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与第二届中国国际
TUhjnbcbe - 2020/12/23 16:09:00
引言阿尔巴尼亚商界在选择和参加博览会和交易会时非常积极。作为一个进口远超出口的国家,该国企业家的主要目标一直是参加世界各地的出口博览会。然而,自从一些阿尔巴尼亚企业的当地产品营销兴盛起来,这一趋势便开始转变。主要是在千禧之年到来后,这一趋势逐步发展起来了。当时,阿尔巴尼亚已实施了十年的经济开放*策,阿尔巴尼亚人认识到,许多领域的当地产品存在商机。其中,最有远见的人开始利用阿尔巴尼亚最重要的相对优势:低劳动力成本和未开发的自然资源。阿尔巴尼亚最初的出口对象是巴尔干地区的邻国、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简言之,就是一些阿尔巴尼亚企业熟悉的国家。后来,阿尔巴尼亚制造的产品也开始在北美、南美、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等地区出售。多年来,阿尔巴尼亚企业一直仅将中国市场视为进口市场。事实上,中国商品在该国的家庭、工业场所、服装店等其他场所占绝对优势。直到最近,阿尔巴尼亚企业才开始了解到中国市场的实际规模和巨大潜力。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推广阿尔巴尼亚产品的契机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年10月举行。此次博览会是所有国家的重要交汇点,同时也是企业对企业这一商业模式的重要平台。超过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此次博览会中,另外有超过家企业和一半的全球五百强企业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进入新阶段提供了可能性。根据国家报告,去年只有4家阿尔巴尼亚公司率先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它们分别是“乔治·卡斯特罗·斯坎德培”(GjergjKastriotiSk?nderbeu)、“领英”(AquilaGroup)、“莫拉瓦”(Morava)和阿尔巴尼亚贸易公司旗下的“草药香料公司”(NatyralATC)。这些都是在当地市场非常成熟、有多年出口经验的公司。显然,它们都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在亚洲大陆的业务。总之,酒精饮品、蜂蜜和纯天然草本茶都是一些在上海展出的阿尔巴尼亚产品。目睹了阿尔巴尼亚生产商的兴趣后,年4月,周鼎大使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框架内分析中阿关系时指出,中阿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推进阿优质农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工作,相信阿国蜂蜜、奶制品、橄榄油、红酒等很快将摆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在年11月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只有莫拉瓦蜂蜜公司(Morava)被提名。该公司成立于年,过去是一家国有企业(SOE),最初是本地蜂蜜生产商,几十年来一度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市场扩张。年以来,该公司一直努力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唯一一家不断尝试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另一方面,与去年不同的是,我未发现出席博览会的任何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信息。

媒体和评论的看法

为了完成这份简报,我们对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了全面的筛选,以查找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有关阿尔巴尼亚出席的实况报道等信息,最终发现,只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了有关该活动的阿尔巴尼亚语报道。尽管这一在线广播平台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进博会的阿语报道,但其中并未提及阿尔巴尼亚*府的代表团。因此,我们猜测阿尔巴尼亚*府或其他机构没有派代表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博览会。但是,有关第二届中国国际博览会的一则消息成为了阿尔巴尼亚的头条新闻,即: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的会晤,尤其是他们在会晤中对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以及加强中欧关系做出的承诺。这次会晤在阿尔巴尼亚引起共鸣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是西方主流媒体评论最多的一次会晤:其次,阿尔巴尼亚人对马克龙近期推行或宣布的所有事都保持敏感。有关阿尔巴尼亚的实况报道和新闻头条在此前的简报中有所提及,有关该国公众消费的报道几乎完全是由西欧大众传媒塑造的(并且多数时候只是进行了翻译)。阿尔巴尼亚的有关报道,无论是用英语、德语、法语还是意大利语,基本上都是在模仿境外的流行趋势。公众对马克龙持敏感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法国对阿尔巴尼亚与欧盟进行入盟谈判持否决态度。自年10月18日,法国为首的少数成员国阻止阿尔巴尼亚进行入盟谈判以来,阿尔巴尼亚人对马克龙的情绪就从失望转为愤怒。

不报道或分析中国时事和现况

阿尔巴尼亚很少报道中国的情况,从中国的国家大事到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这说明阿尔巴尼亚对它的前战略盟友和亲密伙伴知之甚少。似乎阿尔巴尼亚记者和时事分析家没有描述现代中国的意愿。如果进行报道,他们也会选择外国媒体公开的新闻,或者是有阿尔巴尼亚高层官员参与的活动(除了总理本人),比如“17+1”等合作平台。在关学者方面,绝大多数参与中国研究的地方院士都在研究中阿关系的“黄金时代”(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因此,他们的学术活动仍然局限于大学课堂、论文或会议。

从时间线找原因

在试图理解为什么阿尔巴尼亚对中国如此缺乏了解(或兴趣)时,唯一的探索路径便是时间线。当我们把一系列事件联系在一起时,便能得出这一结论。自从年中阿关系破裂至年阿尔巴尼亚对世界开放以来,由于阿尔巴尼亚*权的决定,那段时期在阿尔巴尼亚不存在任何有关中国的报道。然而年之后呢?此后,中阿关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时间段:第一阶段——年至年,两国合作的十年;第二阶段——年至年,互相探索的十年;第三阶段——年至今,在“17+1”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建关系。当然,大众信息会受到国与国之间双边合作节奏的影响。上述三个阶段也影响了阿尔巴尼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主要由大众传媒和在线平台塑造的认知。在第一阶段,关于中国的新闻及从中国传来的新闻在阿尔巴尼亚完全不存在。这可归因于整个社会面临的巨大困难、社会或*治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半个世纪以来完全孤立的阿尔巴尼亚人试图前往西方,他们大规模地移民到意大利、德国、希腊、法国和美国等地。这影响到了阿尔巴尼亚的过渡转型。可以理解的是,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上述国家,因为那里的发展道路和福利令人向往。在本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人们的观念和态度开始转变,尤其是商业界。数十年来,阿尔巴尼亚人第一次再次来到中国,这次是为了寻找商机。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之行需要购买当地生产的商品。从年到年,中国商品不断在阿尔巴尼亚市场出现,并且数量不断增长。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登上当地媒体新闻头条的十年。然而,这些都是个例。不幸的是,这对阿尔巴尼亚人对中国的看法并未产生较大影响。第三阶段从年中国—中东欧合作平台的建立开始——阿尔巴尼亚总理出席了当时的“16+1”高级别会议。这引起了媒体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与第二届中国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