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候的少年梦中,经常会出现涅瓦河畔宏伟的教堂上金光灿灿的尖顶、伏尔加河上游弋的小船、白桦林中曲曲弯弯、永无尽头的石子小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罗斯之行散记宋育红(一)这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接到老友的邀约到做出出行决定,用时不到一分钟。而对那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异域国度的向往,却几乎伴随了我的大半生。我的少年时期,正是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苏联两个共产*领导的大国关系的“蜜月期”,课本里有一篇篇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苏联人民幸福生活的文章;那些既婉转悠扬又带着丝丝忧伤的苏联歌曲《三套车》《喀秋莎》《山楂树》《小路》等时不时就会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飘荡,几乎征服了所有热爱音乐的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同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青年近卫军》等来自苏联的经典文学作品,几乎统治了做着作家梦的像我这样的毛头孩子们所有的业余时间;来自苏联的小说、话剧、油画、歌曲等艺术门类,对那个时期的青少年们的心灵都进行着无时不刻潜移默化地熏染。我那时候的少年梦中,经常会出现涅瓦河畔宏伟的教堂上金光灿灿的尖顶、伏尔加河上游弋的小船、白桦林中曲曲弯弯、永无尽头的石子小路……
苏联,当时被我们的父辈们亲切地称之为“老大哥”,他们伸出的友谊之手,对百废待兴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给予巨大的援助,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就是当年在苏联的援建中从戈壁滩上的不毛之地拔地而起的一座新型的有色金属城。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这里仍然能看到当年苏联人援建时留下的痕迹,在老白银中还能听到苏联人在支援白银建设时留下的故事。就这样,也许是在一种完全的无意识状态,或者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一种隐隐约约、说不明道不白的“苏维埃情结”,竟然被埋藏在我的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皱褶之中。不过那时候,真实的俄罗斯对我来说,充其量不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微弱的梦。
(二)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变化的二十一世纪初叶,我们和由昔日的庞大帝国苏联蜕变而来的俄罗斯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都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赴俄罗斯旅游成为目前我国普通民众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条旅游热线。这竟然将我的近乎被岁月的风尘埋没了的儿时的梦想又一次激活。
时令进入初秋,但气候和盛夏似乎没有啥区别。在一位老友的朋友具体运作下,“俄罗斯金色之旅”的一应准备工作很快完全就绪。我们白银的9人小团队将去兰州和大部队汇合,由兰州中川机场直达莫斯科。8月10日凌晨4;30被通知候车,5点上车,一路向西,到中川机场天色渐亮。在航站楼候机大厅里,见到了本期出行的领队,一位精明能干、年轻漂亮的东北女子,自我介绍说她叫徐艳雪,人漂亮,名字又富有诗意,很是让人容易记住。她适时地对我们进行了一场速成培训,口吐莲花般讲这讲那内容虽丰富生动却很难记住。她又是发放讲解器,又是办理登记各种手续等,到开始过安检时间了,她的培训工作也就结束了。
这是一架俄罗斯的大飞机,每排8座,经济舱40排,被和我们去同样目的地的同胞坐得满满当当,听口音大都是甘肃人。大概10;20左右,飞机起飞,俄罗斯空姐开始服务。这些俄罗斯空姐的形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她们一个个身材高大,体格壮硕,面目严肃,目光犀利,其表情和态度让人很难把她们和从事的空姐工作结合起来,倒是很容易让人想起苏维埃时期集体农庄里那些壮硕的女康拜因手。她们的服务倒也周到到位,推着小车来到旅客身旁,完全用眼神和动作与旅客交流,询问旅客是需要果汁、咖啡还是矿泉水。全机除了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播音员外,其他所有的空姐竟然都不会说汉语。
我们乘坐的这架客机比较老旧,设施看起来还是问题多多。虽然前、中、后都有厕所,每个厕所门口都有人排队,但时不时就有空姐在厕所门口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发出尖细的声音阻挠旅客排队,有聪明的旅客判断出空姐表示的意思是厕所堵了,不能用。这真是一个让人极其无奈的遇见。人们只能去另一个厕所门口重新排队,忍受着难以忍受的难受。这样的窘况,在我以前所乘坐过的所有国内航班中从来没有遇见过。由此一细节就可以感知我们民航事业的发达和人性化的服务还是非常到位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老大哥们的大飞机啊,赶快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吧!
(三)一踏上俄罗斯的土地,那种博大、厚重、沉稳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偌大的莫斯科大平原上,几乎看不到一处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看不到忙忙碌碌的塔吊和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也看不到如同蜘蛛网般的城市立体高架桥,映入眼帘的竟然还是一幅幅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油画般的景色:汽车在原生态般的公路上行使,如同穿梭在绿色的丛林中,车窗外是一棵棵茂盛的冠状树木,郁郁葱葱。偶尔飞逝而过的建筑物,都被层层叠叠的绿色所遮挡,路旁时不时能看到一座座形象生动的不知名的人物雕塑,给这块土地平添了一种浓厚的人文色彩。大地几乎完全被绿树和草地覆盖,这里的建筑物都不是特别高大,都被浓浓的绿荫所包围,偶尔会从森林般的树木中窜出一顶教堂的尖顶,显出绝对的非凡气势。听导游说,莫斯科市共有教堂座,所以被称作“千顶之都”。
印象中的苏联是全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如今苏联虽已解体,但基本上传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仍然是地大物博,国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我国的2倍,而人口仅有1·43亿,约占我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我们已经踩踏上去的这块土地,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故乡,是列宁主义诞生和发展的地方,曾经在列宁的领导下,在全世界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国家。自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夺取*权,就一直引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70余载,苏维埃*权,成为当年引领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坚强的堡垒和阵地。中国共产*的建立,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和发展,都受到布尔什维克*及列宁主义的深刻影响和大力支持。
来到俄罗斯,那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闪烁着光芒的名字就会闪现在眼前:列宁、斯大林、米高扬、莫洛托夫,还有千里迢迢远赴中国帮助中国共产*建*的维经斯基等。还有那些在艺术的天河里灿若星辰般闪烁着不朽光芒的世界艺术大师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及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战争与和平》《青年近卫军》等穿透历史烟云而永世不朽的文学经典。苏联和中国,当年确实亲如兄弟,在革命时期,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不但帮助中国建*,还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抗日战争中,苏联派出一大批年轻的飞行员,在武汉建立飞行大队,和中国军民一起浴血奋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后来在斯大林的指挥下,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致日本侵略者以最后一击,迫使其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访莫斯科,受到包括斯大林在内的所有苏共中央*治局全体成员的会见,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为我国提供项援助项目,其中就有2项落户我们白银,一项为银光公司建设项目,一项为白银公司建设项目,这两个项目,奠定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和中国军工建设的基础。当时,苏联的一大批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人员就是从这里出发,远赴中国西北角的大漠戈壁,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和新中国的第一代创造者一起共同建设白银。作为老白银的传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曾经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四)这次俄罗斯之旅的行程共8天,掐头去尾除去来去路途的2天,只剩6天。目的地除了莫斯科,还有一座世界名城圣彼得堡。除日程上已有的参观游览项目外,还有一些可自费增添的项目,安排得可以说是满满当当。不得不佩服旅行社精打细算般的慎密安排,他们把从莫斯科去圣彼得堡和由圣彼得堡返回莫斯科的时间段都安排在晚上,这样就可以节省出两个晚上的住宿费用。而该我们承受的,就是无法在火车上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只能躺在老旧的绿色车厢里,鼻腔里哼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小调,充分地体验那种怀旧情愫,脑海中有可能会闪现出保尔·柯察金当年出没其间的铁路线。
旅行社安排的参观游览项目可以说是扎扎实实,在莫斯科,有参观“二战胜利广场”“凯旋门”,游览“红场”“克里姆林宫”。在他们推荐的自费项目中,我们选了参观“俄罗斯地铁”和“新圣女公墓”。在莫斯科参观游览下来,有这样几个点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来到莫斯科的红场,就等于到了我们的天安门广场。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既古朴厚重又时尚华贵,教堂的金顶在阳光下反射着熠熠金光,钟楼的顶端像是伸向天际的一支巨笔,要把分秒无误的莫斯科时间写在苍天之上,克里姆林宫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大花园,绿荫为她增添了厚重,鲜花为她带来了美丽,白墙小窗的办公楼使她显示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韵味。想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的某幢建筑物里的某个房间里和斯大林进行谈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是在这某个白墙小窗的房间里起草、讨论、签订的,从此,中国和苏联,两个实际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合作上的“蜜月期”。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广场附近,还看到了这样一处奇景:成千上万的游客在一条马路旁的树荫下排着不见首位的队伍,他们神情庄重,步履蹣跚,缓缓地向前行进。经询问,才得知他们原来是要去瞻仰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墓穴。列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奠基人,是他亲手创建了伟大的苏联,建成了全世界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列宁却在年突然与世长辞。
在“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苏维埃联盟庞大的帝国大厦被苏共的两位传人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彻底埋葬、革命导师列宁的塑像被套上钢丝绳拉倒,马克思列宁主义被完全抛弃的俄罗斯国土上,能够看到这么多俄罗斯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虔诚地排队,等待瞻仰伟人墓穴,还是令我心头一热,鼻腔发酸。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无产阶级追求解放的法宝,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旗帜,是不会随着镰刀斧头的旗帜从克里姆林宫金顶降下,而被他的信徒们彻底抛弃的,她仍然顽强地存在于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以及土兵、知识分子们的心中,那是一团团火炬,始终没有停止过燃烧!
我本来也想加入到这支神圣的队伍中,等待着亲眼看一眼革命导师的墓穴,但因这支队伍太长,排队的人太多,行进速度太缓慢,为不影响团队的集体行动,此愿望只能放弃,算是俄罗斯之行的一个遗憾吧!这是一尊矗立在莫斯科中心广场的宏伟雕塑,主人公是苏联历史上最驰名的军事家朱可夫元帅。他骑马挎枪,高耸在一座巨石底座上,其英武伟岸的形象如日中天。
朱可夫,这位从贫困家庭走出的鞋匠的儿子,统帅着一个战斗民族曾经最强悍的军队,几乎参加了苏联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他直接指挥了列宁格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并统帅俄罗斯英雄的铁蹄踏进柏林,使不可一世的日耳曼帝国的丒恶历史终于谢幕,使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命丧议会大厦的地下室。
朱可夫是二战时期的伟大军事统率,他的名字可与美国的巴顿将军、我国的朱德元帅齐名。他纵马驰骋的雕塑如此威武显赫地矗立在这里,不但表示了朱可夫元帅对苏联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更是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对于英雄的崇拜和怀念!一个充满了战斗精神的蒸蒸日上的民族,是最崇拜本民族英雄的民族,如果连自已的英雄都不崇拜,不尊敬,并且还肆意抹黑、丒化,那这样的民族是没多大希望的!
致敬!朱可夫元帅!
不走进莫斯科的国家军事博物馆,很难完整地理解人们为什么把俄罗斯民族称为“战斗民族”。在该博物馆里有限的空间里,满满当当地陈列着苏联、俄罗斯各历史时期使用过的各式武器设备,全部是实物陈列。大到飞机、坦克、装甲车、各种大炮,小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枪械,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一位中国小姑娘说着略带东北味的普通话向我们详细地进行讲解,每一件武器的名称、使用年代和特性等。虽是走马观花,但当年苏联军事强国的真实面目可见一斑。其中陈列的好多战机在当时都是首次研发,曾经引领世界军事潮流。虽然它们如今都慵懒地躺在馆中一隅,如同废弃物,但仍被工作人员擦拭得一尘不染,通过它们洁净的机体,能够感受到当年在硝烟战火中铸造的辉煌!
(五)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有一处“二战胜利广场”。
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位于一块坡地的顶部,四周几乎看不见高层建筑,只有高高的纪念碑像胜利之剑直指蓝天。这座纪念碑,记载着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光辉一页: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这片土地上战胜了法西斯德国,迎来了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贡献。据介绍,该广场建成于年二战胜利50周年之际。庄严肃穆的广场上,耸立着高达·8米的二战胜利纪念碑,象征着苏联卫国战争8个日日夜夜;广场的地面由万块大小不一的方砖铺就,代表着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万死难者,其中,军人万。大量平民的死亡,是二战中最惨烈的一面。
从胜利纪念碑往前,左边是喷泉群,右边是15座顶部插着铜旗的纪念柱,代表着当年参战的15支武装力量。
在走向纪念碑的中间大道上,是5座红色砂岩的石台,台面上只有简单地标注年份的数字:
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万兵力、门大炮、辆坦克和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闪电战,一度攻到莫斯科城外25公里处。
而之前的年7月至9月间,德国突然袭击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割断了列宁格勒与内地的联系,并包围了整座城市。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天,但德国侵略者始终没有攻下这座城市。
遭受袭击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年2月,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取得胜利,是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在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全城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毁。
年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5月8日夜,德军签字投降,欧洲战场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
在二战胜利广场,那里的肃穆庄严,那里的气势不由得我不强烈地感受到苏联卫国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也强烈地感受到苏联人民那种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斯大林,这位苏军二战期间的最高统帅,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巨人,虽然后来被极尽妖魔化,但谁也无法掩饰这位铁血男儿的盖世功勋。二战的胜利也为苏联带来了壮大自己的绝好机会。攻克柏林后,斯大林不失时机地增加苏联的势力范围,东欧大多数国家由此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苏联由此而傲视世界几十年。
在一尊《老兵》的石雕下,我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你站立在广场一隅你的身躯顶天立地只是你的身板已不再笔直是否还残留着弹片或者留有刀伤?你曾经是战争之神即使跨下战马你也是腾飞的雄鹰你是母亲的爱子却从来没有侍奉过母亲但每一个伟大的母亲都理解你因为你的每一次征战都是为了千千万万个母亲的安宁我向你致敬——俄罗斯的老兵
莫斯科的二战胜利广场,大概是俄罗斯庆祝二战胜利的主广场,因为在我们来到圣彼得堡(列宁格勒)时,得知这里也有一处二战胜利广场,因为内容大同小异,就没有安排我们在这个广场游览。但在那天我们前往叶卡婕琳娜宫去的途中,恰好路过这个广场,徐导适时提醒大家向车窗外的左前方观看,几组举着长枪欢呼的军人群雕即刻映入我们的眼帘。徐导对大家说: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雕塑,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是不是这些人都比正常人瘦?是的,他们就是特别瘦,是在二战中士兵们为保卫这座城市而饿得皮包骨头,当时,德国侵略者把这座城市包围了天,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被吃光,向保卫城市的军民提供给养的,只有涅瓦河上的一条运输线,汽车通过河面上冻得不太结实的冰层向城内军民运送给养。当时,那些驾驶卡车拉运粮食的司机,大冬天都穿着单衣,他们把身子挂在驾驶室外,用单手操作方向盘,驾驶着车辆前进,因为担心行进中的汽车随时会将冰层压碎,车随时都会掉进河里,他们这样驾车,是为了随时做好逃生的准备。就这样,送来的给养每个士兵每天分不到60克面包,所有的将士都饿得骨瘦如柴,女兵分到的给养更少,她们被饿得已经从外表上分不出男女了。就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中,全城军民同仇敌忾,终于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徐导告诉我们说:所以,这里的人们至今都对驾驶卡车的司机特别敬重,因为他们牢记着那段历史——这座英雄的城市是被卡车司机们救活的。据说要是在这座城市发生道路拥堵,所有的司机都会主动为卡车司机提供方便,要是偶有不懂此规矩的司机,就会有人教训他“咋这么没教养?你妈没教你吗?”
听了徐导不经意间讲述的这个故事,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人们说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战斗民族,而战斗民族的形成是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这个民族的一些优良品质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说到俄罗斯的艺术,不得不说到莫斯科的地铁,因为那里的地铁就是一处震撼心灵的艺朮长廊!
还未出发时,一位老友特意告知我:到了莫斯科,一定要去地铁线上看一看。本来此次行程原未安排去乘地铁,但头日下午徐导正好提到作为自费项目可报名参加,费用人民币,我和同行的二位老友立即报名。8月12日上午,参观完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两位导游带领我们报名参加该项目的20余人,从二战胜利广场站口乘电梯下到地铁线,电梯坡度极大,似乎有直上直下之感,共分四层,从地面下到四层底部约需整3分钟。我们下到四层,乘坐地铁经过一站,在基辅站下车,就被地铁线路上的景致所震撼。这里的地铁长廊,壁顶悬挂着古典式吊灯,拱形墙壁完全由华贵的大理石材料装饰,两旁壁廊上是一幅幅人工手绘油画和由马赛克组装的瓷器画,长廊顶端是一幅巨幅油画《俄罗斯人民大团结》,还有一幅革命导师列宁的肖像画,两旁是一幅幅展现苏维埃时代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画面,展现的是当时苏联人民的现实生活,其中一幅油画里有斯大林的形象。这些油画作品的主人公有集体农庄的农民,国营企业的工人,军人,医生,各条战线的知识分子,科研技术人员等,他们精神振奋,意气奋发,为伟大的苏联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已的力量。如果是在30年前看到这些画,可能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正是由于由列宁、斯大林在俄国大地上创建的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里完全恢复,所以,在这里能欣赏到保留如此完整的红色艺术作品,不能不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深层次地思考。曾经辉煌如日中天的苏维埃阵营已经灰飞烟灭将近30年了,如今在莫斯科的地铁线上能够欣赏到这些画面,我想,这应该是那些至今还保留着苏维埃情结和布尔什维克情怀的官方人士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他们对那个伟大时代发自内心的缅怀和尊崇。
还有也是一个自费项目,是参观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公墓的名称叫“新圣女”,据说是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亚公主曾被囚在这里并葬身于此,有些中国人也把这里叫做“俄罗斯的公主坟”。到了19世纪,新圣女公墓就逐渐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精英名流们的最后归宿,这里已经埋葬有2·6万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在这处公墓里,埋有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遗骨,他的墓雕是一组黑白相间的石块,寓意为这个人的品行有黑有白,黑白分明,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也有极强的反差。还有亲手把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推翻,自己取而代之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据说叶利钦去世后,俄罗斯各阶层的人士都反对把他安置在新圣女公墓,是普金总统力排众议,坚持把他的“伯乐”安葬在这里的,虽然普金此举当时受到了一些非议,但更多的人由此而看到了普金人格魅力中的“义气”而对他大加赞许。叶利钦的墓碑是一面由俄罗斯白、蓝、红国旗揉皱的图案组成,墓碑没有被埋进土里,表示俄罗斯人民不愿意让他“入土为安”。不过,随着普金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叶利钦当年举荐普金之举成为他的一大功劳,人们逐渐忘记和淡化了对他葬送苏联的罪恶追问。
在新圣女公墓区,最能够引起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