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汽车师傅们
作者:李晓信
大约年前后,铜川市制药厂,根据””产品的销售、疗效情况,停止了该产品的生产。将该车间改造为生化车间。车间的人员全部到了生化车间工作。我也随大家到了该车间。生化车间的原料是以猪的脏器为主。主要是猪肝、猪苦胆等。我们的工作,一是每天到顺河村的铜川市屠宰厂拉运猪肝、猪苦胆。拉运的工具是架子车,先是简易的架子车,拉着猪肝满路流血,既不干净又不文明,后来,厂维修组为此焊接制造了一辆铁皮、高帮的架子车。车后有一块可以抽出的铁板,卸车很方便。当时屠宰厂屠宰结束大概都是傍晚或前半夜10点钟左右,我们晚饭后出发,途径顺河村菜地,小阮不免要偸几个西红柿、黄瓜,在漆水河里洗干净,备作零食。我和女同事胆小,不敢进菜地,但偸来的蔬菜,我们还是吃的。也算是同案犯吧。猪肝拉回后,连夜先分解,将猪肝上的肝把剔除,肝把都是瘦肉,是很好的肉食。在当时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肝把非常受欢迎。我们晚上饿了,抓几个肝把扔到锅里煮熟,沾一点盐,权作晚餐。然后用绞肉机粉碎猪肝,倒入大铁锅中煮沸一个小时,压榨、过滤,浓缩至膏状,交下一班配料。下一班再加入蒸馏水及各种辅料、白糖等,出锅后晾凉、即可交下一班洗瓶、装瓶、装箱、入库。
作者与省口岸办杨雅士总经理、市工业局刘局长、厂王清海书记、副厂长郭林芊,接待美国谢梅宜女士一行来厂洽谈合作事宜。(作者提供)
为了发展生产,大约年,铜川市工业局将铜川市水泥厂一辆上海58-1型的三轮汽车调拨给了制药厂。
有了汽车,没有人会开,领导在市邮电局借来了一位王师傅。但几天后,人家就回去了。领导知道我到制药厂前,是一位拖拉机驾驶员。这拖拉机和汽车不过是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点吗,让晓信试试。我开上了汽车。每天和我的同事们晚上到屠宰厂去拉猪肝。大家再也不要拉架子车了。但手续不合法。白天上公路不行,即使晚上长时间还是不行。因此,厂里同意我去陕西省铜川汽车运输公司正式学习汽车驾驶技术。
省铜运司办公楼(摘自E铜网)
制药厂和省运司是两隔壁,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不熟悉。我姐夫张书印、中专文化程度,长的一表人才,浓眉大眼、高大魁伟,原来在省煤炭厅地质队工作,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年困难时期下放回农村,因为参加过工作、人也灵活,当时主管印台村里的蔬菜运输工作,和省运司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经常来往。他找了省运司经理熊国平先生和技术科科长李家秀老师。李科长当即同意我去省运司三队学习。
省运司汽车三队是公司的一个强队,拥有60辆解放牌或苏联吉尔牌,载重4吨的卡车、带挂车,每车可载8至12吨货物。主要任务·是运输远离市区40公里左右的焦萍、崔家沟、杏树萍等煤矿的煤炭。同时负责民用运输及各大矿、劳改单位的百货、蔬菜、水果等运输。还每月向耀县汽车站派一个班的车辆负责耀县全县的货物运输任务。
当时正值“文革”时期,车队按军队编制叫“连”。三队的领导主要有三位。一位是连指导员解志明,是抗美援朝的老连长,高个子、大眼睛。可惜一只眼睛因伤致盲。他虽一只眼致残,但工作老是走在前面。另一位是杨建辉连长,大大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干起工作来,浑身是劲。又一位是崔忠林副连长,个子虽小,眼睛挺大,脑袋聪明、反应快,干事利索。他们共同的好作风是来得早,走的晚。以身作则、模范带头。
(省铜运司一次配车近辆)
我到了三队,立即受到领导的热情欢迎。队长说:“你去耀县汽车站找华站长,他会给你安排学习及住宿等生活事宜。你跟车的师傅是屈建华,去了就认识了。
我说:好的!谢谢领导!我去了。
连长说:好吧!你的师傅可是一个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去了跟他好好学。
我说:好的、好的,一定好好学习!再见。
当天下午一点我急坐公交车到了耀县汽车站。一下车,我就直奔站长办公室而去。
华站长瘦高个、大眼睛、瘦长的脸上显得有点疲倦,脸两侧的颧骨显得有点更高了。
我说:华站长、您好!我是三队派来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小李。
三队部分人员合影第二排左一为三连指导员解志明先生(郅守荣提供)
华站长说:连长打电话了,你坐,喝水,就在这等车回来。
我说:好的,谢谢站长!
华站长说:“不客气!”随后就忙他的事去了。
我等了三个多小时,几辆车同时驶入了汽车站。一个利索的原地掉头,车辆停在了预定的车位上。只听“嗤!”“噗!”的一声刹车、一声排气声,车门打开了,几位三十五岁左右的师傅,先后下了车。
华站长迎了上去,给其中的一位师傅说:“你的学徒来啦,在我屋里等着呢。
师傅说:“好吧!让他跟我走。
我急急的冲了过去,叫了一声屈师傅,您好!
屈师傅说:好吧!跟我走吧。
我们一同过了耀县东门通向药王山的大桥,住在了桥头的一家小旅店里。
我们住的是大房子,十个八个人在一起,聊天打牌说笑话。朗朗的笑声,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屈师傅糟蹋李师傅说:小李今天在路上拉了一个小女娃,挂挡的时候,手挂到了女娃大腿上。女娃脸红的说:’师傅,档杆球在你哇哩,不在我这。
小李说:在我这不假,我想扔给你么。
女娃说:‘崴东西不敢胡扔,胡扔了出事哩。
小李说:大白天能出个啥事?最多是摸一下裤子。
’女娃说:师傅,麻烦你停一下车,我到了。女娃急急下车,头也不回的,一溜烟的走了。
气的小李开着车·嘟囔着:‘他娘的、白拉了。-----。
这个小故事笑的大家肚子疼。小李师傅气的无处发泄。他说:“新来的小李,你是学生,有文化,你讲一个故事,替我出出气。
我说:好吧!承蒙师傅们的抬爱,我就给大家奉献一个小故事。
话说从前同官人和西安人两家当了亲。同官人老实厚憨,西安人因为是省城,城里人有一部分是商人,奸商、奸商、显得奸诈了些。
有一年春天,同官亲家给娃娃说:今天大没有事情,省城里风景好、吃的好,咱到省城里你姨父家换换肚子。娃们高兴地活蹦乱跳,都说:好!好!
一大早,父子三人兴高采烈的向西安城里而去。中午12点,到了亲家屋里。亲家公一看山里的穷亲家来了,面有不悦。但大面上还得应付过去。假惺惺的笑脸相迎:“亲家,你来啦!你的吃了没有?”
同官亲家老实。说:“没有。”
亲家公说:“真的没吃?”
同官亲家说:“没吃。”
亲家公说:“你的到底吃了没有?真的没吃,就让你亲家母给你的做饭去。”
同官亲家说:“没吃。”
亲家公说:“看你这人,你吃了就吃了,没吃就没吃,你给个痛快话些。”
同官亲家已经气的说不出话来,憋了半天说了两个字:“吃了!”
亲家公高兴地说:“看看看,这不是个话么。吃了就给你不做了么。喝茶、喝茶。”说着说着又给茶壶里加了一把大叶子茶叶。
同官亲家本来就没吃饭,又被这浓茶一灌,恶心的想吐。赶紧带着两个儿子,声称有事、落荒而逃。------。
时光荏苒,春去夏来。西安城里高温酷暑、闷热难耐。亲家公想着同官山里的玉华宫是皇上避暑的好地方。咱何不到同官亲家家里避避暑呢?于是,就带着老婆、儿子一起奔同官而去。
中午时分到了同官亲家屋里。亲家一见省城里的亲家就气不打一出来。强装笑脸招呼坐下。立即泡了一壶浓茶,连连奉上。喝着茶、抽着烟。同官亲家问到:“亲家,你的吃了没有?”
城里人脸皮薄,连说:“吃了、吃了。”
同官亲家说:“好!吃了就给你的不做了。喝茶、喝茶。喝好了,在隔壁凉窑洞里休息去。我就不陪了,要到地里干活去哩。”
同官亲家走了,亲家公对老婆、儿子说:下午再吃吧,咱到凉窑洞里睡一觉吧!一家三口到了凉窑洞里的光席上躺下休息,不在话下。
睡了一觉醒来,已是夜深人静之时,起来看看同官亲家的窑洞黑咕隆咚,没有声息。知道人家干活累了,早已休息,也就罢了。明天早上再吃早饭吧。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同官亲家老两口已经下地干活去了。再等一等吧。好不容易等到中午。同官亲家见面客气的说:“饿坏了吧?”
亲家公说:“没事。”
同官亲家说:“没事就好。叫你亲家母赶紧做饭去,柿子树下凉快,你的就在柿子树下等着,一会给你的送去。”
亲家公连说:“好的、好的。”
一个时辰后,同官亲家提来一个搭捎瓦罐,连说:“饿坏了吧,你亲家母做的大片面,赶紧吃、赶紧吃。地里还有点活,我就不陪了。”
亲家公说:“不客气,你忙、你忙。”
这大片面是一个整块,又大又厚,结实的很。这搭捎瓦罐是一个小口,是同官人夏收时往地里送绿豆汤专用的。面大、面厚口小,怎么也拉不出来,无法吃到嘴里。
过了一会,同官亲家回来啦,连问:“面咋样?吃好了没有?”·
亲家公不好意思的说:“好面,好面!吃的差不多了。”
同官亲家说:“差不多了就好,我把罐子捎回去,你们到窑洞里去休息吧。窑凉!”
亲家公说:“好、好!”一行三人回到了窑洞,这时,他的已经饿的不行了。于是,在窑洞里乱翻,果然,桌子抽屉里有一大块锅盔馍馍,他的喜出望外,每人一块,狼吞虎咽、一气吃下。
过了一会,同官亲家过来问安,拉开桌子抽屉一看,惊呼:“这块锅盔怎么不见了,那馍馍里含有闹老鼠的*药哩。”亲家公一家一听是含有*药的馍馍,惊了一身大汗,争着说:“我们吃了、我们吃了。”
同官亲家连忙叫老婆赶紧熬制解药解*。他们明明知道这馍馍并无*药,就熬制了一锅辣子汤。这家人本来就没吃饭,又喝了谎称的解*药——辣子汤,咳嗽不止、大汗淋漓,感觉天旋地转、几乎奄奄一息的样子。于是,卷起包袱、连夜溜之大吉。
师傅们笑的人仰马翻,连说:“小李、有文化,讲的好,讲的好。”连夸我师傅说:“屈哥,你收了一个好徒弟。”
第二天,我和师傅驱车到县城装车。这天是给耀县小丘供销社拉货。装车的货物有化肥、农药、五金百货、食品烟酒、农具农资等商品一应俱全。著名的耀州“雪花糖”飘散着阵阵香味,勾起了人们的馋虫。
小丘供销社在耀县小丘镇街道里,是一个公私合营的集体所有制的商业单位。因为小丘远离县城,当地人买东西大都在供销社里。所以供销社生意不错。进货量挺大。
供销社的主任大名叫王华刚。王主任浓眉大眼圆脸盘,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子,一看就是个领导。他是河南人氏,操一口标准的河南腔。他打小跟父亲逃荒要饭到了陕西,父亲挑一个货郎担做生意,养活全家。他说:“陕西人好,耀州人更好!他们见我家可怜,不但照顾生意,还送吃送喝。照顾我们一家活了下来。我现在为他们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多么好的一个老头呀!
他带头带领大家卸了车,陪我们师徒在供销社食堂里吃了饭,安排我们住在镇上的小旅馆里。他们供销社要搞基建,要我们再留三天,帮他们运输基建物资。公司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我们开始为供销社运输基建物资。砖瓦木料、水泥石渣、钢筋油毡、石头等等不一而足。因为汽车蓄电池损坏,打不着火,每次熄火,师傅就说:“小李摇车。”我就忙不迭的操着摇把从保险杠处插入发动机,猛摇几下,听见发动机“轰”的一声响,我高兴地拔下摇把,准备出发。
有一次,我摇车时,车没摇着火,摇把一反,打到我胳膊上,疼的我“嗷”的一声。师傅吓了一跳,跳下车来忙问:“咋样?”
我说:没事。
师傅说:“是点火开关调的太快了。我调一下就好。”
师傅打开引擎盖子,将点火开关调了一下。说:“好了,不会打人了。”我重新操摇把一摇,果然不返了。我佩服师傅的技术真高,有两把刷子哩。
原来我的师傅屈建华,入伍前就是陕西省汽车运输大队的人。他十几岁就是大队长的通讯员。几年后大队长说:“小屈,你不能一辈子当通讯员吧?你喜欢干什么工作呢?”
师傅说:“开车。”师傅早都想着有一天驾驶着解放牌汽车驰骋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万里河山之中,为祖国做一点贡献。
大队长说:“好吧!下月就到车队去跟车学习。我给你找一个好师傅。”
师傅说:“好的,谢谢领导!”
我师傅跟了一个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他打方向让车轮压那就压那;开一天车跑公里,排挡不乱响一下。但就是脾气不好。有一次,他师傅去吃饭,让我的师傅修车,吃完饭看他还没有修好,捞起扳手砸到了他的腿脚上,献血直流,也不敢吭气。
严师出高徒。就这样,师傅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汽车驾驶技术。这一年八月,国家开始征兵。师傅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应征入伍,到了西藏军区独立师汽车团,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兵。
有一天,他驾驶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千里青藏线上,发现前边行驶着一辆北京吉普车。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油门一踩超了过去。一会儿,吉普车又超了他的车,他一踩油门又超了过去。是这样反复了几次,他到了目的地。晚上返回驻地后,连长告诉他,立即到独立师师部报到。他想,这一下坏了,今天超车超的有问题了。他忐忑不安的打起背包,满怀心思的向师部走去。
到了师部,*治部主任满面春风的接待了他,告诉他说:”独立师师长(军级干部、中将军衔)看上你了,调你到师部为他开小车。”这下师傅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师长的车是一长一短两辆。一辆是北京吉普车,一辆是上海卧车。下部队就开北京吉普,进拉萨就开上海卧车。我的师傅也鸟枪换炮,成了“相府里的丫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自治区部队首长的司机。
复员时,他被安排在了陕西省铜川汽车运输公司才有了我们师徒的这段情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司接收了一大批复转军人,同他一起复员的战友大都是四级驾驶员,唯独他是三级驾驶员。
几天后,告别了耀县,回到了铜川公司。继续煤炭运输任务。我们主要跑焦萍、崔家沟、柳林沟。一般每天跑三到四趟。我的师傅开车快,可以跑到五趟以上。后来,师傅因健康原因,三队先后调我跟了张玉书、黄永昌、齐秀水等师傅。
张玉书师傅是一位老驾驶员,东北人氏,个小眼大,为人和气。是一个好师傅。
黄师傅,陕西省礼泉县人,人高马大、身体魁梧。为人和蔼,脸上迟早堆满了笑容。有一次,公司派出多辆汽车去太白山拉木头。我跟黄师傅一个车,公司照顾西府籍的驾驶员,可以路过家乡,见一下自己的亲人(他们大都是一头沉,老婆在家乡,他们为国家先当兵,后到铜川工作。)。头一天准备,下午出发,到了礼泉,已经天黑了,在黄师傅家住了一晚。热情地奶奶和阿姨为我们做好了“一口香”的酸汤臊子面。我一口气吃了十几碗,直吃的肚子圆鼓鼓的才罢休。
第二天到太白县装木头。太白山的气候一日三变。去时天阴着,到了就开始下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顿时,山白了、树白了、路白了、车也白了,------。师傅们催着林场赶快装车,想设法在路面未结冰时下山。紧装慢装已经下午两三点了。我们不敢休息、不敢吃饭,立即开车出发。下到半山腰,解放军的车队正在上山,因为是三级路面,路窄又滑,师傅轻轻地踩了一脚刹车,刹车根本不起作用,直向军车滑去。师傅急了,大喊:“小李,快!”
我领会了师傅的意思。
原来,有一次,铜川下雨,金锁关一带已经下雪了。我们出发的早,不知道。车行至金锁关准备会车时,师傅踩了一脚刹车,我车带挂车吱溜一下原地调了一个头。师傅顺势开着车回了公司,不去山上拉煤了。路上,他给我讲了如何防滑的各种办法。一是车向那边滑,方向往那边打。前轮起了个防滑作用;二是垫东西防滑。大衣、沙子、干土等等。都可以。
后来,我就遇了一次险情。师傅的办法救了我们两个人和汽车的命。那时我在铜川市制药厂开车时,有一年的秋天。我和厂里的采购员杜老兄一同去陈家河煤矿拉煤,但先要到李家塔办手续开票。办好手续后,为了抄近路,我忘记了秋雨绵绵的天气,从一条小路向陈家河炼焦厂方向驶去。一开上小土路,我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就冷静按照师傅说的第一个办法,打方向止滑。止住了,方向立即打回继续前进,不行再打方向止滑。就这样反复几次,车子终于到了陈家河炼焦厂。哎呀!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我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真是惊险的一幕呀!再让我走一回这路,我死都不会走的。是师傅救了我们一命呀!他当年要是不讲,不就完蛋了吗?严师出高徒呀。这一次又用上了。
说时迟、那时快,我下车,一个箭步冲上了解放军的军车,一把抓住军车上的小圆铁锨,铲了一锨军车上的沙子,撒在了我车的前轮下,车停住了。距离军车只有10公分,再有几秒钟两车就会撞在一起。军车驾驶员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们都高兴地笑啦!我继续给前后轮后边撒沙子,让车后退,师傅倒车将两车距离拉开。大路朝天,你我各走半边。军车车队开动了,我们也开始继续下山,车不及时离开,公司的后车队下山赶来,刹不住车,也是麻烦呀。
上了车,黄师傅问我:“小李,你跟谁学的这一手?当时可把我急坏了。”我说:“师傅呀,你们这个教个这,那个教个哪,我就多学了一点知识。谢谢师傅们才是。”
齐秀水师傅是曾经支援过越南战场的驾驶员,他在越南出生入死,为中国和越南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期间,我们师徒每天四点出发,晚上才收车,跑出了好成绩。一月师傅的工资加补贴开到了二百多元。这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绝对是特高工资了。师傅不好意思,要给我发钱。我坚持不收。徒弟怎么能收师傅的钱呢?尽管我当时的工资只有33.15元。没有这个理呀。我们药厂的同事问我:“最近跑哪里?怎么没有见到你。”我说:在哩,早上走的早,晚上回来晚,自然见不了啦。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三队是一个英雄的车队。三队不仅车队是铜川公司的先进单位,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公司、车队的先进生产者、安全驾驶百万公里或安全驾驶的先进人物不说,陕西省交通系统的劳模一级的人物先后就有好几个。我印象最深的是景孝成师傅、李荣生师傅。
景孝成师傅,陕西西府人,高个白发,消瘦的身躯、佝偻的腰背,五十几岁看上去足有六十以上。放高产时,别人往返柳林沟五六趟,他跑十三趟。当时是公司和省*府及省交通厅表彰的劳动模范。
李荣生师傅,广西人氏,中等个头、消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放高产时也是往返十三、四趟。成了省市、*府及公司表彰的“铁人式的驾驶员。”李师傅喜欢我,每当我车收车后,只要他看见我,准喊:“小李,上车。”把车交给我后,他在一旁一个劲的喊叫:“快点、再快点、再快点!”我们的车是苏联生产的老“吉尔”车,他的车是新“解放”。开着特别带劲,一踩油就是一百多码。在当时是很好的车了。
还有那个陕北人的老马鸿章师傅是节油模范,受到各级*府的多次表彰奖励,并多次应兄弟·公司·邀请传经送宝。
三队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也!
五个月后,公司将我们集中在公司四队训练笔试及桩考(钻杆考试)技术。四队在漆水河东面,和姜女祠隔河相望。地处金山脚下、漆水河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渴了可以喝一口姜女泉的甜美泉水,饿了,可以吃四队食堂的美味饭菜。是一处训练的绝佳之地。
公司技术科派来的教练是张师傅。张师傅陕西蓝田人,个大腰圆,眼大牙黑,喜欢抽烟。对学徒满面笑容,但对学习是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
开始,我们每天开车到三原县瓦头坡等地练习路考,行路时,每人开行15分钟,到目的地后,每人上下坡一次,轮换作业。公交公司一批女学徒白姐、郑姐等和我们一同训练。中午在坡下的西张村公路边仅有的一个简易的食堂里吃饭。下午五点返回铜川。后来在四队练习钻杆,一人练习钻杆时,其他人学习交通规则和机械常识。直到考试。
作者接回并驾驶的铜川制药厂年新接的武汉嘎斯车(作者提供)
到西安高新区工作后,因母亲有病,我每周回一趟铜川,每周都开小车,就不好意思了。所以一次次我坐黄永昌、何树先等师傅开的轿子车回西安上班,他们硬是不让售票员给我买票。
公司保养厂的西安人,后来下海做汽车配件生意的娄连生老板,还和我结成了儿女亲家。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相见不相识呀。
一次我回铜川,到省运司亲家去做客,碰见了三队的李恩德师傅,他和公司医务所的张金凤所长、郑中天副所长等一眼就认出了我,高兴地嘘寒问暖,话说不完。他们夸我事业干的好。我说:一般般,有一点成绩,也是铜川制药厂和省运司的领导和师傅们精心培养,热心帮助教育的结果。
省铜运司客运队客运车之一(摘自E铜网)
与亲家(左二)及儿子、儿媳在武当山合影(作者提供)
现在,这些或为*为部队、或为人民的交通事业,艰苦奋斗了一辈子的师傅们都已退休,在*的阳光照耀下,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闲暇之时,打打牌、溜溜弯、学学打拳、看看孙子,提一点姜女泉水泡茶喝,------。真是天伦之乐、无限幸福呀。·
今借此文,向铜川汽车运输公司及三队的所有师傅们问个好。谢谢公司及三队领导和师傅们对我的辛勤培育和热切关怀。祝大家晚年幸福、合家快乐、万事如意。
年2月18日西安抗击新冠病*肺炎期间一稿。
年2月20日凌晨西安家中二稿。
附:作者李晓信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五十年代人,大学文化、EMP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及文艺演出团体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著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诸多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
铜川大视野(原:E铜网铜川新媒体平台)原创与转载并行,原创来稿请附真实姓名以便刊登使用,文章发布推广平台无稿酬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