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极致推荐我从卢沟桥跑起连载四
TUhjnbcbe - 2021/4/9 16:36:00

我从卢沟桥跑起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文:杨建平

杨建平,退休军人,马拉松跑者,至今已跑过北京、长沙、柏林、莫斯科、大阪等地的38个马拉松。军人和跑者的双重身份,让杨建平的马拉松之旅多了一份他人少有的情怀和独特感悟。读他的文字,如同在听一位朋友讲故事,娓娓道来,简单而又特别。现将他的文章连载如下。

新圣女公墓没有悲伤

9月22日,我们来到位于莫斯科河畔的新圣女公墓,许多在卫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苏联英雄长眠于此,还有著名的作家马雅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以及赫鲁晓夫、叶利钦等俄罗斯各界名人。

在中国文化中,墓地似乎总是给人萧索和恐怖的感觉,并容易引起凄凉悲哀的思绪。但踏进这座名人公墓时,我们十分惊讶,阳光照耀下的墓园,完全被绿色所笼罩,到处开满了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鲜艳小花,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墓碑雕塑,饱含着浓郁的俄罗斯文化韵味,都是灵*和艺术的巧妙结合,让你根本感觉不到这里是陵墓,仿佛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在浓郁的树林中,穿过纵横成排的墓碑,我们在寻找卓雅和舒拉,他们是我儿时最渴望见到的偶像。透过茂密的树叶,发现一座仿佛飘浮着的大理石雕塑,凭我的直觉那就是卓雅。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卓雅的故事,她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上大学以后,我又读了俄文版的《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更加深了对她的了解和崇敬。现在我就站在卓雅的墓前,仰望着她的雕像,仿佛听到她在德国*子的绞刑前呼喊:“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卓娅的雕像挺着胸膛,仰望着天空,短发和衣襟在风中飘扬,双脚腾空飞起的表情和姿态,据说就是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

年仅17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但她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地割去了她一只乳房,把尸体在绞刑架上吊了一个月。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震怒的斯大林下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通报全军,未来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该团的官兵,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卓雅墓碑对面是他弟弟舒拉的墓,在姐姐牺牲后,舒拉也上了前线,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战争胜利前夕不幸牺牲在东普鲁士。

在公墓里,有许多在二战中牺牲的军人墓碑。在一位曾当过苏军飞行员的七旬老兵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三英雄”组合墓——第2骑兵军军长多瓦托尔少将、王牌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他们都是令德军闻之丧胆的战神。

当老兵得知我们是中国人,又特意把我们领到一位手握马刀的苏军将领墓前。经介绍才得知,这就是著名的红军骑兵总监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上将——一位蒙古族将领。卫国战争爆发后,戈罗多维科夫率领卡尔梅克蒙古子弟兵跃马横刀,屡建奇功。

当斯大林因蒙古族人中出现少数败类而要将所有蒙古族人流放西伯利亚时,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斯大林,用性命担保卡尔梅克蒙古部队永远忠于苏维埃国家。日后这支卡尔梅克蒙古骑兵部队,沿着13世纪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西征欧洲的路线,由东喀尔巴阡山直插匈牙利,横扫波兰,最后在年4月抵达德国柏林郊外。柏林战役结束后,这支卡尔梅克蒙古骑兵部队只剩下人,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他们的忠诚。

费了好大的劲,我们才在一个开满紫色丁香花的地方,找到了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墓碑。谁能想象出,他的音乐在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居然发挥出比原子弹还要大的威力。年8月9日,德国人认为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已经唾手可得,甚至发出了准备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大酒店举行庆功宴的请柬。然而那一天,酒店没举行德国人的庆功宴,取而代之的却是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交响曲》的首演。

音乐像山洪爆发一样淹没了整个城市,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内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倾听着英雄的乐章。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了三年零一个月,军民共牺牲了90万人,其中仅饿死和冻死的就有46万人之多。在这天里,正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支撑着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战斗到最后。

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交响曲总谱被拍摄成微型胶片,通过军用飞机运抵美国,仅年至年这一个年度,就在美国演出了62场之多。如今,这位伟大的音乐天才肖斯塔科维奇,就这样平静地躺在新圣女公墓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墓碑上只留下几个简单的音符。站在他的墓前,我不由肃然起敬,想象一下那气势恢宏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感觉脚下的大地都在颤动……

新圣女公墓的*治家很多,有布加宁、莫洛托夫、维诺夫、赫鲁晓夫、米高扬、叶利钦等,戈尔巴乔夫也在此预留了墓穴,据说普京也表示死后要葬在新圣女公墓。

赫鲁晓夫黑白分明的大理石墓前,永远是一群人围着在指指点点,赫鲁晓夫那著名的光头探出来,似乎在饶有兴趣地聆听人们对他的评价。长期以来,赫鲁晓夫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声誉是很差的,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历代苏联领导人中,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为新中国做好事最多的正式赫鲁晓夫。我们是否应该像苏联著名雕塑家涅伊滋维斯内的作品所表现的那样,一分为二评价赫鲁晓夫的功过是非。

在苏联*治舞台上出尽了风头的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也葬在这里。戈尔巴乔夫10年前为夫人赖莎下葬时,便已在她旁边为自己准备了墓地。这位前苏联共产*末代总书记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不知道历史学家在他百年后会如何为他盖棺定论?

在戈尔巴乔夫预留墓对面就是他的老冤家叶利钦的墓。一面褶皱的大理石俄罗斯三色旗,标志着他作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的身份。然而墓碑上除了叶利钦的名字外再无其他。我不解地问正在维修墓碑的工人:“叶利钦墓为什么没有头像?”“不知道!”维修工人连头都没抬。“以前不是有头像吗?”我继续问。“他老婆不愿意!”见我是知情人,维修工人抬头看了我一眼,冷冷地回答。

显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人饱尝了从一个超级大国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的失落,在经历了通货膨胀、车臣战争、恐怖袭击以及西方制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把怨恨指向这个曾经给他们许了一大堆愿的人,叶利钦夫人当然不愿意让自己丈夫的头像遭到后人面对面的唾骂。

第二天,我又单独来到新圣女公墓,想一个人在这里静静地待一天,和我喜欢的俄罗斯大文豪们多坐一会儿。

熟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因为他的巨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在他的墓碑旁坐下,献上一枝鲜花,用手抚摸着那伴随他大半生的保尔式军帽和马刀雕塑,情不自禁地用俄语背诵起那段经典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尽管现代人对这段话有不同的评价和解读,但在一个缺乏理想和信念的年代,“保尔精神”不会过时,他的名字永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座丰碑。告别时,我没有忘记告诉作家:“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特维尔大街12号,离您的家不到50米,真想进去瞧瞧这所创造出不朽之作的房子。”

在公墓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沿着一条被小野花点缀的蜿蜒小径,我找到了俄国散文之父果戈里的墓碑,他的邻居就是著名作家契诃夫。果戈理在世时曾再三恳求后人不要为他立任何碑,但他对俄罗斯来说实在太有价值了,新圣女公墓必须为他留出一席之地。隔着铁栅栏我对大师说:“我读过您的《钦差大臣》、《死*灵》等作品,《钦差大臣》的幽默讽刺和思想深度,至今都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还有,您的名著《死*灵》新译本就是我的老师、中国著名翻译家许庆道教授译著。尽管在许老师翻译过程中,我的帮助微不足道,但我仍然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站在著名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墓前,仰望着他那轮廓分明、横眉冷对、性格鲜明的雕像,我告诉诗人:“您知道吗?我特别喜欢您的诗,炽热、奔放、犀利、简洁。在大学俄语联欢会上,我朗诵了您的那首长诗《列宁》,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如果您不嫌弃,我想在这里再为您朗诵一遍。“Плохочеловеку,когдаонодин......”朗诵中,我不由地流出了眼泪,不知是被诗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还是为诗人的自杀早逝而难过。

就这样,我一整天独自呆在这里,或和熟悉的俄罗斯名人轻轻聊天,谈人、人生、人世;或漫步在一排排墓碑间,欣赏别致精美的艺术雕塑,倾听一个个不同的生命故事;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舒展和放松……我越来越觉得,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的教堂。

莫斯科的最后一天

今天是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飞赴柏林,参加第42届柏林国际马拉松赛。

清晨,像往常一样,我沿着宽阔的特维尔大街,向红场方向慢慢跑去。在莫斯科街头,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向南不到米,是特维尔小广场,广场中央是莫斯科奠基人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的骑马青铜雕塑。小广场对面是年10月莫斯科武装起义革命军事指挥部旧址,现在是莫斯科市*厅。

继续往前跑,一座临街楼前挂着一块大理石门牌,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列宁十月革命前出席布尔什维克*会议的一个场所。旁边有家咖啡馆,门外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雕像,显然他经常在这里喝咖啡、写作。穿过一个与商场连接的地下通道,过廊墙面上是普希金清新优雅的诗句:“Москваядувалотебе!Москва...какмногавэтомзвуке.длясердцерусскогослилось!Какмногавнемотозвалось!”(莫斯科,我想到了你!)出了地下通道不远,就到了国立博物馆,从这里的“复活门”可以直接进入红场。

太阳刚刚升起,红场上的游人还不多,只有环保工人在忙碌着。跑到红场中央,看见一个俄罗斯妇女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正在和几个穿运动装的中国人比划着什么。我跑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在莫斯科马拉松刚认识的深圳跑友,他们也在晨跑。我问那位俄罗斯妇女,她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儿子喜欢中国人,他希望能和你们合个影!”我看那个男孩,正用期待的眼光望着我。我们满足了母子俩的要求,他们道了谢,高高兴兴地走了。

继续跑过正在施工的列宁墓,把手伸进金属栅栏,拍了几张照片。绕过五颜六色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沿着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外墙,再沿着逆水而上的莫斯科河,一直跑到亚历山大花园。亚历山大花园是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一个长方形公园,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军人而修建的。无名烈士墓花岗岩平台上镌刻着这样的字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我默默地站在无名烈士墓前,望着燃烧着的长明火,16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一个衣着简朴白发苍苍的俄罗斯老人,满脸忧伤地站在无名烈士墓前。我上前与他打招呼,并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他脱下头上的皮帽,向我深深鞠了一躬。我告诉他,我刚刚瞻仰完列宁墓,列宁不但活在俄罗斯人民心中,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时,老人激动地又向我鞠了一躬。这时老人解开大衣,让我看胸前挂满的勋章,告诉我他参加过卫国战争,是俄罗斯共产*员。面对老人那善良而又正直的眼睛,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也是军人,是个普通的中共*员。老人眼睛一亮,再次脱下皮帽,恭敬地向我鞠了第三个躬……

望着老人渐渐消失的背影,我心里泛起一股酸楚:苏联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时期,它既书写了令人难忘的伟绩,也留下了许多深深遗憾。

上午,我们准备乘地铁,去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处参观。乘坐过巴黎、柏林、大阪、台北等许多地方的地铁,但我觉得莫斯科地铁是最美的。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在近个地铁站中,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在这里乘地铁本身就如游览地下艺术殿堂。

在特维尔地铁站里,还看见这样一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广告画:一列背景为天蓝色的地铁列车,车体上绘有卫国战争题材的电影画面、作战图、苏联英雄城市的纪念碑等,车头画面是一名苏联红军战士双手挥舞红旗——这是莫斯科地铁在9号线专门设计装饰并投入运营的“胜利”号列车。我们常乘的1、2号线可以换乘9号线,但这条地铁线全长41.5公里,能遇见纪念专列的机会很小,可说是这次莫斯科之行的遗憾吧。

莫斯科地铁站给俄罗斯人带来的不仅是置身“地下艺术殿堂”的享受,它们还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扮演了重要角色。二战期间,莫斯科地铁是苏联重要的防御工事和庇护所,为躲避敌机的频繁空袭,它作为天然可靠的防空洞,使千百万人免遭法西斯屠杀。在战争开始的6个月中,地铁保护了万市民免遭纳粹轰炸,庇护了莫斯科80%的居民,而且还有数以百计的小生命在地铁里诞生。

从地铁2号线特维尔站乘1站地,就到了名气最响的马雅可夫斯基站。年11月6日,斯大林就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莫斯科还在,苏联人民没有屈服!”这句话通过广播传遍了全国。我曾在地铁2号线看见几个外国游客摄像被劝阻,当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后来才得知米以下的2号线,有配套齐全的国防系统工事,连接着克里姆林宫、俄联邦安全局指挥部、伏努科沃-2国家领导人专用机场以及其他国家重地。这在莫斯科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换乘地铁4号线,到达距离地面97米、世界上最深的地铁站——胜利广场站。一下车,立即被站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浓烈氛围所感染,图片、广告、宣传画等扑面而来,最醒目的是墙上的两幅壁画——苏沃洛夫将军抗击拿破伦的入侵和苏联红军粉碎纳粹德国的进攻。乘了约2分钟多米的电梯,才从地下升出地面,来到二战胜利广场。

高耸入云的胜利纪念碑高.8米,象征卫国战争进行了8天。广场由五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表示战争的一个年代,从年战争开始一直到年战争结束。在呈弧形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见到许多有关二战的珍贵文物,其中有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原件等。馆内大厅有6幅大型立体画,描绘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反围困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要战役。在荣誉厅,望着墙上的卫国战争英雄的名字,心里充满了崇敬之情。

换乘地铁6号线到里加车站,沿奥林匹克大街一直往前,第一个路口右拐之后,便可以看到不远处一幢石造大楼之前停放着一辆T-34型坦克,这便是著名的俄罗斯武装力量博物馆(原苏联军事博物馆)。博物馆大门前竖立着威风凛凛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一进门正面是列宁的巨幅头像和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标志。整个博物馆分二层,有十几个大小展厅,展品由图片、模型以及实物组成,是一座以军事历史为题材的大型军事博物馆。

在博物馆一楼展厅,我惊喜地发现了《神圣的战争》这首歌的词作者列别杰夫·库马契的照片。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他的诗篇《神圣的战争》就在《消息报》和《红星报》上发表。一张发黄的曲谱底稿,是苏军红星歌舞团艺术总监阿列山大罗夫在第四天为这首诗所谱的曲。还有一幅照片和一根指挥棒,是年6月26日(第五天),阿列山大罗夫指挥苏军红星歌舞团在莫斯科白俄罗斯火车站第一次演奏了这首歌曲,为开赴前线的红军战士们壮行。这个用音符写成的战争动员令,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也成了每年红场“5·9”胜利日阅兵规定的开幕曲。

走进胜利大厅,看到在玻璃罩里珍藏着的一面苏联军旗,旗帜上写有“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第79步兵军荣膺库图佐夫二级勋章的伊德里茨第步兵师”,这就是俄罗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插上德国国会大厦楼顶的那面胜利红旗。胜利红旗下摆放着德国国会大厦楼顶上的鹰雕,还有苏联红军攻占后国会大厦后写在石墙上留名。

莫斯科最后的一个夜晚,躺在床上怎么也无法入睡,我索性独自走出了酒店,就像被勾了*似的,又朝着红场的方向跑去。夜晚的红场格外迷人,红色外墙的克里姆林宫,洋葱头状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红砖建筑的国家历史博物馆,神秘的列宁陵墓,在夜幕下又是一番不同情景……

夜半时分,我仍贪婪地漫步在莫斯科河畔,望着挂在空中的满满明月,近处是寂静的亚历山大花园,远处可以看见克里姆林宫的穹顶。依稀听到有人在唱:“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儿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晚上……”

此时,我情不自禁用俄语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我从小学唱起,一直唱了几十年,直到今天我才感觉到它真正的意境所在。

再见了,莫斯科!明天——攻克柏林。

(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极致推荐我从卢沟桥跑起连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