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无为襄安人胡溪涛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
TUhjnbcbe - 2021/2/26 18:14:00

大飞机制造项目的最终立项,离不开许多航空界、科学界前辈的几十年来的建言、奔走。他们*牵梦绕,希望属于中国的大飞机早日诞生;他们身体力行,推行大飞机立项的每一步。如今,他们终于一了夙愿。都已步入晚年的他们,在静等,在期盼,C真正飞上蓝天的那一刻,早日到来。

对于大飞机项目立项的促成,年7月原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胡溪涛与三位中国航空大学校长写给邓小平的一封信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封请求千方百计尽快生产干线飞机的信最后被转给国务院。不久后,国务院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研制干线飞机的意见。几十年来,胡溪涛从未停止过相关建言和奔走。年,胡溪涛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小县城里,在他14岁那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四军干部;年,刚满21岁的他踏入了东北航空的校门,从此与航空领域结下不解之缘。年,胡老担任起当时的航空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一职,主管飞机试飞研究工作,年调至航空工业部任飞机局局长;自年始,胡溪涛先后多次建言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他的关于大飞机发展方面的信件引起了领导重视。胡溪涛曾任液体和固体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东风四号”、“长征一号”火箭设计师,后称(总)设计师;“巨浪一号”技术负责人,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空和潜射导弹的发射成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离休后的胡溪涛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飞机制造事业的发展,他一直不断地调研、写信给中央领导,提出意见,他坚信中国终究要建造自己的大飞机。年,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张阿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季文美,联名向邓小平同志上书《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并因此获得了"航空四君子"的雅称。到年,他的建议、文稿等就已经整理成书——《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他提出的发展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建议和报告,多次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曾两次走进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讲述中国制造大飞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也作了同样发言。年,正当胡溪涛准备再次写信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之际,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干线飞机制造业的目标。年3月18日,正值胡老85岁高龄之际,国务院正式立项,开启我国的大飞机制造项目,同时也实现了胡老多年的愿望,得知此消息,他当时像孩子一样高兴。若说国产大飞机C是今生,那“运-10”便是前世。中国发展民用航空,一直到60年代,周总理出国到欧洲,一看世界,运输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没有飞机,供我们*府代表团出国的飞机是从苏联租的旧的螺旋桨飞机。所以国外的记者,有的就讽刺说,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到我们在喷气运输方面,要急速地赶上去。年8月,经过之前两三年的酝酿和建议后,国家决定上马大飞机项目。当时都是把国家的重大计划,按照命令下达的年跟月来编号,因为是在年8月份,所以就称为“工程”。项目的工程目标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为了在国际外交场合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及从中国直飞欧洲(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远航能力,因此个座位和公里的长航程是主要特点,同时兼顾在国内航线上载客“多客少油”的用途。这就是“运-10”。从运10研制开始,在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对选择什么样的大飞机发展道路进行了多次艰难的探索和实践,直到年大飞机正式立项才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关于运10的下马有多种说法,有些人认为就是差万元研制费的影响。中国发展大型民用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得到历代*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走过了40多年的曲折历程。在40多年里,从年立项研制运10开始,到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航空工业体制改革,立项研制我国大型客机C,国家曾先后四次做过关于发展中国大型民用飞机的重大决策。中央第一次决策是立项研制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运10。中国最早提出研制大型民用飞机的*和国家领导人是周恩来总理。早在年,周总理就提出在轰6飞机基础上研制我国喷气客机。年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立即向三机部(航空工业部)传达了毛主席这一指示,要求三机部与上海市联系。三机部起初准备将研制中的歼12飞机交上海生产,上海市则提出要研制大型客机,作为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就上海市的要求,航空工业领导小组于年7月26日向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提出《关于上海、广州地区制造飞机问题的请示》。7月30日,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同意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的请示,并上报国务院。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于年8月27日联合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并纳入国家计划,由三机部统一归口。任务定名为工程,飞机代号运10。年1月叶剑英副主席主持军委办公会,听取关于工程和运10飞机设计方案的汇报,批准了运10研制团队不唯上、不唯书、不盲目跟风,经过深入认证采用后掠机翼下吊挂涡扇发动机短舱布局的运10设计方案。这在当时并非多数同类飞机所选,今天已成为主流的高亚声速大型民用飞机布局。叶剑英说,这是一架大飞机,要集中全国力量来搞,“这是全国人民的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一声令下,搞发动机、运输机、水上飞机等各种飞机型号设计的名专家和技术人员都聚集上海。民航、空13师、空34师派出大批空、地勤人员参加工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运10”首席试飞员的王金大。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上海组建大型客机设计院并将空军第工厂划归上海市领导,两者分别是今天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和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当时在“举国体制”下,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全国十几个部委下属的个厂、所和院校调集了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与上海市和全国协作单位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道,于年完成了全部运10设计图纸,年完成静力试验飞机制造,年运10全机静力破坏试验一次通过,年6月完成飞行试验机制造,8月完成操纵、液压、燃油、航电网络四大系统模拟试验,年9月26日上午,中国独立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架大型远程喷气客机运10,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实现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攀登。年运10在上海首飞之后,曾经飞到北京、哈尔滨、广州、合肥、昆明、乌鲁木齐、成都和拉萨,进行了系统的航线科研试飞,并七次飞越喜马拉雅山进藏为西藏自治区运送急需物资,总共飞抵过全国九大城市。运10飞到年时已经得不到经费支持,到年无米下锅只能停飞了。当时确实申请过万经费支持,但万投入能否落实还不是主要问题所在。从年8月中央下达任务到年2月飞机停飞,运10研制前后历时十五年,其间还成功完成了与它配套的涡扇8发动机研制及大量台架试验和小时飞行试验,国家总投资5.亿元。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本建设费1.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这样的消费比在我国航空工业史上是比较高的。而西方研制一架相同级别的大型客机(不含研制发动机)的费用一般是15亿-20亿美元。我认为运10研制被搁置,有三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第一,当时对中国发展大型民用飞机以及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重要意义即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认识深度和共识广度都不到位。40多年来,围绕要不要研制中国的大型民机;坚持自主创新,研制有知识产权的中国大型民机还是通过国际合作,生产国外开发的先进大型民机;先研制大型民机还是支线飞机;先研制大型民机还是大型军用运输机等等长期争议不断。今天“自主研制大型民用飞机,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民用飞机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科学技术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现代化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我们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的一大组成部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强大动力。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达成这一不到个字就能表达的“五大意义”共识并成功付诸实践,我们花了40多年!第二,当时对于制约中国航空工业长远健康发展,也阻碍坚持运10飞机研制,并继而面向市场夺取商业成功,实现大型民机产业化发展的在航空工业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尚无通过改革创新解决的举措,甚至可以说对航空工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理性认识不够。第三,当时对于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两对常见的利益矛盾,把握不是很好。我认为上述原因是发展中国大型飞机产业举步维艰的根本症结所在。运十总计设计师马凤山(年去世,时年61岁)对运10研制有一个评价:“像一个没有来得及排练就被历史推上舞台的剧组,成功地演出了一台大戏威武的第一幕”,既反映了坚持自主创新来之不易的业绩,又显现了这位运10之父心中几多悲壮,几多无奈。运10研制立项,实施“工程”是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由当时国家计委和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联合发出“中央红头文件”批复的。前面已经说过的深层次原因,造成表面上运10研制工程因必要资源保障难以为继被迫中断。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人找到过任何上级主管部门的正式会议纪要或者发出的正式文件,反映作出了停止运10飞机研制的决定,明确要求下级执行,更谈不上找到反映中央作出停止运10研制正式决定的“中央红头文件”了。所以,我十分赞同在国家组织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期间,中央领导明确的“运10飞机研制被搁置”的提法。我国航空工业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运10研制没有被搁置,发展中国大型飞机的历史将会改写。此后我国自主研产大中型喷气客机的一系列努力得以起步或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客观上都是在我国航空工业通过研制运10实现的技术跨越和此后相关的继续发展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对我国研制运10飞机给予了极大的“特殊”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为襄安人胡溪涛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