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闽声杂志古田小镇,年年红,节节高
TUhjnbcbe - 2021/4/1 21:38:00

摘要:历史问题关乎国运、关乎执**的命运。错误的历史观是导致苏共败亡的思想祸根。自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社会始终潜伏着一股借反思历史而蔓延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公开性"等口号推动下,其被激活并很快成蔓延之势,这不仅导致了社会思想的混乱,也为从思想上瓦解苏共打开了大门,最终把苏共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近年来俄罗斯领导人在走出"历史迷茫"和"思想*治陷阱"方面的努力与动向,也从另外一个维度昭示了历史及历史观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历史问题;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俄罗斯*治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文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二期。

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年是十月革命胜利周年。回顾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取得执*地位的共产*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衰败,其中的教训十分深刻,需要认真总结和汲取。

一历史问题关乎国运、关乎执**的命运

年9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议会大选获胜的*派领导人时称,从青年时期就要培养责任心和爱国精神。他在回应俄罗斯共产*领导人久加诺夫呼吁加强警惕反苏行为、仇俄行为和清算历史旧账等问题的发言时讲道:“您了解我对于苏联解体的态度,这本完全可以避免,当时可以进行改革,包括带有民主性质的改革。但我想提请您注意的是,当时领导苏联的正是苏联共产*,而不是其他主张民族主义和一些破坏性思想的**,而这类思想对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都是毁灭性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普京此处指的苏共是戈尔巴乔夫掌权时期的苏共,是被戈尔巴乔夫改造后自取灭亡的苏共。

普京反问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说,纠缠旧账不好,可是清算历史是在苏联时期开始的。一次次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掀起我们历史上那些沉重的篇章。这样做,对与不对?让历史学家去说吧!当然了,有积极的成分,但更多的情况是,最终造成摧毁了这个制度。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普京的历史观是复杂的,对苏联历史的态度是矛盾的。年1月普京曾在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他至今保存着苏联共产**员证,至今仍然喜欢共产主义思想。年4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谈到,苏联解体是“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治灾难之一”。从普京的言论可以看出,普京对历史特别是不久前的苏联那段历史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囿于*治上的考虑和多重角色的限制,他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只能点到为止,其历史观也不乏自相矛盾之处。

普京认为苏联共产*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相对照的是,二十多年来戈尔巴乔夫却一直在推脱自己对苏联解体的责任,多次面对西方媒体批评普京。戈尔巴乔夫称“普京在拉着俄罗斯回到过去”。戈尔巴乔夫说道,困扰我的是普京率领的统一俄罗斯*和*府的所作所为,他们想维持现状,没有向前迈步;反之当国家亟须现代化,他们却拉着我们回到过去,统一俄罗斯*有时令我想起从前的苏共。戈尔巴乔夫的一席话令人想起美国*要如奥巴马和希拉里等对普京的批评:“普京一只脚还踩在过去”,“普京在恢复苏联”。

历史问题往往是现实*治的反映。事实上,如何正确对待*的历史,如何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作用和功过,是检验一个*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创立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共产*,在其七十多年的执*历史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出现了坎坷和失误,其中某些阶段的历史问题需要澄清。但是,对待历史遗留问题,首先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与此同时,要处理好历史与*治、领袖与**、历史与意识形态、历史与现实等相互关系。对待历史问题,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随着国内整个“改革”的进行而逐步解决。既要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更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反思历史,绝不能心血来潮、一哄而起,或只强调阴暗一面,不去全面历史地看问题。大搞全盘否定过去,迎合当前的*治需要,这实质上是重复了过去的错误。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及其周围的某些“自由民主派”,却正是这样全面否定苏联历史的。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开始,不仅延伸到包括列宁在内的苏共所有领导人,而且借批判“肃反”运动,怀疑苏共历史,全面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的历史,自上世纪30年代初苏联史学界的*治教育运动以后,特别是年《联共(布)*史简明教程》出版以后,已经有了一套基本上固定不变的解释模式或“框框”。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借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后,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一些混乱。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又对赫鲁晓夫及其做法提出了批评。被称为“二十大产儿”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为了达到自己的*治目的,发起公开性和民主化运动,号召“新的思维方式”,多次鼓吹“苏联历史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和空白点,不应该存在可以避而不答的问题”,强调“不论是今天的痛处或是过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都可以成为报刊分析的对象”。在他的鼓励下,苏联思想文化领域一些极端势力掀起了一股“历史反思热”。

在此背景下,一些人热衷纠缠历史旧账,肆无忌惮地否定苏共过去的一切。先是诅咒斯大林,随后又否定列宁,怀疑十月革命,批判苏联体制,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共同掀起的这股“历史热”来势汹涌、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对历史的重新全面审视和激烈争论,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二苏共后期的历史反思热

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时期掀起的“历史反思热”运动时写道,在改革初期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号召填补“空白点”、改写历史,具有很强的*治性和思想倾向性,并非是对历史问题感兴趣,而主要是为推动他的改革制造舆论,实现其*治目的。

年11月,在全苏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指责苏联历史教科书存在着公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他要求要重新编写教科书。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之后,戈尔巴乔夫强调并多次向新闻界下令,说“历史问题上不应遮遮掩掩”。为保证新闻舆论思维正确的“宣传口径”,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经常和新闻界领导人“对表”。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新闻界和艺术创作领导人座谈会上谈到,—年的事件不能、也不应原谅和饶恕。

年,苏共召开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会前,由雅科夫列夫等精心策划和起草了戈尔巴乔夫在纪念大会上的报告。报告在以列宁的名义掩护下,对斯大林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戈尔巴乔夫后来自己得意地回忆,这个报告的创新之处就是“由揭批斯大林转到批判斯大林体制”。雅科夫列夫坦言,他目的是想借70周年大庆的环境将“新思想”推向前进。在这份名为《十月革命与改革:革命在继续》的报告中,戈尔巴乔夫声称继续60年代未完的事业,恢复历史公正。雅科夫列夫在纪念大会的吹风会上对记者讲,不应把此次纪念大会上的对历史的分析视为最终的结论,不应将报告中的一些结论教条化、固定化。他进而继续煽风点火,为全面否定历史的势力加油、打气。

应当指出,当时苏共*内和领导层中间对待这场“历史反思热”的态度是不一致的。苏共*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和*治局委员、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都反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片面地丑化苏联历史。切布里科夫警告说,帝国主义的密探正在赞助一些作家去丑化苏联的历史。对于反思历史、翻历史旧账,苏联社会中不但历史学界深表担忧,苏共普通*员和群众中反对丑化历史的声音也很强烈。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了列宁格勒技术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一封读者来信,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来信批评了社会中涌动的一股股“反思历史潮流”,指出,当前报刊上轰动一时的文章只能教人迷失方向,是给社会主义的苏联抹黑。文章提出了当时舆论界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如非正式组织活动,宣扬应该实行西方的议会分权制,否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恶*攻击苏联历史等。文章指出,“改革”进行几年了非但未见成效,反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改革缺乏明确的纲领和目标,隐藏世界主义的倾向。文章发表后,一些州的报刊纷纷转载,一些*组织开始讨论。

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引发了轩然大波,“自由改革派”将其视为“保守势力和苏共旧势力”的反攻倒算。苏共中央*治局接连两天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最后,在雅科夫列夫直接授意下,由维·阿法纳西耶夫亲自组织,4月5日《真理报》发表了反击文章《改革的原则:思维和行动的革命性》,对安德烈耶娃给予全面反击和打压。《真理报》将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称为是“反改革分子的宣言”,把尼娜·安德烈耶娃称为“改革的敌人、斯大林主义分子、保守派、机关官僚、*的权贵代表”。《真理报》的文章认为,安德烈耶娃是在为斯大林辩护,是苏联社会的保守势力的声音,企图阻止改革的进程。此次争论后,苏共领导人不仅开始揭批斯大林,而且进一步升级,批评马列主义是空想和教条。从此以后,在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直接参与下,苏共在否定斯大林、否定过去的历史道路方面走得更远。

三“反思历史”的实质与“历史翻案”的急先锋

斯大林当*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曾出现过一些冤假错案。从赫鲁晓夫时代起,这些冤假错案陆续得到一些纠正。毫无疑问,纠正冤假错案是完全应该的。问题在于,自戈尔巴乔夫提倡民主化、公开性之后,恢复名誉者或其亲属描述案情的文章在报刊上越来越多,形成强大的舆论冲击力,严重动摇了苏共和苏联制度的根基和基础。年初,苏共中央成立了30年代清洗受害者平反委员会,后由苏共*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亚·雅科夫列夫亲自挂帅,对一些历史事件重新审查。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年7月4日,根据戈尔巴乔夫的建议,苏共中央*治局作出决定,在莫斯科为斯大林时期被迫害致死的数百万人建立纪念碑。

在戈尔巴乔夫推动的“公开性、民主化”浪潮的鼓舞下,*治风向急速转变。一些民间“历史平反”活动也在苏共最高领导人的默许下开展起来。年11月26日,《星火》周刊举办了大规模群众性“良心周”活动,隆重纪念斯大林时代的受害者。与此同时,苏联建筑家联合会、电影家联合会、《星火》画报和《文学报》共同组织了名为“纪念”的历史教育协会。该协会的目的就是在全苏范围内促进平反历史案件,还历史真相,为苏联历史受害者建立纪念碑。年以后,一些“反思历史”的激进报刊如《星火》画报和《莫斯科新闻》逐渐暴露其真面目:借否定过去,否定苏共历史,否定社会主义,进而改变改革的方向,使改革沿着他们设计的道路进行。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解体前夕,参与这场“历史反思热”的专业历史学家很少,许多非历史专业的一些文人、写手等却充当了“急先锋”,而新闻媒体和文学电影在这场历史虚无主义运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И.В.沃罗比耶夫在年初所指出的那样:“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的,不是我们职业历史学家,而是*论家、作家、经济学家。正是他们把历史变成它现在这种社会力量。至于职业历史学家,除极少数人积极卷入这项工作外,真是屈指可数。”

不过,还是有少数激进的历史学家投入到“改写历史”的运动中,如历史档案学院院长尤·阿法纳西耶夫和苏军*治部将军德·沃尔科戈诺夫。正是源于此,前者一度被包装成“民主斗士”,90年代中期以后又偃旗息鼓;后者则由苏军总*治部负责心理战、宣传战的副部长变成了叶利钦的“御用文人”。这股反思历史的潮流造成整部苏联历史都需要改写。年6月,苏联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取消该学期的中小学历史课考试,今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要重新编写。在苏联官方的鼓励下,以揭露历史真相为主要内容的“历史热”,像一股巨大的龙卷风席卷整个社会,而且越刮越凶猛。

面对历史领域的混乱状况,年10月3日,苏共中央召开了历史学家座谈会。会议由苏共中央书记瓦·梅德韦杰夫主持。他在开场白中辩解:“当前的社会*治气氛取决于对历史的看法。不应维护那些应当受到揭露的东西。良心不能交易。对过去错误的清算必须进行到底,不能有任何的限制!”参加此次会议的苏联历史学界的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格·斯米尔诺夫、尤·库库什金、德·科瓦里钦科等纷纷发言,对当时社会的历史热潮表示忧虑。格·斯米尔诺夫院士提出,他不赞成对包括卫国战争、战后恢复在内的苏联历史一概抹黑。尤·库库什金院士提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改革缺乏理论准备,很难指望取得成效;改革不能打着历史虚无主义和非意识形态化的旗号,大众传媒和一些极端势力不能强迫历史科学非意识形态化。尤·库库什金院士和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学术秘书德·科瓦里钦科院士要求苏共中央应该有自己的原则立场。面对院士们的发问,身为中央书记的瓦·梅德韦杰夫对列宁、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选择等轻描淡写,一语带过。之后,此次苏共中央的座谈会便没有了下文。在苏联后期,*治浪潮风起云涌,*治高烧不断,社会情绪高涨,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历史学者的理性的声音被汹涌的浪涛淹没了。

后来俄罗斯历史学家反思道,80年代下半期(即“历史热”时期),主要是新闻记者和非职业历史学家对过去苏联历史评价的重新审视。一般说来,它们都“带有极端片断的、目光狭隘的性质,兴趣集中于负面的事实和现象,在没有考虑整个发展过程及其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情况下大写特写不同活动家的悲剧命运。提出来的许多解释和评价是在当时新闻记者对事件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感受水平上形成的,缺乏对形势、历史传统、社会经济过程复杂性的深刻知识”。

四错误的历史观是导致苏共败亡的思想祸根

自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社会始终潜伏着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公开性推动下,如死灰复燃,很快成蔓延之势。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公开斯大林时期历史文献档案,借一些所谓历史冤假错案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做准备。在年6月,由苏共异己分子把持的《星火》画报第26期披露了列宁的战友拉斯科尔尼科夫年8月17日给斯大林的公开信,信中严厉谴责斯大林逮捕和杀害无辜的军界和文化界著名人士。不久,《莫斯科新闻》刊载了从未发表过的肖洛霍夫年写给老*员列维茨卡娅的一封信,批评农业集体化过火,“压制富农,可把中农也压扁了,贫农也在挨饿”,致使“人们狂怒,情绪极端恶劣”。《科学与生活》杂志则刊登了作家西蒙诺夫20年前写的题为《历史的教训与作家的职责》,谴责斯大林在战争开始前和战争初期处决三批高级军事干部,给军队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对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等等。

这股清算思潮自年底开始,到年年中达到高潮。批判的矛头已由斯大林主义指向20年代—50年代的社会制度。否定苏联体制,认为斯大林代表的苏联体制是典型的“行*命令”体制,是“极权主义”,是万恶之源。年以后,揭批斯大林材料开始减少,逐渐转变为批判布尔什维克主义、否定十月革命。一些文章或明或暗地提出,十月革命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列宁与斯大林实际上有着直接的联系。

—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就是哲学博士亚·齐普科在《科学与生活》杂志上发表的长篇文章《斯大林主义的起源》。此文在表面上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源头的掩盖下,实质上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文章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激进主义的产物,中断了俄国历史的正常进程。文章将“好”的列宁思想与斯大林“坏”的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并进而提出,年到年间苏联激进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障碍。此文虽逻辑混乱、叙述繁琐,但由于年轻的哲学博士齐普科是在苏共中央机关工作,其特殊的身份使得此文当时在思想界影响巨大。

随着“历史热”的深入和“禁区”的不断被打破,列宁的形象也遭到讽刺和丑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遭到质疑。人们开始失去了方向,丧失了信仰,各种思潮泛滥,使人无所适从,苏共*内和苏联社会的思想被彻底搞乱。历史根基的丢失和思想的混乱成为苏共组织瓦解的先导。

自揭批斯大林开始,进而否定十月革命,怀疑十月革命后的制度,最后导致美化沙俄历史,否定自我,迷信西方道路。而丑化苏共历史,最终导致了俄罗斯理论界的肆意“揭批俄罗斯的历史缺陷”,进而导致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拜西方、诋毁国家”。有关俄罗斯文明较之西方存在着“历史性缺陷”的说法,构成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基础和历史哲学基础。在80年代末期,苏联舆论界宣扬改革就是要“全面更换俄罗斯的文明模式和民族社会文化习俗”。打开一本当时的笑话集,可以读到这样的内容:“一辆美国汽车停在莫斯科,车身下的泥浆中躺着几位正在扎轮胎的俄罗斯人。问:你们在那里干什么?答:我们想吸一些来自美国的自由空气。”

在当时学术界的一些讨论会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在俄罗斯可以谈论何种经济?只能是原始穴居的野人经济。”有时,甚至可以听到这样的叹息:“唉!为什么我们没有被德国人占领?”在这一时期,一些改革的风云人物,自由民主化的“弄潮儿”的演讲几乎多是从痛斥苏维埃的过去开始,而以赞扬西方结束。“如果人们所想的希望落空了,那么对于这个带有一种始自伊凡雷帝的天生极权主义特征的、不合格和未开化的民族来说,有一条简单而自然的出路——这就是在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和国家全面引向殖民地状态”。有的报刊文章还证明说,有必要在苏联领土上引入联合国仲裁、引入“维和部队”,实施“人道主义援助”,设立联合国监督员和观察员。有一家名为《自鸣钟》的报纸曾刊载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真诚地期待这样的结局,而且,殖民地状态有什么不好?”于是,该文接下来就讨论怎样才能成为殖民地,并为此建议向西方商人求助。

正是在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推动下,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苏共,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为从思想上瓦解苏联打开了历史之门。80年代末期,某些涉及历史问题的书籍、文章和言论公开全面否定斯大林,讽刺和挖苦列宁,否定十月革命,否定马克思主义,把苏共视为“官僚障碍机制的物质载体”和“沉湎于谎言和自我欺骗之中的固步自封的组织机构”,大加挞伐,实际上是要把苏共推上历史的审判台。

苏联解体后,身为原苏共中央*治局候补委员的叶利钦摇身一变,出任俄罗斯总统,他全面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宣布“由一种意识形态占垄断地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教育领域推行“非*治化”、“非意识形态化”,导致俄罗斯历史研究和教学领域继续混乱不堪。年12月,俄罗斯教育部推出了一项过渡时期的历史教育战略,提出:废除人文学科教学的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垄断,实现研究历史概念方法的多样性,更新历史教育内容,为教学体系编纂新一代的教科书。之后“去苏联化”、“去苏共化”、“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书籍泛滥,否定历史、自我抹黑的教材大行其道。美国的索罗斯基金会也趁机给原苏联各国出资,赞助撰写符合西方口味的教科书去占领学校讲堂。

五历史领域混乱局面的纠偏及其进展

一个自我否定,不尊重、丑化甚至诅咒本国历史的民族,很难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一些俄罗斯有识之士终于切身感受到了二十年来在历史领域的惨痛教训:一些人瞄准斯大林,打中的是苏联共产*;本意批判或打击苏共,倒下的却是连同苏共在内的整个国家——苏联。一些曾经将矛头指向本国历史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如今感叹“悔之晚矣”。正像普京当局认定的那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掌权的15年间是“失败的、混乱的”。在这期间,俄罗斯历史已经被肢解和碎片化,俄罗斯民族被丑化,苏联军人在二战的功绩被贬低、苏联历史形象被丑化和妖魔化,俄罗斯失去了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隐藏着进一步分裂和对抗的危险。

历史沧桑,星移斗转。世纪之交,普京掌管了俄罗斯。普京在强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在*治思想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也试图纠正一盘散沙式的混乱局面。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视历史教育,以历史教育增进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普京十分

TUhjnbcbe - 2021/4/1 21:38: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医院订阅哦!古田,闽西山区的一个小镇,却是客家人聚居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更是因为古田会议而彪炳史册的红色圣地,两度成为一支军队的涅槃之地。古田新貌古田会议永载史册站在古田会议会址廖氏宗祠前,会址背后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鲜红大字在参天古木的绿意映衬下熠熠生辉。步入飞檐翘角、青砖黛瓦的会址,三合土地面上,当年红军开会时为了御寒点燃篝火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辨;会址正厅墙上悬挂着的“中国共产*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标、*旗、马克思像、列宁像,主席台上的黑板、方桌和台下条凳,四根柱子上贴着的“中国共产*万岁”等标语,沐浴在天井投射下来的光线里显得古朴、庄重。年12月28日至29日,位于梅花山腹地的古田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多名红四军*代表和士兵、地方干部、妇女代表齐聚一堂,中国共产*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从此,思想建*、*治建军这一根本原则,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而上杭古田这个原本不起眼的闽西深山小镇,也一跃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之一。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后,古田再次迎来了永载史册的标志性事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年10月30日,全军*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被称为“新古田会议”)。会议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央军委委员一起瞻仰古田会议会址,回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的筚路蓝缕,思考*和人民军队当初是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强调发挥*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相隔85周年,两位伟人在古田跨时空握手,这让古田这个小镇高高矗立成我*我军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接待过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和国家领导人、被誉为“古田红色专家”的龙岩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柒生对记者说。被誉为“古田红色专家”的傅柒生为王岐山介绍古田历史客居小镇生态福地时移世易沧桑历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各部门对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红色圣地古田经济不断发展。早在年,古田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就突破亿元,率先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的第一个亿元镇。谈到这一点,傅柒生认为,这离不开客家人优秀的品质,“以土地为命脉的客家人信奉勤俭,在古田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此外,客家人注重知识及教育,客居世界各地而不忘本。古田会址大门横匾上书写着‘北郭风清’四个大字,大门两侧,刻着一幅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字里行间透视出廖氏祠堂主人,学习、开放、振兴的意识,体现了古田人民既学习西洋文明又不放弃传统文化的办学思想。”傅柒生说。据了解,廖姓是古田大姓,很多廖氏族人在海外打拼,这种在海外开拓进取的精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得到体现。很多人从海外寻根回到家乡,对古田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前,上杭县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里山沟百家厂。年,福建省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友谊水泥厂在上杭县古田镇成立,此后,山脚下的水泥厂一家挨着一家建立起来。不仅上杭县这样,龙岩市所辖的6个县区也几乎如此。水泥厂曾支撑起龙岩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经济发展的背后,带来的却是对环境的摧残性掠夺与破坏,天空中、树叶上、空气里到处都是与水泥一样灰蒙蒙的颜色,古田小镇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弯路。在意识到资源产业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地*府及时调整思路,下决心关停水泥厂,发展绿色产业。依托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客家红博物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培田古村落、连城兰花基地、石门湖景区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形成了“红色带动绿色,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产业格局,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过关停的阵痛后,古田的山青了、水绿了。沥青铺就的古田大道从高速公路出口连至集镇,迎接宾客、游人到来;集镇上统一的建筑立面、店招雨披散发着有序的美,华灯初上时,更显璀璨迷人;会址景点群已连成一片,沿游步道一路前行,红色景点逐一映入眼帘。这是城镇建设中,日新月异的新古田小镇。游客中心及花田红色圣地鲜艳夺目年下半年,古田镇被纳入到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名单,并定义为“红色小镇”。“如何把红色产业做大,如何把‘红色’这个中国最亮的底色展示好,也成了古田人当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国防大学、国防科大的客座教授,傅柒生曾多次在为高校、机关、部队讲课时提到这个问题。值得可喜的是,古田镇*府已成功制定出古田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明确了小镇功能定位、建设范围和产业发展方向。在《古田镇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中,记者看到,古田镇围绕“红色圣地、生态古田”的发展目标,着眼于建设“大古田”的(红古田核心区和绿古田步云生态休闲区)宏观区域,以“红+N”的产业体系,做强做大“红色”文化教育和旅游产业,并提升和优化“绿色”产业链。将古田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业为主导,融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以及社区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小镇。在特色小镇投资项目的推进情况中,记者看到,古田红色小镇~年拟定的建设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三大部分开展,共计25个项目,总投资50.2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33亿元,包括红色旅游产业、干部教育培训产业、生态休闲产业、养生养老四个部分;基础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13.7亿元,包括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和城镇市*工程建设两部分;民生项目4个,总投资3.56亿元,包括安置新村、古田卫生院扩建、防灾减灾工程等项目。目前,古田全镇上下不断探索实践“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综合体,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吴地村建设了村医疗站、敬老院、幼儿园,现又在探索“社区式”农村管理;五龙村计划建设客家风情街、黄酒博览园,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消费;“闽西的卢森堡”大源村新建了农民公园、新拓了道路、新装了路灯、新修了烈士墓和纪念碑;苏家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畲族文化,修整建设树槐堂、主席洞、民俗风情区、环村步行道等景点。大美古蛟·战地黄花——方桥和谐家园希望之地“打通生态到红色产业的通道后,现在的古田小镇充满了活力,解决了很多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古田镇宣传委员廖德庚是古田本地人,谈到古田小镇的发展,他十分激动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小镇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引进资本注入发展的内生动力,陆续有村民回流寻找就业机会。“和很多只有老人小孩的村镇不同,治安良好、邻里和谐的古田镇上有很多年轻人,昔日冷清的农村现在十分热闹。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不用外出谋生。晚饭后,古田镇的居民像城市的居民一样,会到古田纪念馆和古田会议会址的广场上散步,人民的幸福指数很高。”廖德庚说。在古田会议会址所在的五龙村,记者看到,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人们生活的十分安逸。近几年来,依靠与古田会议会址毗邻而居的独特优势,五龙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得更加让人心旷神怡。据介绍,每到春节到来之时,满村的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一片,与家家户户挂起的红灯笼相映成趣,彰显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第二次来到古田,在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瞻仰古田会议会址后,就在五龙村和百姓过大年,感受客家人热情淳朴的一面,也因此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古田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古田会议是一笔非常珍贵、独特的精神财富,红土地是我们最大的品牌。古田不仅拥有红色圣地的热土,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历史的积淀。许多电视剧与电影都不约而同选择在这里拍摄,最近央视首播的,以反映闽西子弟兵浴血长征绝命后卫,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献礼的《绝命后卫师》就是我们家乡的影视剧。”傅柒生说道。未来,伴随着“红色小镇”这张名片的逐步落地,全国级别的各种活动将纷至沓来,古田小镇也将迎来新一轮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的机遇。放眼全国,古田将在更大格局中呼应特色小镇的新建设。我们期待古田小镇,年年红,节节高!文_本刊记者金雪晶图_龙岩市委宣传部注_原文版权属于本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有闽人的地方就有闽声!杂志投稿:minshengzazhishe

.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声杂志古田小镇,年年红,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