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多层次合作前景:中东欧国家疫情进展与评估报告
TheProspectsofMulti-LevelCooperationbetweenChinaandEurope:ReportandAssessmentofCOVID-19Outbreaksin17CEECs
(No..7.23-7.24)
疫情大数据
中东欧17国新冠肺炎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说明:海外疫情数据均来自各国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
本期目录
1.郑春荣:对华合作可成德国主*欧盟亮点
2.臧术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地方合作:一种多层级合作机制初探
3.谷亚平:西班牙疫情及社会经济最新走向
4.王弘毅:“三海倡议”——中东欧版的互联互通?
5.汪圣钧:中欧面临何种“叙事之争”?
专家观点
郑春荣博士(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学术委员会委员):
对华合作可成德国主*欧盟亮点
经过持续5天的马拉松式谈判,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终于就亿欧元的“恢复基金”达成一致。这是德国担任轮值主席国以来的首场欧盟峰会,过程的艰难预示着德国实现“让欧洲再次强大”的口号不是易事。
7月1日开始德国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上次德国担此职务还要追溯到年,当时欧盟深陷制宪危机,正是德国这一“欧洲中心大国”带领欧盟走出泥潭,通过了现行的《里斯本条约》。因此不难理解,无论德国自身还是欧盟其他国家,都对再次“主*”的德国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引领欧盟就后疫情时期经济重建达成一致,并在对美、对俄和对华等方向上有所作为。
但首场欧盟峰会就进行得如此艰难,加上欧美分歧短期内难有弥合迹象,都在打击着外界期待。相对而言,推进中欧关系是德国本届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内更容易实现的一个亮点。
在当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国际格局中,加强中欧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是双方共同认知。最近这段时间,德国公开拒绝在香港问题上盲目跟从美国,并称保持与中国合作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加强对华关系本身就能反哺欧盟的内部转型进程。
加深中欧关系也拥有诸多符合双方利益的有力抓手。欧盟在新一届领导层带领下走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之路,包括致力于化疫后经济重建的挑战为实现结构转型的动力,德国在其中扮演积极推动作用。而气候保护和数字化也是中国改革发展议程的优先事项之一,中国对与德国、欧洲在气候保护方面的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有着很大需求,中国“互联网+”与欧洲“制造+”虽然是不同的数字化路径,但彼此有着很好的互补性。
落实《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制定国际网络空间、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规则,也离不开中欧间的密切合作。而且,中欧在双边和全球层面的成功合作也能成为欧盟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外部推力,减轻欧盟的内部转型阻力。另外在疫苗研发、对非抗疫合作上,双方也有共同合作需求。尤其是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减轻欧洲的难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中欧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使中国的资金优势与欧洲的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合”。
当然,中德、中欧在某些议题上依然存在认知差异,比如“对等开放”问题。尽管如此,双方始终坚持通过建设性对话来化解分歧。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尽快达成值得期待,届时欧盟将从中国的进一步扩大开放中获取更大收益,这对处于疫后重建期的欧盟尤为重要。
臧术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地方合作——一种多层级合作机制初探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地方合作”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近年来,学界对“一带一路”和“16+1”(现为“17+1”)的研究主要着力在国家战略和*策层面,关于中国与中东欧的地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