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精彩对决:若无吾*公心在,哪有万民洪福长?
看当年领袖风采!
年美国总统访华这件事知道吗?
没来之前老美先出三招,第一招:美国总统没有到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访问的先例,你中国得说请我来的。
主席说:我没请你呀,我看还得实事求是,你别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可以不来嘛。主席判断他得来,是他派基辛格找咱来的。
年8月份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中美联合公报》是这么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府获悉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先生有访华意向,故发出邀请。”是你想来,我才邀请你的。这样说不也挺好吗?
第一招败了。
第二招:美国总统到世界各地访问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得坐总统防弹轿车,得乘美国空军一号,要不然,不安全。主席说了:在中国,安全问题不是他该考虑的,到中国来,就得坐中国车,乘中国飞机,怕死,怕死别来啊。(邓小平执*以后。美国总统到中国来,全是他们的飞机,他们的车)。毛泽东时代不允许,涉及到国家尊严这个问题,毛主席这个人毫不含糊。
第二招败了。
第三招又出来了:美国总统到世界各地访问,那得电视现场直播啊,美国人民得看,“电视直播系统”有吗?没有。它知道中国没有,它拿这个涮着玩儿。没有,没事儿我送你一套。不就几百万美元嘛?那时候东西贵。
主席说:我们这么大国家不用你送,我们买得起。打听打听去哪买?一打听,美国出,日本也出。主席说:去美国买去!
采购人员带着支票去了。美国一看,送你一套不要,涨价,翻一番涨。钱不够了呗,给国内打电报,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斡旋,啥“斡旋”?不就是讨价还价嘛。
主席讲了:“咱们这么大国家不还价,有钱!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咱大中国跟你还那个小价,掉价!
有人说:你看,毛泽东不懂经济。呸!你才不懂经济呢!毛泽东太懂经济了!
设备采购回来了,调试好了。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后来的国务卿)很满意,这设备为我们的总统访华购置了。
我购置了,你美国总统访华用,按国际惯例你得出租金啊!
黑格说,对啊。多少钱?
好说,我们多少钱买的,你就出多少钱租吧。
老美傻眼了!你不是翻番涨价吗?你涨吧,涨了跟我没关系!对不对啊?
看见了吗,既维护了民族尊严,又白捞一套。你说毛主席懂不懂经济,你说?
这样,尼克松还没来,先过三招,美国招招败。
年2月21日中午11点半,美国总统专机在北京降落,开始了他历史性的跨越太平洋的访问。
11点半来的,这咱中国人叫饭口啊,赶着吃饭来的。
这尼克松为了吃中国饭,练了3个月筷子,倍儿溜儿。吃饱了就犯困,咱中国人午睡他也睡午觉,他睡觉前得洗个澡,讲干净嘛,澡盆里的水放好了,就准备往里跳了,基辛格来了说:总统阁下,这澡你可能洗不成了,毛泽东主席要见你。尼克松当时就翻脸了,(尼克松说)什么?我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毛要见我也不事先通知!不乐意了那意思。
基辛格当时脸色不大好看:“毛泽东主席见外宾从来不事先通知,这么说你见不见吧,你要不见,我不能保证此行还能不能见到他”。
那时到中国来要不见毛主席,访问就是失败的。知道法国的戴高乐吗?戴高乐临死最大遗憾是没有见到中国的毛泽东,也是最后的遗憾。
你看《戴高乐传记》都写着呐。毛主席晚年身体不行了,中央规定了,每年会见20个外宾,多一个,列入下年计划。
尼克松说:去吧去吧,赶紧去吧,刚脱了衣服准备洗澡,赶紧穿吧穿吧去了。
一进中南海又愣住了,中南海这么冷清呢,新华门就4个卫兵,没人理他。
年2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资料图)
在毛主席书房见面的。尼克松说:“这里既没有爱丽舍宫的辉煌,也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但毛书房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的书仿佛要把我压垮,我知道,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浓缩”。
尼克松进书房了,看毛主席这范儿。一见面,握手,寒暄,落座。
尼克松特直率地说:“主席阁下,我们这次来华的目的,想跟您探讨一下美中两国咱们共同抗衡苏联。”单刀直入。
毛主席一笑,用手指一指身边的周恩来:“这些小事你去同他谈,我只同你谈哲学问题”。
哲学是大学问,这哥们儿听不懂,他在传记中写道:“我云山雾罩般地听毛跟我谈了一小时十五分钟的哲学,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毛的风采,毛的睿智已经征服了我,站在他的面前,我不敢说半句假话,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站在严厉的先生面前那样,因为毛智慧的双眼仿佛把我看透”。
看见了吗?服吗?服了!临告别时姿势都变了,右手握着毛主席右手,左手恭敬的搀着毛主席的胳膊肘——这就是咱毛爷!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对咱毛主席也得毕恭毕敬!知道吗?
中美之间真正的较量是在台湾问题上。
通过艰苦谈判,2月25号中美双方草签了《上海公报》,26号按计划周恩来陪尼克松去杭州玩儿一天,他想看西湖,他夫人顺带着喂鱼,玩美了吃美了,到晚上他找事儿。
亨利.基辛格找到中国副外长乔冠华:“乔,我们国务院专家研究的公报,发现我们吃亏了,我们提出修改”。
请问:“哪儿修改?”基辛格:“多处啊”。
乔冠华当时头都大了:“这我可做不了主,我得请示周恩来总理”。赶紧赶到周总理驻地,周恩来说:“这事我也定不了,得请示主席”。
电话打到主席卧室是年2月27日凌晨1点零5分,主席听完周总理的汇报之后略一思考,说了如下的话:“鉴于他是有勇气访问中国的第一个美国总统,我们可以适当照顾他。(大国领袖的胸怀看到了吗?可以适当照顾你)但是,在台湾问题上一个字都不能动!动一个字他就空手回去!”看见没有,这就是原则性。前面叫灵活性,这叫原则性。
这边(周恩来)担心了,那就不签了?主席又说了一句:“恩来啊,不要担心,要知道,美国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份公报”。
主席把老美都研究透了。当中方把毛主席的意思通知美方,美方知道只能顺从毛主席的意思,争也没用,只好表示:既然台湾问题不能动,别的地方修改没有意义,最后象征性地修改了一两处。
这就是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尊严,服不服啊?
年2月27号上午在上海签字,下午尼克松跨太平洋经日本回美国。在太平洋上空的时候,他随后翻看他同毛主席谈话不懂的记录笔记,他还挺有好习惯,一边谈一边记录。它突然感悟,当初看不懂的那些东西,恰恰是《上海公报》每一段开篇的话,就是他看不懂的。
尼克在回忆录中说:“我突然发现,毛泽东虽然年事已高,而且重病缠身,但他仍然牢牢地把握着这个世界!”
看明白了吗?把握的不仅是中国,而是这个世界!这就是毛泽东时代中国的世界地位!
至于尼克松的接班人——后来的总统福特,他年到北京跟毛主席说的话,我听了,作为中国人倍感自豪!
福特临告别时说的:“尊敬的毛主席,在我们要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代表美国人民真诚地邀请您访问我们美丽的国家,我听说您70高龄还畅游长江,如果您能去美国,尽管我不会游泳,我冒死也要陪你游密西西比河,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
毛主席面无表情,说了一句话,得够他琢磨半天的,主席说:“你没有这个荣幸了”。
福特一愣,怎么说这话?“因为我已经接到马克思的请柬了。‘’福特不解,翻译告诉他,毛主席说因为身体原因去不了了。
接着,话锋一转,毛主席把一个礼仪问题变成一个外交实质问题。“再说,台湾的大使还在你们那里,你叫我怎么去?”看到没,把客套话变成反击,厉害吧。
福特当即表态:“尊敬的毛主席,我向您保证:只要我明年连选连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同台湾断交同北京建交。”
在场所有的人鼓掌!除毛主席以外,毛主席仍然面无笑容,又说了下面的话:“中国有句老话:叫听其言观其行,年轻人,还是看你的实际行动吧。”
后面的话更狠:“再说了,你明年能不能当选还不知道呢”。接着,指了指旁边的布什,(老布什当时任美驻华联络办主任)“他以后有可能选上。”
第二年,年美国大选,福特果然落选,又过了十几年,老布什当真成了美国总统!毛主席就是一位预言家,由不得你不服!
看见毛爷怎么对付老美了吗?你服吗?谁不服毛爷,谁能拿出对付老美比毛爷更高明的手段,我就服你!到我们这个岁数不是谁崇拜谁,你得有那本事儿。
我们真的为中国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感到无比的骄傲!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毛泽东身后的国际影响力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新闻网
年元旦,毛泽东接见了一对特殊的年轻夫妇: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和尼克松的女儿。小艾森豪威尔说:“您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并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对小艾森豪威尔的恭维并不领情,他转过头望着身旁的地球仪:“地球那么大,大得像个西瓜,怎么改变得了?
然而,属于毛的时代早已结束,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却远未消失。
毛泽东影响一代法国人
在欧洲,法国人对毛泽东的了解也许是最多的。从市井小民到名人*要,知道毛泽东的法国人,就像知道拿破仑的中国人一样普遍。
记者时常与法国人聊起毛泽东。随便跟他们提起这位伟人,他们都能聊上两句,而且通常都很准确。法国电视二台每周都有一个《大家都这么讲》的对话节目。一次,中国变性舞蹈家金鑫应邀来做节目。那天,金鑫穿了一身军服似的套装。主持人打趣说:“毛泽东的时代都过去那么久了,您怎么还穿军装?”金鑫聪明地答道:“看好了,这可是香奈尔!”主持人哈哈大笑——他明白,金鑫是在说:法国人抄袭了中国毛泽东时代的时髦。
一位主持人竟能随口冒出“毛泽东的时代”,可见法国人对毛泽东了解之深。
一些在法华人调侃说,法国有一群毛泽东的“专业粉丝”。这群人数量很大,且几乎个个是名人。这些“专业粉丝”是怎样形成的呢?年,法国发生“五月风暴”。“风暴”从巴黎大学开始,大批学生集会抗议反越战学生遭逮捕。抗议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不久后,全法学生都加入其中,上千万工人也行动起来。心理学家热拉尔·米勒就是当年的一名抗议学生。如今,他仍是毛泽东的崇拜者。他说:“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思想对法国青年简直是种‘诱惑’,它激起了法国青年的反叛精神和改变世界的愿望。”与他一样,“很多青年都崇拜毛泽东”,因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敢于同强权作斗争,不屈服于外部压力。毛泽东的这种精神,成为当年抗议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年的那批青年学生,如今有很多都成了法国社会的名流,比如: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贝尔纳·德博尔,《解放报》刚刚离任的总编塞尔日·朱利,年大选热门人物之一霍郎德·卡斯托,心理学家热拉尔·米勒,左派无产阶级组织领袖阿兰·热斯马尔……数不胜数。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称,毛泽东影响了整整一代法国人。也有人说,毛泽东的影响不限于一代法国人,因为当年的那批青年人,如今早已为人父母,他们会将自己对毛泽东的情结,在言传身教中传给子女。
约尔格·伊门道夫,青年时代的伊门道夫自称“左派”,是毛泽东思想的拥护者(资料图)
西方艺术界“活着的大师”:我是“毛派艺术家”
约尔格·伊门道夫是德国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被西方艺术界称为“活着的大师”。而伊门道夫本人则以“毛派艺术家”自居,他始终崇拜中国伟人毛泽东。
为毛泽东逝世而流泪
第一次见到伊门道夫,是5年前在柏林的一次聚会上。他当时一身黑色的皮衣皮裤,戴着金表、金戒指和金项链——这是他的招牌装束。不过,引起我注意的却是他左臂上刺着的“毛”字。
伊门道夫与我的第一次谈话自始至终没离开毛泽东。“矛盾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个个熟悉的名词从他口中接连“蹦”出。“年轻时,我读过很多毛泽东的著作,比如《矛盾论》、《实践论》等。”他说。
交谈中,伊门道夫告诉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大批青年学生因对苏联印象不佳,转而