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空军记者
这个地方,是每名空军官兵都应该认识与感知的地方。
在9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日之际,人民空军在航空博物馆隆重举行向空军英烈敬献花篮仪式,向为人民空军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缅怀。空军领导和部队官兵一起参加。
航空博物馆雕塑景观群浓缩了人民空军近70年的辉煌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飞天梦想和远大抱负的形象展现。
无论是纪念日,还是平时,总有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来到英雄墙下,祭奠英灵。沿着英雄大道,读墙、品像、观碑,走进空军历史深处,与英雄心灵相通……
读墙倾诉与落泪意味着心灵与心灵间的交流,这里是一个可以亲近历史和英雄的地方。
年初,空军*委决定在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在位于北京小汤山附近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兴建英雄纪念墙等雕塑群——
为中国空军重大节庆活动和广大民众提供一个缅怀英雄的场所。整个雕塑景观群依地势而建,分布在馆区的南北轴线上,长米,宽60米,从南向北依次为蓝天*英雄墙、英雄大道群雕区和利剑主雕区三块雕塑景观区。
如果将整个雕塑景观比喻成一篇文章,那么蓝天*与英雄墙就是标题和主旨,长长的英雄大道就是扎实的考据与丰富的说理,最北面拔地而起的利剑就是文章的总结与升华。
雕塑景观对称的布局营造了崇敬和肃穆的气氛,三个功能区层层展开,组成丰富的叙事空间:由历史到未来,由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将参观者导入浓重的空军文化和历史氛围之中,使之经历一次心灵的审美和荡涤过程。
英雄墙主要为石刻雕塑,外观为红色,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干挂石材,分左右两部分,像张开的双翼。
左侧墙体镌刻着多名空军成立以来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的飞行人员名单,右侧墙体镌刻着多名被军委和空军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人物的名字和称号。英雄和英模是空军飞翔的双翼,他们分别以舍生取义与忘我奋斗的方式,使个人的精神品质达到了人民空军的精神制高点。
英雄墙前面的“蓝天*”雕塑高15米、宽23.6米,以“旗帜”为背景,镌刻有代表性的战绩时间、有纪念意义的时间,以及“风筝”、“抽象航空航天器”等符号,背面长城浮雕之上,镌刻着空军作家韩静霆撰写的碑文:
……霹雳编队来如电,神威导弹射天狼,昆仑雷达抚日月,雄鹰试飞银河旁。天降神兵,又攀几座上甘岭;大漠砺剑,几多辛苦问胡杨……
“旗帜”背景前树立三代飞行员石刻头像,头像采用5块整石手工雕刻,总重余吨。驻足三位飞行员头像,他们果敢英武,气势磅礴的表情摄人心魄。
最左边的代表空军早期的飞行员形象,下颌略收,嘴唇微微向下撇,双目深陷,两眉紧锁,面部棱角分明,雕像突出了其刚毅、严肃、认真的性格特征;
中间的飞行员望着远方,口紧闭着,眉宇略锁,显露出严肃而又坚决的表情,仿佛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最右面的是新一代飞行员,雕像突出了他的智慧和从容,他头戴新式飞行装具,前额突出,头部微仰,嘴角微抿,眼睛望着辽远的未来,自信中透出果敢和坚强。
想到美国著名的拉什莫尔山美国总统雕像群,他们是把四位总统作为美国英雄和美国精神的代表,而我们是把普普通通的飞行员、机务战士、雷达兵作为人民空军的精神标志和英雄代表。这就是价值观和着眼点的不同。
蓝天*塑像前宽阔的英雄广场中央,V字基座依托台阶而建,上面是五角星形的火炬,一簇生生不息的“胜利之火”在跳动,寓意英灵永在,周围是八个鎏金大字“信念、使命、责任、荣誉”。
设计师张宇彤表示这样的设计与蓝天*意断笔联,融合一体念。
品像顺着蓝天*三位飞行员的目光,英雄大道11组铜铸群一览无余。最北端的利剑雕塑直入云霄,它沉稳的褐色和气冲霄汉的外形,使人的视线集中。而其后的航空博物馆综合展览馆的圆润外形又缓和了利剑高挺而锐利的线条。
漫步英雄大道,就像走进了中国空军历史的时光隧道。这条米、宽24米大道是雕塑景观群中连接空军英雄历史与胜利未来的精神主线,雕塑以典型英雄群体为原型,反映百年航空史和空军60年辉煌历史形成的空军精神。中间是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为开端的11组铸铜雕塑。
冯如迈着有力的大步站立在大地上,全身上下散发着力量与信心,充满着一股坚不可腿的英雄气概。雕像饱满、坚实,象征中国航空史有力的起点。
此后几组雕像表现早期中国共产*派共产*员到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东北老航校“马拉飞机”,抗美援朝 空军涌现出的一大批战斗英雄等情景。从第五组神威导弹开始,依次艺术再现中国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机务人员、雷达兵、空降兵、航空兵等空军各兵种充满自信、勇于献身、不辱使命的精神风貌和英雄气概。
第十组制胜空天。通过轨道、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元素,表现空军顺应趋势,维护国家空天利益的愿望。最后一组是充满浪漫色彩的“放飞理想”,以“父托子”和“纸飞机”的造型,表现对未来的美好寄托和无限追求。
在剔除了平常人体中各种偶然的、个别的、暂时性的情绪、表情、姿态、动作之后,一个个充满韵味和力量感的光辉的瞬间脱颖而出。比如机务人员那组,雕塑并没有直白的让夏北浩和他的战友们修飞机,而是表现他们目送飞机,夏北浩拿着悬梯,远眺飞走的战鹰。后来很多空军机务的同志看到这个雕塑后跟我握手,他们很满意很感动啊。”
大多数塑像还具备很强的戏剧化舞台效果。比如空降兵小木岭救援那组,英雄背负着灾民,扭动刚健身躯,伸出有力的手臂像闪电一样直指前方。
兵器和身体被放置在一个情景当中,共同完成了对履行使命、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等主题的宣示。同时,也暗示身体,只有在履行使命中才能产生最大化的力量——粗壮的肢体,凝重的表情,圆睁的双眼,指向的是坚定的立场和热情的工作态度。
兵器以及和其一起的人物形象体现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当下困难的克服,对高远目标的追求,最终这些要素都充满动感地有机融合,升华为一种精神,并将调动起参观者的心理情绪。
纵看11组塑像,空间上的排比指代了一个军种的发展史和心灵史,参观者的历史感也会被调动起来:从空军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马拉飞机”的艰苦卓越,再到抗美援朝的铁血征程,然后高标准地完成日常任务,乃至胸怀大志瞩望空天。
黑格尔说过:“雕刻把精神本身表现于在本质上适宜于表现精神个性的肉体形象,而且使精神和肉体这两方面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于观照者的眼前。”这组雕塑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观碑来到英雄大道的末尾,看到“放飞理想”这组父亲托着孩子,孩子拿着纸飞机这充满谐趣的一幕,发出会心的一笑。然后,仰望,体会这组雕塑群的高潮所在——一座高近40米的“利剑”。“利剑”主雕塑的两侧各有6根圆柱守卫,中间悬挂了10枚功勋奖章。
这个冷峻、挺拔的古典兵器,展现一个军种丰富的内涵,成为制胜空天的精神图腾。这种崇高的态度让人感到一种对未来胜利的期盼与自信。在此,中国空军成立以来所有的艰苦与辉煌,被历史的理性和艺术的沉着所升华。
设计师张宇彤说,“这是中国空军的精神表情。”
选择什么样的符号,一位空军首长的话给了张宇彤启示,“应该是很高的,像罗马柱一样。”张宇彤曾想过中国传统的斗拱,作为一种力量形式支撑着祖国的蓝天。但最终,他选择了利剑。
指向蓝天的利剑能充分地给人一种“制胜空天”的信念召唤。剑可以代表勇敢、理性、卓越,这与空军的特点非常贴合。
统观这组雕像群,既有比较完善的形式语言,同时又有着强烈的精神指向。雕塑本身同环境结合为一体,无形之中使得雕塑具有了最大意义上的空间体量,山体、道路、飞机、绿色植物都成为了雕塑景观的一个部分。
回到英雄墙,时值黄昏,当人们漫步在蓝天*纪念墙,嘴里噙着这些英雄的名字的时候。阳光就在它上面流动、婉转、漫射,停留片刻,又缓缓地顺着雕像的脸颊滑落——就像是历史对英雄的抚慰……
沉思这组雕塑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院教授张宇彤他并没有所谓的艺术家气质,微胖,穿着簇新的夹克衫,一条典雅的围脖精致地扎在脖子上。他表情丰富,笑起来很爽朗,说话的时候喜欢作出相应的手势,北京口音干脆醇厚,不时跟迎面而来的学生打招呼。“我的父辈在外交部工作,当时我搞雕塑纯粹属于偶然。”
张宇彤的专业是“纪念碑”。在他艺术视野中,比较推崇美国的越战纪念碑和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因为前者有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后者则充满了俄罗斯的悲情力量。
年3月,张宇彤的设计方案初步通过。“我理解,是国家利益到达的地方,空军就应该到达。我领受任务时就有种责任感。”
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民空军形象,更好地表达他理解的空军果敢、顽强、精确、卓越的军种特点。领受任务那段时间,张宇彤翻阅了大量空军军史、军事理论等资料,“满脑子的空军知识和历史。”
张宇彤和他的创作团队多次到空军采风,近距离观察各个岗位的空军官兵,体会他们的神态和动作特点,寻找创作灵感。
“我第一次到飞行员的宿舍,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就被打动了。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让我震惊。比如说,他们一起打篮球,速度太快了!那些刚下场的也不休息,就在那里作仰卧起坐。”张宇彤总结,“非常生猛。”
“聊天的时候,我能感觉他们眼睛那种特别的亮。一位航空兵师长,气场很强大,我就惊异。他们的谈吐、见识也让你钦佩,那是一种高素质高文化下的单纯和纯粹。那种人生让你震撼。”
“他们真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他们的荣誉感与乐观表明他们绝对是中国最优秀的一群人。”张宇彤很兴奋。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还理解了“制胜空天、攻防兼备”等理念,多年的积累也被激活了,张宇彤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如同火焰一样喷射出来。
“当时3个飞行员的形象就都出来了。”这就是蓝天*英雄墙飞行员雕像的素描草稿。
方案定下来,进入实施阶段。在一个工厂厂房改建的几百平方米的大工作室,侧面有几扇大窗,光线倾泻进来。天热,张宇彤就光着膀子,围着大围裙,带着大铁锹,带着助手,将泥塑稿一点点扩大,完善,修改。然后再通过相关工艺做成花岗岩的或铜铸像。
“工作完全不知道昏晓。我以前是公斤,创作时是92公斤。”他坦言压力特别大。关键时刻,他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雄,“英雄就是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你需要一种博大和情怀,这也是我做这组雕塑的支撑之一。”
对于英雄大道这组雕塑,张宇彤很多地思考“如何选择塑造的历史瞬间。”秦长庚、傅前哨等专家被请来一起讨论。每个历史场景,张宇彤团队总是先用橡皮泥作出个小模型,然后拿到专家那里,专家说“不行”,张宇彤就得重新构思。“每组平均作了9遍,大大小小的修改不计其数。每次构思都是一次冲锋,炸碉堡一样。
张宇彤的这些思索成长为雕塑的质感,雕塑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注入了灵性与精神。最终,这11组塑像以写意为主,人物表情生动,艺术风格粗犷有力。
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在这样的“命题作文”中也得到了体现,他在蓝天*雕塑上加了一个传统的燕子风筝的符号,“这是中国航空梦开始的地方。”
张宇彤认为,“艺术本身也是一个哲学思考的过程,信仰揭示了一种人的终极感情。将信仰的因素融入雕塑的过程,才能真正赋予这些花岗岩以*魄。”
空军英雄纪念墙建成后,前来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些空军老战士,老飞行员来了,祭奠昔日一同战斗过的老战友,一些英雄的子女后代来了,来拜谒父辈的英灵,与他们做心灵上的倾诉并从中汲取力量。一位烈士的女儿,在英雄墙看到父亲的名字后,在网上发帖,抒发内心的感恩与激动。
“我每次去英雄墙,都能看到鲜花,还有家属贴的悼词。电影《集结号》中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英灵的名字不能被忘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