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疫情给中欧合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东欧国家
TUhjnbcbe - 2020/12/8 1:43:00

疫情给中欧合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东欧国家疫情进展与评估报告

Th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China-EuropeCooperationPosedbyCOVID-19Pandemic:ReportandAssessmentofCOVID-19Outbreaksin17CEECs

(No..7.14-7.15)

疫情大数据

中东欧17国新冠肺炎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说明:海外疫情数据均来自各国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

专家观点

高晓川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

疫情对中企在欧影响及中欧合作展望

相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疫情重灾地区,巴尔干地区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程度较小,同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府对大型基建项目高度重视,疫情期间中资在欧主要在建基建项目没有中断,疫情对我在欧现有基建项目的影响相对有限。疫情中欧洲产业链受损甚至断裂,大量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以失业率增加等会加大我在欧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短期内不良率及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增多。疫情冲击下的欧洲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中资在欧生产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明显。

一、中企在欧主要项目及资产

中企在欧基建与金融资产具有分布不平衡的显著特点。基建资产和项目集中塞尔维亚为主的巴尔干地区,金融资产集中在英、德、法等为主的西欧发达经济体国家。由于欧盟国家基建市场*策门槛限制,目前中资在欧洲地区的基建资产主要集中在塞尔维亚为主的巴尔干非盟国家,已完成主要项目包括塞尔维亚E高速公路、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二期项目、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兰弗罗茨瓦夫城市防洪设施等一批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塞尔维亚E高速公路长约公里,这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主要在建项目包括匈塞铁路、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主要大型项目。

多年来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五大行海外分支机构以港澳和亚太地区为主,欧洲次之。在欧洲地区,中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英、德、法等为主的西欧发达经济体国家。在年后,更多的中资金融机构开始进入“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包括此次疫情严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作为欧亚大陆新兴经济体的中东欧国家。截至年末,已经有中、工、建、交等中资金融机构在波捷塞匈设立了8家全牌照分行,地域上基本覆盖中东欧各个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资金融机构承担了为中企在海外拓展提供金融支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其中中行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承接人民币清算业务。

二、疫情对中企在欧基建项目影响

此次疫情中,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地区国家疫情形势虽然没有南欧国家严峻,但疫情爆发后巴尔干地区国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困难问题,由于塞*府的重视和支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施工在疫情防空期间没有中断。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匈牙利财*部签署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贷款协议,标志着这一中欧互联互通旗舰项目的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佩列沙茨大桥项目是中克建交以来克罗地亚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欧洲国家疫情蔓延情况下,项目负责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施工,按计划推进各项施工进度。目前,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合同内工作约40%,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原计划的后续复工人员短期内无法返回黑山。黑山项目部将调配好现有资源,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项目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展开。从目前情况看,除了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进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外,匈塞铁路、佩列沙茨大桥项目均在按照计划顺利推进。总体上看,欧洲疫情没有对中企在欧基建资产未造成显著不利影响。

三、疫情对在欧中资金融机构的影响

虽然欧盟及其成员国以增加流动性为主的逆周期财*刺激*策相继出台,但欧洲实体经济下滑和各国财*赤字大幅度增长将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这种经济大环境将直接影响在欧中资金融机构经营与资产状况。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多会采取放缓资产扩张增速和信贷投放的*策。欧洲国家金融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冲击会带来相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上升的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银行坏账增加的压力,失业率和居民收入下降也会影响到银行个人信贷质量。因此,疫情会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产生阶段性影响,银行业务改善主要取决于欧洲国家经济恢复的基本面。此外,疫情时期资本市场下滑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于金融机构在防控风险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捷金融机构的报告指出,疫情后将欧洲国家将出现一轮中小企业的破产潮。在欧中资金融机构面临同样的经济和金融大环境,短期内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面临压力,金融机构同样需要做好坏账准备甚至承担资产缩水的风险。此外,与欧洲本地银行相比,中资金融机构在对欧洲市场的拓展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对更弱。从地域上看,南欧、西欧和中东欧地区的中资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和资产压力具有依次递减的特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南欧国家的中资金融机构承压更大。

四、疫情对在欧中资生产类企业的影响

疫情对欧洲实体经济冲击严重,汽车、制造、航旅和服务行业等受到冲击尤甚。从目前欧盟及其成员国公布的统计数据看,今年4月份德国、捷克工业生产降幅,都分别达到年德国统一以及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分裂以来的最大值。受到疫情影响,多数欧洲国家国内消费显著萎缩,作为V4国家经济支柱的汽车业,同样出现生产和销售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下,目前在欧制造类中资企业的经营已出现困难。受到欧洲国家疫情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家电生产企业-海信欧洲公司三月份公司订单同比减少三分之一,四月份减少三分之二,预计5月和6月减少四分之一。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影响,海信欧洲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达几千万欧元。海信在欧企业员工共计多人,公司计划在今年底前裁员人,裁员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其中在斯洛文尼亚工厂的名员工中裁员人,在塞尔维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工厂中裁员人。从海信欧洲公司可管窥上半年欧洲经济整体状况。

在疫情爆发和防控期间,欧盟及各成员国采取了增加流动性、保障就业、刺激经济的一系列逆周期*策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从微观实体经济看,目前这种释放流动性的覆盖面仍然有限,远不能解决各行业停工停产带来的企业困境,只是暂时起到了稳大局的作用,真正发挥推动经济恢复增长的作用相对有限。在后疫情时期,欧洲国家经济复苏和增长将经历一定的过程,失业和投资消费不足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欧中企生产型企业的复苏主要取决欧洲经济的整体恢复和市场需求的增加。

五、深化中欧合作展望

抗疫期间,中欧协作的基本面良好,这为中欧加强后疫情时期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此次抗疫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在抗疫中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和5G等新技术应用的优势被广泛认可。在后疫情时期,双方宜淡化意识形态之争,继续深化务实合作。欧洲国家将加大对生物医药、5G、3D打印和纳米技术等重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突出追求科技进步的领先性,中欧间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竞合关系都将加剧。一些欧洲国家的*策和舆情压力会让位于经济恢复和增长的现实需求,中企可抓住机遇重点打造中欧间更多示范性基建合作项目。目前欧盟及其成员促经济、稳民生、保就业的财*宽松*策也将导致各国出现历史性赤字,并提前释放后疫情时期基建项目的资金储备,部分欧洲国家财*赤字和失业率的双上升将为中企拓展欧洲市场创造机遇窗口。在欧的基建类中企可抓住机会走出巴尔干地区,更多拓展欧盟国家市场,包括参与中东欧地区以能源、电信和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三海倡议”合作。在欧中资金融机构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对创新服务模式的支撑作用,推动线上金融业务提质升级。根据今后欧洲产业发展新态势,尤其是针对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区块链和5G等新技术、新材料等战略和新兴行业发展催生的新融资需求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在欧的中资生产型企业宜抓住后疫情时期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机遇,加大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核心竞争力,同时宜重视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

郑东超博士(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疫情下中欧的多边主义合作前景

中欧建交45年来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利益融合度不断提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远超双边范畴,具有世界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欧利益深度交融,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应该而且能够给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增添更多确定性稳定性。当然,双方关系发展面临价值观差异、第三方干扰等因素困扰,但这不足以影响双方关系大局。

中欧拥有广阔合作空间。作为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和市场,中欧相互视对方为主要贸易伙伴。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利益融合已达新高度,但仍有潜力可挖、空间可拓。双方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复工复产方面正开展合作,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正待深化。中欧互联互通合作前景广阔,“一带一路”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高度契合,合作点多、潜力大,两者高质量对接将极大推动欧亚大陆整体发展。在次区域合作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及各类平台,不仅推动了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而且也成为了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大亮点。在年6月22日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视频会晤中,双方领导人重申年内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可以预见未来中欧相互投资将更加便利,相互开放市场更广阔,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打击恐怖主义是中欧正在推动的合作领域,为深化中欧关系提供新动力,增添新内涵。此外,中欧对非三方合作势头也将更加强劲。中欧合作展现出固本拓新的喜人气象,传统合作领域扎实推进,新合作领域蒸蒸日上,这充分彰显出双方关系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弹性,具有强劲的活力和张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治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中欧还从双多边层面加强宏观经济*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拉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有序复工复产,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双引擎”。

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支持者和实践者。当前世界多数国家都已认识到本国面临的跨国性挑战愈来愈多、愈来愈严峻,单靠一国难以解决。唯有携手合作,汇聚多向合力,完善全球治理,方能从容应对挑战,闯关破阵。在践行多边主义中中欧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中国领导人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也表示,欧方坚持多边主义,愿同中方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就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对非三方合作等重大问题加强协调合作。在美国单边主义大行其道,频繁“退群”背景下,中欧在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捍卫国际组织信誉,不断为化解全球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凝聚共识和力量。

中欧关系前景光明,但过程非一马平川,阻力障碍不容忽视。价值观差异是阻碍中欧深度互信的老难题。当今国际关系虽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但却隐形影响着欧洲对华战略决策。欧洲将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实质就是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对手的“翻版”。针对中国援助欧洲抗击疫情,一些欧洲国家出现负面化论调,难以以正常心态看待中国的抗疫行动,对基于不同国情而采取不同公共卫生治理贴上意识形态“标签”,认为中国刻意向国际社会展示本国社会治理的优越性,输出治理模式甚至价值观,这折射出少数欧洲人士仍自陷于意识形态窠臼,妄图以此左右中欧关系。此外,作为第三方的美国在中欧关系中更多扮演了“拆台”角色,特朗普上台后拉欧制华意图明显,但欧盟不愿在对华策略上伴美起舞。6月15日,欧盟外交与安全*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会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时表示,虽然美中关系紧张是当前全球*治的轴心,但欧盟不会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选边。考虑到美欧跨大西洋同盟关系根基仍在,美国对欧盟施压,一定程度会抑制欧盟深化与中国的关系。

中欧关系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势顺或逆都会对全球格局和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正如中国领导人所指出的,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欧关系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时期,相信中欧双方定能乘风破浪,通过加强对话增进理解,深化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曲兵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对英国抗疫失利的观察与分析

英国有发达的医疗系统和科研实力,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也比许多国家要晚,但该国的疫情却一度失控,死亡人数高居欧洲第一。疫情无国界,应对有分别,英国*府的决策失误是其抗疫失利的主要原因。

英国抗疫:慢、乱、惨

死亡人数高居欧洲第一。5月5日,英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突破三万人,超过意大利,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7月11日,英国官方公布的累计死亡人数是4.48万人,继续“领跑”欧洲。这一数字尚不能完全反映英国疫情的严重性。6月4日,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超额死亡”人数(有记录的死亡人数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死亡人数的差额)为6.2万人。该局分析认为,大多数“超额死亡”是源自未经诊断的新冠肺炎。此外,英国多位重量级人物“中招儿”,查尔斯王子、首相、卫生大臣等先后感染病*。约翰逊首相一度住进重症监护室(ICU),在*门关上走了一回。

*府行动迟缓。1月底至3月初,英国*府未采取实质性抗疫举措。3月12日,在世卫组织宣布疫情已经具有“大流行”(Pandemic)特征之后,利物浦市继续举行欧冠联赛,5.2万名观众中有0多人来自西班牙。3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欧洲为疫情爆发的“震中”,英国没有立即实施“保持社交距离”*策,反而宣布由“遏制”(主要做法是检测、追踪和隔离)转入“延缓”(目标是压低疫情峰值),并提出“群体免疫”的概念。3月16日,帝国理工学院的弗格森团队发布预测报告,称若不加干预,新冠病*将导致英国几十万人死亡。英国*府开始收紧*策,但直到3月23日才全面实施“禁足令”。

采购*策混乱不堪。疫情蔓延后,英国医疗系统普遍缺少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和测试盒。医生、护士一度要穿戴自制的口罩、围裙抢救病人。混乱突出体现在对呼吸机的采购上。英国*府先是准备从国外采购,因下手慢而收获有限。3月中旬,约翰逊*府号召国内制造业企业设计并量产功能简单的呼吸机,以尽快投入临床使用。戴森公司接到1万台订单,投入万美元开发新呼吸机项目,却被*府告知“不要了”,后来得知是因为这些“量产”机型不适合ICU。

检测能力不足。大规模检测是很多国家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但英国的检测能力和效率显著低于德、意等欧洲国家。由于缺乏检测能力,英国官方于3月12日宣布放弃社区层面检测,医院检测。英格兰卫生署又错误地决定“集中检测”,而没有及早借助大学和私营部门的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3月23日,德国的病*检测能力已达到每天10.3万次,英国刚到1万次。5月初,因本国实验室出现问题,英国通过包机将5万份样本空运至美国检测。英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追踪App也迟迟无法上线。由于缺少大规模的社区检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英国试图“蒙着眼睛救火”。

原因在于四个“执迷”

英国疫情失控,固然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主客观原因,如英国未受非典等大型传染病的侵袭,该国医学界普遍认为新冠肺炎是某一种流感,并基于此种“认知偏差”制定对策。另外,英国在金融危机后推行了长达10年的财*紧缩,财务压力使得抗疫物资储备不足、医院床位紧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府出现战略误判和决策失误:较早放弃大规模检测和追踪,而迟迟未能实施严格的“封禁”*策。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执迷”:

一是执迷于“完成脱欧”,没有及时投入抗疫。武汉封城之际,约翰逊首相正忙于“完成脱欧”。1月31日是英国的“脱欧日”,英格兰已出现两个确诊病例,但英国*府致力于营造“完成脱欧”的“乐观”氛围,忽视了疫情。英国*府还错过了欧盟的三轮联合采购项目,尽管它在过渡期内仍有充分的参与权。英外交部高官向下院议员表示,*府不参与欧盟采购计划是一个“*治决定”,因为“我们在1月31日离开了欧盟”。

二是执迷于强调乐观情绪,缺乏危机意识。疫情初期,约翰逊首相对病*的危害性缺少足够重视,有“漫不经心的自信”。3月初,他公医院时“同每个人握手”,而防范病*只要坚持洗手就行了。英国*府的科学顾问团队曾利用模型向*府示警,但约翰逊*府认为“情况没有那么糟糕”,模型预测的是“最坏的结果”而非“可能的情景”。

三是执迷于保存经济,决策上瞻前顾后。3月中旬,约翰逊宣布进入抗疫“战时状态”,已原则上同意采取“封禁”*策,却又担心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到底是先救人还是先保经济?他在二者之间权衡,然后决定“等等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贻误战机,导致疫情失控。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学医学院教授马丁·麦基总结说:“行动迅速的国家遏制了疫情,行动迟缓的国家则没有。就是这么简单。”

四是执迷于保护NHS,忽视了疫情在养老院的扩散。从3月开始,英国*府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保护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上,以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造成NHS崩溃。据英国国家审计署(NAO)的报告,3月17日至4月15日,医院为了腾出病床,在没有进行病*检测的情况下,将2.5万名患者转入养老院。截至5月底,仅英格兰的养老院里就有超过1.1万人死于新冠肺炎。

英国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疫情还远未得到完全控制。英国抗疫失利的教训,值得其他国家鉴戒。

程国钧博士(斯德哥尔摩的妇产科医生):

瑞典疫情发展状况

瑞典疫情:7月10日下午两点,瑞典公卫局公布官方数据,累计确诊例,新增死亡26人,累计死亡人,累计人曾在监护室抢救。在全部死亡病人中,70岁以上的人,占89.0%,这一比例一直未变。重症入院病人在持续减少。目前,全国有名重症病人入院治疗,其中监护室抢救人数为99人。全国每日新入ICU抢救的病人从4月20日最高的62人下降到目前的2人。斯德哥尔摩有名入院患者,其中26人在ICU治疗,首都连续一周没有死亡病例。各项指标均显示,瑞典的疫情正在持续缓解。下图显示每日入住的重症病人情况。

*府提倡的加强病*检测的努力终于慢慢得到落实,但还没有达到*府设定的每周测试10万人次的目标。上周一共检测了人,其中人阳性,占10%。下图为每周的检测结果。

由于检测力度增加,最近4周的确诊人数明显增多,但这大部分是轻症患者,重症人数并没有因为检测力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此之前,*府鼓励轻症患者在家自我隔离并不做核酸检测。目前,在大部分的省,如果病人有发烧咳嗽等症状,都可以申请核酸检测,而确诊的轻症病人依然在家自我隔离。

瑞典中央统计局SCB在7月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的每日死亡人数与-年的平均数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今年的4月份和5月份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前五年的均值。

下图是每日死于COVID-19的病人的情况。其变化趋势与人口总的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7月6日,瑞典卫生与福利委员会Socialstyrelsen公布对例死于COVID-19的病因分析,见下表,其中89%的核酸检测阳性。只有15.6%的死者没有基础疾病。在70岁以下的位死者中,也只有32%的没有基础疾病。

死亡地点分析,显示70岁以下的80.9%医院,而70岁以上的只有43.6%的医院,50.8%死在老年公寓。多年以来,住在老年公寓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医院救治。根据以前的报道,在老年公寓被感染新冠病*的老人,医院治疗。瑞典社会对这样的措施普遍接受。

根据Socialstyrelsen的资料,年1月,瑞典70岁以上的老人有万,占人口比例的15%,其中男性46%,女性54%。70岁以上的老人有83%是居家养老,不需要养老服务。12%(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服务。5%(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需要集中住在老年公寓,由工作人员照顾。据统计,在老年公寓的老人约有70%患有老年痴呆症。此次疫情,老年公寓内死亡的人数占COVID-19总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是此次疫情最大的牺牲者。

瑞典的养老服务由kommun(县市)*府负责。Kommun是瑞典的基本行*单位,全国一共有个。这次疫情暴露出来,不同kommun的差别很大。根据IVO(医院和养老监察机构)7月7日公布的对全国个老年公寓的调查结果,全国老年公寓死亡病人中,40个kommun的死亡人数占67%,而其余个kommun的死亡人数只占33%。调查发现,全国21个省共有91个老年公寓存在着严重问题,各省都有问题严重的老年公寓。

近年来,瑞典人口逐步老化、养老服务人员的不稳定和*府投入不足,导致养老服务质量在逐步下降。历届大选,养老服务都是一个竞选辩论议题。此次新冠疫情导致养老公寓称为重灾区,是瑞典抗疫的最大败笔。疫情开始时,*府就禁止探视老年公寓,很多老人有几个月不能与子女见面。据报道,老年公寓的病*感染很多是由于工作人员感染所致。在疫情早期,很多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有些轻症和无症状感染的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导致了病*在老人公寓传播。随着全国疫情的缓解,医院的压力在减轻,对老年公寓的保护应该得到积极的加强。最近以来,绝大部分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都已经配备了面罩、口罩和防护围裙。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减缓病*传播。

目前,瑞典已经进入夏季休假模式,瑞典人都已开始轮流休假。瑞典人今年夏天出国休假受到限制,大部分人都在国内休假,高特兰岛和?land岛的沙滩挤满了人。专家预计,在夏季休假结束后的9月初,可能会有疫情反复。

前天,公卫局长Carlson表示,尽管已经有一些疫苗在进行临床试验,很快会进入市场,但很难估计什么时候才能在瑞典投入使用。*府呼吁人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继续遵守公卫局的建议,保持社交距离。迄今为止,瑞典*府依旧不提倡普通民众在公共场合戴口罩,街上只有极少数人戴口罩,但SAS等航空公司规定,乘飞机旅行的旅客必须全程戴口罩。

疫情尚未消失,大家还需谨慎!

沈晓晨博士(上海*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助理研究员):

新冠疫情是一场欧洲安全治理危机

此次新冠疫情,可能将是一场从深层次改变欧洲安全治理思路与安全格局的重大危机。其一,疫情延缓了欧洲既有安全问题爆发的时间,但同时加大了原有问题的解决难度;其二,疫情从多个方面加剧原有的安全隐患,正在酿成新的安全危机。

特别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给中欧合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东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