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旅行中带回来的不应该只是结果,而是一系列细微、不显著但却能丰富我们生命的想法。
***
机场公交站台
***
和阿尔巴尼亚的海关“愉快”地相处了一个小时之后,我们赶在机场下班前终于进入了阿国,并且在“偌大”的公交站台迎来了最后一辆机场大巴。
公交站台由几块透明玻璃和几根橙色的钢筋组成,里面只有一条木头长椅,目测可容三个人的屁股,坐在站台里面,右侧方也是一个橙色的广告牌,上面用英文和阿文写着机场大巴的往返时间表和目的地:第一组文字开往地拉那市区广场中央,运营时间为早八点到晚七点,每个小时一班;第二组文字开往杜拉斯;第三组文字开往费里,后两地都有固定的班次,但是数量不多。
那时候刚是当地时间傍晚六点一刻,机场送走了最后一个航班后,已经变得冷清起来,机场的门口停着一辆出租车,司机见到我俩就像见到真主阿拉一样,开价列克(折合成人民币60块钱)便可把我们载进市区。其实这个价格并不高,但是旅游中的那股“抠劲儿”在我身上蠢蠢欲动,我们朝着司机抖了抖背后的包,告诉对方我们是来穷游的,预算有限。司机神情略带失望,但却友好地给我们指了前方的公交站台,告诉我们还有最后一班机场巴士,一人列克。告别司机之前,我用十美金向对方兑换了一千列克。
坐在公交站台等车的我特别兴奋,那种快乐不仅源于来到一个异国风情的新地儿,还有一种被阿国人的娱乐精神所感染的激情,一个小时以前,我们还在被海关为难,对方认为我们三周的停留期过长而怀疑我们的旅行目的,有意不让入境,后来,他们翻阅了我们的护照和手机相册后才勉强入关,入关时,一个海关小哥问我们能不能带他一起走。一个小时后,我们坐在最后一班机场巴士上,和机场的地勤人员一起“下班”。
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道路窄小,满街跑着自行车,当车子驶入晚高峰时,一个工人骑着二八大杠在大巴前方跑着,司机没有按喇叭,打了两下闪光灯示意对方让路,工人扭过头来朝司机微笑,然后骑起了S形道路。车上的机场地勤人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围观大笑。最后,那辆自行车拐弯进入辅路时朝着司机挥了挥手表示再见。
从在机场站台候车起,它就已经向我证明自己身处异国,为我指明了接下来旅行的方向。这个站牌预示着我在这个国家里即将迎来的快乐。
***
水泥金字塔
***
乍一眼看阿国的建筑风格,会忍不住感慨“好——社会主义”,当我离开许久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魔幻现实”。
从站在斯堪培德广场看到国家博物馆的那一刻时起,顿时觉得万物都方正了。对称、棱角分明、水泥色,无不散发着咋们工人有“力量”的气息。当后来去了南部海边城市萨兰达时,发现那是一种彩色的社会主义建筑。社会主义倒台后,原本钢筋水泥的房子都被阿国人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如同一个男人给女人套上了纱裙,夕阳下,裙子里的肉色若隐若现,极度勾*。
进入阿国以前,一直听说首都地拉那有一个可以爬的金字塔,选了个黄昏时刻,我和这个钢筋水泥金字塔面基了。一群当地年轻人一气呵成往45度的水泥斜坡上跑,我也以为很容易,于是模仿他人向上,但是惯性证明我的重心一直往下滑。第一次根本上不去。第二回,来了一对法国情侣,他们说上面可以俯瞰城市日落,值得上去。话音刚落,两人匀速上跑,在即将抵达顶部时,一个当地年轻人拉了他们一把,我尝试跟在他们身后,但是内心的恐惧拉慢了我的脚步,我在中途转了一次头,看到下面有点高,深怕自己上去下不来,于是,又放弃了,我挪着屁股往下滑动。第三回,两个法国人下来后给我看了他们相机拍的日落照片。
我心里有些遗憾,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咬咬牙,我一口气跑到了上面,顶部站着两个小孩儿,坐着一个喝酒的大叔。小孩儿见我便问:你一会儿怎么下去?我看了看坡度和长度,倒吸了口凉气,回应对方“Idon’tknow”。最后事实证明,上去五分钟,下来半小时,我一边告诉自己“calmdown”,一边想着要死也得等着看了埃及金字塔之后。我实在不能想象,明日的头条是一个中国女游客爬阿尔巴尼亚的金字塔意外坠亡,为了纪念对方,在塔顶立了个墓碑,关键是我无法忍受往后的人坐在我的墓碑旁喝着啤酒看着日落,时不时还把烟头撮灭在这块无名氏的墓碑上。伴随着一系列想象安全落地,那个喝了酒的大叔酿酿跄跄地走下来,我后悔上去时没给自己灌瓶酒壮胆。
尽管这座水泥金字塔已经成了当地人的”失乐园”,但从造型上,它仍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水泥色、前后左右对称、顶部有一个圆形堡垒,这一点不得不提及这个国家最多的一样建筑——碉堡。一个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三百万的国家却分布着几十万座碉堡。阿尔巴尼亚山地多,平原少,游击战争靠碉堡。如今,这些碉堡成为了公厕、博物馆、情人私会场所、农家养鸡基地、小卖部,更多的成为了废墟。
除了首都和南部滨海城市以外的建筑风格,以山城著称的阿尔巴尼亚还有千窗之城培拉特和石头之城吉诺卡斯特。这两个城市都在阿国的中南部山区,建筑风格较为统一,当地居民用石块依山建起房屋和街道,用岩石取代了瓦片作为屋顶。相比吉诺卡斯特,佩拉特的房屋颜色更为统一,它们除了留下木质窗户以外,其余多是刷上白漆,以至于一眼看过去,一片白石屋和数千个窗口。
这种移步换景的城市建筑,赋予了个人强烈的记忆,不论是住进还未盖完的水泥楼房里,还是躺在石头屋里的床上。这种频繁更换住所的体验让旅行多了一份意义,我们的大脑不会被固定的家居装饰所拘束。
***
郊外的“服务区”
***
城市之间的连接并非通过道路,而是由一个个荒漠里的服务区组成。但是我们的思维容易被自己久处的环境所影响,它告诉我:服务区的人没有情怀,服务区的物价很高但性价比却很低,服务区只是一个适合下车尿尿的地方。
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乘车去往千窗之城佩拉特的路上,全程不过四个小时,但是车子却在半路抛锚了。整辆大巴停在一个城镇出口处,那是一个和主路交汇的地点。车上的当地人都习以为然了,好像欧洲进口的二手大巴就应该频频发生半路抛锚的问题。司机和几个年轻人在车下抢修,路边有一家不起眼的修车店,修车店里的人也上来帮忙。
出发前的那天早晨,我和木柚因为“如何整理登山包的物件”起了争执,于是我带着一肚子气上了车。到了中午,气消了,肚子却开始很饿,外加车子抛锚,怎么也走不了。路边有一家小餐馆,但是因为店里的夫妻正在忙于吵架,对方拒绝卖东西。
木柚决定跑到马路另一边的村子里去找点吃的,他前脚刚走没多久,车子修好了,大家欢喜上车,乘务员是个老头,上车清点人数,突然发现我身边的座位是空的。老大爷让我给朋友打个电话催他赶紧回来,可是他的手机在车上,即便带了手机,也没有电话卡,我无能为力地摇摇头。其实当时心里有一丝窃意,为了惩罚对方,我跟司机说了句“lt’sgo”。可是车上的叔叔阿姨们听不懂英语,还一个劲儿地劝我不要担心,表示车子一定会等对方的。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坐在窗边的大叔把脖子伸出窗外,指着不远处的一个人欣喜若狂地喊着我所听不懂的阿国语言。木柚一手端着一杯咖啡,一手提着一包薯片朝着车子跑来,咖啡已经撒得差不多了。木柚上车的那一瞬间,全车的人大笑,甚至有人鼓掌。
从南部城市萨兰达坐车回首都地拉那的时候,小巴车途径一个服务区休息。那是我们第二次经停同一个服务区。若干天前,从佩拉特坐车前往萨兰达时,车子也是在这里稍作休整。一周以后,车子又来到这个半山坡的小平地上。这个服务区极为简单,一个小饭馆、一个公厕、公厕外停了一辆废弃的小巴车,再无其他。
每一次途径服务区,身体都是出于饿的状态。但是潜意识告诉自己,不能在服务区消费,因为价格往往比正常价超出三倍,我把国内的服务区消费形成的经验总结用到了当下,那是多么地不合时宜。与我们同车的一对德国情侣下车后在餐馆里一人买了一杯意式浓缩,靠在那辆废弃小巴边上欣赏着山里的风景,可是我却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质疑服务区性价比。
此刻,从反方向来了一辆小巴车,车上下来了一个当地老妇人,进了餐馆点了一份羊肉汤和一份米饭。我忍不住询问对方价格,确认价格(约12块人民币)以后,我才放心点了同样的食物。我很好奇,为什么在阿尔巴尼亚,停车点的食物反而比城市里的餐厅还要便宜,对方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故意抬高价格。
旅行当中,我们很容易纠结于价格,尤其是对于背包客而言,反而错失了许多旅行中的体验。我们并没有在当时跳出自己的固定思维,而是在旅行结束时的后知后觉中,遗憾当时错过的风景和美食。
***
喝咖啡的人
***
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在地拉那,你可以看到满大街的意式咖啡馆,不管是街边露天小店还是装修奢华有品味的餐厅,当你走过一条街,空气里总是弥漫着同样的香味——咖啡香。
我对咖啡香是情有独钟的,嗅觉不会骗人,它能够最直接的告诉我这个城市独有的味道,但是我却不爱喝阿国咖啡,那是一种轻度烘焙的咖啡豆,一旦进入你的味蕾,酸味是持久不去的,甚至酸得发涩。
“不管什么职业的人,每天都要喝咖啡,甚至连扫地大妈都要在夏天来临前跑到南部海边城市去扫地,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喝咖啡,然后包里再揣着两个硬邦邦的干面包。”这是一个在阿国当厨师的中国小哥告诉我的。他们喝的并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咖啡在阿国很廉价,一杯一欧元,上午半价。
但是相比他们的收入而言,每个月有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比重是用来喝咖啡的。如果今天口袋里只剩下两欧,那也要先用一欧买一杯咖啡,然后再用剩下的一欧买两块干面包,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品着咖啡再去思考明天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如果阿国人工作了一段日子,口袋里的工资足以支撑他们喝一个月的咖啡和啃一个月的面包,他们第二天便不去上班,买张去南部海边的车票,开启度假模式。
如果你在海边看到一个正在喝咖啡的人,不要以为他们富有,因为他们的口袋里可能只剩下几个钢镚儿,也不要认为他们贫穷,因为此刻他们正和你一样在地中海的阳光下度假。
写在最后:
“阿国人一旦撒谎的时候,他们的智商相当于爱因斯坦;
当他们的谎言被戳破的时候,他们的眼神相当于梁朝伟;
当他们开始狡辩的时候,他们说理由莫过于写情书;
当他们认错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就像海底捞的服务一样。”
——阿国华人群的共识
感受二手时间,记录行游之年
电影专业95后情侣的环球毕业旅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