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通史系列
南斯拉夫通史
巴尔干近现代史研究名家全新力作
两部热映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虽然讲述的是南斯拉夫游击队同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战斗的故事,却使南斯拉夫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几乎老幼皆知。
南斯拉夫地处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虽然它的存在时间极为短暂,也没有在欧洲的历史进程中起过主导作用,但它却对欧洲以及世界地缘*治格局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兴亡也给今天各国带来很多警醒和反思。
这本《南斯拉夫通史》剖析了南斯拉夫所处地区、民族、宗教、信仰的背景及其根源,为读者深层次理解南斯拉夫古今兴衰之变提供帮助。揭示了南斯拉夫兴盛与衰亡的偶然与必然。
20世纪80年代初,南斯拉夫是世人津津乐道的一片乐土,在国人眼中则是改革开放的榜样。一些从事汉语和塞尔维亚语翻译的南斯拉夫人和中国人爱用“1—8”这些数字来表述,以简明地介绍南斯拉夫,即:
1个国家(南斯拉夫联邦)、1个**(南共联盟)、1个领袖(铁托);
2种文字: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
3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4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或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
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
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和黑山;
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
8个联邦单位:即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
这一组数字真实地反映了南斯拉夫境内复杂的人种、宗教、文化情况,便于人们记忆。然而,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却隐含着无穷无尽的矛盾。
(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会晤(布里俄尼,年))
本书也全面叙述了南斯拉夫国家从兴起、壮大乃至瓦解这一历经沧桑的演变过程。
15世纪起,南部斯拉夫国家分别为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后来的奥匈帝国)长期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火烧毁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大厦,南部斯拉夫人建立统一国家的努力终成正果。
.12.01
建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史称“第一南斯拉夫”。
年
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04.06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入侵,南斯拉夫王国遭到肢解。
.11.29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诞生,史称“第二南斯拉夫”。
年
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组建南斯拉夫联盟,史称“第三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年南斯拉夫遭受欧洲共产*和工人*情报局的无端攻击,并开始摆脱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探索自己的“南斯拉夫道路”。
年
铁托逝世之后,南斯拉夫联邦磨难不断。
年
南斯拉夫联邦开始解体,陷入冲突与内战的泥潭。
年
南斯拉夫国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代表会议(贝尔格莱德,年))
尽管大家对于南斯拉夫有所了解,也还是会对这个现在仅存于历史中的国家有些许疑惑:
南斯拉夫*治经济改革搞得最早、最成功,为何夭折?
南斯拉夫宽松的民族和宗教*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到底有何得失?
南斯拉夫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几乎一脚踏进了北约和欧洲联盟的门槛,为何现在却落到加盟入约的最后?
南斯拉夫瓦解的一般原因和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南斯拉夫早就是欧美大国的朋友和东西方争夺的缓冲地带,它们为何要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它们对南斯拉夫的支离破碎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这也是《南斯拉夫通史》这本书想和读者们分享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欢迎各位读者在作者的深入剖析中获取一二。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优惠购买
《南斯拉夫通史》
作/者/介/绍
马细谱
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世界历史研究所苏联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欧洲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巴尔干各国的历史和现状问题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史学科带头人。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约万字著作和论文,主要著作有《巴尔干纷争》《南斯拉夫兴亡》《巴尔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保加利亚史》《追梦与现实——中东欧转轨25年研究文集》,合著有《巴尔干百年简史》《从国王到总理——保加利亚末代国王沉浮》《保加利亚概览》《阿尔巴尼亚》,译著有《戈尔巴乔夫现象》,等等。
南斯拉夫,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仅存于历史中的国家,但关于它的记忆并未走远。这个处于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曾经有过不可磨灭的艰难的辉煌历程,但最终还是归于分崩离析。它的短暂存在曾对世界地缘*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它的衰亡,也带给我们许多警示和反思。
南斯拉夫的兴盛与衰亡
----------
END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