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熬夜整理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设计
TUhjnbcbe - 2021/3/2 17:46:00

“初中教师园地”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2.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3.结合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提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标导学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2.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提示:

领域

发明人

国家

时间

发明内容

意义

化学工业

和新材料

诺贝尔

瑞典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海厄特

美国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夏尔多内

法国

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目标导学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材料一: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当时,石油只用于照明,后来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旧的工业部门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产生飞跃,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控制着生产和销售,乃至国家经济命脉。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治、经济发展。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提示: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发源国

英国

美国、德国

开始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的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

主要发明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汽船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电报、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新能源

煤炭

石油、电力

影响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总结

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什么在以后的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的参与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年至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年至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年相比,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材料展示:近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0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2)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
  提示:《国家工业复兴法》。美国*府实施“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经济危机。但是,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引导学生解读“新*”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总结“新*”的特点)新*”的特点:*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价罗斯福新*的影响。材料展示:罗斯福……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罗斯福回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1)结合罗斯福新*的内容,简析罗斯福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的原因。提示:因为新*的部分内容和措施触及了一些资本家的利益,对垄断资本家追求最高利润进行一定限制,如《国家工业复兴法》中规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2)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简述理由。提示:不能。因为罗斯福新*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纳总结:罗斯福新*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增强了*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消极影响:新*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罗斯福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希特勒和纳粹*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理解—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治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一)新课导入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权的对外扩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策。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徽。年,法西斯*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权的建立概况。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策:意大利法西斯*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进军罗马是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在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席只取得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权的。(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的*徽臂带?提示:纳粹*。(2)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权的?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军大权集于一身)。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信息,指出纳粹*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暴行。材料展示:在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我不止一次地跪下来祈求神显灵,保佑德国。结果我的祈求灵验了,我要消灭法兰西,夺回因为年《凡尔赛条约》失去的国家、土地,以及应有的尊严。——希特勒(1)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除此之外,纳粹*权还有哪些暴行?提示:图片反映了希特勒掌权期间,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暴行;除此之外,纳粹*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纳粹*乘机解散了工会;纳粹*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等。(2)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提示: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害怕德军的进军军事行动遭到协约国的攻击(或制裁)。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纳粹德国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表现。目标导学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说出日本法西斯*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材料展示: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且逐渐转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尤为致命。尽管当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但由于物价全面下跌,日本农民因此负债累累。与此同时,大量城市失业人口重新返回农村,这使得本来就贫瘠的农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祸不单行,到年冬春,日本东北地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霜害,稻田八成受害,比常年少了四成收获,导致日本东北七县爆发了连封建时代都少见的严重饥荒。一时间,饿殍遍地,卖儿卖女,甚至举家自杀,导致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国计民生凋敝。深感*府无能的陆军将校把日本东北问题解决方案押到了中国东北上。二者虽在同一纬度线,气候条件也相差不离,但中国东北的农业条件却是日本东北无法比拟的。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日本法西斯*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1)背景: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急剧萎缩,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2)过程①核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②对外扩张: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接着,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3)建立: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4)军备与扩张:制定《国策基准》;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2.德、日法西斯化的过程有何不同之处?法西斯专*本质上是一样的,对此你有何认识?提示:不同点——德国法西斯*权是骗取民众信任,依靠军队,组织纳粹*,通过选举方式上台;日本法西斯*权是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利用军部控制内阁上台的。认识——法西斯是独裁、专*、侵略和战争的代名词,法西斯主义三大特征:独裁专制;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对内专*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是其共同特征;法西斯是违背时代潮流的,注定要被人类所抛弃。(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在一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加强*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和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专*,强化了法西斯统治,最终挑起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严重威胁。它告诉我们:只要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内容是在—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分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徳、意、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可以说本课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生疏,教师可以采用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主要梳理清楚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抬头、猖獗的活动脉络,揭露法西斯德国的种族歧视及各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恐怖*策、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暴行。最后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全面爆发: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提示: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投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归纳总结:(1)法西斯投降①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②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③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④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由于德、日、意三国结成了法西斯同盟,轴心国形成,加上法西斯蓄意发动战争,准备充分。通过“闪电战”“偷袭战”等方式,在二战初期,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促使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从此,反法西斯国家协调作战、相互联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本节课条理比较清晰,从七七事变、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开始讲解战争的爆发,到德军进攻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是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策在*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冷战*策及其表现。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一)新课导入

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策的原因。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材料一: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结合冷战*策在*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年和年。(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结合上述内容,从*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于课堂展示,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一)新课导入

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这是自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西欧联合的目的(原因)、联合的过程。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提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措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2)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欧共体与欧盟的性质和影响,链接时*“英国退欧”带来的影响。材料一: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项目国民生产总值(百万年国际元)年年年年年年西欧六国美国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材料二:近几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困扰,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于年6月24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欧洲联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退欧不仅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欧元区的*治经济一体化也将因英国的离开而走上下坡路。——年人民网A.据材料一表格分析,—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提示: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B.材料二中由于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导致英国退欧,请你为欧盟化解英国退欧出谋划策。提示:英国“退欧”于事无补,逃避欧洲区域一体化违背时代潮流(反“一体化”潮流);各国要开放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欧盟改革,共度时艰等。(类似亦可)归纳总结:欧洲联合与英国退欧欧共体性质: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治经济组织,有统一货币欧元。历史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英国退欧”是反“区域一体化”潮流,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提示:经济发展三个阶段:(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0世纪七八十年代;(3)20世界90年代以后。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与表现。材料展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年为亿日元,年增至亿日元,占当年*府预算的20%。设问: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美国的扶持;日本*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策;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归纳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熬夜整理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