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苏联第2大城市列宁格勒已被德寇严密封锁、围困超过6个月。这一天,在位于列宁格勒东北方向约70公里的沃尔霍夫前线,驻守当地的某苏军步兵营接收了一名身份特殊的狙击手。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莫洛佐夫
年轻的苏军营长吃惊地看着来报到的“新兵”——只见一位身着西装、头发胡须都变成银灰色的老者站在自己面前,身上还背了一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营长愣了半晌才说出话来:“老人家,您多大岁数?”老者平静地答道:“到今年7月就满88岁了。但您不用担心我的身体,我是自告奋勇上前线的,请允许我和其他人一样参加战斗”。
上面这2段可不是瞎编,而是近日俄罗斯战地记者、知名博主格奥尔基·佐托夫(GeorgyZotov)在“脸书”上发文披露的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了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最年长(88岁入伍)士兵兼狙击手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莫洛佐夫(NikolaiAlexandrovichMorozov)的传奇人生。
曾关押过莫洛佐夫的彼得保罗要塞
或许有看官会说,这不就是个岁数偏大的“老兵”嘛,他有啥能耐?要这么想您就错了,莫洛佐夫可非等闲之辈,他是苏俄早期大名鼎鼎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学者和作家,而且涉猎极广,科研领域涵盖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历史、生物(曾试制天花疫苗)、哲学、经济学、语言学、地球物理学、航空科学、气象学,相关著作汗牛充栋。
不仅如此,这位老爷子还自学成才,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等11门外语。更牛的是,早在19世纪70年代中叶他就投身推翻沙皇的革命运动,后来在伦敦与马克思结识,而那时候列宁(生于年4月)、斯大林(生于年12月)尚在幼年。
年7月12日,莫洛佐夫出生在沙俄治下雅罗斯拉夫尔州(莫斯科东北方向)的博罗克村,他的父亲是一名贵族和庄园主,而母亲则是个身份卑微的农奴。
或许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出身,莫洛佐夫从青少年时代就崇尚革命、科学和自由。因“违规”发行科学杂志,他连中学都没上完就遭校方开除,从此走上了与沙皇*权“势不两立”的道路。
曾关押莫洛佐夫的沙俄监狱旧址
据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记载,至年,莫洛佐夫不但从“20岁小哥变成5旬大叔”,还经历了“流亡国外-被捕坐牢-再次流亡-二陷囹圄”的人生大起大落。
在此期间,莫洛佐夫两度流亡西欧,足迹遍及日内瓦、巴黎、伦敦(年12月还在当地结识了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但因加入和参与反沙皇统治的民粹派运动,他又2次在回国时被沙俄*府逮捕,前后蹲了28年大牢。
尤其是至年,莫罗佐夫不仅撰写、分发宣传反帝制独裁的“武装斗争”小册子(内容包括如何组建小型武装团体、如何躲避沙俄宪警追捕),还参与刺杀亚历山大二世(就是那个废除农奴制,生前还差点搞了君主立宪的沙皇)。结果,他在波兰(当时属沙俄管辖)境内被捕,并于年11月押往俄京圣彼得堡附近的军事要塞服刑,一关就是23年之久。
曾长期监禁莫洛佐夫的沙俄单人牢房
在这漫长的单独监禁期里,莫洛佐夫并未意志消沉、浑噩度日,相反他利用这段悠长的“闲暇时光”,依靠自学和钻研“改行”成了学富五车、文理通吃的大学者。尽管狱中条件十分艰苦,甚至因染上结核病而险些丧命,但莫洛佐夫仍坚持学习化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和历史学,他尤其对数学、哲学和*治经济学特别感兴趣,没事还写几首讽刺诗嘲弄沙俄当权者。
年重获自由后,莫洛佐夫凭借“牢里蹲大学”23载自修打下的深厚学术基础,开始在著名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年创建的俄最古老高等学府之一)任教,讲授化学和天文学。年,名气越来越大的莫洛佐夫当选为成立才2年的沙俄杜马议员,只因他曾经的囚犯身份被官方勒令取消资格。
然而沙俄*府很快就无奈地发现,这世界上除了死亡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莫洛佐夫继续“蹿红”——从年开始,他受邀加入多个俄本土新兴的科学协会,短短几年就出版了26部有关数学、化学、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著作,其中几本书还被译成多国语言全球发行,他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
从至年,短短6年里莫洛佐夫不仅出版了探讨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书中准确预测了惰性元素的存在)、矢量代数、弹性介质运动物体阻力定律、绘画艺术、基督教历史的多本(篇)科学专著、论文和一部诗歌集,还因为试图用天文学理论验证占星术而引发一场学界大讨论。
更要命的是,年这位的“资深反对派+科学狂人”突然对航空器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口气自制并测试了多款热气球和飞机,结果被严密监控其一举一动的沙俄秘密警察逮个正着,后者经过抄家搜查,声称莫洛佐夫“贼心不死”“企图驾机空袭皇宫扔炸弹刺杀沙皇尼古拉二世”云云。
别看莫洛佐夫第3次身陷囹圄,但估计因为证据不足,加上外界压力太大,沙俄当局在断断续续关押他2年后便将其释放。莫洛佐夫刚出狱,马上又出版了一本研究微积分与几何应用的数学专著,可见“虚度光阴”这事对人家来讲压根不存在。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莫洛佐夫婉拒了临时*府任命他当教育部长的邀请。紧接着十月革命爆发,这一划时代的大事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却并未对莫洛佐夫的人生轨迹产生多少影响,年过6旬的他依旧保持着“批判现实主义者”的本色,毫不客气地公开批评苏俄的某些经济建设*策(特别是轻工业国有化),而布尔什维克也拿这位“跟马克思是朋友”、蹲过近30年沙俄大牢的“革命老前辈+世界级著名科学家”无可奈何,只能予以尊重、尊重、再尊重(俗话讲就是“当老佛爷供起来”)。
年,莫洛佐夫进入位于圣彼得堡(年列宁逝世后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列斯加夫特(沙俄时代著名教育家、医学家)自然科学研究所”担任领导工作,虽然晚年莫洛佐夫回到故乡生活,但研究所的职位(常任理事)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为止。年3月29日,莫洛佐夫又被授予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相当于终身成就奖)称号。
俄罗斯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