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溅着的痛快
一大早肉肉就拖着行李等在车站,开心要离开这里去往下一站。等车的时候看到离着车站不远的一个店铺门口坐着一个男娃,他也是早早地等在铺子门口,好像是进不去就坐在地上看电视连续剧。他是个中国小伙子。听着他手机里吱哩哇啦的对话听出来还是个抗战剧。不由得肉肉走向他,想和他聊聊,顺便问一下车子的情况。结果得知这个小伙子来希腊有十年了,来自福建,前面近五年的时间他都黑着,直到前几年身份才合法。问他为什么这里这么多中国店铺,他说这只是其中一条中国街,另外还有一条在别处。不过,目前这条街道是最大的,多是做小商品批发生意。他说最近这几年不是特别好做了,之前开店都很好做生意的,只要开店都赚钱。问他要不要回国内,他说不要,在这里挺好。问他大巴车的时间,他说周末会比平时车辆少,差不多20分钟或半小时才一趟。
怪不得肉肉站在车站等了好一会儿,眼瞅着对面两辆12路大巴过去,而自己这边一直不过来。好不容易等来一辆,结果是眼睁睁看着那辆12路直接从路中央呼啸而过,压根儿没有进站的意思→好么,白等了!
再这么等下去那可真是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走过去更保险!拖着行李肉肉居然用了20分钟就走到了大巴站,之前空手也走了20多分钟。好像是轻车熟路了,所以很容易就到了。再一个早上车辆不多,可以大胆行走在窄窄的路上。
希腊,至少这个萨洛尼卡远不是肉肉想像的样子?碧海蓝天,洁净无比。这里简直就是土耳其的延续,怪不得有安纳托利亚特征一说(希土战争-,萨洛尼卡被土耳其驱逐出境的希腊难民所填补,使得该城人口大幅上升,导致今天该城的居民和文化仍带有安纳托利亚的特征)。
在书店里看到的碧海蓝天的小岛美景不是没有,只是肉肉自己没有去到而已。而且那也是局部现象而不是全部,于是,以偏概全好像是自觉不知觉就会发生的现象和感觉,有时还会让人坚定不移地认为就是“这样儿或那样儿的”呢!
好在肉肉仅是有“到此一游”的打算,并不想着再进一步对希腊有所探究(尽管之前还真是有想要从萨洛尼卡去到雅典的打算,但斟酌再三还是不去了,因为从那儿去到阿尔巴尼亚境内想去的地方会比较周折。),及时拐弯儿到此打住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句号。
在来这里之前肉肉从地图上看到有从萨洛尼卡去往阿尔巴尼亚的公路,猜想也许这是可以通往那里的意思→因为当时在网上没到查到非常明确可以去往阿尔巴尼亚境内的交通路线和工具,而且从萨洛尼卡进入到阿尔巴尼亚相对也比较近,似乎可行性非常高。没想到在萨洛尼卡汽车站居然看到有去往阿尔巴尼亚的汽车专柜→出售从萨洛尼卡到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部分城镇的车票,真是太棒了!当然有去往首都地拉那的直达汽车,但肉肉不去那里,先要去阿尔巴尼亚的南部地区,但没有能够在当天抵达的车子。怎么办?肉肉把线路弄成两截儿→先进入到阿尔巴尼亚境内的科尔策Korce,然后再从那里转到想去的地方。这样儿人不会很累,也能多在一个地方看看。
无论如何,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两国的关系似乎不错?汽车站不仅仅有去往阿尔巴尼亚的售票专柜,而且车站里面还有固定的站位,太好啦!
从汽车站的售票处可以看到从萨洛尼卡发往欧洲各国的车次真广?北到德国、斯洛伐克、贝尔格莱德,东到保加利亚,西到阿尔巴尼亚,南到伊斯坦布尔,都有。从萨洛尼卡到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时长7小时,票价€25欧元;到科尔策时长4小时,票价€20欧元。
怕自己记错了地方?肉肉和柜台的女工作人员再三确认进入阿尔巴尼亚的第一站是否是科尔策Korce,得到确认后肉肉即刻买票,然后赶紧开始预订在科尔策Korce入住的房间,真是一环扣一环啊!
在车站候车的时候,肉肉还完成了在萨洛尼卡入住人家的住宿反馈和评分。后来得到房东的回答说:以后到五星级酒店去住吧!因为肉肉说住宿卧室的床太软,不是很舒服(其实这个现象其他房客也有提到,也被房东这么‘规劝’着去住五星级酒店了)。
无论如何可以出发了,去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真的令人开心,也充满了希望......
来到一个不知道的地方车站,看到神父为女士们送行很是有趣儿
这辆车的终点站是地拉那。从萨洛尼卡到地拉那距离虽然是二百多公里,但时长要7个小时,除了要过两国边境的检查,还有中间必须的休息时间之外,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山路弯弯的绕行是占据时长的主要原因。但道路本身非常不错,很现代的高速公路。
虽然是山路,但相当棒的高速公路直通阿尔巴尼亚
只要能搭乘正儿八经的交通工具,对于肉肉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儿,4个小时的路程真的是刷刷水的意思。不过,等到了Korce才发现找不到要入住的人家→没有门牌号,只有街道的名字。怎么办?还能咋办,在街上等着被认领!
很快店主来了,把肉肉接回到入住的地方。
店家说这个旅馆现在是他们家的,20世纪初,这家旅馆是Korce第一家旅馆,还曾经入住过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想来那个作家一定没用过wifi
再次装修后,小伙子尽量让自己的旅馆有现代感
这是个地道的旅馆,不能做饭,但提供饮料,尤其是自煮咖啡。房间不大,但由于楼层非常高,所以房间显得很是宽敞
阳台正对的人家也开着一个旅馆
旁边的楼房有些破败。小伙子说这一带的房子之前都是意大利人建造的,这里曾经非常热闹,现在不行了
再一扭头看小巷道,旧貌变新颜
中心地带有楼房显示着现代感→尽管楼层不高
还有非常专业的游客问询处,提供给游客一些咨询服务,地图收费颇为罕见
这里也有大巴扎,而且入口处的店铺非常有规模
科尔策的大巴扎颇有规模和良好的规划布局,里面集中了供人们消费的各种餐馆和咖啡馆,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商铺。有多处入口,四通八达延展到不同方位。据说每天早上很是热闹,到了下午就会冷落些。
肉肉来的时候是下午时分,大巴扎里面只有少部分游客在此转悠,零零星星有些客人在咖啡馆闲坐,虽然不热闹,倒是看得清楚这个大巴扎的整个布局。
多数人家的店铺门口都有绿色的遮阳伞,不过,还是各有千秋
地上不够,还可以到地下
旁边人家的隔墙很有特色
走到边缘地带几乎都关门了
再走就出了巴扎了,赶紧在一家尚有人气的餐馆坐下来
最终端上来的是炒意面
还有浸泡在糖汁里的甜蜜蜜
表面上看着两样儿吃食没啥特别,又或者很大众化,一路上不都是这些东西吗?但实际上它们皆有出处:上面的意面做法受意大利人影响,这里曾经被意大利托管过,这里多数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都会说意大利语。至于那个甜蜜蜜的甜点,被奥斯曼统治了五百年,这些极具土耳其特色的小点存在至今更是自然。当然,这是店家好心送给肉肉的小点心,只是它实在是太甜了,有些不习惯。
颇为壮观的教堂在夕阳西下时分很漂亮
教堂里面打理的很好,游客和信徒不少
从旁边看也很漂亮
沿着教堂周围的小巷道走走,看着这里的房屋很有特色
一些人家的房屋破旧,但被绿色植物覆盖着让人知道这里依然有生命力
瞧瞧,还真有从门缝儿里往外瞧的主儿
颇有历史的电影院
游客必来之处
科尔策是阿尔巴尼亚最早有电影院的城市之一。这座影院是由一些居住在美国的阿尔巴尼亚人在年建造的,还取了个"Majestik"同样的名字以示纪念。这座位于市中心的、非常漂亮的影院一共有个座位,当时人们为了看部电影不惜花费几小时排着长队买票。当时的科尔策人口20,,影院的生意非常好,上世纪三十年的黑白无声片,以后的彩色影片都在这里上映过。不仅仅放映着最前卫紧俏的电影,还都是国际影星的作品,如卓别林主演的影片。继Majestik影院之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科尔策还开了一家更为现代的影院,名为"Lux"。可惜这家影院在年被一场大火彻底烧毁。同一时期还开过一家名为"夏日影院"的露天影院。
漂亮的建筑很有特色
这座漂亮的建筑物下面是小商铺,其背面有另外一个入口,里面是个展厅。当时正在举办一个摄影展,作者叫GjonMili,一个阿尔巴尼亚籍的美国人。早已在年去世,但是个能人(详见后记补充)!有意思的展览居然在这里举办,为啥?因为他生于此地。不过,自打到了美国,他没有再回来过→典型的阿尔巴尼亚人的长相,嶙峋、高鼻,瘦脸,窄体。
Gjon非常喜欢拍猫。为什么?因为除了他的高速的频闪能将猫的腾飞拍得一览无余之外,他还非常喜欢猫的特性→Focus聚焦
人影重重,眼花缭乱
年,GjonMili凭着别树一帜的摄影风格→利用连续高速的闪灯,在同一次曝光中纪录下运动员或杂技演员连续运动的过程,高速的频闪能将肉眼无法看见的效果捕捉下来,而重叠而错落有致的影像也非常有节奏感,令人物形象顿时生动起来。由此,他开始为《LIFE》杂志担任客席摄影师,一直持续到年他生命结束。
展馆设计异常简约,系列明确
在展馆工作的小伙子是个善谈的人,他不仅给肉肉介绍Djon本人和其作品,还回答不少肉肉提出的各种不着边际的问题,如肉肉很是奇怪奥斯曼帝国何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统治整个儿巴尔干,不说别的,它至少得有那么多的人来进驻和镇压当地人吧,哪里来那么多的人看着当地人呢?这一路走上所到之处地界不小,而且族类很是繁杂,怎么能长治久安呢?结果小伙子说?他们(指奥斯曼人)把当地人的小娃娃抓走,弄到土耳其接受教育,长大后再送回来→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干得还都非常好!如此,自己镇压自己哪儿有不持久、不顺利的呢!?
作为一个游客看当地总是过客的眼光和感觉,看什么都觉着新奇好玩儿,但和小伙子多聊才知道生活的不易。据他说当地人收入在€-之间,尽管他一个月挣€,听上去还不错,但因为租房子就要€,这样儿算下来一个月的薪水只够维持生活,其他的就都别想了。他用了一个词"survive",如是,那的确啥也别想了。不过,好在还有一个自己的公司,可以揽一些活儿,这样还能多些贴补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些。他特别强调这里的一些东西比起希腊的要贵,这不合理。因为这里有不少人都到希腊(如萨洛尼卡这些城市)工作,有所比较,所以觉着这里的物价贵的没道理。肉肉前一晚在外吃饭时要了一份色拉,没啥特别的要了列克,里面只有一点儿黄瓜、西红柿、生菜和三块儿奶酪,分量一点点。
有趣儿的是,晚上肉肉遇到住宿的房东小伙子问他同样问题,他说€可以过不错的日子。如果租房子,€-可以租市中心的房子,如在旅馆周围这一带的房子,远一些的差不多€左右可以租到。
看样子诉求不同,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不一样!
周末夜晚很热闹→有露天演出,人们纷纷前往观看
公园里聚集着不少老人,多以老头儿为主,扎堆儿地下棋看棋
人们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生活变好,这重新翻修的房屋让人觉着敞亮
一些房屋破旧着,但依然能够看得出来当年的好风光
靠近大巴扎附近有不少老旧房屋,一半儿残废,一半儿依然在使用中
但凡有人居住的房屋都有生命力,毕竟它们被打理着,很不一样
夕阳余晖的房子好像是个机构,由科威特人民捐赠
DonationfromTheKuwaitiPeople
这座被重建的清真寺颇为现代
这座名为"伊利亚兹.贝杰.米拉霍里"的清真寺是科尔策第一座、也是最古老的建筑。在-年建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价值。年的一次强烈地震摧毁了钟楼和宣礼塔,但没有影响到清真寺的本体建筑。在上世纪中期,这里的反宗教和信仰的战争使这座清真寺变成了一个仓库,庆幸的是这个"震荡"没能摧垮这座清真寺。从年开始,这里重新开放,为穆斯林信徒服务。
科尔策的缔造者
与其说上述清真寺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宗教场所的话,而这座城市、也是这座清真寺的缔造者IliazbejMirahori伊利亚兹.贝杰.米拉霍里的生平故事才更是令人钦佩。他不仅仅受到苏丹的极大赏识,还得以苏丹的大力支持得以建造科尔策这座城市。无论是个人,还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至今都得以非常完好的记录和保存(如当年苏丹批给他的土地和财产契约都有书面资料记存)。
科尔策各个时期的历史记载都有呈现
一所年前建立的学校
IliazbejMirahori的前瞻和胸怀不仅仅体现在建造一座城市,而是对于所属民族的展望和传承。他在建造清真寺的同时,也于年完成了学校建立。
学校里建有图书馆,有来自当时最流行作家的书籍,还有如医学等各种专业的书籍。老师全部都是阿尔巴尼亚人,且他(她)们都是选自最好的学校来这里当老师。老师们要写不同课程的教案以便学生的学习。学校独立于*府之外,因为这所学校的设定宗旨仅是为宗教社团而建立。为此,所有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如何去接受和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学校用阿尔巴尼亚语上课。女子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编织,创造自己的手工品和成为一个好妈妈。在Mirahori看来没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因为教育肩负着传承的使命。
Mirahori的学校不仅仅给孩童提供学习的机会,也给成年男女提供就读的机会→只要他(她)们想学习。在4-5年间,Mirahori立下遗嘱:孩子们上学不用交钱,所有费用均由Mirahori家族担负。
没想到一个随意途径歇脚的地方藏着这么多有趣儿的东西,让人说什么好呢!在路上,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可能看到什么→不可预知似乎是最可预知的可能了!
后记补充:GjonMili(-)生于阿尔巴尼亚的科尔策,童年在罗马尼亚度过,年到美国麻省理工(Massas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学习电子工程,毕业后一直研究照明相关的项目。除了是工程师,GjonMili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年代中麻省理工教授HaroldE.Edgerton发明了电子闪灯后,二人在此基础上开创了频闪摄影(StroboscopicPhotography),GjonMili似乎也找到了方向,他变得很有想法,摄影技巧也进步神速。他利用连续高速的闪灯,在同一次曝光中记录下运动员或杂技演员连续动作的过程,高速的频闪能将肉眼无法看到的效果捕捉下来,而重叠而错落有致的影像也非常有节奏感,令人物形象顿时生动起来。GionMili还利用这个技术来拍摄舞蹈员、小提琴家、高尔夫运动及AlfredHitchcock等名人。拍摄时他通常选择黑色或深色的背景,以更好地突出主体效果,这种拍摄手法在大半世纪后的今天依然不容易掌握,可想而知在当时是多么有前瞻性及创新性。年,他也因此凭着别树一帜的摄影风格,开始成为《LIFE》杂志担任客席摄影师,一直持续到年他生命结束。
GjonMili
满眼除了腿儿,啥都看不清了
除此之外,GjonMili也是最早进行光绘摄影创作的摄影师之一,更是将这种摄影手法发扬光大的重要推手。在如今数码相机普及化的年代,光绘摄影(LightPainting,也称光影涂鸦)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早是屡见不鲜,但在大半世纪前,这是一种非常前卫且罕见的摄影方法,连大画家毕加索也被这种摄影形式所吸引,即兴创造了一组光影涂鸦作品。而将这种新鲜玩意介绍给毕加索的,就是GjonMili.说起来太抽象,瞅瞅就知道啥东东了......
看样子老毕很喜欢玩儿,啥新鲜事物都想要试试
相关备注:①有关DjonMili个人资料及图片部分选自网络信息,仅为说明其拍摄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