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8开巨著中国古代地图集城市地图
TUhjnbcbe - 2021/3/12 13:41:00

《中国古代地图集:城市地图》,郑锡煌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仅印册。8开精装,重达4.3公斤,中英文对照,精选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末绘制较好、具一定代表性的82个城市共幅地图。铜版纸全彩印刷,每种地图均配有图版说明,包括绘制时间、内容特点、版本源流、绘制方法等信息,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地图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参考资料。

目录

内容简介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期的城市(聚落)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以往人们主要是依据考古发现遗存,古籍文献记载,研究城市的萌芽及其发生发展历史。这无疑是研究城市发展史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但是,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亦不应忽视,即古代聚落、城镇在其发展进程中的某一历史阶段,其布局结构,例如,城郭形状,范围,城门城墙、街巷桥梁、寺观庙坛、宫学衙署、河流湖泊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或早或晚、或详或略地被先民用图形、线条、文字,或示意性地、或按一定比例尺绘制,镌刻在绢、纸、木板、石碑等不同载体上。古代绘制的那些城市(聚落)地图,有许多已经亡失,也有一部分留传下来。今天,利用先民千百年前绘制的传世地图,研究古代地图学的成就,探讨城市的发生发展历史,同样值得重视与倡导。

清末以前,地图(包括城市地图)一直被历代统治阶级视为机密文档,深藏于宫廷内府之中,非特殊官员不得查阅。解放后,那些秘藏衙署的地图,虽然回到了人民手中,但也还不能因需要而可随意阅览。况且它们大都散藏在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故纸堆里,查阅多有不便,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加之地图绘成已久,载体发生自然毁蚀或人为损坏的现象亦在所难免。此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抢救,加以整理、研究、出版,使其广为传布,那么,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为此,我们在和各协作单位一起完成了《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一册战国至元代,第二册明代,第三册清代的编撰出版后,随即着手筹划《中国古代地图集》第四册城市地图专辑的编写工作,制定了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纂的规划,确定了研究课题,拟就历史上的城市地图与城市发展问题,开展研究。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本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对散藏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绘本、刻本城市地图,以及地方志等古籍中的城市地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阅览。在此基础上,精选出绘制较好、具一定代表性的82个城市(另有3种不是特指某一座城镇(或聚落)的雏形图,未计入其中)共幅地图。涵盖了33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区(青海省暂缺)。这些地图中,绘制时间*早的是云南省沧源县境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聚落图”*(或日“村落图”*)。它是一幅描绘某个聚落群体生产、生活场景的画图。我们将其视做早期城市雏形(聚落)之图,收录在本图集中。下限截止至清末年。时间跨度上下长达多年。我们对选用之图逐幅进行研究,搞清楚每幅城图的制图者、绘制时间、内容特点,版本源流、绘制方法及其地图学价值,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加以阐明。重要城市地图或重要城市,另撰专题研究论文加以论述。除深入探讨地图内容及地图学价值外,还着重研究该城镇自建成之时起,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发展,其城郭范围的拓展,街道坊巷的扩延,河渠的兴废与迁徙,重心位置的变迁,人口的增减,手工业、商业的兴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这样,一方面实现了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初衷,抢救了一批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文明,推动地图学史研究,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追寻城镇发展足迹的探讨中,还为今后我国城市化建设与规划设计、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与教训。在古地图的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亦有所创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8开巨著中国古代地图集城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