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拔哥到文秀:红色基因代代传
——读林超俊长篇报告《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
陈学璞,中国写作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校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写作学会、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和广西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收到快递送来的一本装帧精美的新书,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超俊所著长篇报告文学《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连夜阅读,反复品味,感慨万千。于是,应出版社社长之约,写下了这篇评论。
一、拔哥精神与文秀足迹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个离开偏远山区过上大城市生活的现代青年,一个青春靓丽活泼伶俐的壮家女孩,她为什么自愿回乡工作?而且一头扎进条件十分艰苦的贫困村当第一书记,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带领村民千方百计,顽强拼搏,脱贫攻坚,直至献出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封底上印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献给黄文秀的颁奖辞: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
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
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读着读着,我忽然想起百色老区一个革命英雄人物、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终于明白了黄文秀回乡的动因,也理解了这本书的深刻内涵。黄文秀生在老区、长在老区,从小就听说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受到老区革命精神的熏陶,韦拔群、陈洪涛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成为她仰慕的楷模。韦拔群东兰人,早年就读于广西法*学堂。年,韦拔群到广州,经过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训,回东兰县发展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年12月,韦拔群与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年,韦拔群在红7军整编后任第21师师长,率少数人员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年10月19日凌晨,在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的韦拔群被叛徒杀害。韦拔群生前有10多个家人惨遭敌人杀害,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韦拔群入选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广西群众亲切地称韦拔群为拔哥。
题材的时代性,思想的敏锐性,人物的典型性,是报告文学成功的基本要素。这部报告文学不仅描绘了偏远山区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而且揭示了黄文秀成长的历史背景和回乡工作的动因。除了历史环境不同之外,黄文秀所走的道路与韦拔群的经历有许多相同之处。拔哥为了家乡贫苦农民的翻身解放,不留恋大城市的繁华,在广州市学习后决然返回家乡大山区,领导农民闹革命;文秀为了改变家乡贫困地区的面貌,放弃了可能在大都市工作的优越条件,毅然从北京回到革命老区的家乡,到最穷困的村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拔哥当年在家乡列宁岩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农运骨干;文秀在驻村任第一书记的百坭驻村开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抓思想、促发展,抓*建、促扶贫。拔哥牺牲后,*中央核心领导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对他深切怀念,给以高度评价,毛泽东把韦拔群称为全国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邓小平为百色起义领导人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员!”黄文秀牺牲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肯定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号召“广大*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追授她优秀共产*员荣誉称号,全国妇联追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中央宣传部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广西区*委追认她为优秀共产*员。
二、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书一开页就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序总书记的感动和牵挂”中,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年的新年贺词中具体讲到了3个人和2个集体,其中满含深情地讲到了“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
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是要有闪光的灵*。总书记关于黄文秀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元旦贺词对黄文秀的高度评价,是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灵*。它像灯塔一样指明方向,照亮路程。全书十四章加尾声,都是围绕总书记重要指示这一主题展开的,包括山河同悲痛失文秀,壮家少年在红旗下成长,19岁姑娘的心愿,北京求学的时光,文秀的民族文化情结,百色老区的新干部,文秀的新长征,稻田里能长出“黄金”吗,文秀和她的“超强战队”,最后的背影,文秀的家风,为了文秀未了的心愿,大家眼里的文秀,我们来了,等等。黄文秀之所以能够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于她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在*的培养教育下,百色老区革命精神的传承,对*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黄文秀这样的新时代青年楷模,出现在百色老区的红土地上绝不是偶然的。对此作者在书中作了画龙点睛的描述。
在文秀儿童少年时代,经常听父亲讲老区英烈的革命故事和民间传说,唱红色山歌。当年韦拔群就是壮族山歌王,文秀的父亲也是壮族山歌王,文秀成了小歌手。报告文学写道,文秀考上山西长治学院读本科。来自革命老区的文秀对历史尤其是革命历史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趁开学之初的空当,专门跑到上*战役指挥部的一个旧址实地考察,并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了解到上*战役总指挥的是刘伯承、邓小平。文秀看到习近平同志年5月25日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对太行精神作出的精辟的论述,如获至宝,认真地记录在笔记本里。由于上*战役与百色起义主要领导者中都有邓小平,她自然而然地把上*战役与百色起义联系起来,决心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以发扬百色起义精神和太行精神为己任。当时的班主任闫建华对她说:“你是百色起义精神孕育出来的儿女,来到长治学院又得到太行精神滋养,广西百色和山西长治的红色血脉熔铸在你的身上,希望你做一名具有热爱祖国、无限忠诚的*治品格和不畏艰险、勇挑重任的担当精神的新时代新青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文秀在回答程过富教授的提问时说:“长治市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又称‘上*盆地’,我的老家百色也是盆地,称为‘右江盆地’,两者地形地貌相似,更重要的我们百色是革命老区,长治也是革命老区,都是邓小平战斗过的地方。我希望能来到这个地方学习,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她常说:“我从百色老区来到长治老区,时刻受到革命先烈精神的洗礼、浸润。”文秀在长治学院攻读期间就表现出了刻苦学习、信念坚定、热爱家乡、甘于奉献,从不向老师和系部提困难,乐于助人、关怀同学等优秀品质。老师们说,我们欣喜地看到,红色血脉的基因在文秀身上得到了延续。
刻画黄文秀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报告文学探求到人物如饥似渴从红色基因中吸取营养和能量的内心世界。文秀深知,在这片烈士鲜血染红过的大地上开展扶贫工作,重在“扶志”和“扶智”,而革命先辈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传统,就是“扶志”和“扶智”的强大精神力量。她在百坭村熬夜写教案,培训班上生动有趣地给*员授课,讲述了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红军胸怀远大理想、不惜流血牺牲的动人故事。该村周支书记得很清楚,文秀说90年前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革命先辈,先后领导发动了惊天动地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权,创建了5万平方公里、多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年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北上长征。红七军奉命北上时途经乐业县(当时叫凌乐县),休整了7天,后来和红八军胜利会师的地点,就是在我们的乐业县。文秀深情地讲道,左右江革命风雷的峥嵘岁月,红军长征过广西这样的历史事件早已将滚烫的红色基因烙进了百色儿女的血液和骨子里。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文秀结合当下实际,指出首先要拿出革命先烈的革命干劲,以顽强斗志和聪明才智,打好扶贫攻坚战,贫困户要正视现实,甩掉穷帽子,从而解决思想上脱贫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前几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广西百色市和南宁市调研期间,专程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向百色起义纪念碑敬献了花篮,接见了当地30多名红军后代和亲属,指出特别要抓好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民族自治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记住*的扶贫*策和民族*策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好处,而对*和*府不忘感恩,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缅怀革命先烈,牢记今天的来之不易,从而不能让老区人民再过苦日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正如黄文秀自己所说的:“扶贫之路就像一条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就是黄文秀奏响新时代青春之歌、成为新时代青年楷模的价值之所在。
三、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而红色基因传承没有停顿
拔哥和文秀,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然而同样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同样是忠于*和人民的民族的脊梁。当然他们也是性格、气质、经历不一样的英雄人物。拔哥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冲锋者、领路人,文秀是新时代的创业者、传承人。从拔哥到文秀,这本书体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希望和憧憬,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改革、建设事业后继有人。
年6月30日我应邀到韦拔群的故乡东兰县,在刚刚落成投入使用的*员干部培训基地——拔群干部学院,参加《东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及《风云东兰》《奋进东兰》《见证东兰》等“东兰纪念丛书”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与丛书主编张频、东兰县委书记黄贤昌等,一同探讨从拔哥到文秀“红色基因代代传”这个严肃而现实的主题。
壮族作家林超俊为写好这部报告文学,以韦拔群、黄文秀为榜样,不怕疲劳,深入采访,殚精竭虑,从脚力、手力、精力到脑力都作了极大的付出。年6月16日,文秀在返回百坭村的路上因山洪突然暴发不幸遇难。林超俊是文秀的百色老乡,他凭着职业的敏感,当即收集有关信息。6月28日上午,他在广西音乐厅体验了一堂以学习黄文秀为主题的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音乐*课,触发了灵感,决心现场调研、实地采写黄文秀的事迹。经请示单位领导同意后,当天下午他就奔向革命老区百色,连夜赶到了乐业县,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采访和创作之路。由于主人公已不在世,采访十分艰难。他另辟蹊径,用上当年在法院工作办案时最原始的办法,逐一去实地探访、寻问。他并不是专业作家,而文联秘书长工作事务繁杂,几乎没有外出的时间和机会。他只能把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用上,不断地往返南宁、百色、田阳、乐业、百坭村,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他还利用网络和电话,寻找一切可能用上的手段,从各个渠道、不同角度挖掘线索,一遍遍地查访,一次次地探寻,从文秀的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本科、研究生的同学和老师,从与她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事,到村干、村民,尤其是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郝海燕以及她帮扶的贫困户,先后采访了几百人,即使在疫情时期不便外出的特殊情况下作者也没有停止联络,记满了12本笔记,同时也积累了一批录音、录像、照片等资料。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多方寻访,潜心创作,勤奋笔耕,终于完成了书稿,做成了这件对得起文秀及其亲友老师同学和广大读者的这件事。
从拔哥到文秀,一本厚重的主旋律报告文学,一曲响彻云霄新时代青春之歌,一个传承红色血脉而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使我们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胸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年6月15—12月9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