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从伦敦包车前往坎特伯雷。
最早知道坎特伯雷是通过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在这部故事集中,乔叟塑造了很多形象,包括富裕的商人、饥渴的僧侣、好色的法庭传唤者、老于世故的修士、成功滴绅士、贫穷的学者,还有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喜剧形象之一——巴斯夫人。乔叟是最早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之一。他对人物个性的理解,他无限的同情心,他的宽容和幽默,他对戏剧的感悟和他丰富的想象开启了英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后来由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发扬光大。
基于对英格兰基督教的重大意义,坎特伯雷大教堂、圣奥古斯汀修道院和圣马丁教堂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了坎特伯雷也就基本上摸到了英国基督教历史的脉络。
坎特伯雷位于英国东南部,属于有“英格兰花园”之称的肯特郡,是座人口不到四万的古城。到达古城,先到圣奥古斯汀修道院遗址参观。随着风飘起了雨点,虽然是夏天,气温却低的使人有些寒意,加上路边发红的树叶竟然感觉到一种浓浓的秋意。
公元年,传教士奥古斯汀受教皇的委派,从罗马赴英国传教。他在四十名修士的伴随下,来到作为撒克逊人的肯特王国都城的坎特伯雷。当时的国王是个异教徒,但王后原是法兰克公主,信仰基督教。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圣马丁教堂为根据地宣扬基督教义,并由此建造了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和坎特伯雷大教堂,这三座宗教建筑为英国的基督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把基督教传播到整个英格兰。因此,在英格兰,坎特伯雷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基督教信仰的摇篮。
奥古斯汀之后,艾丹作为凯尔特基督教的僧侣,在国王奥斯瓦尔德的持续帮助下,和他率领的僧侣们拯救了诺森伯利亚王国,使之摆脱了异教。
继奥斯瓦尔德之后成为诺森伯利亚国王的奥斯威消除了凯尔特基督教与罗马基督教的分歧,确保了英格兰不会因为两大教派产生分裂。
西奥多在年由教皇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时年67岁,开始着手英格兰教会的组建工作,在他88岁去世时完成了这项工作。
奥古斯丁的执着、艾丹的热情、奥斯维的精明和西奥多的谋略都对英格兰人的皈依做出了贡献,但基督教在英格兰取得彻底的胜利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日耳曼异教的先天不足、基督教的实用性,罗马人的声望和埋下的种子。
圣马丁教堂
据史料记载,坎特伯雷在公元43年罗马人入侵前已非常繁荣,与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据说圣马丁教堂便是建于这个时代。并一直保留至今。
奥古斯丁抵达坎特伯雷后不久就创立了圣彼得和圣保罗修道院。随后大量修道院在各地建造起来。当时英格兰修道院制度的独特之处是双修道院,由女性修道院长主掌,修士与修女的院区相邻而建。
教会大力推动学术和艺术。学术与艺术使得7世纪后8世纪诺森伯利亚的文艺复兴光彩夺目。诺曼征服使具有改革思想的诺曼人进入了教会的高级职位,在封建社会引起了教会地位的问题,还使修道院制度再次复活。教会产生的最为深刻的精神性并未体现在主教的生活当中,而是体现在无数的僧侣和修女的生活中。年,英国有所修道院和名僧侣和修女。
被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拆毁,如今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只剩下一片废墟。
修道院博物馆提供中世纪修士服试穿体验,穿上黑色修士服行走在空旷的修道院遗址上,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幸亏有厚重的修士服遮风挡雨,不然会被冻够呛。
12世纪英国再度兴起了对知识的学习,大教堂成为知识学习中心。在大教堂里有图书馆、档案文件和学校。这一时期主要学习内容是七门文科:“三艺”——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四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中世纪,英国的城市里教堂的数量惊人,伦敦就有个教堂。教会的势力无处不在。农民必须把其收成的十分之一捐给教区修道院的院长。英国中世纪教会中,最严重的就是牧师的愚昧无知。外来的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修士,年英国有49个多明我会和47方济各会的修士组织,他们使英国的宗教生活重新充满活力。
围栏内原本是修道院的护士学校,为方便周围居民,发掘后被重新填埋,如今是一个足球场。
中世纪的诺曼人不仅是英勇的士兵、年富力强的行*官员,而且是精通技艺的工匠。他们在短短一个世纪里,在英国建造了97座大型修道院和教堂,不计其数的教区教堂。诺曼人以罗马式的风格建造教堂,达勒姆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所有英国北部罗马教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随后逐步孕育诞生了哥特式建筑。这些英国的教堂并不是卑微的工匠的自主创造,而是中世纪英国人民体现其强烈信仰和巨大财富的纪念碑。
返回古城,在一家地道的意大利饭馆吃现烤披萨,饭馆位置绝佳,透过天窗就能看到大教堂的钟楼。
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Cathedral),建于公元年,是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筑之一,年重建,年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设计和施工,终于在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它是英国圣公会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把坎特伯雷大教堂比喻为“灵*的巨轮”,这座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
12世纪时,英王亨利二世任命他的臣僚和好友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但后者宣称,从此他不再是国王的奴仆,而只听命于罗马教皇。后来亨利二世的四名骑士将贝克特杀死于教堂。事隔三年,贝克特被信徒尊奉为“殉教者”圣托马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难以计数的“香客”络绎不绝地涌入坎特伯雷,朝拜这位“殉教者”,坎特伯雷也就因此成为英国的“圣城”。
占支配地位的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力量并不能单独塑造历史,机遇、君主个人的怪念头或是掌权大臣的介入却可能改变历史进程。母庸质疑,人口的增加,羊毛贸易的繁荣,贵族阶层的出现,印刷术以及新学术结合起来,促生了一个新的英国社会——一个更世俗、更和平更加个人主义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同时还因为亨利八世的古怪想法以及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建议而发生变化。正是亨利以同罗马决裂为代价离婚,使英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正是克伦威尔劝说亨利使用议会作为同罗马决裂的工具,议会制度在16世纪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由于亨利对战争的虚荣追求使得王室变得赤贫,从而加深了亨利对议会的依赖。很少会有一位君主的怪念、热情、偏见和骄傲,对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进程有如此大的影响,并对未来产生了更重要的意义。
做为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另娶新皇后,与当时的罗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对国家*府机构作了全面改革,在欧洲以均势外交*策保障本国的*治经济利益。这些促使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治体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并使英国最终形成为统一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八世作为拥有空前权力的专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与工业革命一样,福音复兴运动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
卫理会等非国教的兴起,建立了无数的教堂、礼拜堂、学校。在这些机构中,产生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强大的力量之一——认真的、清教的、坚决的、带野心并经常狭隘和功利的观念——非国教道德观。
福音主义促成了慈善事业的兴盛。福音主义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改变了教区。改革了道德,废除了奴隶贸易,安慰了贫苦阶级、解脱了走入迷途的灵*,维护了安息日,令成千上万的人更节制。
英国的宗教宽容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英国革命后促进英国制造业进步最大的是在宗教上的宽容,而不是工业技术上的进步。年路易十四废除《南特赦令》,于是1名胡格诺派教徒被驱赶出法国,他们大都是工艺方面的能工巧匠,最终他们选择逃到了宗教宽容的伦敦。极大地提升了英国的工艺水平。
参观完教堂,司机小杨带我们来到多佛海岸边,这里以及南部沿海的白崖,是大航海时代英国人家乡的象征,每当经历风浪返回英国,看到白崖的那一刻,他们都热泪盈眶,看到白崖意味着到家了。
眼前是多佛码头,曾经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码头之一。对岸是法国加来,是英法之间最近的航线,现在每天都有轮船往返,航程两小时。
瞧这两位,不问西东,各执南北。
跟着老徐看世界
往期精彩文章:
漫步英伦1:大城伦敦
瑞典掠影:斯德哥尔摩
走进丹麦:克伦堡和路易斯安纳博物馆
走进丹麦:哥本哈根
荷兰印象3:阿姆斯特丹
荷兰印象2:小孩堤防、鹿特丹、羊角村
荷兰印象1:海牙
德法混血:斯特拉斯堡
穿越阿尔卑斯山,火车上的瑞士
穿越巴尔干1:约阿尼纳
穿越巴尔干2:希腊天空之城迈泰奥拉
穿越巴尔干3:阿尔巴尼亚海滨城市——萨兰达
穿越巴尔干4:阿尔巴尼亚——从吉诺卡斯特到地拉那
穿越巴尔干5:山与海的最美邂逅——黑山
穿越巴尔干6:波黑,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