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位少年翻查介绍大学的资料时,从中得知了远在北平的清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建立航空工程系的大学。
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并成功被录取。
少年满腔热血地进入清华园。几天后,欢迎新生的座谈会上,航空系系主任介绍情况时说: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势头很微弱,学航空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职业。他建议志愿学习航空工程的新生最好考虑转到其他科系去。
此时,系主任说的的确是事实。
但是,他想到小时候,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他的家乡时不时会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每次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躲在田野的沟渠里。当时日本飞机气焰嚣张,飞得很低,低到了向下俯冲过来的时候。他可以清楚看见飞行员的帽子。
那一幅画面,深深留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当时就发誓:长大以后我要为国家设计自己的飞机。
幼时的豪情壮志坚如磐石,他在清华园里愈发笃定。
「这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这个民用机在现代的大国的发展中间,是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何为中道?中道亦为半途,半途出发,心之所向亦无往而不利。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自己的大飞机。只能从外国人手里购买,一架大飞机的购买价格动辄1个多亿。我们这些年花在买大飞机上的钱,如果全部摞起来,高度将超过上海经贸大厦的多倍。
业界所说的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座以上的干线客机,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年,美国波音公司开发出大型喷气式客机波音,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同年,苏联生产的图-首飞成功。
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联合研制出与波音比肩的大飞机「空中客车」A。
▲波音,第一代取得商业成功的喷气式客机
年7月,毛主席在上海听取火箭等项目汇报时,指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
一句话掀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最曲折、最激荡的一段往事。
年9月14日,上海康平路一间大会议室里,中国的航空工程师们正在接受一项密令,为首长设计一款专机,要求是腿长,能飞到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工程,飞机代号运10。
当年清华园里,笃定要设计飞机的少年程不时一转眼已是41岁的中年人。
程不时成为了「」工程总体设计组的副组长。
当时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设计人员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食堂、集装箱、废旧航站楼,只要是个平的地方,就有设计人员和他们的图纸。
上海飞机制造厂远在市郊,夏天蚊虫多,不少设计人员都用报纸把手脚包起来,继续作图。没有办公室的员工就在集装箱里摆张桌子画图,冬冷夏热。
▲「」设计组副组长、运10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条件虽艰苦,但不得不令人敬佩,当时他们的技术是国际一流的。在那个时代,程不时就想到,要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运10的设计中。
但是当时国内,只有上海计算中心有计算机。他们好不容易申请到了使用计算机。使用时间全部是午夜和凌晨左右,但是程不时完全不介意,只要能用到计算机就行!
于是,大家就能少睡一点就少睡一点,日夜颠倒地干。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要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结果,程不时就带着大家前后一共自己编写了个程序。
程不时觉得,这些经验非常宝贵。他便在仅有的空闲时间里,也顾不上休息,把自己团队的经验记录了下来。
这些资料后来成了经典教科书,被中国的航天大学用了10多年,指导了中国整个航天航空的发展。
▲年,上海飞机制造厂的总装车间
经过十年研制,运10终于在年冲上云霄。
年的9月26日,当时的上海北郊大场机场的清晨霞光中,在牵引车的拖曳下,中国历史上造出的最大的飞机羞涩地露出头来,宽大的机翼将厂房门撑得满满的,最后,高大机尾上喷涂的巨大五星红旗和红色的「Y-10」徽号展现在众人面前。
▲参观运10的人群
当天,在场的设计师和车间工人无不热泪盈眶。他们中间,有刚做完手术就挂着导尿瓶赶来的老工程师。
运10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少有的突破。
全机采用近百种新材料,机体国产化率%。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更使得中国成为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能设计干线飞机的国家。
波音公司总裁闻讯后,惊叹道:「你们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
「我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的飞机,从高速、超音速到大型客机的研制过程。我感到非常荣幸,赶上这个历史时代。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建一个墙,外面的水涨起来,中间还能活着。但是这样,路会越走越窄,重要的是走人类共同发展的道路。」
何为中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路才能越走越宽。
从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年,运10一共飞行多个起落、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
西藏航线一直被称作死亡航线,飞行难度非常高,运10当时作为一架仅仅试飞了小时的新型飞机,能否安全飞行,大家心里其实都没有底。参与试飞的设计人员周正,在登机前给他妻子留下遗书:「你是知道我的,我是注定要为祖国的蓝天事业奋斗的,如果我没有回来,你不要难过。」
年1月31日,运10从四川双流机场飞向西藏,顺利降落着陆,圆满完成了试飞,成为了我国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运输机。
▲运10在空中翱翔
然而,即使在这样一路完美的表现后。运10项目还是下马了,其中的曲折如今看来扑朔迷离,说法不一。
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程不时也被调任进行运12(载19人的轻型运输机)的研制,以及参与中国第一部适航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年最后一批拨款为00元。年,运10飞机计划彻底终止。运10成了一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运10的2号原型机静静地躺在位于上海北郊的大场机场,ARJ21的工厂前面的草坪上,它旁边的丰碑上写着:永不放弃。
年3月31日,运10下马一个月后,上海航空公司的代表和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的代表,在MD-82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协议书上签字。
从此,表面上看来,中国得以开始利用美国技术建立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但是事实上,美国的公司从来不想帮助中国提高飞机制造的水平。尤其是关键的技术根本不可能传授给中国,合作之后,我们丧失了自主权,成为了外国飞机的生产车间。
在程不时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年,大飞机项目得以重新立项。
▲青年程不时(左)与在C首飞现场(右)
年3月,程不时如愿以偿地担任了新大飞机的名誉总设计师。
虽然是第二次,但是大飞机的制造仍然艰难。更难的,是外行人的各种质疑。当时,有不少人跳出来说:「停了这么多年,你们还造得出大飞机吗?」
程不时回应:「可是你要知道,『运10』研制的时候,我们中国是停了五千年,没有干过大飞机!这开天辟地第一次我们也干成了。现在,停了26年为什么就干不成?」
经过7年的等待,年11月,C飞机首架机总装下线。现在,继承了运10总体布局的C,成功制造出来了。
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
这架大飞机,到底背负了哪些特殊的意义呢?外媒的报道很好地阐释了:
首先,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大型客机,对中国人和国内市场都有很大影响(路透社),被评为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因此C承担着一个使命——为未来使用本土技术制造出更好的飞机打下基础(彭博社)。
其次,C的起飞无疑是对波音和空客这两大巨头提出了挑战(法国《费加罗报》网站);即便波音和空客是C的强大对手,但中国仍可以利用本土市场迎接挑战(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从波音与空客的强势发展中夹缝求生,到如今能与之抗衡,甚至主导。毋庸置疑,C开启了中国航空的新时代。
总结
对于程不时而言,用47年的时间参与并见证大飞机的起飞,这对于一个从少年时代就怀有航空报国梦想的人来说,是一种值得欣慰的人生。
众多中国航空的中坚力量也是改变潮水方向的一份子,例如: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歼7之父」屠基达、「歼8之父」顾诵芬、「飞豹之父」陈一坚。
21岁的宋文骢则自告奋勇,赴朝作战,担任空军机械师,后来成为「歼10之父」。
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年代,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国家使命的感召下,披星戴月地仿制、学习、自研。
这是一个民族的大飞机之梦,它攀越过关山,它跋涉过荆棘,它还远没到停下脚步的那一天。
向时代的中坚力量致敬,他们是筑梦者、践行者、大成者,他们取中道而行,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国梦的最大助力。
「推荐阅读」
从个人到国家,何为中坚力量?回复:「力量」,获取更多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