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频繁封号小编新申请一个
皮克林离开使馆没多久,美方就提出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紧急要求深夜来使馆见中国大使,并说国务卿已在赶往使馆的路上。这很罕见,因为平时都是大使去国务院见国务卿。不一会儿,奥尔布赖特就带着皮克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罗斯顿、白宫国家安全理事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李侃如和几个保镖来到使馆。
李肇星没有马上出来,而是先让何亚非公使衔参赞与其周旋――李肇星要等中国驻华盛顿的记者赶到后再见她。
李肇星出来时已是晚上11点半了,奥尔布赖特好像有预感,一见到李大使就郑重其事地提出,她今晚奉总统之命来使馆,只见大使一人,不见记者。李肇星心里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当即回应道:你见不见记者不是我的事,但你知道,在“炸馆事件”中遇难的三名中国公民当中,邵云环是中国最大通讯社新华社的一位女记者,许杏虎是《光明日报》的年轻记者,他们的同行们能不关心这次事件吗?
奥尔布赖特说,这次事件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意外,克林顿总统、她本人和美国*府对发生这一不幸事件深感痛心和遗憾。总统还提出希望与中国国家主席通电话,直接向中方解释。奥尔布赖特还表示,事件发生后,她一直想和中国外长唐家璇通话,但未获中方答复,美方关切美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安全。
李肇星听了对方的话,对她没有首先表示道歉很气愤。他严肃地要求奥尔布赖特代表美国*府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奥尔布赖特要求休会5分钟,好让她和助手们商量商量。她商量完之后对李肇星说,为表示美方的重视和歉意,请李大使再次报告北京。
奥尔布赖特
这时,中国驻华盛顿的记者都赶来了,围在会客室外面。奥尔布赖特得知这一情况后问李肇星,使馆有没有后门。她的意思是想走后门,避开会客室外面的中国记者。李肇星心想:这回你还想溜掉,没门儿!他故意很认真地告诉奥尔布赖特:“在中国使馆,你的安全是有保证的,我们没有后门。”奥尔布赖特离开后,一群中国记者挡住了她的去路,“严厉责问美国为何杀害他们的同事”。
奥尔布赖特见状退回会客室,后来通过手下发表了一个简短声明:“我今天来这里,是要重申美国*府早些时候对中国人员在贝尔格莱德的死难所表达的深深歉意……”这是美国*府主要官员在“炸馆事件”后第一次公开表示道歉,是中方迫使美方在公开道歉问题上走出的第一步。
那么,美国人是如何被逼正式道歉赔偿的?牺牲的三位记者曾划出过怎样短暂而璀璨的生命轨迹?
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美国*府轻描淡写地将事件称为“误炸”,并用“惋惜”和“遗憾”等说辞来搪塞。
消息传回国内后,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愤慨,多个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抗议示威:在北京,美国大使馆门口被抗议者围堵得水泄不通;在沈阳、上海和香港,抗议者来到美国领馆前示威,抗议北约的暴行。游行队伍中,很多人身上印着:中国人今天说不!还有人高举“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八个大字。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发奋图强是最好的反击...“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赢回尊严。
也许美国*府感到了中国*府和人民的压力,态度慢慢发生变化。5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一事公开道歉。
克林顿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决定在白宫会见中国大使。李肇星在回忆录中写道,年5月13日,李肇星和刘晓明、何亚非一起去白宫。出发前,他们带了一本吊唁簿。到白宫后,双方一坐下来,克林顿就郑重地请求李肇星转达他对遇难者家属的道歉和慰问。李肇星同意转达,随即将带去的吊唁簿交给克林顿,一字一句地说:“中国人特别重视白纸黑字,所以请总统先生将道歉写下来。”
克林顿沉默了一会儿,拿起笔在吊唁簿上写下了一句话:“对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
据李肇星在书中回忆,在中方强大压力和坚决斗争下,美国*府纠正了危机初期犯的错误,逐步满足中方提出的基本要求,克林顿本人和美国*府高官多次向中方表示道歉。
年初,中美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支付中方伤亡人员赔偿金万美元、中国驻南使馆财产损失赔偿金万美元。同时,中方也为在游行中受损的美国大使馆给予了赔偿。
年4月8日,美国*府通报了美方对“炸馆事件”的责任调查结果——依旧是“误炸”的说辞,并表示已对相关的美国情报部门八名人员进行了惩处,其中一名已被解雇。
再严厉的惩处,也换不回三位中国记者的生命。那么,这三位牺牲的战地记者有着怎样不平凡的短暂人生呢?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
《光明日报》驻南联盟首席记者许杏虎,出生于江苏丹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上高中时,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3元,但许杏虎读书非常刻苦。18岁那年他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塞尔维亚语,毕业后被分配到《光明日报》工作。
年7月,许杏虎被《光明日报》派驻贝尔格莱德,成为报社驻南联盟首席记者。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后,由于原来的住所靠近南联盟的军事设施,出于安全考虑,他和夫人朱颖一起搬进了中国大使馆的客房里。
时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潘占林,在回忆录中称赞了许杏虎的敬业精神:许杏虎在贝尔格莱德的被炸机构采访时,北约飞机对这一目标进行二次轰炸,幸好许杏虎及时躲避,没有受伤;还有一次,他在采访途中突遇空袭,一颗炸弹击中了不远处,他差点被巨大的冲击波和四溅的弹片击中,但他依然没有退缩。
许杏虎的夫人朱颖,时任《光明日报》美术编辑。朱颖是个热爱生活的姑娘,只要朱颖在的地方,就有她的欢声笑语。她自然的笑容总是让身边的人都觉得轻松愉悦。
许杏虎来自农村,朱颖在城市长大,两人的家境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爱情却为人称道。年,朱颖随许杏虎一起到南联盟驻站,协助许杏虎新闻报道工作,拍摄了大量的战地照片,记录了北约轰炸下的南联盟生活。
北约的空袭不断,贝尔格莱德的生活到处都是危险,朱颖的家人想要朱颖回国,但她不答应,说“如果我走了,谁给虎子做饭呀?”
朱颖遭遇爆炸时年仅28岁。这对年轻的夫妻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朱颖曾和女友说,在北约轰炸期间,他们吸进了大量有*气体和有害物质。等到战争结束,她和虎子回国休假,好好地排排*,准备生个孩子——但这个愿望随着他们生命的离去,永远无法实现了。
邵云环
除了许杏虎、朱颖夫妇,在轰炸中遇难的另一位记者,是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
邵云环曾于1年-年间在贝尔格莱德任分社记者,年,在南斯拉夫局势日趋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她主动请缨来到贝尔格莱德,开始她的第二个任期。
邵云环因曾在南斯拉夫生活,对当地人民有着很深的同情心。潘占林回忆道,邵云环在漫天轰炸的日子里也忙于采访和写作,早出晚归;不仅用渊博的国际*治知识采访外国*要,也用细致认真的笔调描写使馆工作。
惨痛的记忆并没有被遗忘。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后来都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每年都会有很多陌生人来祭扫和献花。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以及此后的驻塞尔维亚大使馆,每年的5月7日都在当地举办悼念活动,缅怀在此次事件中不幸逝世的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
年,在当年使馆被炸的废墟上,塞尔维亚人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中、塞两国文字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
年6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来到中国原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烈士。那一天,被炸使馆旧址上又立起了一块新的、来自中国的纪念碑,上面用中文和塞尔维亚文刻着:“缅怀烈士、珍爱和平——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可查看文章)?女贪官为什么更下流,更无底线?
?揭秘中国盗墓史上令人震撼的奸尸现象
?揭秘地下富婆俱乐部,不为人知的秘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