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深思放开二胎,严重误判新生
TUhjnbcbe - 2021/1/4 16:32:00

作者

杨瑞,来源

财经三分钟(qgq)

砖家被打脸年年有。

但在新生儿出生率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人口学砖家,都被现实无情的啪啪左右抡扁。

除了曾预言:放开二胎也挽救不了颓势,不要再次误判人口走势的马光远。

1

全面放开二胎第三年:

新生儿出生数跌破万

误判!

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第三年,人口危机颓势并未完全得到扭转,相反,在最为关键的新生儿出生率上,却再度拉响警报。

12月25日,人口计生专家何亚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今年全国性的新生儿出生数据尚未公布,但是根据部分地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较去年相比,人口减少多万到多万,将无可避免。

换句话说,今年新生儿出生数,将有可能跌破万!

而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两孩*策实施之初,就曾雄心勃勃预测:年将是新生儿出高峰,至少超过0万。

如今,年已行将远去,不仅没有迎来所谓的出生高峰。

相反,首次跌破万的冰冷数据,不仅啪啪打脸计生专家,就连主导*策制定的卫计委,面对如此现实,恐怕都始料未及。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初就在所有舆论为生育*策全面转向,而欢呼时。

唯有人口生育学界的马光远,独自疾呼:这是误判,严重误判,人口形势比各位想象中更严峻。

奈何: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就在对全面放开二胎,就能挽救人口危机的盲目乐观中,马光远理智而又弱小的声音,被迅速的淹没在人声鼎沸中。

不仅是今年新生儿出生率,或将创下近年来低点。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也已连续低于1.5,而在刚刚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的那一年,生育率更是降至1.05。

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5,更低于发达国家的1.67,甚至连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1.46都不如,更不用提2.1的正常水平了。

要知道,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保证人口的正常繁衍生息,人口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到2.1,才能够勉强支撑。

而如今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仅只有可怜的1.05,

面对这一现实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当下,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人口悬崖,是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是生育率过低的问题。

2

为何会严重误判?

曾几何时。

计划生育一纸禁令,掐住了国人的自主生育权利。

但是国人在“养儿养老”强大的生育欲望驱动下,许多家庭为了多生,仍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国策,和*府玩猫捉老鼠的躲迷藏游戏。

换句话说,理论上,似乎只要国家放开管制,人们的生育欲望,就如同开闸的阀门,势不可挡。

这也是当初,不管学界,还是主导生育*策的计生部门,对全面放二胎,盲目乐观,甚至还担忧:一旦放开,人口大规模超生,又该如何应对?

然而任何*策制定,从来不是在自我YY中,头脑发热的臆想。

而是要落到实地的。

计划生育时代,国人愿意生,是因为:不管是生育成本,还是生活成本,都足够一个家庭能够,生养起两个甚至更多孩子。

然而近些年,中国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在实现经济快速飞跃的同时,生活成本飙升的速度,也远远超过工资的涨幅。

就在全面生育放开当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针对国人的生育意愿,做过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因为经济负担太重、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绝大多数受访者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个家庭育儿成本,就已经接近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何况还有楼市却犹如巨大的财富吸虹机,绑架了多数家庭的70%的财富。

在如此庞大的生育压力下,即使国家放开生育*策管控,即使国人真的想生,然而养得起吗?

面对生育人口形势急剧恶化,*策层面也在不断的做尝试:

辽宁出台文件,将在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四大方面,加强对生育二孩家庭*策奖励;

而天津提出增加二孩职工家庭30天生育津贴;

湖北宜昌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

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生育二孩可获1元补助;

………

最后就连官媒人民日报,都开始公开呼吁:为国生娃。

然而即使这样,依阻挡不了:新生儿出生人数,再度创造历史新低。

一句话总结:没有诚意的改变,不如不变。

如果不从减轻育儿成本的角度出发,即使全国性的推广二胎生育奖励,也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3

低生育率持续走低,

人口红利拐点已至!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凭借的就是:人口红利!

所谓的的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在创造创富,而需要被抚养的老人比较少。

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用工成本。

在强大人口优势的支撑下,中国才能迅速崛起,成为闻名世界的世界工厂。

在这种显著的人口优势下,整个国家经济呈现“三高”局面: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

中国拥有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这一优势持续,那么中国经济或将继续享受人口红利。

然而,实施三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让新生儿出生数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曾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那一代人,已经开始逐步步入老年阶段,随时有可能加入退休养老的大军中去。

尤其是从到年,8年时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7.5‰,年均出生达万人,累积净增高达1.57亿。

这代人已普遍处于48-58岁,如果大规模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果可想而知。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全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超总人口的7%,那么,很遗憾,这个国家,就事实上进入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老龄化社会。

中国这个比例不仅超过7%,更是高达10%。

也就意味着,全中国每10个人口中,就至少有一位需要赡养的老人。

而事实上,诸多迹象显示,中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自从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

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走下坡路,GDP增速脱离双位数区间,恰好也就是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的年开始的。

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刘易斯拐点”。想当初,日本从世界第二跌落神坛,从此陷入“失落的二十年”中无法自拔,最大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广场协议,更不是主权不独立,而是在年进入这个拐点,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衰退与疲软。

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到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将累计减少万。

而对应的新生儿,比照此前的预期,将减少至少万。

一增一减之下,意味着:一旦此前的劳动力人口,因为年龄使然,开始大规模退休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将有可能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中。

如今人口红利已逐步退去的中国,如何改变持续走低的低生育率,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4

结语

无论是放开单独二胎,还是全国推行二胎,再到人民日报喊话:为国生娃。

都无法刺激人们降至冰点的生育欲望。

如今,要解决人口危机,早已不是放开计划生育那么简单了。

放开生育只是打开了一道门,要想彻底的让人想生、敢生、生而养得起。

就只能从减轻生孩子的后顾之忧下手。

比如建立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策。

或者在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各方面,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仅仅摆出我要奖励生育的姿态,空喊所谓的口号,并不能驱动年轻人的生育欲望。

何况人口问题关系全国大局,仅仅靠卫计部门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要知道雪山如果崩了没有任何一朵雪花能幸免。

延伸阅读:

第三代“婴儿潮”的消退:40年未见之变局

作者:梁中华

来源:梁中华宏观研究(ID:james_liang)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波“婴儿潮”,而按照时间推算,本该在7年以后出现的第三波“婴儿潮”反而消失了,“婴儿潮”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但会深刻影响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和资产价格的走势。而从人口的长周期来看,当前我们经济中面临的一些困难,是过去40年都未经历过的大拐点的一部分。

摘要

1、人口才是经济增长主力。劳动力增速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变量。日本、韩国、美国劳动力增速放缓后,经济增长也明显减速。劳动人口数量还会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第三代“婴儿潮”的消退。历史上,我国已经经历了两波婴儿潮,但第三代“婴儿潮”至今未出现,根据我们的推算,未来也很难出现。而第一代“婴儿潮”会加速我国老龄化,年轻人口难以补充,导致经济增速在未来几年也面临较大的下行换挡压力。

3、当人口转变遇上*策刺激。长期人口拐点与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会交互作用,未来十几年我国第一代“婴儿潮”会加速退休养老,而他们的资产大多通过“六个钱包”,配置在了房地产上。一旦房价出现下跌,谁来为第一代“婴儿潮”的养老买单?而为了给养老买单,会不会抛售资产进而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这些问题都可能是未来十年需要面对的。

4、深度改革开放才是出路。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长期劳动力增速下滑决定的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和过去10年轮番*策刺激积累的遗留问题和风险,地产和基建刺激的“性价比”越来越低,承认常规经济增长速度,允许部分领域的出清、减轻经济负担,并通过更深度的改革开放来提高经济效率,才是唯一的出路。再结合近期的*策表态,我们认为未来*策的重点将是弱刺激、强改革。

1

人口才是经济增长主力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生产要素决定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共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美国-年间GDP年化增长3.02%,其中1.23%来自劳动力贡献,0.74%来自资本,1.04%来自生产率提高。

而在各生产要素之中,劳动力增长的贡献是最稳定、也是最多的。例如美国各经济阶段,劳动力增长的贡献基本都在1个百分点以上,资本积累的贡献大多数时候不到1个百分点;生产率贡献的波动非常大,例如-年期间生产率的年化贡献达到1.53个百分点,而-年的贡献却为-0.27个百分点。

劳动力增速是影响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变量。道理很简单,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人越多,生产的产品就越多,经济中的交易也越多,GDP的总量就越大。例如日本的劳动力增速在上世纪60-70年代有一波大幅下行,经济也因此告别高增长;80年代末以后,日本的劳动力增速再度下滑,经济增速也再下台阶,此后的20多年间,日本经济增速和劳动力增速均维持在极低的状态。

类似的,韩国的劳动力增速从上世纪80年代后趋势性下降,经济增长也大幅下台阶。0年以后美国劳动力增速放缓后,经济增长也明显减速。

除了直接影响经济,人口也会通过影响技术的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中青年人口是创新的主力。根据NBER专利数据库的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创新活动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美国35-60岁人口的专利持有率都在0.02%以上,而未成年和老年人的专利持有率都非常低。

另一方面,人口越多,创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就越大,创新活动更加有利可图,也会激励技术进步。例如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之所以在中国发展飞快,而在欧洲却很难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欧洲人口稀少。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只有多万人口,不及中国一个省。再加上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欧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洼地。

人口不仅对技术进步有影响,还会影响资本的积累。资本回报率是影响投资的关键变量,资本回报率越低,增加投资的动机就越小,而人口、技术进步、资本总量大小都会影响资本回报率。70年代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后,日本的资本回报率也明显下降,是日本投资活动逐渐下台阶的重要原因。

2

第三代“婴儿潮”的消退

通过第一部分的介绍,我们知道,人口、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我国人口已经处于40年来未曾经历过的大拐点上。

尽管我国总人口增速还相对平稳,最近10年都维持在0.5%附近,但人口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年之后的40多年里,我国人口抚养比都处于快速下降的状态,劳动力的数量优势逐渐凸显;但年之后我国人口抚养比开始调头向上,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增速在最近十年快速下滑,当前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速从8年的2.2%附近,快速飙升到当前的接近6%。也就是说,我国当前面临的不仅是老龄化加速,还有劳动力数量的减少。

造成最近几年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数量骤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上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新生婴儿数量最高的时期,而最近几年这一代“婴儿”逐渐到了退休的年纪。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8年的11%上升到21%。

第二,90年代以后我国新生婴儿数量再度大幅下台阶,导致最近几年进入劳动年龄范围的人口数量减少。例如,我国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8年的46%降到30%。

更严重的问题是,通过进一步分析人口结构,我们认为,当前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趋势,在未来的10年时间里都不会停止,反而会继续恶化,尤其会受到“婴儿潮”的影响比较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经历了两波“婴儿潮”,第一波在-年,平均每年新出生万婴儿;第二波在-年,也就是第一代“婴儿潮”开始生娃,平均每年新出生婴儿数量减少了些,但也有2万。

如果按照法定婚龄推算,第三波“婴儿潮”应该出现在4年以后的10年里,即使按照25岁的平均结婚年龄推算,第三波“婴儿潮”也应该从7年就开始出现。但直到现在,第三波“婴儿潮”也没有如期到来,最近10年我国每年新出生婴儿的数量非常平稳的维持在万的低位。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计划生育、高房价、高抚养成本等等。

而第一代“婴儿潮”在逐渐年老退休,老龄化会进一步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会大幅减少。按照55岁的女性退休年龄测算,从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第一代“婴儿潮”的退休期,未来的十几年将是退休的高峰阶段。

那么现在放开了二胎*策,未来第三代“婴儿潮”会不会出现,会不会缓解劳动力减少的局面呢?其实很难。第二代“婴儿潮”现在已经到了26-36岁的年纪,进入晚育阶段,即使放开了二胎*策,也会面临想生而不能的尴尬。所以我国未来面临的问题是,“进入”15-64岁范围的人口维持在低位,但“离开”15-64岁范围的人口会加速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加速减少。

此外,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从80年代的68岁提高到78岁,未来还有望进一步延长,这虽然是个好事情,但也会加重老龄化的负担。

劳动年龄人口增速的下滑,是最近10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未来人口对经济的拖累作用会更加明显。在过去四十年里,我国经历了三波经济增速的下行。第一波是在80年代中后期,当时价格双轨制改革,闯关失败,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程度偏低,是这一波下行的主要原因。第二波是9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大幅放缓,亚洲经济危机,外需受到影响,且内部出现局部产能过剩,内外部因素共振导致经济下行。

第三波发生在8年以后。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两波经济下行发生期间,我国还享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劳动年龄人口增速还维持高增长。但8年之后的这一波经济下行发生在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时期,外部发达经济需求一蹶不振只是一方面,国内劳动力增速大幅放缓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人口因素在未来的几年也会导致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换挡压力。

还有一个当前还没有引起足够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思放开二胎,严重误判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