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友善。”中国欧洲问题研究专家龙静在接受“一起来阿尔巴尼亚”采访时说:“我访问过很多中东欧国家的著名城市,它们中大多数让我记住的是地标性建筑或者是穿城而过的河流,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则完全不同。”
不久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国研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随由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了阿尔巴尼亚,与阿国*府、智库及民间友好人士等就中阿双边关系及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访问,阿尔巴尼亚还是给龙静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学者的她把这些印象概括为三点:友善、融合和发展。
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与阿前总统迈达尼交流,一同追忆中阿历史友谊,共计中阿合作前景
“当我走在路上的时候,行人们都会投来友善的目光,好像是看到了久违的故人。当我在买东西或是参观景点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提供帮助,有的还会问,您是不是来自中国?当我和当地的学者或者官员交流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会谈开始前诚挚感谢我们曾经给予他们的援助。虽然我本人只是从父辈和书籍中了解那段历史,当时到了阿尔巴尼亚之后,我深切感受到,这段历史似乎没有被尘封,很多阿尔巴尼亚人依然对此记忆犹新。”这份深深植根在阿国人心中的对中国的友善,也深深感动着龙静。而在阿国的这几天,让她感动的还不止这些。
与阿副外长、16+1”合作阿国家协调员扎法伊会见,双方就如何深化中国—阿尔巴尼亚经贸投资合作等议题进行座谈
“因为历史的原因,阿尔巴尼亚当地民众50%信奉伊斯兰教,同时也存在不少东正教、天主教的信徒。在地拉那我发现很多宗教场所是相邻而建的,走在路上我刚刚路过一个清真寺,转弯又是一个东正教堂,再走几步就是天主教礼拜堂。人们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参与各种不同的宗教活动,相互尊重、互不干扰。我听当地人说,阿国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常各有不同信仰。这么宽容的宗教氛围和融合的社会环境也让我很感动。”
发展,是阿国给龙静留下的第三个印象。“不可否认,阿尔巴尼亚在欧洲是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国家,它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是特别富裕,这使得很多当地劳动力不得不到欧洲其他国家去打工谋生。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发展的机遇,比如这个国家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矿产资源和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与临时代办白云斌、经商参赞连钢等就双边关系及经贸务实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右二为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
龙静认为这些资源都有待通过投资进一步开发,在这方面中国可以成为阿尔巴尼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力。而这,也是龙静此次访阿的目的。
龙静所在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于年,是中国境内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智库之一。近年来,随着涵盖中东欧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16+1”机制不断推进,上海国研院欧洲研究中心把中东欧的研究作为了工作的亮点和重点,这里也包括阿尔巴尼亚。
与阿总统办公室主任齐奇会见,围绕中阿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谈到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合作,龙静对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应该说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曾经心与心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阿国是较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特殊历史时期,中阿之间的友谊也通过援助和高层互访不断加深,80年代末90年代初,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不少东欧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外交上选择回归西欧,这使得在那个阶段我们和这些国家的关系有所疏离,也造成民众之间的认识变淡了、变少了。但是近几年,可以说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这主要是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机制。”
“16+1合作”机制是年正式建立的,之后阿尔巴尼亚积极参加了这个机制,认同这个机制的发展目标、理念和原则。“一带一路”倡议给“16+1”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和更有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平台。中东欧国家都与中国签署了参与“一带一路”的备忘录,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合作意愿最为高涨、合作成效最为明显的地区。龙静认为,在这样的倡议和机制下,中阿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最好的机遇时期。“一方面在倡议和机制下,双边的*治关系焕发新活力。比如‘16+1’每年都举行领导人会晤,在会面的过程中,高层领导和部长级领导频繁接触,使得彼此之间的发展需求进入到对方的视野,为进一步合作创造良好的基础。第二个,倡议和机制创立了很多基金协助具体项目的开展,还召开了很多类似关税便利化的会议,这些具体的*策工具有效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比如说阿尔巴尼亚盛产优质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这些农产品可以借助关税便利的工具销往中国,打开巨大的市场。”
与阿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前副外长拉基皮等进行圆桌交流,就双方机构合作等共同关心的话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龙静认为中阿关系的第三个机遇就是人文交流在倡议和机制下再次焕发新活力。“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要求“五通”,其中包括“民心相通”,“16+1”也把人文交流变成了发展的支柱之一。“中阿之间有非常巨大的人文交流的历史财富,我们应该把它挖掘好、开发好,让这些历史财富成为未来人文交流的丰厚的基础。比如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学习阿尔巴尼亚语,了解这个国家各方面的资源,通过了解带动更多双方项目的诞生。中阿双方应该利用历史上友好的交往,使得人文交流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乃至‘16+1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典范。”
与阿中文化协会会长、知名汉学家斯巴修、阿前驻华外交官、阿领导人高翻戴迪亚就中阿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阿在“一带一路”倡议、16+1”合作框架下的合作前景等议题交流意见,展开讨论
上海国研院对于阿尔巴尼亚的研究也正是两国人文交流的一部分。此次访阿,龙静和她的同事们也访问了阿尔巴尼亚国际问题研究所,她相信两国同行之间可以开展很多共同的研究。“阿尔巴尼亚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入盟进程,发展本国以符合欧盟设定的很多标准。我觉得我们可以研究中国如何参与到这样一个需求中,使我们的战略和阿尔巴尼亚的发展需求或者说是*策选择进行有效的*治对接,使得我们成为阿尔巴尼亚经济社会发展和进入欧盟的一个推动力。另外,我们还可以研究如何使得中阿之间的人文交流和传统友谊进一步在两国的年轻人中有一个延续,我想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
来源:“一起来阿尔巴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