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愿你的内心住着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毋庸置疑,年(鼠年)史上最差的一年,没有之一。相信大多人都可能和我一样希望使用“快进键”让鼠年仓皇而逃,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为数不多、意志力超强的人,也许会希望重过一遍鼠年吧。
自年1月23日武汉封城起至今,除了南极,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变异病*一波比一波更凶险,全球超过1亿人确诊,万死亡(截止年2月10日),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如你我一样活生生的血肉之躯,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不要说那些痛失亲人的幸存者内心的煎熬和痛楚。
岁末年初,远在美国的好友一家不幸感染,她极小心翼翼,两手区分功能使用,隔三岔五给我发防疫小贴士,可万万没有想到,如此严防死守,也没能躲过狡猾凶险的新冠病*的偷袭。医院一床难求,如不达标:连续发烧15天以上,或呼吸受困或血氧低于90,重症病人也只能居家隔离。原本以为,我们面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一起玩转地球,一起抱团养老,可疫情让我们不得不进入“倒计时模式”。有人说:“悲痛和丧失常常使人觉醒,让人真正体会到自身的存在。”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我们进入鼠年后,一桩一件的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接二连三,毫无底线地挑战我们人类对苦难的耐受力,看起来似乎也没画上休止符的迹象,有人戏称为“庚子年模式”。
首先,先于新冠疫情的美国乙型流感,感染人数已超过万,一下子就夺取1.4万人的生命;
始于年9月的澳洲大火熊熊燃烧了近半年之久,不仅让十数亿动物葬身火海,烧毁千万公顷土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岌岌可危;
紧接着,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蝗虫呼啸而至,据说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民以食为天,沙漠蝗灾直接威胁数千万人的口粮;
更可怕的是,同埃博拉同级的尼日利亚4级病*拉萨热,对人及动物的危害极高,目前已导致数十人死亡。此外,潜藏数万乃至数亿年的雅拉病*近日在巴西死灰复燃,其危害性和传播性让更人闻风丧胆,用“四面楚歌”形容“庚子年模式”一点也不夸张。
姑且不谈世界各地频发的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等等,不论哪一个劫难要是搁在往年,都足以让人惊慌失措。然而,在多灾并发的年,当凶险狡猾的新冠病*对全人类不宣而战时,其他灾害都成了“小巫见大巫”,变得无足轻重,不足挂齿。
特别是入冬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冠疫情,美国一日三、四十万的确诊病例,法国索性把宵禁顺延到年5月11日。国内疫情零星多点此起彼伏,没完没了。心一直悬在半空,没着没落似的,偌大的世界真的容不下一颗宁静之心。
原本以为新冠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歼灭战”,可没想到,这却是一场防不胜防、躲无可躲、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原本以为疫苗能拯救人类于水深火热,回归稀松平常的“岁月静好”,但没想到病*在持续变异,一波比一波来势凶猛。我们不止一次地问,新冠病*叒不断变异后,疫苗还能有效拦截病*吧?即便疫苗有效,生产的数量够不够用?何时才能做到全球群体免疫?
我们原本以为,中美摩擦因拜登“粉墨登场”会有所缓解,即便不能回到中美关系当初的“蜜月期”,也不希望中美一直处于“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状态,然而,能否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主要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治博弈和智慧。而“庚子年模式”里几乎每一天都有一个更坏的消息出笼,在原本来不及愈合、鲜血淋淋的伤痕上又撒了一把盐,有时真想把自己的三叉神经麻醉、阻断甚至切除,麻木或迟钝或许是当下最稀缺的特质,否则,即使吃了安眠药也无法安然入眠。
跌入灰冷深渊的我,怎么也写不出莺歌燕舞的新年贺词,可我想写一点真实感受,把简单得近乎卑微的希冀献给你们,其实也写给我自己。
一、平安是福、知足常乐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庚子年模式”里我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灾难的浩劫,灾难面前,自以为是的人类显得格外渺小,不知人类从此得到的究竟是畏惧?还是彻悟?
疫情不见消停的当下,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呢?当然包含心理健康,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仅次于癌症。有数据显示,全球估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我国抑郁症患病近1亿人左右,已成为全球抑郁症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却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治疗,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
首先,肯定要为你们祈祷平安和健康。更加深切体会: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0”,若无平安和健康,其他一切皆归于零,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少人以为“新冠”像中彩票一样,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幸的是,它比中彩票容易多了,看看美欧每日新增案例不断攀升,有点不寒而栗;不少欧美朋友也都一一不幸中招,特别是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众说纷纭,目前不得而知。希望大家照顾好自已和家人,人的生命权应该是最大的“人权”,连命都没了,何从谈自由与平等?
二、学会独处、独善其身往日的生活中,我们常陶醉在各种场合的喧嚣、盲目的社交,朋友圈里炫耀各种各样的饭局和聚会,永远都有喝不完的酒,永远都有陪不完的笑,永远刷不完的存在感,误以为“朋友多”就是“人缘好”,“人缘好”就是“混得好”。我们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各种场合的社交圈,而自己独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有时一独处就会心发慌,有点不知所措。
而新冠疫情悄然无声地改变了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会彻底颠覆人类未来的行为模式。我们时常被迫足不出户,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也随之减少。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一下:你能有几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又有几个你落难时还能伸一把手的朋友?诚然,人一生中虽不能没有朋友,比如,我的一位女友说他男朋友特奇葩,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可太多的朋友会挤占你太多私人空间,与其花过多的时间去“牺牲型”盲目社交,还不如静下心来独处,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点闲书、看点经典电影、学点乐器,至少你还能用独处的时间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世界杂音太多,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古人说:人生一大幸事三、五知已足以。
三、珍惜亲情、对抗时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人幸福的来源之一,痛苦因有人分担可以减半,快乐因有人分享可以成倍,人世间美好的、亲密的情感能够融化我们内心对衰老的心理恐惧,以对抗时间。
夜深人静时,当我在喜马拉雅聆听65岁的龙应台写给患了失智症的93岁母亲美君的一封长信《天长地久》,泪湿枕巾,并感同身受:天底下的父母大多不曾享受过人生,因为他们的人生多为别人付出。是啊,为什么在我们的父母可以走得动路的时侯,无暇带他们去环球旅行,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奇妙?如远的地方去不了,至少带他们去看一部电影或听一场音乐会或看一场展览,哪怕有半场他们会在打瞌睡(闺女说:反正外婆买的是半票,看半场就值了);在他们牙口好的时候里,带他们去品尝各种美食,在他们还认得我们的漫长岁月里,和他们一起唠家常,谈天说地,哪怕有时也会因观点不一致而发生争执,这其实就是生活的原滋原味。
其实,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有名有姓,有个性和脾气,有开心和伤心的时候,也有他们内在的七情六欲,在做我们的父母之前,他们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我们中国人普遍的上一代不善倾诉,下一代无心聆听,造成一代又一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疫情让我们顿悟:人生聚散有时限,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个当下,珍惜每个陪伴父母和家人的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并对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充满感恩,开始过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人生,不再对未来和时间感到恐惧,不再纠结于毫无意义的琐事,也似乎兜兜转转大半生,在疫情后,顿悟出一些原本最粗浅的道理。当然,即使明白了所有该明白的道理,有时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四、自由选择,积极行动有人说:中国之所以抗疫成功得益于我们的老百姓“怕死“。欧文·亚隆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得出这样结论:“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新冠病*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不确定性,然而,过于惧怕死亡会使我们背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包袱,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思维,甚至是我们行为准则,进而,干扰我们每天的正常的生活。
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未好好活过。我们小时为父母活着,按照父母的意愿一天天长大,等长大了,我们为子女活着,“上有老、下有小”操持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唯独我们从没为自己好好活过。一代一代,周而复始,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路线图和宿命。
疫情发生后,拨通不少法国朋友的电话,他们对待新冠的态度似乎我们淡定一点,有两个女同学的女儿,其中,一个是护士,两次被感染新冠。同学们中也有自己被感染的,他们说起新冠真的就像得了一场“大号流感”一样,完全没有我们这样“谈冠色变“。
有一对十几年都未见面的法国夫妇,夫妇俩人都七十多岁,一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法国老年人,唯一可圈可点的是,他们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为邻(顾拜旦出生贵族并攻读法律,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他们住在乡下不受疫情的困扰,每天忙的不亦乐乎,Yvan退休后开始学做西方教堂里的那种彩绘玻璃,并习练油画,打理花园的花花草草,对房屋修修补补,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夫人Arlette六十多岁才开始学钢琴,现在弹得象模像样的,疫情发生前每年都会精心筹划一次出国旅行,时间似乎在他们这里静止了,日子过的有条不紊,他们不仅演绎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现实版,也让我感受到”老去不必惊慌,因为岁月自带光芒”的淡定和从容。
武汉疫情最焦灼的时刻,每每读方方日记,以泪洗面时,总有一个绝美的镜头会不时在脑海里翻腾:夕阳下的尼罗河,周遭是一片金黄色沙漠,成簇的紫色和黄色的小花点缀其间,火似的晚霞几乎搅翻了半壁天空,给尼罗河涂上一抹神奇的色彩,搁在别处,太稀松平常,可在尼罗河却形成鲜明的反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幕一直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可以无憾地说:我在尼罗河上见过日落,且美得不可思议!
再回过头想,近两年来,见缝插针地游历不少非热门的景点,在没打疫苗、冒着被感染黄热病的风险,去坦桑尼亚看动物大迁徙;在新疆疫情刚解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去南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环球飞行24小时,去地球的另一端,看那个一穷二白且执拗的古巴;在余震不断的地拉那,去巴尔干半岛来了一次社会主义的明灯行。插翅难飞的疫情期间,每每回想这些美好的瞬间,都成了滋养我的精神养料,并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而所谓的勇气就是我们应对痛苦、灾难、挑战、及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的确,每一次出行都是在历险。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选择,自由选择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人的一生从不会因做了什么后悔,而会因没做什么而后悔!
为了让这种“领悟”不要来得太迟,在我们健康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如果今年是人生的最后一年,还有什么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呢?哪些不敢去做的事去尝试?哪些买了好久还未来得及读的书?不要给生命留下悔恨,就是对生命的最大的敬畏。
我想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对这句话都会记忆犹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虽然“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有点不切实际或遥不可及,但是这种向阳而生的姿态不正是我们所应该具备的吗?
而“自由选择,积极行动”将会成为我接下来的日子新的座右铭。
牛年此刻正以它稳健的步伐,不急不慢地向我们款款走来,我们期待“牛”转乾坤,牛气冲天,一只憨态可掬的“老黄牛“肯定力不从心,只期待一只大力神牛助我们一臂之力,才能“敢叫日月换新天”。
最后,用加繆的一句话献给你:“隆冬时节,愿你的内心住着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注:素材来自网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