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文解析欧洲医学院实习生现状,原来也是压
TUhjnbcbe - 2020/12/30 15:09:00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非常幸运地,能够得到今年去汉诺威医学院(MHH:MedizinischeHochschuleHannover)实习交流的机会,一瞥欧洲发达国家的医疗现状。

最初,按照要求,我选了妇产科、眼科和神经内科3个之后可能会从事的科室。最后安排了前两个,各1个月。分别在其病房、门诊及手术室轮转、观摩。

在这里,除了与国内医生日常工作相似的场景外,也见到了各种与中国截然不同或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事。

以下主要挑几个点讲一下感受。

医疗制度

a.诊疗流程

在德国,几乎每个人都有家庭医生,负责日常的情况,如果不能解决,医院转诊,医院再不能解决,医院求助。

汉诺威医学院医院,在德国排名前五。

所以每位来就诊的患者,都会带着一封Arztbrief(医生之间交流患者病情的文书,直译差不多是「医生信」这种)。

同样,医院时也会收到两封,一封留给患者,一封交给其家庭医生,交代情况,使其辅助治疗或提供建议。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眼科的时候有一位老奶奶,因白内障,想来MHH做手术,但被屡次拒绝,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没有家庭医生。

整个诊室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小伙伴都对其没有家庭医生的事实感到很震惊,我则是对他们的震惊感到震惊。

这位坚持自己身体十分健康的老年女性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患有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疾病,以及背部一个疑似黑色素瘤的棕褐色突出肿物。

这应该是我们这里大多数患者的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次就诊查出一大堆疾病来。

然而在德国,这是不可想象的。

家庭医生应该早早地弄清这一切,对她进行治疗或提出一些生活建议,记在病历档案中,并且写在她本该带来的Arztbrief里。

b.保险*策

在去德国之前就知道,德国人的大部分工资(至少50%)都会被要求作为普通保险,在患病的时候覆盖所有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个人保险,投保费更高,其最大的作用竟然是——「插队」,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预约到医生,有些像我们这里特需门诊的意思。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德国的预约就诊制度。听起来很便捷,其实不然。

以眼科为例,他们的急诊就像是我们这里的门诊。而他们的普通门诊则接待固定的病患,即已连续就诊一年以上的病人。

这些病人有着厚厚一摞病历资料,被黄或绿两种颜色的牛皮纸包着,收藏在门诊的档案柜里。黄色表示是普通保险,绿色是个人保险。

对于一些相对慢行的疾病,从预约到见到医生,等上4个月也是很正常的。

此时,双保险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然而,再快也不如我们国内当天就能看到医生的快。

预约就诊制真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美好。

培养实践

a.医学教育

关于教育,我主要了解的是汉诺威医学院的情况,而且主要来自碰见的一起实习的同学。

这里非常注重临床接触:在一年级开始上课之前,医院进行3个月的护理实习。

他们的护士做的真的是护理的工作,为患者提供餐饮、清洁和补充耗材,不像我们这里会涵盖许多医技操作。

对三四年级开始学临床专业课学生而言,每门专科学习结束后,都有两周的时间去与课程对应的科室实习。

之后会有课程考试,每一科的考核分口试和笔试。

毕业前还会有一年半的系统性实习,内外各6周,自选一个科6周。

最后要求毕业论文,会拿到MD的学位。

学习压力很大,与国内一样,并不轻松。

在妇产实习之余,和一起的德国小伙伴刷了刷题库,和我们差别不大,就是侧重点有些不同。

我也有幸碰到过他们的眼科检查课,一次约十三四人,每两个同学(一组)发一个检眼镜等相对便捷的器械,当堂相互练习,随时提问。

德国的医学教育是六年制,医院就可以开始进行像我们这里住院医的活动。

两三年可以转为家庭医生,做满6年可以去参加专科医生考核。

成为专科医生后,才有资格往「上级医生」(Oberarzt,有一些行*权力,但与主任又不同)努力。

一个科室最高的是Chiefarzt,就是主任。

有一点和国内不同,就是家庭医生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医院的专科医生并不会有太大差别,能力差距也不会过于悬殊,这就较好的保障了分级诊疗制度。

b.医生工作

德国医生每天的文书工作内容与我们相似,但是会包揽所有的操作,包括我们这里是分在护士的责任范围内,比如最常见的抽血、输液。

可即便如此,量上还是要比我们少。

例如,一整个病区的查房工作只由一个Stationarzt(相当于我们这里住院医)负责,且给每个病人的时间也足够久。

但由于病人数量有限,并不会工作到特别晚。

妇产病房基本是傍晚5点交过班就可以离开,眼科病房一般是3、4点,而且每天上午十点还会有个上午茶,涂抹有芝士的烤面包配黑咖啡,真的是非常惬意的工作节奏。

尽管如此,在眼科门诊时,带我的那位新婚医生小哥哥还会跟我「抱怨」今天病人有点多,其实也就是看15个病人到下午3点。

就观摩和参与的手术而言,我认为操作还不如我们这里的老师熟练。

而在病房、门诊一些对待患者的细节上,则要比我们留心,比如对「无菌原则」和「隐私保护」的重视。

在产后病区,由于要检查宫高,负责该病区的住院医Lara小姐姐摸每个患者前都会先消*再带手套,一天下来大概能用掉二三十只。

无论哪里,每次进病房或检查室前都会敲门,离开时也会把门带上。

查房一般就1-2个医生,每次都会跟患者说明我的身份,检查前会询问患者是否同意我在场,尤其是在产房。

后来我也会学着他们敲门,并且主动征得同意。

医患关系

a.医患沟通

德国的医患关系总体是比较和谐的,不论是从我看到还是和一起实习的当地学生交流。

在我跟的十来位老师中,每个人与患者讲话都是轻声细语,耐心亲切。

在眼科的时候,一起实习的四年级阿尔巴尼亚女生跟我讨论,她不太喜欢带我们的住院医师。

因为她觉得这位女医生对待患者不够有耐心,总是会大声的和患者讲话。

可在我看来这位住院医师已经是非常和蔼了,其「强硬程度」远比不上大部分中国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

德国患者的配合度也比较高。到德国后,才发现,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并不会比我们这里短。

至少眼科门诊,住院医检查过的病人,如果病情不轻(实际上会去MHH的都有点严重),都必须等着上级医生在手术间歇过来复诊确认一遍,有时医生连台,患者也不得不等上几小时。

但至少我在那里的时间内,没有见到有患者抱怨的。

还很想举的一个例子是初到妇产科看的第一台手术——腹腔镜子宫输卵管全切术,在我们这里也非常常规的一个手术。

结果不幸损伤了输尿管,最终变成5个小时的开腹手术(因为要探查和处理断掉的输尿管)。

我觉得这可不得了了,要是在中国,医院,情况可能还会又些不一样。

可是在这里,就是一个十分平常的并发症,和患者简单解释一下,悉心照料就可以了。患者会理解,之后也确实没有任何风波。

b.人文关怀

最后谈一下人文关怀。在产科,不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孩子的父亲,是可以全程陪同的。

丈夫可以和孕妇一起看到孩子的第一眼,一起体验新生命带来的愉悦;作为受难者的产妇,因有丈夫的陪伴,时间不再那么难熬。

对于或病理或意外需要引产的家庭,助产士们会写好紫色的安慰卡片,附上「孩子」的照片,还有一块代表孩子的石头,一起交给孕妇。

这里我可能遇到了「文化撞击」,因为「孩子」的照片往往是血淋淋的胚胎,我觉得有些残忍,对于用石头代表孩子也不太能理解。

还有一个宣传册,上面有同样安慰家庭(类似于我们这里「逝去的亲人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天上看着你」)的话语。

另外,册子上还提供了一些为未出世孩子举行葬礼的殡仪馆以及对此类家庭进行专业心理疏导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对我触动很大。

生活体验

在手术操作协助的实习生工作之余,我也体验了一下德国学生的滋味。

除上面提到的刷题、操作课外,我还去听了他们的大课,在图书馆自习、办图书证借书,下班后陪一起实习的同学去他们的「教办」,最后还买了一本德语教材收藏。

初到德国的时候语言还不是很熟练,但随着慢慢接触和刻意联系,也渐渐能融入德语的环境中来,还交到了一些德国朋友。

这次出国也让我燃起了对德语英语的强烈兴趣,语言不再只是枯燥的单词、语法,它能让我更好的认识另一个国家的制度与文化,学习其精华或是被给予启发。

题图来源:百度百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解析欧洲医学院实习生现状,原来也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