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痛彻心扉的《五封信》
李工一
人的记忆是神奇的。往往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就遗忘了,可是,有些发生在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前的事却难以忘却,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连广播电台的声音也很难听到。你要想关心国家大事吗?只有利用开饭的时候端着碗站在饭厅外的报栏边,一边吃饭一边翘首观看过了时的报纸。
那时俺正上中学,求知欲特别强。刚好打通铺、头挨头的同学从家里弄来个矿石收音机,结构简单而实用,塞在枕头下面,很少出毛病。他玩腻了,晚上熄灯后把它交给我,我就新奇地戴上耳机,把音量调到最小,兴趣十足地收听国内外大事和不少专题节目。
有一晚电讯传来的文学专题节目中正在播放阿尔巴尼亚的中篇小说《五封信——一个真实的故事》。男女播音员按照作品不同的人物身份分别朗诵这部作品。他们充满激情、抑扬顿挫、时而激昂、时而柔美的声调立刻吸引了我。
作品内容曲折跌宕、动人心肺,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这是一对新婚夫妻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对刚刚萌生隐密情爱心理的青年极具吸引力。只是电台的播音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在五个夜晚在同一时间、同一频道播放,每期只播其中的一封信内容,如此恰恰吸引、折磨着读者的神经。
况且,电波稍纵即逝,即是你百倍注意听播,依然会发生掐头去尾、语意不详现象,尤其分五个阶段播出,难免有衔接不畅的现象。全篇听完之后,既兴奋,又激动,顿时萌生一定要弄本原著,仔细欣赏、备忘、咀嚼、吸收的欲望。
可是等了好几年,尽管我到处寻觅都没有如愿。
直到年的五一劳动节,我到市内最大的书店浏览,突然这本不算厚的单行本霍然冒出,我如获至宝,立即把它购入嚢中。
啊!多么幸运啊!正如人们常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本阿尔巴尼亚小说《五封信——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斯皮罗·查依,译者友松,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第一版,总印数册。
为了弄到这本心意的图书,我整整等待、期盼、费时十个年头。
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流过多少泪,有些动人心肺的章节甚至能倒背如流。
那时俺正在和邻厂的一个姑娘交朋友,时不时碰个面,相互问个好,有时开个玩笑,交流一下了解到的讯息,说一说家长里短。
她叫小琳,俺俩年龄相仿,也好读书。她看到这本书后,不由分说“借”了去看。
没过多久,一个偶然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调回河南老家工作。
在和小琳告别时,我说:“以前送给你的小东小西作个留念吧!请你把那本《五封信》还给我,中不中?”
她颇带愠怒又颇带怨艾地回话说:“不中,不中,就是不中!以前你送给俺的东西都可以还给你,唯独这本书属于我的……”立时弄了我个大长脸。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带着蓄满的遗憾,我再也没有寻觅到这本令人痛彻心肺的小说。
就在昨天,快递员拨响了我的电话,通知说有个包裹到了。奇怪的是,包裹上只有我的姓名、地址和手机号,却没有发件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
我打开一看,竞是日夜期聁的一本书——《五封信——一个真实的故事》。泛黄的封面上写着“购于年劳动节”,这分明是我的笔迹。
翻开书看,里面到处是我用红兰钢笔划下的重点符号,间或还有读后感和人物语录。问题是,五十多年后,这本书似乎从天而降,它是怎样“完璧归赵”呢?
我立刻陷入了沉思。
去年五月,俺们高中的同班同学搞了一次“纪念建班60周年同学会”。会前,同在一个军工厂工作的老同学先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其中一个同学的爱人也参加了。在介绍她的情况时,得知她和小琳同一单位,还是同一小组的亲姐妹。我不由问起了小琳的情况,她说,小琳后来嫁给钢铁厂一个炼钢工,年纪足足比她大了一旬。他特爱喝酒,喝醉了就发酒疯,张口闭口骂娘,不是打老婆,就是打孩子,锅碗瓢勺、鸡犬不宁。小琳忍气吞声一辈子,终于受不了啦,最后离了婚。她原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判给了男方,女孩判给了小琳。女孩长大了,接了她妈的班,小琳退休后就住在单位分的房子内,生活说不上好,日子也怪平静。
言谈之中,我提到《五封信》这本书,不知道她是否还精心保存。
可能我毫不在意的一句话传到了小琳那儿,肯定是她“完璧归赵”的。
她寄来的不仅仅是册不算厚的外国小说,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深沉情谊!
二
《五封信——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贫苦的生活拆散了一对阿尔巴尼亚的年轻夫妇,男主人基巧·法尼因为失业不得不去国外寻找工作。在刚刚过完短促的蜜月之后,便离开了8岁的可爱妻子阿維琳,出发往遥远的澳洲打工。他原想像燕子一样在第二年最多第三个年头会飞回来,返回故乡,然而命运捉弄了他整整十年。后来又在两年的归国途中耗尽了他在充军似的侨民生活中积攒的一点儿钱。加上行踪无定又令人们误以为他已经死亡,从而加重了主要人物的悲剧色彩。
另一位主人公阿维琳先忍受了一个少女同爱人远别的痛苦,后来又遭到失去可爱女儿的悲哀,在长达十二年的长久期待之后,在无法忍受的痛苦之中、在亲朋好友的劝说、催促之后,她才决定改嫁别人。
虽然她那颗纯美的心依然如旧。
不错,这是两个阿尔巴尼亚普通人的故事。
阿尔巴尼亚是东欧的一个蕞尔小国,现代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几乎没有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