极分子约人。中共江苏省委就依靠这第一批力量恢复和重建上海地方*组织的工作,而当时上海地下*市委机关办公地就潜伏在威海路号的2层楼的街面屋子,王尧山的寓所里面。

同时,年,王尧山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内设立的中共*团成员、组织部长,并参加“左联”*团工作,负责“左联”各个区的工作和*员的组织生活,组织“左联”成员深入到广大工人、职员、学生、教师中,以文艺为手段,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王尧山作为“左联”中共*团成员、组织部长,与“左联”的作家们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特别是和鲁迅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

1936年春,*组织指示邓洁、王尧山和鲁迅会谈一次,希望*的文化工作能得到鲁迅先生的理解和支持。鲁迅先生同意了会谈,地点就在威海路号王尧山家中。在会谈过程中,鲁迅先生一边喝茶,一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全神贯注地听着。他时而提问,时而点头,时而以目光质疑。王尧山的夫人赵先一次次地为鲁迅先生添茶加水。在临别时,鲁迅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冲锋陷阵,但要警惕,提防从背后射过来的暗箭。”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突然逝世,当时王尧山正在西安执行任务,无法赶回上海给先生送行。但就在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广平几经周折,才将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的一份密件转达到了王尧山夫妇手中。

方志敏(年2月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进军的路上,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落到国民*反动派手中)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给*中央的信和两篇文章。在英勇就义前夕,这些密件送交至鲁迅先生手中。由于当时的恶劣环境,这份密件一直保存在鲁迅先生手中。

王尧山拿到的密件只是一本空白的作文簿,翻开蓝色的封面,便是一行行红格子,一个字也没有。“快拿碘酒来!”愣了一会的王尧山突然急切地对夫人赵先说。赵先用棉花球蘸上些碘酒,在第一行第一格中擦了一下,“给*中央的信”几个字显现出来……

密件中,有方志敏总结的工作经验,有他的诗集,还有后来激励了多少代人的文章《可爱的中国》、《清贫》。这些珍贵的资料,就是在那个充满白色恐怖,腥风血雨的黑夜中,在这间普普通通的石库门街面屋子里,由王尧山和赵先显影后,转交给*中央的。如果王尧山稍有疏忽和不慎,这几本现今流传甚广的红色经典著作,《可爱的中国》和《清贫》,就会永无面世之日,长埋地下了。

年10月,王尧山(解放后任中国共产*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年退居二线,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搬离了住处,现在旧址尚存,挂有纪念铭牌。

但现该旧址二楼巳是居民住处了,一楼街面分别为火锅和馄饨店;这是我在此采访王尧山女儿宋联连后,与她在当年她父亲的中共地下康办前合影留念。

小杨生煎和小老大的60号邮站

小杨生煎和《51号兵站》小老大,照理说是风马不相及的二桩事,可就因为一个吴江路60号的门牌号把他们相连起来。

说到从邓小平住过的柏德里出来,对面就是吴江路60号小杨生煎发家地,小杨生煎在此起家,越做越大,在申城可谓家喻户晓。可无人知道它的前身,原先这里也是一座中共地下*的红色据点,开设过时代书店。而《51号兵站》的小老大原型刘燕如还在这购置了大量进步抗日书报,借助书店和石门路邮局的关系,在日本*子眼皮底下,又开设了一条(上海一一镇江一一仪征一一根据地)的60号秘密邮站。这个小老大正是手眼通天,水路邮路,双管齐下,通吃天下!

先说吴江路60号的《时代》,也是中共上海地下*的一个红色据点。而和小杨生煎同为吴江路60号的,是苏商时代书报出版社。年6月,由姜椿芳主编、以苏商时代书报出版社名义出版的进步刊物《时代》周刊就是在这里编发的。年8月16日,《新生活报》也在此创刊出版,9月1日改名为《时代日报》。年8月被国民*以所谓“煽动工潮、学潮,搅乱金融,歪曲军情”等为由查封。

话说年,由于根据地需要,小老大梁洪的原型刘燕如在吴凇口水路日海军码头,买通黑帮头子,用走私方式,打通水上51号兵站后,后受华中局城工部之命,要他开设一条从上海通向苏南新四军根据地的秘密邮路。

刘燕如经常到斜桥弄(今吴江路60号)时代出版社去购买该社销售的俄文《真理报》《消息报》和中文《时代》杂志以及苏联小说等寄到淮南去,所以同该社职员蒋裴之搞得很熟。虽然互不明言,但也心照不宣(因地下潜伏者都是单线朕系的),都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

随着刘燕如寄往淮南的东西越来越多,为了不引起检查邮件的敌人注意,刘燕如和蒋裴之商量办法。蒋告诉刘一个诀窍:投向同一地址、同一收件人的书报数量凑满一邮袋,就可以由邮*分局自行装袋并扣上铅封发出,途中任何人(包括日军)都不再开封检查。但这必须与邮局封发人员联系好。时代出版社由于寄发的书报数量大,和同地段的卡德路(今石门一路)邮局的业务人员很熟悉,因此,刘燕如就常将要寄的书报通过蒋裴之向该邮局寄出。从此,生活书店、三联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许多进步书刊,都从这一绿色邮路源源不断地流向淮南“汪道源”(即当时行署副主任汪道涵与刘约定的化名)处。

年下半年,日军占领租界后的形势发生变化,所有进步书店都受到敌人压制,无法继续工作。一天,蒋裴之介绍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张汉卿等两人和刘燕如认识,并提出该社拟将在沪人员和书籍都迁往淮南路东根据地去,要刘燕如协助。刘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但鉴于寄书的数量很大,不仅要搞好上海卡德路邮局的关系,而且必须搞好中转站镇江邮局的关系。刘与蒋商量,由蒋通过卡德路邮局的那位关系人,介绍刘燕如认识镇江邮局的陆志远。

刘燕如专程去镇江与陆联系,并明确告诉他自己新四军的身份,请他帮助将上海寄到仪征县月塘集的邮袋,不要拆检而径送码头发出,并允予相当报酬。月塘集是淮南路东根据地游击区的一个重要集镇,设有邮*代办所,所长陈西舫在*治上比较进步,因而这个代办所就成为根据地与上海建立通信联系的一个可靠渠道,而仪征县城当时正处在新四军的包围之中,县邮局也不敢刁难,所以月塘集的邮运业务一向顺利。对于这次读书生活出版社迁往根据地,刘燕如又事先向仪征县邮局打过招呼。

经过以上的安排,一条从上海—镇江—仪征—月塘集的秘密邮路贯通了。读书生活社的几百包进步书籍,就在“汪道源”的名义下,顺顺当当地送进了淮南路东根据地。在结束了运书任务后,张汉卿等人都由刘燕如护送到淮南行*公署,并在行署附近一家农舍里开办了书店,它为新四军二师、淮南行*公署地区的军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大量运往上海采购物资的钞票,成捆、成麻袋地在月塘集装入从仪征县邮局取来的邮袋,用铅封后大模大样地用驴子运往仪征县城,并通过城门口的日军岗哨越过仪征邮局直上码头,装上南京到镇江的下水班轮运抵镇江,再由镇江邮局陆志远在码头越过邮检,直送镇江的另一个秘密点(中药材行),以他们的账户汇往上海大和钱庄转手。以后华中局城工部张承宗交运的几麻袋封面经过伪装的宣传品,也以同样的办法,通过这条绿色邮路先运到镇江,然后再通过火车的秘密运输线运进上海。

刘燕如在晚年时说过,有些人说我就是“小老大”。这不对,“小老大”是当年战斗在上海的地下*的群体化身,我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只是完成了*交给的任务而已。

这句话我相信,因为多年前搞建*80周年报道时,我也采访过另一个小老大的儿子,他回忆说,他父亲徐家善为完成新四军繁忙的地下运输线任务,也开设了一个高桥兵站。这个兵站也是在新四军一师师长栗裕的领导下,在上海秘密采购军用物质的供应线,为根据地运去大量军火,药品,及军工厂的机器设备。后被捕入獄,经地下*多方营救,才死里逃生。

实际上革命经典老电影《51号兵站》和《永不消的电波》一样,里面的主人公小老大梁洪和李侠,都是用李白和秦鸿钓等几个发报员的原型揉和而成的。正如鲁迅说过,他在塑造人物中采取“杂取种种,合为一个”的方法,“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因此不足为奇了。

最后提一下吴江路小杨生煎的近况。前几天我到吴江路东段(原吴江路小吃街),找邓小平住过的柏德里旧址和小杨生煎旧址,这里已夷为一块平地,只有工程部挂了一块吴江路61号的门牌号,将来这里是12号,13号线与2号线的出站口,地下还会有一个很大的绿色换乘通道。

保安告诉我,小杨生煎早从草屋里飞到凤凰房去住了,现在高攀到吴江路号湟普汇2楼(近茂名北路)的高楼里了。不过回想起当年吴江路小吃街人鼎兴旺,吃客排队的盛况,因时过境迀,已不复原样,不由得一声叹息!

《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故事

一一记威海路号里李白的秘密电台

上次说到的《51号兵站》在石库门里的故事,今天再说另一个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与石库门的故事。而这个李白架设的中共秘密电台就是开在张园边上的威海路号里(原址已拆除,门牌仍保存,现为商业门店,在威海路上海电视台对面)。

李白出生于年,湖南浏阳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参加过秋收起义和长征,负责红五军团的无线电工作,是一位老革命。年抗战全面爆发,李白被中共中央派往上海设立秘密电台。

我在寻访李白的足迹时,曾参观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的英烈厅李白的事迹,在橱窗里,有一张图,标注李白曾在上海各区架设过6个秘密电台,而威海路号的秘密电台是时间最长的一个,而就是威海路号这个地方最有故事,特别是李白和他的师傅俩人的传奇故事,

当时从延安来沪设立秘密电台的李白,10月份,经*组织安排,李白化名李霞,住进了贝勒路(现黄陂路)号3楼一间十分简陋的小阁楼里,开始执行任务。为了保障李白和电台的安全,上海*组织选派了一位优秀的纺织女工裘慧英同志做李白的“妻子”。因为上海与延安距离遥远,电台功率改小后信号更加微弱,为了能够清晰地听到*中央的声音,李白每次都工作到凌晨4点。起先在小搁楼中,他不懂修理,让人来修,引起旁人注意,就搬到威海路的亭子间了。由于秘密电台经常出现一些故障,李白就要裘慧英去联络站找涂作潮来家里修理。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旁人的怀疑。于是,李白向*组织提出了让他学修发报机的建议。

年冬天,*组织为了让李白学会自己装修电台,在威海卫路(今威海路)号租了两间店面,开了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作掩护,经过多番努力,秘密电台设立在威海路号,以福声无线电公司为名,对外经营收音机和无线电业务。由擅长修理的涂作潮出面当福声无线电公司老板,一楼一底,李白是账房兼学徒,还调来一位青年*员作“伙计”,与延安的秘密电台就建立了。

李白用收音机的天线作掩护,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空中干扰和敌人侦察相对较少的零时到4时之间来进行收发报。从此,当人们酣然进入梦乡时,李白就悄悄安好机器,把25瓦的灯泡换为5瓦的,并在灯泡外面蒙一块黑布,再取一块小纸片贴在电键接触点上,开始不知疲倦地静静收发报。每当盛夏酷暑,发报机在密不通风的灶间运转,比室外高出十几摄氏度的高温使李白汗流浃背,但他为了抓紧时间,连汗水流入眼睛都顾不上擦;每当寒冬腊月,夜间气温极度下降,由于工作时间长,他的手指被冻得又红又肿,但他还是不停地按动着电键。

据裘慧英(裘兰芬此时已改名裘慧英)回忆,李白一直在张园对面的那间小屋楼上亭子间收发电报,小小亭子间,夏不透风,冬不御寒,李白工作时,时而汗如雨注,时而手指冻僵,这时裘慧英会坐在身边,为他扇风,为他揉搓双手,直到发热为止。在李白的指导下,裘慧英还担负起转运情报,电文的工作。正是他们不分日夜的辛勤工作,*中央的指示才可以到达上海,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大量情报也源源不断地送回延安。通过电台,李白及时向*中央报告了日军的配备情况、侵略动向、国民*军队的防御情况等,同时也传递了*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指示,为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7月,天气炎热,组织上考虑到张园对面小屋楼上小阁楼的温度太高,又将电台转移到福履理路台拉斯脱路(今建国西路太原路)口福禄村10号。

年,潜伏多年的李白被日本人逮捕,电台被日军侦破,李白和裘慧英一起被捕。在狱中,李白坚贞不屈,一口咬定自己是为阔佬做生意发商业情报的。当时此类私人电台在上海确实不少,加上敌特认为李白电台的功率不具备同延安发报的能力,同时*组织也请*外人士设法营救,李白遂于年6月被保释出狱。

出狱后,李白仍旧从事地下工作。年抗战胜利,李白回到上海重新建立秘密电台。解放战争开始后,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李白毅然留在上海,继续开展秘密电台工作。年底,夫妇俩搬进黄渡路弄15号。白天,李白赶到行*院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上班,以此减轻*在经济上的负担,夜晚,李白总是要坚持四、五小时收发报,为*的解放事业提供秘密情报。年12月30日,有所察觉的国民*特务,突然闯进这幢木结构的洋楼,逮捕了正在发报的李白。这一次,李白没能幸运脱险,就在黎明的曙光即将照进城市上空的前夜,他被捕了。

可第二次被捕以后,李白就作为要犯关押,一位牢友富荣在回忆录中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牢房里,有两位难友不得不提,那就是李白和秦鸿钧。他们两位都被关在1号牢房。1号牢房由于关的大多是要犯、主犯,所以被难友们称为“死牢”。李白,化名李静安,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男主角李侠的原型。我被关进去时,他已经在1号牢房了。我知道他是搞电台工作的,特别佩服和尊重他。他四方脸,穿一身白色的中装。我跟他没有讲过任何话,因为他很沉默,从不与其他犯人讲话。

他的事情,我是解放后才听说的。他家离淞沪警备司令部很近,有一段时间,他发报用的就是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天线。据说当时上海地下*就只有两部电台,李白的电台被破获后,另一部秦鸿钧的电台压力就大了,不久也被敌人破获了。

年5月7日上午,裘慧英带着儿子来到南市蓬莱警察看守所旁一座百姓家的阳台上,见到了关押于此的李白。当时,李白的双腿已经被老虎凳压断,指甲也被敌人用老虎钳拧掉,他不能站,只能在难友的托扶下,爬上窗口,与妻儿见上最后一面。满脸是血的李白,平静地对妻子说:“天快亮了,我无论生死,总觉得愉快和欣慰的”。

5月7日深夜,临近解放还有20天,一辆军事囚车押解着12名犯人来到浦东戚家庙刑场,下车后,行刑队长马上命令士兵举枪射击,行将就义者纷纷举起镣铐的双手,高呼口号,当时解放军逼近上海的威势人人都能感受到,士兵们的手颤抖了,谁也不敢扣动扳机,最后行刑队长只得亲自架起机枪执行,只听见一阵速射划破夜空,当时是凌晨4时,黎明前到来最为黑暗的那一时刻,李白等12名地下*人高呼着“共产*万岁!毛主席万岁!”在敌人的枪声中应声倒下。

上海解放20多天后,才因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人民*府找到了这批烈士的遗体,在浦东戚家庙一处战壕里,发现了李白,还有秦鸿钧、张困斋、吕飞巡等人在内的12位被杀害烈士的遗体。

上海解放后的年8月28日的《解放日报》报道了李白,还有秦鸿钧、张困斋这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同时,上海市公安局经深入侦察,将逃亡在苏州杀害李白等先烈的主犯叶丹秋擒获,年法院依法判处叶死刑,为先烈报仇雪恨。

解放后,上海人民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献身的英雄。年,上海拍了一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出色地塑造了以李白为原型的银幕形象——李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虽然影片经过艺术加工,但是人们一见到电影里的主人公李侠,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李白的光辉形象和他那战斗的地下电台——“永不消逝的电波”!

为了采访李白的事迹,我除了跑了威海路号最有故事,特别是李白和他的师傅俩人的传奇故事的地方,还实地走访了纪念李白烈士的另三处地方.一是建于年,世纪公园的2号门内的小山坡上,立有李白烈士半身铜像和十二烈士就义处纪念碑。二是现在的虹口区黄渡路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最后一个秘密电台的被捕所在地)。三是龙华烈士纪念馆中的陈列室中李白事迹介绍和龙华烈士陵园中的李白烈士墓。

《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故事

一一记威海路号石库门里的李白师傅涂作潮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位英雄发报员李白的师傅,就是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人物——涂作潮。

可别小看了李白的师傅涂作潮,这个外貌平平的修理工,兼威海路号的老板,虽然名不见经传,可他的传奇故事多多。他是个年就入*,年就在苏联特工学校受训的老特工,周恩来为他取的代号叫“木匠”。而他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在无线电谍战中的这个特定领域中,能把一个收音机改装成大功率的发报机,而无人破解。

先说一下涂作潮在*内的老资历。他是长沙人,当过木匠。年,参加过陈独秀领导的湖南劳工会,到了上海,参与发动“五卅运动”,和顾正红是战友。他年入*,当时的入*介绍人是蔡和森的哥哥蔡林蒸、林彪的堂兄张浩(林仲丹)。

年10月,涂作潮被组织派去莫斯科4年5个月。年6月8日,共产国际绝密调令载:编号是84的沃罗达尔斯基从6月1日起在贝克瓦基地(莫斯科南约40公里处的前克格勃、后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属)学特工培训。年11月6日的共产国际档案显示:涂作潮调往托尔马乔夫军*大学。但这是一份假调令,在这掩护下,涂作潮进了列宁格勒的伏龙芝军事通讯联络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学校在年才首次解密)。在涂作潮以后的回忆录里提及的培训内容包括:射击、战场指挥、有线通信、汽车驾驶等。

涂作潮还是中共“特科”成员,代号叫“木匠”,这是他早年在情报战线的代号,周恩来取的。年,中共在莫斯科召开“六大”,涂作潮就和邓颖超坐一起,编号“80”,都是旁听代表。

涂作潮在苏联受训后,此后秘密回国,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无线电通讯技术工作,担任机务教员,改进电台接受报设施等。练就了在无线电技术上一手的独门绝技,他能把一台普通的收音机变身为收发报机,而不会被人破解。

年元旦前夜,涂作潮受李克农指派,化名蒋林根,从西安前往上海,参与上海秘密电台的重建。他在赫德路号租了一个门面,对外挂出了“恒利无线电修理公司”的招牌。

年冬,涂作潮受命收李白为徒,以使之成为一个能收能发又能装配能修理的全能无线电机务员。

当时,李白(即电影《永不消失电波》中李侠原型)。每次都工作到凌晨4点。起先在小搁楼中,他不懂修理,让涂作潮来修,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年冬天,*组织为了让李白学会自己装修电台,让师傅涂作潮停办“恒利”,与李白在威海卫路(今威海路)号租了两间店面,开了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作掩护,经过多番努力,秘密电台设立在威海路号,以福声无线电公司为名,对外经营收音机和无线电业务。由擅长修理的涂作潮出面当福声无线电公司老板,一楼一底,李白是账房兼学徒,还调来一位青年*员作“伙计”,与延安的秘密电台就建立了。

电台设在三楼一间只有4平方米的阁楼里,李白夜里发报,白天就跟着涂作潮学习电台安装和修理技术。晚上那间小间收发电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机务修理技术

在此期间,涂作潮发明了一种无形收报机,即在普通收音机里临时安置一个简易的活动装置——两个小线圈,以代替收报机的固定器件——差频振荡器,并将发报机的功率从多瓦降低至7瓦。正是这个装置,曾救了李白一次。年9月15日,李白在前来抓捕的日军进门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取下这两个小线圈扔掉,发报机顿时变身为普通收音机。日军的电讯专家认为,只有发报机,没有收报机,不足以成为使用电台的证据。而且发报机功率只有7瓦,并不具备向延安发报的能力。李白被抓,宁死不屈,师傅涂作潮逃过一劫。日本人始终没搞明白,缴获的收音机,怎么会是电台?被捕8个月后,李白被保释。

据涂作潮儿子回忆说,年涂作潮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组制作了在外观上和当年完全一样的道具。在影片中,以李白为原型的主角李侠,抱着卧室内的收音机,上阁楼去收发报;他右手抄报,左手微调无形收报机的旋钮……影片没有继续展示的是,年9月15日,日寇闯入前的刹那,李白卸下了那根只有约10厘米长的电线,从窗户扔出去了……但是观众却能从影片中看到,日寇抄出了发报机,摸着仍然发热的收音机束手无策。日寇在刑讯李白的8个月中,他们的无线电专家也做了技术鉴定:发报机完好;没有收报机;现有的收音机只能收音,无法收报;因此无法构成现行电台的证据。

涂作潮用自己的智慧向世人展示了——在无线电谍战中的这个特定领域,土枪土炮的中国人民打败了不乏洋枪洋炮的日寇。

因为特殊工作需要守口如瓶,涂作潮至死都没说电台的真实制作过程,年,三儿子涂延华根据当时的资料,才仿制出来。

涂作潮还有一件传奇故事呢。当时搞地下工作的很多是革命夫妻,而他却是一个隐姓埋名的老特工,有家室,却不露半点声色。李白年被日寇抓走后,涂作潮撤出上海时,他结婚5年的妻子不知其真实姓名身份。

原来年年初,涂作潮奉命恢复上海的多处密台。年下半年,他在常德路号开设了恒利无线电公司,化名蒋林根。开张前后,二楼邻居宋金朝巡捕把张小梅介绍给涂作潮成婚。从此,他们开始了5年的生儿育女的家庭生活。

但是,直至年9月15日发生李白被捕事件(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故事),涂作潮面临暴露的危险的时候,张小梅这才知道自己嫁的这个蒋师傅真名叫涂作潮,是共产*。“李先生被捕了,我马上要离开这儿,我将来会来找你,好好带孩子。其实我的真名叫涂作潮,我是共产*,我们共产*的领袖叫毛泽东。万一我回不来,共产*又没坐天下,您带着孩子嫁人,不要再提涂作潮这个名字。如果共产*坐了天下,我又没回来,你可以找毛泽东要人,他会管你们娘儿几个吃喝拉撒睡的。”而在这之前,张小梅对自己丈夫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

涂作潮先到新四军部,后去了延安。

解放后的年,涂作潮在上海重工业二局当技术处副处长,用块资金,和黄渭渔、吴琼,仿制出辐射探矿仪,用作铀矿探测,也算为原子弹做过贡献。这仪器还在生产,第四代了。年“反右倾”,当时是上海电机厂厂*委委员兼厂长助理,他说*员在*的会上提意见,被*委书记当即宣布涂作潮是“反*分子”,开除*籍,送押。

年,涂作潮整61岁,经周恩来过问,才恢复*籍和11级工资,调四机部休养。年12月31日,涂作潮这位的碟海神工,带着很多不能告知的机密,走完了他那传奇的一生,享年82岁。

为了替父亲传奇的一生写下传记,涂胜华分别从莫斯科、台北、美国、延安、井冈山等地搜集了近余件档案、照片、实物等史料,在北京东燕郊天子庄园附近建造了平米的涂作潮纪念陈列室,向人们展示其父亲由一个木匠到红色特工的传奇人生。

年,涂胜华探访了父亲当年在上海的3处居所:赫德路(今常德路)号、威海卫路(今威海路)号和新闸路号,并拍下照片。其中威海路旧址,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暗夜发送电报的地方。李侠的原型是中共地下工作者李白,是涂作潮的徒弟。

如今,这3处旧址都已不复存在。所幸在被拆掉之前,涂胜华已拍下照片,收藏在涂作潮陈列室里。其中,威海路号旧址,他三儿子涂延华还按20:1的比例制作了模型,涂胜华则在威海路号旧址拆除前后并保存了前门与后门的门牌及4块砖头。

如今,这个威海路号旧址成了涂作潮陈列室里永不消逝的遗址。

我的男邻居是烈士

说了那么多石库门的红色传奇故事,该论到我家了。我有两个邻居,在隔壁的光明小学里读书和教书,他们都是地下工作者,不幸的是解放前分别被国民*在二大书报案(利群,富通)中抓进去,都被列为重大要犯。男邻居在军统屠杀中壮烈牺牲,女邻居在中统魔爪下侥幸从牢里死里逃生。

先说上海解放前夕,年5月7日夜里,军统特务毛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示,令部下将李白等12烈士秘密押上军事囚车,至浦东戚家庙刑场(今世纪大道与浦电路交汇处)北米处杀害,就地掩埋。在枪声中与李白一齐倒下的十二烈士中就有一个我的男邻居吕飞巡。

接着说吕飞巡如何成为我家邻居的。我家隔壁是光明小学,曾是一个地下*的红色夜校.他就是在光明小学中加入了地下*。年,当时张家花园是沪上较为少见的开阔并安静的弄堂。就在如今“张园大客堂”内,有一所私立光明小学,这幢挂着“光明小学”校舍牌的房子,曾在年到年做过“树群义务夜中学”,在教职员工中有许多中共地下*员,他们把作为*向职业青年传播文化和真理的场所,不但上课,更开展革命活动,四年多时间里,在这里活动的中共地下*员有40多人。

从这里分期分批输送去解放区的中共*员和革命青年多达23人,革命烈士吕飞巡就是在“树群”夜校加入中国共产*的。解放后,这里是一所里弄小学,我家住72弄3号底层,与她一墙之隔。我家5兄妹都从这家小学毕业,她不但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童年永久的记忆。

为了了解这个烈士邻居的事迹,我采访了曾在“树群”夜校中就读,并做过地下*员的陈佩瑛老人。她说,吕飞巡是浙江镇海市人,年生于上海,父亲是厨师,母亲是家庭妇女,育有二子一女,家庭经济比较贫困。他16岁那年,就进了瑞丰进出口贸易公司当练习生,后升任会计,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他为人稳重,个性内向,年入树群夜校,读书,学习努力,思想进步,和同学关系非常好,很有威信。他白天工作,晚上刻苦学习各门功课。吕飞巡更醉心于读马列著作。当时公开读不方便,就把书藏在姑母家,每当夜深人静,他就埋在书海里,乐而忘倦。为学习马列著作方便,他又努力攻读俄语,还努力学习英语

吕飞巡积极参加中共上海地下*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唱革命歌曲,写传单,编校刊,参加全市性的示威游行。他还争取父亲的支持,把资本家托他父亲看管的南京路一幢大楼的空房间(同学们戏称为美琪戏院)提供给进步同学作为活动场所。有的同学在去解放区前夕,就住在这房间里,促膝长谈,畅叙情怀。吕飞巡非常向往解放区,但家庭负担过重,一时走不了,他深情地说,我是多么地向往解放区的自由之地。现在弟妹还小,家庭负担重,我留决心留在上海,为革命战斗C

年吕飞巡在另一位*员严红同学的介绍下入了*,任*小组长。当时和吕飞巡一起就读于树群夜校高年级3班的同学程立记得,每次*小组的会议都在吕飞巡家开,会前他会专门做好安全信号。

后因*组织派呂飞巡到立信会计学校开展工作,临行前,吕飞巡还特意送给程立一本袖珍英文小词典,“这是他每天随身携带自学用的,他还在词典扉页上给我写了几句话。”程立老人说,吕飞巡写“陈方瑞(程立原名)学弟:为了负起历史的使命,我们,终于别了!希望今后有更好的进步。我们要坚定意志,而且也是历史的必然。联合我们青年之力,以后请与我多通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程立一直在行军包里背着这本“革命词典”,也牢记着革命情谊。

光明小学停办后。吕飞巡就进入立信做*的工作。当时,立信会计学校的进步师生在地下*领导下,进行反帝、反蒋活动非常活跃,吕飞巡也团结进步同学,在同学中组织了一个交流社,编辑出版《交流月刊》。

而没有想到的是,年9月,上海发生了一件重大案件-利群书报案。先后被拘捕的达余人。

年9月24日,国民*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邮电检查组,在邮检中发现,从香港寄给上海利群书报社的两包书刊中,有进步书刊,敌人立即逮捕该店经理和全体工作人员。同时在另一家联络点黄河书店布下陷阱,对来书店的人,来一个捉一个。当时兼任立信会计教师的周宝训,是该校地下*的负责人之一。他不知道黄河书店已经出了事,去该店联系工作,一进门就被特务抓住,并在他身上搜出一本准备上报*组织的立信会计学校活跃分子名册。于是特务按照名册,在年10月25日清晨,国民*特务又窜入湖南中路弄吉祥里18号立信会计学校,大肆搜捕进步师生。吕飞巡是为通知一位家住厦门路的积极份子,而被守候在那里的特务逮捕。两天后,吕飞巡买通了一个监狱的狱卒,给家里捎去了他被捕的信息。

立信会计学校的*员被捕后,上海地下*马上展开营救,用学校名义要求放人。于是,立信校方请求警备司令部释放被捕学生。年1月28日,《申报》也就《立信被捕员生十一人,校方请求警备部释放》作了报道。而军统方面因破获了一个大案,不肯轻易松手。周宝训、吕飞巡等立信支部的同志,被关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在四川北路的监獄,他们利用立信这块园地把家属组织起来,揭露敌人阴谋,把逮捕进步师生罪恶活动公之于众。吕飞巡还动员老父亲与国民*反动派开展斗争,联合家属,造论,揭露国民*假民主的反动本质,要争取各方面人士的支持,设法组织营救。

在獄中,吕飞巡他们个个都经受住敌人的种种酷刑——老虎凳、电刑、灌辣椒水、尖竹片、照强光灯等等都尝遍了,昏迷后一桶冷水浇醒,渐渐复苏,但仍不吐实,致使敌人在革命者的硬骨头面前无计可施。特别是吕飞巡受尽酷刑,身受重伤,意志坚定,视死如归,没说出一句有关*组织的机密,同时用生命保护了同一*小组*员梁润,郑熏琪的安全。

年3月4日,国民*把他们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假惺惺地宣判3年,5年徒刑,而暗地里巳将吕飞巡等6名*治犯,判以死刑。年5月7日,国民*上海市警察局长毛森布置对李白等人的枪杀行动,5月7日夜,看守点完号码,将他们押往刑场执行。

5月27日,解放军攻占吴淞口,上海完全解放,*小组多方查找,从附近农民处了解到,那天半夜曾听到国际歌声,口号声和阵阵枪声交织在一起,对照上海市地下*警委提供的情报线索,上海解放20多天后,6月20日才因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在浦东戚家庙一处战壕里,发现了李白和吕飞巡在内的12位被杀害烈士的遗体。

年6月上海解放后,呂飞巡在树群夜校就读时的校友程立在市军管会卫生处工作,从报上得知消息,感到极度震惊和悲伤,老人写上一首小诗以表缅怀之情。一片丹心照长空,满腔热血忘吉凶。英名彪炳垂青史,后世永记先悲功。

另一位在上海解放前夕的难友画家富华回忆起当年和吕飞巡他们一起坐牢时说,他珍藏了一本《七烈士纪念册》。这本发黄的册子,是刚解放时为纪念牺牲的严庚初、焦伯荣、吕飞巡等七位烈士而制的。老人说:“他们是曾经和我关在一起的难友。后来我出国去欧洲,去澳洲,去非洲,去哪里都带着这本小册子。我可以什么都不带,但我一定要带着‘他们’。”

年6月19日,七烈士所在单位在国立高等机械专科学校大礼堂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会后编印了《七烈士纪念册》,人到会,原市委书记张承宗号召大家向烈士学习,会上,人民*府给家属颁发烈士证。

年5月7日召开了十二烈士牺牲两周年纪念大会,会后市*府将十二烈士遗骨迁至虹桥公墓。年6月又迁到龙华烈士陵园,在戚家庙烈士就义处树“李白十二烈士万古长青”纪念碑。

为了向英雄的烈士邻居致敬。跟随他从光明小学入*后开展地下斗争的足迹。今年夏天,我在38度的高温天,烈日当头下,实地走访了烈士被捕地,湖南中路弄吉祥里18号立信会计学校旧址。我找了半个多小时,才在一个世纪公园2号门边上的小山岗上找到李白和吕飞巡等十二位烈士就义地和保护碑,我深深地向这位我的邻居烈士三鞠躬。最后我又到了烈士的长眠地,龙华烈士陵园和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厅事迹介绍,见到了吕飞巡的照片,就义时年仅25岁。

同时我在上海图书馆查找资料时,我看到《上海高校英烈谱》,《上海英烈谱》上都有吕飞巡烈士的介绍。他家乡镇海的人民也没有忘记他,把吕飞巡烈士列入了《镇海籍爱国志士谱》里。

我的女邻居从死牢里逃生

最后讲一位也曾做过我的邻居,后因发生在张园对马路威海路号富通案(上海解放前二大书报案)而入獄的女地下*人向大姐,在中统坐了天牢而死里逃生的传奇故事。

向顷大姐也可算是我的半个女邻居,年她就在我家隔壁的光明私立小学(威海路弄72支弄1号)当老师,后因待遇太差,年她跳槽到了另一家小学后,年4月,她在比德小学参加了地下*,成为一个潜伏者。并在市三大进步团体,上海市维护校教师福利促进会中担任*组书记的工作

先说我家隔壁的光明私立小学(威海路弄72支弄1号),如今威海路弄的“张园大客堂”这幢房屋内,有一所私立光明小学,两层住房结构,楼下有大厅、天井和教师办公室,楼上还有四五间教室。

早在年起就有这个小学了,老地下*人向大姐就在这里教过书.她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个无锡人办的私立的里弄小学,环境很差,生源也来自附近的弄堂,教师连聘书都没有,校长主要为了赚钱,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家爆料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张园免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