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使写过许多的乡情诗。“惦乡里、忆母校、怀故人、颂新事、咏荷藕,喜述怀”,既描绘了桑梓古城新貌和本邑水乡风光,也惦念着过去的师长学友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可谓是拳拳赤子心,万种思乡情!
范承祚大使二三事
作者:张金春
《宝应文化月刊》北京联络处特稿记者
引言/在他乡
年11月底,按照月刊的计划安排,我专程去范大使家中采访他,结束后他执意要送我。那天天气寒冷,下着小雨还飘着雪花,我劝他不要送我了,但他坚持跟我一道下楼,送我到车站等车。我想,正是因为他坚持运动,无论身材还是体质一直保持很好;同时也因为他这股浓浓的恋乡情结,才促使我和月刊主编建议,将“在他乡”专栏首篇稿件选定写他。希望有更多在外地的乡贤,能够像范大使这样,把淳朴的乡情传递下去。
乡贤名片
范承祚,男,大使、诗人、高翻、教授。年4月14日出生于宝应县安宜镇,先后就读于画川初中、宝应中学、扬州中学,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年被公派到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人文学院留学,年学成回国、进外交部工作。先后任中国驻阿、希(腊)使馆参赞和驻阿尔巴尼亚特命全权大使,曾上百次地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作翻译。年被授予新中国首批“资深翻译家”称号。
范大使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文学》《中华英才》《中华诗词》《作家文摘》《凤凰周刊》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译文、诗词作品,出版诗集《万里行》《乡情诗》《万里千诗》《往事如诗》等。作为责任编委和主要执笔人,出版了64万字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专集,与他人合著《阿尔巴尼亚通讯集》《“山鹰之国”纪念诗文集》。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台、北京广播台、香港凤凰卫视台和阳光卫视台等节目访谈。由于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他被中华诗词学会推选为理事;不久前,又被正式接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缘结忘年交
亲不亲,家乡人。年3月,经宝应老乡介绍,我认识了同在京城的名闻乡里的“大使诗人”范承祚。当时,我还是一名戴着红牌子的军校学员。范大使很热情,每次去他总要问我“最近有没有家乡的消息?家里有没有写信来?”他的谈话里多是家乡的人和事。
《宝应报》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和乡情里由他介绍给我的。范大使有一个专用的报夹,每期《宝应报》寄来后,他都整齐地摆放到里面,有什么好消息他都用铅笔划出来。我们去时,他就讲给我们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这样一个缘分,我结识到当时在《宝应报》当编辑的何洪先生,陆续帮我在老家小报上发表了几篇稿件。
年5月,未婚妻王霞因为我在北京部队服役的原因,放弃老家工作来到北京打工。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也没有个依靠,于是我们找到范大使请他帮忙联系工作。他当即给原在二炮后勤部招待所当所长的宝应老乡季明珠打电话。季所长也是个热心肠,当即安排王霞在他们招待所负责前台登记工作。
年春节,因为我要在部队值班,不能请假出来陪同王霞过春节,范大使夫妇了解到情况后,怕王霞第一次一个人在外地过春节寂寞孤独,专门邀请她去他们家一起过春节。在家里,他们教王霞包饺子,带着她逛庙会,跟她谈许多国外的见闻,那一个春节他们用博大的爱心温暖了一颗北漂的心。
后来,我还先后两次帮他搬家,一次是旧房子装修,一次是从方庄搬到朝阳区新房子。范大使非常注重勉励年轻人,年得知我工作表现不错,编写的书籍在全国获得了特等奖,年底荣立了个人三等功,他专门写来一幅字表示祝贺:“善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当得知我女儿因为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时,他主动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并欣然题字劝诫我女儿,他题的字是:“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把这副楹联挂在女儿房间,孩子每天看着这些字,心里多少有些触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她前进的路。现在,女儿心理平稳了,我常常用这两句话教育她,并且告诉她范爷爷多么的用心良苦,孩子内心里也很感激。
乡情最难舍
范大使老家住在北门外,他小时候常到八宝亭和泰山殿玩,他告诉我说:“我清楚地记得,大殿碧霞宫前的台阶是八层。”离家虽久记忆犹新,阔别数十年后居然还记得,范大使超人的记忆力实在令人钦佩。
范大使写过许多的乡情诗。“惦乡里、忆母校、怀故人、颂新事、咏荷藕,喜述怀”,既描绘了桑梓古城新貌和本邑水乡风光,也惦念着过去的师长学友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可谓是拳拳赤子心,万种思乡情!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在《大使与诗人》的序中写到:“范承祚的诗使我们感受到人人都说家乡好、个个均道祖国亲这个最朴素自然的情理”。
年,他裹一身风尘,蓄一腔痴情从异国之土返回宝应,写了还乡曲九首:“夕照平畴闪翠光,霞落河网映水乡,广袤大景满生气,稻谷渐黄收将忙。”家乡勃勃生机跃然纸上。“曾记久客惦乡亲,今抵故里补宿愿”“昔有王谢堂前燕,依依离去复又回。”远鸟依恋旧林之情深溢其间。
年8月11日,第三届宝应荷藕节开幕式上,范大使从国外休假赶回宝应,从他那舒心的微笑里,人们不难发现他回到故乡怀抱时的激动心情。第一次来到东荡湖区,面对着千亩荷园、接天莲叶、迷人荷花以及翩翩起舞的水鸟,范大使深深地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水荡百里莲红妍,湖区千顷碧荷鲜,仙姑来访竟忘去,宝应留住洞庭迁。”
范大使还是上海交大、扬州大学、武汉科大兼职教授,他经常被邀请回宝应、扬州做报告。年10月23日,宝应中学“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和人格魅力”报告会在学校一号报告厅举行,范大使作为50届校友应邀主讲,多名优秀宝中学子与会聆听。
热心老乡会
7年北京扬州商会举办成立大会,江苏省和扬州市的领导到场祝贺,500多位在京扬州老乡参加,笔者应邀出席。
会议开始,只见卞加明会长陪同众多省部级领导步入会场,范大使亦在其中,他们一行人在主宾席就坐。看着名单介绍,我才知道范大使是商会顾问,也是筹备组的骨干成员,为北京扬州商会的成立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在座的有一部分领导是冲着他去的。
我们宝应县的老乡分布在4个桌子,大家其乐融融,在一起热情攀谈,相互提供资讯。范大使专门和宝应籍老乡一起合影留念。
以后的中秋、端午、春节等联谊会和各个周年庆典活动,大多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范大使喝酒不多,不管是谁敬他酒,他都热情地起身,以茶代酒,问寒问暖,了解家乡近况。
有时,我们宝应老乡还会单独组织一些活动,县委领导也多次到北京考察,每次范大使也都积极参加,宝应分会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力所能及帮助解决。
三平享天年
范大使将自己的退休生活总结为“三平”即:平常心态,平民生活,平等待人。
他说,既然退休了,则该及时调整,切莫有失落感,要把自己看成普通百姓一样才对,使之适应并变为平常心态。退下来以后,他感觉接触社会的面更宽了。男女老少,不同年龄段,人才济济,各有千秋。他跟年轻人学习电脑等新知识,跟其他老同志交流人生感悟和自传,业余时间诗、书、画乃至图片摄影样样涉猎。
俗话说,人老人少,健康就好。作为一名出生在“九·一八”苦难之年、现已进入耄耋之龄的老人,范大使仍然思维清楚,耳聪目明,全牙“原装”,老年斑、皱纹鲜见,“三高”表现尚可:退休近20年来,高血脂转向正常,脂肪肝被“摘帽”,血压不高,血糖在少量服药情况下一直控制良好。从外形上看,远不像八十多岁的人。
据我了解,他每天吃得非常清淡简单,早晨、晚上熬点稀粥,就点自制的咸菜;中午偏素食,往往都是绿色新鲜蔬菜和时令瓜果为主。他推崇少油少肉少盐,他们家有专用的油勺、盐勺,油勺就是小调羮、盐勺只有小指甲盖大小,每次饭菜看人下锅,基本上正好够,尽量不吃剩的饭菜。看着他对做菜都这样的精细,足以可见他为人的严谨、细致和自律。
范大使最拿手的菜是红烧狮子头和茨菇烧肉,色香味俱全,地地道道的淮扬菜味道,每次吃到这两个菜就真的有到家的感觉了。
范大使从不吸烟,偶尔喝一点点酒,而且尽可能是红酒。他说,少喝一点红酒,有助于软化血管,控制血糖。他坚持每天迈开腿,日走一万步。他原住地在京南的方庄,从它的中心区往西的公交车四五站路,坐落着沙子口文化用品商店。他每次去购文房四宝等物,步行一去一回,约万步之遥。
新年在即,我代表月刊的同仁和读者朋友,也冒昧地代表家乡人祝愿范老幸福长寿,他真诚而开心地笑了起来,请月刊转达他对家乡人民的浓浓思念。
——编辑:诮请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年第1期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张金春原创不易,意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